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植物 > 眼蟲
目錄
No. 1
眼虫
  一種生活在靜水中的單細胞生物,紡錘形,內有葉緑素,前端有紅色眼點,並有一根細長鞭毛,是運動器官。也叫“眼蟲藻”。
眼蟲 Euglena
  是眼蟲屬生物的統稱,在植物學中稱裸藻,是一類介於動物和植物之間的單細胞真核生物。淡水中習見的眼蟲有:緑眼蟲(euglena viridis),體紡錘形,前端鈍圓,後端寬,末端尖呈尾狀。鞭毛與體等長,色素體1個,星狀。梭眼蟲(e.acus),長紡錘形,鞭毛短,色素體多個。長眼蟲(e.deses),體圓柱形,狹長,鞭毛約為體長的1/3~1/2。蠃紋眼蟲(e.spirogyra),體易變形,體表蠃旋形帶紋明顯,鞭毛短。扁眼蟲(phacus),體呈寬卵圓形,背腹扁,後端尖刺狀,鞭毛與體等長。
分類地位 Taxonomic status
  (依據動物分類)
  原生動物門
  鞭毛蟲綱(mastigophora)
  植鞭亞綱(phytomastigina)
  眼蟲目(euglenida)
  眼蟲屬(euglena)
生境與形態 Habitat and morphology
  生活在有機物質豐富的水溝、池沼或緩流中。但在河堤、海灣濕土或含????沼澤中亦有之,此外在其它藻類體上、植物碎片、及小甲殼類的體上亦能見到。至於營有機性的種類則多見之於下水道的水內。溫暖季節可大量繁殖常使水呈緑色。
  體呈緑色梭形,長約60μm,前端鈍圓,後端尖。在蟲體中部稍後有一個大而圓的核,生活時是透明的。體表覆以具彈性的、帶斜紋的表膜(pellicle)。
表膜的結構 Table membrane structure
  經電子顯微鏡研究,表膜即質膜或稱三分質膜(tripartie plasmalemma)。表膜是由許多蠃旋狀的條紋聯結而成,每一個表膜條紋的一邊有嚮內的溝(groove),另一邊有嚮外的嵴(crest)。一個條紋的溝與其鄰接條紋的嵴相關聯(似關節)。眼蟲生活時,表膜條紋彼此相對移動,可能是由於嵴在溝中滑動的結果。表膜下的粘液體(mucusbody)外包以膜,與體表膜相連續,有粘液管通到嵴和溝。粘液對溝嵴聯結的“關節”可能有滑潤作用。表膜覆蓋整個體表、胞咽、儲蓄泡、鞭毛等。使眼蟲保持一定形狀,又能作收縮變形運動。
運動與鞭毛 Sports and flagella
  體前端有一胞口(cytostome).嚮後連一膨大的儲蓄泡(reservoir),從胞口中伸出一條鞭毛(flagellum)。鞭毛是能動的細胞表面的突起。鞭毛下連有2條細的軸絲(axoneme)。每一軸絲在儲蓄泡底都和一基體(basal body)相連,由它産生出鞭毛。基體對蟲體分裂起着中心粒的作用。從一個基體連一細絲(根絲體rhizoplast)至核,這表明鞭毛受核的控製。
  鞭毛最外為細胞膜,其內由縱行排列的微管(microtubule)組成。周圍有9對聯合的微管(雙聯體doublets), 中央有2個微管。每個雙聯體上有2個短臂(arms),對着下一個雙聯體,各雙聯體有放射輻(radial spokes)伸嚮中心。在雙聯體之間又有具彈性的連絲(links)。微管由微管蛋白(tubulin)組成,微管上的臂是由動力蛋白(dynein)組成,具有atp酶的活性。實驗證明,鞭毛的彎麯,是由於雙聯體微合彼此相對滑動的結果,如圖所示,在彎麯的內、外側放射輻的間隔不改變,彎麯是由於彎麯的外側微管和放射輻對於彎麯內側的微管和放射輻的相對滑動。一般認為臂能使微管滑動(很像肌肉收縮時,橫橋在粗、細肌絲間的滑動),臂上的atp酶分解atp提供能量。眼蟲藉鞭毛的擺動進行運動。
感光與眼點 Photographic and focus
  眼蟲在運動中有趨光性,這是因為在鞭毛基都緊貼着儲蓄泡有一紅色眼點(stigma),靠近眼點近鞭毛基都有一膨大部分,能接受光綫,稱光感受器(photoreceptor)。眼點是由埋在無色基質中的類鬍蘿蔔素(carotenoid)的小顆粒組成的。也有人認為是由鬍蘿蔔素(carotene)組成的,或是由b一紅蘿蔔素與血紅素組成的。眼點呈淺杯狀,光綫衹能從杯的開口面射到光感受器上,因此,眼蟲必須隨時調整運動方向,趨嚮適宜的光綫。現在有些學者認為,眼點是吸收光的“遮光物”(light absorbing shade),在眼點處於光源和光感受器之間時,眼點遮住了光感受器,並切斷了能量的供應,於是在蟲體內又形成另一種調節,使鞭毛打動,調整蟲體運動,讓光綫的連續地照到光感受器上。這樣連續調節使眼蟲趨嚮光綫。眼點和光感受器普遍存在於緑色鞭毛蟲,這與它們進行光合作用的營養方式有關。
營養 Nutrition
  在眼蟲的細胞質內有葉緑體(chloroplast)。葉緑體的形狀(如卵圓形、盤狀、片狀、帶狀、星狀等)、大小、數量及其結構(有無蛋白核及副澱粉鞘)為眼蟲屬、種的分類特徵。眼蟲主要通過葉緑素在有光的條件下利用光能進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類,這種營養方式(與一般緑色植物相同),稱為光合營養(phototrophy)。製造的過多食物形成一些半透明的副澱粉粒(paramylum granule)儲存在細胞質中。副澱粉粒與澱粉相似,是糖類的一種,但與碘作用不呈藍紫色.副澱粉粒是眼蟲類特徵之一,其形狀大小也是其分類的依據。在無光的條件下,眼蟲也可通過體表吸收溶解於水中的有機物質。這種營養方式稱為滲透營養(osmotrophy)。
水分調節 Water regulation
  眼蟲前端的胞口是否取食固體食物顆粒還有異議。但是已肯定經過胞口可以排出體內過多的水分。在儲蓄泡旁邊有一個大的伸縮泡(contractile vacuole),它的主要功能是調節水分平衡。收集細胞質中過多的水分(其中也有溶解的代謝廢物)。排入儲蓄泡,再經胞口排出體外。
呼吸 Respiratory
  眼蟲在有光的條件下,利用光合作用所放出的氧進行呼吸(氧化)作用,呼吸作用所産生的二氧化碳,又被利用來進行光合作用。在無光的條件下,通過體表吸收水中的氧,排出二氧化碳。
生殖 Reproductive
  眼蟲的生殖方法一般是縱二分裂,這也是鞭毛蟲綱的特徵之一。先是核進行有絲分裂,在分裂時核膜不消失,基體復製為二,繼之蟲體開始從前端分裂,鞭毛脫去,同時由基體再長出新的鞭毛,或是一個保存原有的鞭毛,另一個産生新的鞭毛。胞口也縱裂為二,然後繼續由前嚮後分裂,斷開成為2個個體。
  在環境不良的條件下。如水池幹涸.眼蟲體變圓,分泌一種膠質形成包囊,將自己包圍起來。剛形成的包囊、可見有眼點,緑色,以後逐流變為黃色,眼點消失,代謝降低,可以生活很久,隨風散布於各處。當環境適合時,蟲體破囊而出,在出囊前進行一次或幾次縱分裂。包囊形成對眼蟲度過不良環境是一種很好的適應。
  多年來用眼蟲進行基礎理論的研究取得不少成果。不僅對遺傳變異理論的探討有意義,而且對瞭解有色、無色鞭毛蟲類動物間的親緣關係,對瞭解動、植物的親緣關係都有重要意義。近年來也有用眼蟲作為有機物污染環境的生物指標,用以確定有機污染的程度,另外眼蟲對淨化水的放射性物質也有作用。
英文解釋
  1. n.:  unicellular living things
包含詞
眼蟲目眼蟲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