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爬行綱,眼鏡蛇科。頸背面有一對白邊黑心的眼鏡狀斑紋,故名。背面黑褐色,有黃白色環紋。平時在灌木叢、竹林、溪邊、稻田等處活動,捕食鼠、鳥、蛙、魚等。是中國造成蛇傷的主要毒蛇之一。肉可食,蛇毒可供藥用。 |
yǎn jìng shé yǎn jìng shé |
毒蛇的一種,頸部很粗,上面有一對白邊黑心的環狀斑紋,發怒時頭部昂起,頸部膨大,上面的斑紋像一副眼鏡。毒性很大。吃小動物。産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
|
一種毒蛇。長約一米餘,頸部很粗,有一對白邊黑心的眼鏡狀斑紋,軀幹黑褐色,有黃白色環紋15個。生活於丘陵及平原,以蛙、蟾蜍、鼠類等小動物為食。毒牙前面有溝,毒性很強。分佈於我國 福建 、 廣東 、 臺灣 、 江西 、 雲南 一帶,也産於 印度 、 東南亞 。 |
|
學名:naja naja atra 英文名:chinese cobra, taiwan spectacle
cobra
俗名:
眼鏡蛇、飯匙倩、蝙蝠蛇、 脹頸蛇、扇頭風
分佈於中國南方雲南、貴州、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海南等地,北方亦偶爾可見。國外主要見於越南等地。
特徵介紹:
中大型毒蛇,體色為黃褐色至深灰黑色,頭部為橢圓形,當其興奮或發怒時,頭會昂起且頸部擴張呈扁平狀,狀似飯匙。又因其頸部擴張時,背部會呈現一對美麗的黑白斑,看似眼鏡狀花紋,故名眼鏡蛇。背鱗列數為21縱列。
毒性成份:
毒素為毒蛋白--cobrotoxin,分子量為6949、心髒毒素cardiotoxin及磷酯酵素a。
中毒癥狀:
毒蛋白-cobrotoxin作用於運動神經支配的橫紋肌,使其痙攣而麻痹,與箭毒素作用相同。同時具有心髒毒素(cardiotoxin)為細胞毒性,動物實驗上可以使平滑肌及心肌停止收縮,使血壓下降,也會破壞局部組織引起細胞壞死及局部紅腫痛,另富含磷酯酵素a可分解磷酯質,而引起間接溶血作用。
讀以上資料可以明白,眼鏡蛇並不是發明眼鏡以後纔發現的,它還有其他的名字,比如飯匙倩、蝙蝠蛇、 脹頸蛇。
生活習性及體貌特徵:
眼鏡蛇 (naja naja atra)在民間的俗稱是飯鏟頭、吹風蛇、飯匙頭等,頭橢圓形,頸部背面有白色眼鏡架狀斑紋,體背黑褐色,間有十多個黃白色橫斑,體長可達2米。具鼕眠行為。以魚、蛙、鼠、鳥及鳥卵等為食。繁殖期6-8月,每産10-18卵,自然孵化,親蛇在附近守護,孵化期約50天。
在我國分佈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西藏、四川。生活於平原、丘陵、山區的山野、田邊和住宅附近。北京動物園19年首次飼養展出眼鏡蛇,1970年繁殖成功。
眼鏡蛇被激怒時,會將身體前段竪起,頸部兩側膨脹,此時背部的眼鏡圈紋愈加明顯,同時發出"呼呼"聲,藉以恐嚇敵人。
我國的眼鏡蛇大多是指眼鏡王蛇
姓名來歷(以及別稱):
眼鏡蛇名字的由來應該是近代十七八世紀以後眼鏡出現後附會而成,最後成為了正式名稱。在正式命名前是沒有統一名稱的,中國歷史上對蛇類大多都沒有專門名稱,民間對眼鏡蛇曾有很多叫法,如山萬蛇、過山風波、大扁頸蛇、大扁頭風、扁頸蛇、大膨頸、吹風蛇、過山標、膨頸蛇、過山風、飯鏟頭等。
中國一般保護動物
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
眼鏡蛇科elapidae,最新分類是把海蛇科和扁尾海蛇科並入了眼鏡蛇科,分為:眼鏡蛇亞科elapinae、扁尾海蛇亞科laticaudinae、海蛇亞科hydrophiinae。均是毒蛇,除了歐洲和馬達加斯加外,在世界大部分的溫暖地區都可以發現它們。
眼鏡蛇科主要特徵:上頜骨較短,前端具有溝牙,溝牙之後往往有1至數枚細牙,係前溝牙類毒蛇,蛇毒液含神經毒為主。本科蛇類不愛活動,頭部呈橢圓形,從外形看與無毒蛇不易區別。頭背具有對稱大鱗,無頰鱗。瞳孔圓形,尾圓柱狀,整條脊柱均有椎體下突。我國衹有4屬8種左右,如銀環蛇、金環蛇、眼鏡蛇、眼鏡王蛇等主要劇毒蛇。 |
|
眼鏡蛇
(《廣西中藥志》)
【異名】膨頸蛇(薛德焴《係統動物學》),蝙蝠蛇、五毒蛇、扁頭風、琵琶蛇(《脊椎動物分類學》),吹風蛇、吹風鱉、飯鏟頭、飯匙頭、萬蛇(《廣西中藥志》)。
【採集】為眼鏡蛇科動物眼鏡蛇除去內臟的全體。
【動物形態】眼鏡蛇
全長約120釐米。頭不甚大。頸部間的肋骨能運動,使頸部驟然膨大。吻鱗的寬比高大1/2倍。鼻間鱗與眼前鱗不相接。頰鱗缺如。上唇鱗7片,第3、4片入眼。下唇鱗8片。鼻鱗分為前後2片,鼻孔介於其間。眼前鱗1片;眼後鱗2~3片。體鱗光滑,斜行;頸部鱗列為24~27行,體中部為19~21行,肛前為13~15行。腹鱗164~178,肛鱗2分,尾下鱗41~51對。全體顔色和花紋有很多變異。典型的在頸的背面有白色或淡黃色眼鏡狀斑紋;體背的顔色有棕褐、黑褐、灰黑以至深黑色等;背及尾部具有狹窄的白色或淡黃色環紋15~16個。腹面呈灰白或灰黑色,其中或雜有微小的黑點。
棲於平原及丘陵地帶,多見於村莊附近。每於夜間活動。捕食蛙、魚、蜥蝎、蛇、鼠及鳥類等。激怒時身體前部竪起,頸部膨大,"呼呼"作聲。有強烈的神經性毒。分佈浙扛、福建、臺灣、湖南、江西、廣東、廣西、雲南等地。
【採集】立鼕前後捕捉。捕得後,剖腹,除去內臟及牙齒,拭淨、烘幹。
【化學成分】眼鏡蛇蛇毒主為神經毒,並有溶血作用。早年曾分離出結晶形蛇毒成分,稱做Crotoxin,兼具神經毒和溶血素的作用,實係混合物,其神經毒部分已經分離提純,稱眼鏡蛇神經毒,是一小分子量的蛋白質,沉降係數為1.4S,分子量11000,比較耐熱,分子中的半胱氨酸都以-S-S-鍵結合成胱氨酸基存在,還元則毒性喪失,氧化後毒性又可恢復。另外報道的低分子量的高毒性成分(小鼠的半數致死量為0.03毫剋/公斤)和一種耐熱的蛇毒成分(可在100℃熱度下30分鐘不破壞,但不耐120℃熱),可能就是這種眼鏡蛇毒。蛇毒中的溶血素經提純後證明就是卵磷脂酶A。蛇毒中尚含細胞毒、心髒毒、一種引起局部壞死的成分(1毫剋可産生直徑12~23毫米的壞死)、眼鏡蛇因子(是血清中補體C'3旁路的一種活化因子)、抗凝血因子、多種酶類(如膽鹼酯酶,核糖核酸酶,三磷酸腺甙酶)、核甙酸、膽鹼酯酶抑製物等。
【藥理作用】①對神經係統的毒性
眼鏡蛇毒對人或動物是以神經毒為主的混合毒,對神經係統的作用是廣泛、復雜的,且常出現雙嚮性作用,即由於劑量不同,或動物個體差異,或神經係統敏感性差異而表現興奮或抑製作用。首先是呼吸機能的麻痹,這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呼吸停止時心跳尚繼續維持若幹分鐘;如給動物作人工呼吸,心跳可繼續1~2小時以上。呼吸麻痹之原因,粗製蛇毒可能是對呼吸中樞的直接作用;精製後的單純神經毒,則為外周性作用,根據作用原理的不同,後者又可分為三類:第一類為眼鏡蛇神經毒及甲種環蛇毒素,其作用原理與箭毒相同,即阻斷乙酰膽鹼對運動終板上受體的作用;第二類為乙種環蛇毒素,則係作用於突觸前的運動神經末梢;第三類為眼鏡蛇毒,則同時具有上述二類的雙重作用。蛇毒對植物神經係統也有顯著而廣泛的影響,特別是對頸動脈竇化學感受器有擬製作用,在頸動脈竇灌流試驗中,低濃度蛇毒可引起呼吸短期興奮,以後是較長期的抑製,並能阻斷乙酰膽鹼的反應;較高濃度還能阻斷氰化鉀的反應。此種抑製可能在蛇毒中毒所引起的呼吸抑製的原因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對腎上腺髓質的膽鹼能受體有強度興奮作用,使腎上腺素大量分泌,此可能與臨床上所見到的血壓與體溫的上升、血糖增高有密切關係。對神經節則作用很弱,在高濃度時可麻痹感覺神經末梢(咬傷部位有麻木感),降低或阻斷神經幹的衝動傳導。它還能提高離體腸肌緊張力,抑製離體心髒,此皆說明蛇毒對毒蕈鹼受體亦有一定影響。在乙酰膽鹼寓體合成試驗中,蛇毒能抑製膽鹼乙酰化酶而發揮對中樞神經係統的毒性作用,阻斷蛙腹直肌對乙酰膽鹼的反應,比氯化筒箭毒鹼的作用強2倍以上,新斯的明能消除此種作用。
②對循環係統的毒性
呼吸麻痹雖然是眼鏡蛇科毒蛇咬傷致死的首發原因,但是輕度中毒病人或呼吸尚未遭受抑製以前,大多數病人已呈現心肌損害和心肌炎的心電圖變化,而且眼鏡蛇咬傷中毒較嚴重的病人,甚至在呼吸遭受抑製以前已經出現嚴重休剋;因此對循環係統的毒害也是中毒致死的重要因素,不可忽視,在狗註射蛇毒後,血壓的變化,大致可分為三期:早期-血壓迅速下降,這可能是由於蛇毒所含的磷酸脂酶進入機體後,形成溶血卵磷脂酶導致組織細胞破裂,引起了組織胺、緩動素、五羥色胺、腺甙類物質的釋放。大量組織胺釋放,使肺血管收縮,肺動脈壓上升,肺循環阻力增大,加上組織胺和緩動素使毛細血管擴張,循環血量相對不足,回心血量減少,以致心輸出量下降。蛇毒早期使心收縮力加強加快,可能是一種代償而非真正的強心作用。至於對離體兔心和蛙心的直接興奮作用(所謂"洋地黃樣"作用),估計在整體情況下無大意義。中期-由於機體的抗損害作用,發揮代償,使血壓逐漸回升,此時呼吸、循環功能均處於相對穩定狀態。晚期-呼吸遭受抑製並逐漸轉入麻痹,由於缺氧,血壓常有短暫上升,在人工呼吸情況下,心收縮力逐漸減弱,心率變慢,血壓持續下降,出現心律不整,心力衰竭而死。心力衰竭的原因在於蛇毒對心髒的直接毒害。心電圖早期即可出現ST段下降、T波平坦或倒置、QT間期延長、R波低電壓等心肌損害的變化,晚期還可出現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縮、束枝傳導阻滯、室性陣發性心動過速、心室節律或心室停頓等嚴重心律紊亂。病理切片呈現心肌廣泛濁腫、竈性壞死、心內膜下出血等急性間質性心肌炎的病理變化。眼鏡蛇毒對冠狀血管呈擴張作用。從眼鏡蛇毒中分離出的純粹"心髒毒素"是一種強鹼性多肽,含量很高,占蛇毒幹重的25~40%,對哺乳動物,心髒的毒性極強,但致死性能衹有神經毒性的1/20。其原發作用是細胞膜的去極化,使心髒收縮期停跳。
③酶的作用
蛇毒本身含有很多酶,可對機體起嚴重的毒害作用。重要的有卵磷脂酶,它可引起溶血、組織胺的釋放,侵犯毛細管壁細胞引起肺出血及心室纖維震顫至強直收縮,直接傷害神經係統(呼吸抑製、昏迷)等;蛋白質分解酶,可損害血管壁引起嚴重出血,組織破壞,甚至引起骨組織的壞死。同時釋放組織胺等物質,並能影響神經功能。磷酸酯酶及磷酸二酯酶,能水解體內三磷酸腺甙,導致其缺乏等等。此外,蛇毒對體內某些重要的酶係統的活性也有抑製作用。
④對血液的影響
因眼鏡蛇毒中毒致死的狗及兔,其紅細胞、血色素、血球比積等均無顯著變化,說明無血液濃縮現象。眼鏡蛇毒能延長實驗動物(兔)的凝血時間,體外加入蛇毒則凝血時間更顯著延長,可以解釋被蛇咬病人的出血傾嚮,對於整體動物,眼鏡蛇毒能增加其紅細胞脆性,但無溶血現象;亦未見産生定氧血色素的作用。它對狗、貓、兔及小鼠均有升高血糖的作用,此可能與腎上腺素之釋放有關,對大鼠則呈降血糖作用。對於動物的白細胞總數及分類似無恆定的影響,在臨床上,部分病例似有嗜酸性白細胞增加現象。在玻皿中,眼鏡蛇毒的溶血濃度為0.00000000001(兔)或0.000000001(狗)。
⑤對內分泌的作用
蛇毒中毒可引起腎上腺皮質的顯著變化,如以小鼠半數致死量作指標,各種腎上腺皮質製劑均能有效的提高動物對眼鏡蛇毒的耐受力,切除腎上腺的動物則顯著下降,補充皮質激素可使耐受力提高到正常動物水平,加用抗組織胺藥撲爾敏可使耐受力進一步提高,半數致死量升高幾達一倍。因此,腎上腺皮質機能衰竭可能是蛇毒中毒致死的因素之一,治療時可應用皮質激素,還可加用抗組織胺藥。眼鏡蛇毒激活腎上腺皮質作用也可能是小量蛇毒治療某些疾病的藥理機理之一。眼鏡蛇毒對甲狀腺機能也有明顯的抑製影響,主要是抑製其吸碘機能及甲狀腺素生成過程。利用I131測得給蛇毒組大鼠的吸碘率、碘利用率、無機碘含量、甲狀腺平均幹重均較對照蛆偏低。用瓦伯氏直接量壓法的初步試驗中,證明眼鏡蛇毒(加入反應瓶中或註入動物體內使嚴重中毒)對傢兔的心、肝及延腦組織的耗氧量無明顯影響,即不抑製細胞呼吸。
【治療應用】蛇毒有鎮痛作用,0.188毫剋/公斤對大鼠的鎮痛作用較嗎啡(1毫剋/公斤)作用長3~4倍,且不産生耐受性及習慣性。它對神經炎、惡性腫瘤、心血管疾患,神經痛以及神經型麻風引起之疼痛有效。對某些神經係統疾病如帕金森氏綜合徵亦有一定效果。
【性味】味甘鹹,性溫,有毒。
【歸經】入肝、腎二經。
【功用主治】通經絡,祛風濕。治風濕關節痛,腳氣。(性味以下出《廣西中藥志》)
【用法與用量】內服:浸酒(蛇半斤浸酒三斤)。 |
|
yanjingshe
眼鏡蛇
Naja naja
蛇目眼鏡蛇科眼鏡蛇屬的1 (見圖眼鏡蛇)。是一種毒蛇。中國眼鏡蛇有兩個亞種:舟山亞種 ( Naja naja atra),背鱗頸部21~27行,腹鱗162~182枚,頸背具眼鏡樣斑紋。産於廣東、廣西、福建、臺灣、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和貴州。越南北部也有分佈;孟加拉亞種(Naja naja kaouthia),背鱗頸部26~29行,腹鱗182~196枚,頸背具單眼斑。産于云南和四川西南部,印度、孟加拉、錫金、尼泊爾、緬甸、泰國和越南也有分佈,全長1~2米。頭部橢圓形,無頰鱗,第4與第5枚下唇鱗之間靠唇緣外常有1枚小鱗。被激怒時,可竪起前半身。這時頸部肋骨擴張,頸背顯露出白色眼鏡狀的斑紋。背面黑褐至黑色。有的個體有細窄的白色橫紋,幼蛇常較顯著。腹面色較淺,頸部腹面有1黑色點斑和1黑橫帶。棲息於沿海低地以及內陸平原和丘陵,常見於灌叢、墳地、稻田、魚塘、溪邊等處。公園或住宅內亦有發現。主要在白天活動。夏季傍晚也出來活動。以魚、蛙、蜥蜴、鳥、鼠、蛇或鳥蛋為食。卵生,6~8月産卵,每産10~18枚,經50天左右孵出小蛇。眼鏡蛇是前溝牙毒蛇,為“三蛇”之一,食用和藥用與灰鼠蛇同。眼鏡蛇毒可治療多種疾病,又是優良的鎮痛劑和抗凝血劑。
(江耀明) |
|
- n.: cobra, elapid
|
|
- n. cobra
|
|
毒蛇 | 瀕危野生動植物 | 動物 | 蛇 | 電影 | 動作片 | 史泰竜 | 爬行類 | 眼鏡蛇屬 | 蝰蛇 | 福特 | 勒芒 | 謝爾比 | 遊戲 | 賽車 | 動漫 | 玩具 | 特種部隊 | 變形金剛 | 孩之寶 | 更多結果... |
|
|
樹眼鏡蛇 | 眼鏡蛇科 | 異眼鏡蛇 | 眼鏡蛇王 | 眼鏡蛇草 | 眼鏡蛇毒 | 眼鏡蛇屬 | 眼鏡蛇車 | 小眼鏡蛇 | 緑樹眼鏡蛇 | 沙漠眼鏡蛇 | 擬眼鏡蛇屬 | 緬甸眼鏡蛇 | 金黃眼鏡蛇 | 噴毒眼鏡蛇 | 黃金眼鏡蛇 | 素攀眼鏡蛇 | 疾速眼鏡蛇 | 中華眼鏡蛇 | 樹眼鏡蛇屬 | 水眼鏡蛇屬 | 金色眼鏡蛇 | 珊瑚眼鏡蛇 | 黑唇眼鏡蛇 | 泰國眼鏡蛇 | 埃及眼鏡蛇 | 印度眼鏡蛇 | 森林眼鏡蛇 | 舟山眼鏡蛇 | 眼鏡蛇樂隊 | 亞洲眼鏡蛇 | 空中眼鏡蛇 | 蛇毒眼鏡蛇 | 眼鏡蛇畫派 | 眼鏡蛇跑車 | 眼鏡蛇行動 | 眼鏡蛇女王 | 眼鏡蛇事件 | 眼鏡蛇11警報 | 曼巴眼鏡蛇 | 眼鏡蛇亞科 | 眼鏡蛇草屬 | 白化眼鏡蛇 | 黑頸眼鏡蛇 | 眼鏡蛇鱗片 | 眼鏡蛇毒素 | 眼鏡蛇賽車 | 眼鏡蛇徽章 | 眼鏡蛇打擊 | 紅色眼鏡蛇 | 爬蟲妖眼鏡蛇 | 眼鏡蛇瓶子草 | 菲律賓眼鏡蛇 | 孟加拉眼鏡蛇 | 紅噴毒眼鏡蛇 | 金剛王眼鏡蛇 | 白化體眼鏡蛇 | 東部擬眼鏡蛇 | 西部擬眼鏡蛇 | 帝皇眼鏡蛇王 | 沙漠眼鏡蛇屬 | 眼鏡蛇攻擊擊 | 哈瓦那眼鏡蛇 | 眼鏡蛇毒蛋白 | 眼鏡蛇毒因子 | 庫斯卡眼鏡蛇 | 抗眼鏡蛇毒血清 | 樹眼鏡蛇屬的蛇 | 蘇門答臘眼鏡蛇 | 紅頸射毒眼鏡蛇 | 眼鏡蛇反恐部隊 | 黃金眼鏡蛇雷竜 | 眼鏡蛇11:燃燒汽車 | 眼鏡蛇特種部隊 | 眼鏡蛇神小雕像 | 眼鏡蛇11:撞擊時間 | 捕鳥人與眼鏡蛇 | 型眼鏡蛇直升機 | 草上飛和眼鏡蛇 | 忍者大戰眼鏡蛇 | 眼鏡蛇鱗片兜帽 | 眼鏡蛇鱗片手套 | 眼鏡蛇皮腿甲片 | 完整的眼鏡蛇牙 | 眼鏡蛇皮護腿片 | 蛇之果實-眼鏡蛇型 | 眼鏡蛇孟加拉亞種 | 虛空眼鏡蛇護腿片 | RazerMamba曼巴眼鏡蛇 | 舟山眼鏡蛇Najaatra | AH-1S型眼鏡蛇直升機 | 莫桑比剋射毒眼鏡蛇 | 特種部隊:眼鏡蛇的崛起 | 特種部隊:眼鏡蛇的崛起 | AH-1眼鏡蛇攻擊直升機 | 精製抗眼鏡蛇毒血清 | “眼鏡蛇”裝甲輸送車 | 擊倒國王敵人的竪立眼鏡蛇 | 蘇門答臘噴毒眼鏡蛇 | Cobra眼鏡蛇 | 眼鏡蛇11:警報 | 比利時眼鏡蛇履帶式偵察車 | 特種部隊眼鏡蛇的崛起 | 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 | 眼鏡蛇式裝甲運輸車 | 凍幹抗眼鏡蛇毒血清 | 比利時“眼鏡蛇”裝甲輸送車 | AH-1W型“超級眼鏡蛇”攻擊直升機 | 眼鏡蛇履帶式裝甲人員輸送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