目錄 短尾信天翁 物种名称
中文名稱:短尾信天翁
中文俗名:海燕
拉丁學名:diomedea albatrus,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 pallas, 1769
英文名:short-tailed albatross
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鸌形目 procellariiformes
科: 信天翁科 diomedeidae
屬: phoebastria
種: 短尾信天翁 p. albatrus 學名: diomedea albatrus
分佈範圍: 福建、臺灣、山東
數量:罕見
形態特徵: 身長90—95釐米(約書桌寬度的2倍)
身重7—8千克(約14—16罐可口可樂)
特殊技:在海洋上的天空中,藉助風力翔的技巧非常高超。翅膀窄長,能適應海洋的多變氣流,展開雙翼,可以在空中停留數小時而不用扇動翅膀。
認識方法: 嘴的前端有,並由許多角質片覆蓋而成,兩個鼻孔都呈管狀,左右分開。翅膀狹長,全身羽毛均為白色,腳上有黑色的趾。
生活習性: 住:棲息在海洋上空,衹有繁殖期纔在岸邊、島嶼等陸地上生活。
行:屬夜間活動。善於鳳翔、遊泳,在陸地上也能行走。
休息:海面上,繁殖期在岸邊、島嶼等陸地隱蔽處。
食:肉食性。以魚類、軟體動物等為食。他們不能在空中飛翔時捕獲獵物,也不能淺入水下捕食,覓食活動都是在水面上進行。
性格:警覺性較高,孤獨而安靜,單獨或成對活動。
繁殖:繁殖期為10—12月。在岸邊、島嶼的岩石上營巢,巢非常簡陋,主要是利用在地面上的濕地,用枯草、苔蘚和泥土築成。每窩産卵1枚,孵化期為75—82天。
成長:幼鳥需要親鳥精心地養育,親鳥以反芻出來的食物,來飼養幼鳥。幼鳥出生時身上都披著淡淡的絨毛,絨毛脫掉後成為長着一層蜷麯濃毛的幼鳥。待到幼鳥全身開始變為白色的時候,親鳥就飛去,衹留下幼鳥們依靠消耗體內儲存的脂肪過鼕。約經過270多天以後,幼鳥可以獨立學飛乘風起飛,到大海上空生活。性成熟約需9—12年。
壽命:不詳
保護級別: 國傢i級保護動物
瀕危原因: 1、為獲取其羽毛而過度獵捕。
2、人類用來捕捉魚類的釣魚綫,加起來長達130多公裏,上面有成千上萬安著誘餌的,短尾信天翁 在追捕魚類時,常誤被子勾住而被淹死。
3、海洋污染,影響了其棲息地,食物減少。 短尾信天翁 外形特征 短尾信天翁 外形特征
全長約92釐米。全身白色,頭頂、枕沾橙黃色,翅、肩和尾灰褐色,內側翼上覆羽白色。外形似海鷗。頭大;嘴長而強,由許多角質片覆蓋,上嘴先端屈麯嚮下;鼻成管狀;頸短;體軀粗壯結實;尾短;翅狹而特大,長達55釐米以上。
描述:成鳥:體大(長:89釐米,翼展:216釐米),背白色,飛行時腳遠伸出黑色尾後。體羽的漸變過程從幼鳥的深褐色至亞成鳥的淺色腹部,並具翼上白斑及背部鱗狀斑紋。成鳥為太平洋上唯一的體白色信天翁,其頸背略帶黃色。
幼鳥及亞成鳥:色型階段有可能與體型較小的黑腳信天翁相混淆,其區別在嘴淺粉色,腳偏藍,嘴基無白色。 虹膜-褐色;嘴-粉紅,嘴端偏藍;腳-藍灰。
叫聲:於海上通常無聲。 北太平洋,現已特別稀少。分佈於中國沿海各省,種群數量甚稀少。繁殖在臺灣北部釣魚島及赤尾嶼,過去也見於澎湖列島。有記錄遷徙時見於山東,在東部沿海有記錄。 在海洋表面棲息,善於滑翔飛行,偶爾跟隨船衹。常在遠洋空中翺翔,終日不倦,也不怕暴風。亦能潛水。叫聲洪亮。腳短,在陸地上活動時顯得十分笨拙。食物以軟體動物為主,如魚類、烏賊,磷蝦等,一般在清晨或日落的時間進食。 生長繁殖 Growth and reproduction短尾信天翁 生长繁殖
結群繁殖,短尾信天翁 成大群在北太平洋海島上繁殖。在地面上或岩窟內以泥土築巢。每産僅1卵。卵近白色。孵卵期為2~3個月。雌雄共同孵卵和育雛。雛為晚成性。幼鳥全褐。
短尾信天翁 可以活到40-60年。它們可以在海上飛5年之後纔回到它出生的島嶼陸地。配對為終身,一般在6歲時開始。每年在10月底回到同一個地方見面,以沙、灌木枝和火山岩築巢。一對衹下一個蛋,父母輪流孵蛋,約65天孵出。5月底6月初,小鳥幾乎長成的時候,父母拋棄鳥巢和小鳥。小鳥會很快自己練習成功飛翔。 短尾信天翁 是北太平洋海鳥,曾繁殖於澎湖列島。1887年到1932年之間,因為它們的白色羽毛遭到過分獵捕,曾經降低到50衹鳥。1960年代開始保護之後,恢復到500-1000衹左右,其中大約180衹成年。那時所有的短尾信天翁 都衹在日本一個偏僻的小火山島torishima。這個島上是活火山,曾經在1902年爆發,殺死所有當地的居民,把很多在島上的信天翁巢埋在岩漿下面。後來日本動物保護學家為信天翁在島上種草,也開始計劃如何幫助它們移居到其它地區。
1979年,在另外一個日本小島(minami-kojima in the senkaku island)發現一群短尾信天翁 。1988年確定它們在那裏繁殖。1991年,島上有75衹,其中有15對成年。
1940年代,一對年輕的短尾信天翁 曾經在美國中島出現,直到1960年還見到。曾經發現有一對在中島下了一個蛋,但是沒有孵出小鳥。到1980年代,美國加州也開始見到短尾信天翁 。 國傢保護等級:一級
中國紅皮書等級:e
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