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拉丁名:mene maculata (block et schneider)
英文名:moofish,ponyfish,razor trevally,silver pomfret
俗名:肉刀魚、眼鏡片、皰刀魚、眼鏡框
綱目:眼睛魚科
形態特徵:體甚側扁,薄而高,形如眼鏡片。一般體長10~20釐米,體重75~200剋。體腹部輪廓彎度較大,腹緣凸而薄,背側微彎,故得名。鱗片微小,手能觸到而看不見。口小,幾呈垂直狀,能伸縮,嚮上傾斜如管狀。臀鰭位低,基底長。成魚多數埋於皮下。尾柄短而側扁。尾鰭深叉表,上、下葉同長。腹鰭細小,但其中有二根特延長。體上部深藍色,下部銀白色,胸鰭淺黃色。兩側在側綫上下各有2~3列小於眼徑之黑色圓斑。
産地: 分佈於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國産於南海和東海,以南海産量較多。
産季: 海南、廣東沿海漁期在4~7月份。
經濟營養價值: 産量較多,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其肉質近似鯧魚,家庭多以清蒸,挂蛋糊油炸食之為宜。 |
|
眼鏡魚
眼鏡魚體甚側扁,薄而高,形如眼鏡片。一般體長10~20釐米,體重75~200剋。體腹部輪廓彎度較大,腹緣凸而薄,背側微彎,故得名。鱗片微小,手能觸到而看不見。口小,幾呈垂直狀,能伸縮,嚮上傾斜如管狀。臀鰭位低,基底長。成魚多數埋於皮下。尾柄短而側扁。尾鰭深叉表,上、下葉同長。腹鰭細小,但其中有二根特延長。體上部深藍色,下部銀白色,胸鰭淺黃色。兩側在側綫上下各有2~3列小於眼徑之黑色圓斑。分佈於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國産於南海和東海,以南海産量較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