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lacodermi
魚類最早期的一支,叫做盾皮魚。穿着盔甲的魚已經很奇特了,難道還有帶着盾牌的魚嗎?同甲胄魚一樣,盾皮魚的頭部也被許多骨質的甲片包裹着,防備敵手的進攻。不僅如此,盾皮魚的胸部也裝備了甲片,軀體的後部覆蓋着鱗片,渾身上下武裝得嚴嚴實實,讓敵人無從下口。帶着這麽多的裝備遊動,我們可以想象,盾皮魚和甲胄魚同屬當時海洋中的“老爺車”一族,臃腫笨重,行動遲緩。不過同為老爺車,兩者的內部結構卻並不相同,盾皮魚具有頜和偶鰭,因此是標準的魚類。就好比最早出現的蒸汽機車,雖然樣子和四輪馬車差不多,速度也與馬車在仲伯之間,但是畢竟使用的是蒸汽機驅動,而非畜力拉動。沿着這條嶄新的“設計思路”走下去,魚類將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盾皮魚類中最顯赫的一族叫做恐魚。前面的章節我們曾經提到,在寒武紀早期的海洋中,曾經生活着身長兩米的奇蝦,長有兩衹巨大的前臂,在海洋中稱王稱霸。正所謂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奇蝦衹能欺負寒武紀時期體形不大的軟軀體動物,而泥盆紀晚期出現的恐魚,單是它頭胸甲的尺寸,就超過了奇蝦的身材,成為繼奇蝦之後的海洋霸主。
恐魚的下頜骨粗壯有力,邊緣有一排寬鋸齒,在上頜骨上也有一排齒狀物與之對應,呈刀刃狀,顯然是作為撕咬之用。它的頭胸甲可達1.7米至2.2米,估計張開的大口,直徑在半米至1米之間。如此規模的大口,如此鋒利的“牙齒”,顯然不是為了啃蛋糕,而是為了咬堅果而準備的。恐魚的食物是什麽呢?人們推測,當時的恐魚一般在靠近水底的層位遊弋,在淤泥或岩石上尋覓長着外殼的軟體動物,比如現代蠃類和貝類的先祖,這些動物的行動更加緩慢,往往依靠外殼保護自己。可惜碰到恐魚就倒了大黴,恐魚的上下頜一用力,這些精美的殼體便破碎開來,內部的軟體被恐魚吞進肚子,給恐魚增加了蛋白質營養。
------------
原始有頜類也稱作盾皮魚,它們在泥盆紀盛極一時,但到泥盆紀末已大部滅絶了,一般認為,軟骨魚類和硬骨魚類都是由盾皮魚演化來的,它們分別朝不同的方向發展,但尚未找到十分清楚的證據證明這個推論。一些盾皮魚仍具有扁平的身體,像它們的祖先一樣;但是大多數都變成流綫型,甲胄也減少了,這種變化使它們獲得了很強的遊泳能力。軟骨魚類也脫去了沉重的甲胄(但仍有背板的痕跡),發展出更加強勁有力的適於遊泳的肌肉組織。有些科學家認為,軟骨魚類是“原始”魚類,但它們是否真正比硬骨魚原始,還有待證實。 |
|
Placodermi
盾皮魚綱(Placodermi)現已絶種魚類的通稱,特徵為具頭盾和軀盾,由頸部一對關節聯接。生活於泥盆紀,衹有兩種生存到石炭紀。多數為中小型,少數種類體長可達4公尺(13呎)。其起源尚不清楚。最早的盾皮魚化石見於淡水沉積物內。盾皮魚多為海棲,少數生活於淡水。營底棲生活,不善遊泳,在進化過程中,許多種類變得高度適應水底生活。曾從反弓目的化石中看到肺和鰓並存,這大概是對當時缺氧淡水生活的適應。可能以水底雜物和無脊椎動物為食。從化石中發現Brachythoraci亞目的胃內有魚。證明它是捕食性的。
軀幹又稱皮性肩帶,由下列部分組成,一塊中背骨,兩塊中腹骨,前後兩對側骨,前後兩對腹骨,各骨由成對的棘狀骨連接。某些種類的頭盾與軀盾之間具屈戌關節,使頭部能擡到一定高度。少數種類具成對的胸鰭,胸鰭基部有25條鰭擔骨。有的種類胸鰭基部很長,呈輻射狀,每個鰭有一很長的基部鰭擔骨和3列輻射狀鰭條。多數種類具成對的腹鰭。有些種類的腹鰭小,基部長;有的則是一對脊狀突起,位於軀盾的後端。Ptyctodontida目的腹鰭有性別差異,雌性的腹鰭大而被有鱗片,雄性具一對鰭腳,可能用於體內受精。盾皮魚可分6目︰節頸目(Arthrodira,包括Arctolepida亞目、Brachythoraci亞目)、Petalichthyida目、Phyllolepida目、Ptyctodontida目、反弓目(Antiarchi)、Rhenanida目。
魚類最早期的一支,叫做盾皮魚。穿着盔甲的魚已經很奇特了,難道還有帶着盾牌的魚嗎?同甲胄魚一樣,盾皮魚的頭部也被許多骨質的甲片包裹着,防備敵手的進攻。不僅如此,盾皮魚的胸部也裝備了甲片,軀體的後部覆蓋着鱗片,渾身上下武裝得嚴嚴實實,讓敵人無從下口。帶着這麽多的裝備遊動,我們可以想象,盾皮魚和甲胄魚同屬當時海洋中的“老爺車”一族,臃腫笨重,行動遲緩。不過同為老爺車,兩者的內部結構卻並不相同,盾皮魚具有頜和偶鰭,因此是標準的魚類。就好比最早出現的蒸汽機車,雖然樣子和四輪馬車差不多,速度也與馬車在仲伯之間,但是畢竟使用的是蒸汽機驅動,而非畜力拉動。沿着這條嶄新的“設計思路”走下去,魚類將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盾皮魚類中最顯赫的一族叫做恐魚。前面的章節我們曾經提到,在寒武紀早期的海洋中,曾經生活着身長兩米的奇蝦,長有兩衹巨大的前臂,在海洋中稱王稱霸。正所謂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奇蝦衹能欺負寒武紀時期體形不大的軟軀體動物,而泥盆紀晚期出現的恐魚,單是它頭胸甲的尺寸,就超過了奇蝦的身材,成為繼奇蝦之後的海洋霸主。
恐魚的下頜骨粗壯有力,邊緣有一排寬鋸齒,在上頜骨上也有一排齒狀物與之對應,呈刀刃狀,顯然是作為撕咬之用。它的頭胸甲可達1.7米至2.2米,估計張開的大口,直徑在半米至1米之間。如此規模的大口,如此鋒利的“牙齒”,顯然不是為了啃蛋糕,而是為了咬堅果而準備的。恐魚的食物是什麽呢?人們推測,當時的恐魚一般在靠近水底的層位遊弋,在淤泥或岩石上尋覓長着外殼的軟體動物,比如現代蠃類和貝類的先祖,這些動物的行動更加緩慢,往往依靠外殼保護自己。可惜碰到恐魚就倒了大黴,恐魚的上下頜一用力,這些精美的殼體便破碎開來,內部的軟體被恐魚吞進肚子,給恐魚增加了蛋白質營養。
------------
原始有頜類也稱作盾皮魚,它們在泥盆紀盛極一時,但到泥盆紀末已大部滅絶了,一般認為,軟骨魚類和硬骨魚類都是由盾皮魚演化來的,它們分別朝不同的方向發展,但尚未找到十分清楚的證據證明這個推論。一些盾皮魚仍具有扁平的身體,像它們的祖先一樣;但是大多數都變成流綫型,甲胄也減少了,這種變化使它們獲得了很強的遊泳能力。軟骨魚類也脫去了沉重的甲胄(但仍有背板的痕跡),發展出更加強勁有力的適於遊泳的肌肉組織。有些科學家認為,軟骨魚類是“原始”魚類,但它們是否真正比硬骨魚原始,還有待證實。 |
|
- n.: placoder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