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城萬畝生態園投訴電話蘇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512-65223377
江蘇省旅遊投訴電話:025-8341818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土地整治是農村耕地保護的一個重要命題,特別是蘇南地區,水網交錯、地勢低窪形成了衆多灘塗地,再加上經濟建設和城市化快速推進,使本來就金貴的土地資源顯得更為緊張,土地整治也就成了保護土地資源的重要手段。土地整治的辦法很多,再利用的形式也很多,有的成了糧田,有的成了魚塘,有的成了生態公園,有的成了休閑勝地,在新農村建設中,不僅提高了土地資源的利用率,改善了環境,又為農民開闢了新的財路。
每逢周末,相城區靠近萬畝生態園的蘇虞張公路兩側一排魚塘邊上總是蹲滿了垂釣人。據生態農業園區副總經理孫偉強介紹,這裏原來是築路取土形成的挖廢地,前兩年通過引入民資整理後,改造成了“水相城垂釣俱樂部”。像“水相城垂釣俱樂部”一樣,相城建區5年來,通過實施土地整治項目、引入民資改造荒地灘塗、結合河道清淤復墾復耕,在潭潭坑坑中“理”出4萬畝好地,使荒灘塗變身基本農田,挖廢地成為休閑勝地。
相城區是個河網密佈的水網地區,區內的灘塗潭塘比較多,土地利用率相對較低。建區後,該區從保護土地資源出發,首先嚮灘塗開刀,千方百計在潭潭坑坑中“摳”良地。在相城區中心腹地的元和、渭塘、黃埭交界處有一方上萬畝的灘塗地,四周雜草叢生,人也走不進,中間潭潭坑坑一個連着一個,種糧遭水淹,養魚水不活,當地人稱為“北大荒”。2003年,相城區製定了整治這方荒地的方案,把“北大荒”建成以生態緑化、生態休閑、生態種養、生態居住、生態餐飲為主要內容的生態園。該區一方面嚮國土部門申報立項爭取資金支持,同時吸納民資參與開發。經過2年多的努力,“北大荒”成了蘇州城北的萬畝“緑吧”。在這個“緑吧”裏,通過政府投資2500萬元整治土地,吸納了1.5億元民資,不僅興建了景觀大道、生態緑地和釣魚運動場,還辦起了“阿慶嫂”、“渭塘”、“明月山莊”等生態飯店和農副産品批發市場。幾年來,全區先後實施了2衹部級立項的土地整治項目、3衹省級立項的土地整治項目,在潭潭坑坑中“理”出了35556畝土地。這些土地有的變成了基本農田,有的成了水産等方面的科研基地,也有的成了生態公園,不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美化了環境。這幾年,相城區境內實施了大規模的高速、國道、省道和區間道路建設,取土挖廢土地較多。該區把這些挖廢地拿出來,提供給民間資本改造,把挖廢地整理成高標準的魚塘、上檔次的休閑會所,在改善環境的同時增加土地産出率,全區先後整理了4000多畝築路挖廢地。
150畝築路挖廢地變成———豔陽山莊
“迪格地方老好格,阿拉來白相過好幾趟了,有山有水,吃的是200元一桌的農傢菜,住的是200元一晚的標準房,離上海又介近,要不是儂搭阿拉講,奈能曉得腳底下曾經是塊挖廢地呢!”在沿江高速太倉陸渡段附近的豔陽山莊,一對上海老夫妻與記者邊走邊聊。
豔陽山莊副總經理說,4年前,為解决修建沿江高速的取土問題,太倉劃出了這裏的150畝土地,等到高速公路路基建成,這方土地也徹底改變了原先的面貌,七高八低、要想繼續復墾耕種,難度很大,但如果讓它一直荒廢在高速公路邊上,同樣大煞風景。本着因地製宜的原則,當時太倉農林局在此規劃建設了一個公園雛形。也是有緣,招商項目在上海一推出,就引起了上海豔陽集團决策層的濃厚興趣,去年5月,集團决定進駐太倉,並投資1700萬元把公園建成了現在的豔陽山莊。“豔陽山莊有100畝陸地,分別由香樟、銀杏、雪鬆和廣玉蘭四個小島組成,50畝水面環繞其間,小島之間建有溝通的小橋,也可劃着小船逐島遊覽。”上海老夫妻說:“鬧中取靜,喬木、灌木、果樹、鮮花相映成趣,孔雀、天鵝、鴕鳥、遊魚美不勝收,空氣特別清新,從上海鬧市區過來,老年人散散步、釣釣魚、玩玩鳥,年輕人拍拍照、劃划船、唱唱歌,都是一種享受,感覺舒服極了。”豔陽山莊董事長夏建文說,這塊4年前的挖廢地,目前已成為上海人觀光、旅遊、休閑、度假的好地方,去年6月至今,從上海過來的遊客已超過1.8萬人次。
竹木紮根330畝荒地造出———鄉情苑
北橋鎮在挖廢地上建了個鄉情苑,吸引了許多城裏人。位於蘇虞張公路北橋段東側的鄉情苑是一個水鄉味十足的鄉間小居。踩着嘰喳作響的石子路踏進鄉情苑,一幅“水鄉風情圖”展現在眼前:用竹子搭起來的“四合院”和一些竹做的“亭臺樓閣”錯落有緻地靜臥在栽滿荷花的池塘邊;十幾張臨水的茶桌旁,坐滿了悠閑的品茶人;遠處,幾個伸展在池塘中的釣魚臺上,釣魚人早早地放起長綫拋下了誘餌;池塘邊、樹林裏,還有三五成群的拍照留影人。
“這個地方原來是築繞城高速的挖廢地,緊挨在繞城高速北橋道口和蘇虞張公路旁,300來畝的地方一片水汪汪,深的地方一竿子下去夠不着底,淺的地方雜草叢生,周圍的農民看了心痛,過路的人也覺得大煞風景。”投資建造鄉情苑的相城益友園藝緑化有限公司總經理、北橋鄉情苑苑主蔣建華告訴記者,去年,北橋鎮把這塊挖廢地的整治改造提上了議事日程,蔣老闆也在一次路過時看到了這方挖廢地上潛在的商機,雙方一拍即合,由蔣老闆出資改造,把挖廢地改造成集緑色餐飲、茶藝茶道、垂釣休閑、生態養殖、農藝采摘、度假娛樂於一體的生態小遊園,並取了個“鄉情苑”的雅名。占地330畝的鄉情苑,是蘇州第一傢原生態純竹木商務會所。鄉情苑北部是休閑區,設有餐飲、品茶、棋牌和娛樂等項目,中間是一個數十畝的荷塘,西南部是垂釣區,東南部是由樹林和觀光果園組成的生態區。平時,這裏三三兩兩的客人不斷,到了雙休日更是賓客盈門,從上午10點鐘開始,客人便陸陸續續涌嚮這裏,先是在荷塘邊品茶聊天、在竹軒中下棋打牌、在池塘裏垂釣戲魚,吃飯時,便會搶占有利地形,一邊嘗農傢大菜,一邊賞水鄉風情,十多張餐桌座無虛席,有時還要翻臺面。下午,大部分客人會連續作戰,直到晚上賞盡荷塘月色纔戀戀不捨地打道回府。蔣建華說,鄉情苑開門迎客後,每天都要接待上百位遊客。
400餘畝荒灘上建———垂釣中心
出蘇州城沿蘇虞張公路北上,在相城新開發的萬畝生態園邊上,三五成群的垂釣人占據了一個個伸展在魚塘中的竹木結構的“釣魚臺”,五顔六色的身影倒映在碧波蕩漾的魚塘裏,與吐露新芽的緑樹組合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綫。這塊釣魚的好地方叫“水相城垂釣中心”,是相城農業生態園中的一個分支項目,400多畝水面,承擔着休閑、科普綜合功能。相城萬畝生態園原來是塊坑坑窪窪的灘塗地,靠蘇虞張公路沿綫挖廢地。後來,相城區對這方地進行整治,興建以生態緑化、生態休閑、生態種養、生態居住、生態餐飲為主要內容的生態園,成為蘇州城北的一個巨型“緑吧”。在這個“緑吧”裏,有開創蘇州餐飲業新紀元的“阿慶嫂生態美食園”,400桌同時用餐的規模,緑化屏風隔成一個個生態包房,四周墻壁是清一色的玻璃,在裏面用餐能觀賞外面的自然風光;有10萬平方米的生態緑地,枇杷園、石榴園、柿子園、葡萄園、棗園、桃園、桔園,讓八方遊客嘗盡四季鮮果;有金鯉魚養殖中心、立體種養園和梅花鹿養殖場,還有體現江南水鄉特色和民俗文化的生態別墅區、生態住宅區。
在開發萬畝生態園中,相城區把灘塗潭塘和築路挖廢地改造成一個個高標準魚塘,不僅承擔了列為國傢級農業科研項目的蘇州現代農業特種水産示範項目,還闢出蘇虞張公路沿綫的挖廢地,建起了“水相城垂釣中心”。垂釣中心的每個釣魚池裏都搭起了釣魚臺,池邊上還建起了供垂釣人休息的小木屋。每逢晴好天氣,這裏便集聚了許多上海、蘇州、無錫等地的城裏人,一邊垂釣一邊呼吸新鮮空氣。在“水相城垂釣中心”過上一把釣魚癮後,遊客們還會到邊上生態林裏賞生態,進“渭塘酒傢”、“阿慶嫂美食園”品嚐生態農傢菜。
7000個啤酒瓶巧手搭成———另類休閑屋
這幢房子好奇怪,四面都是密密麻麻的小孔,近前一看,原來房子是用7000個啤酒瓶搭建而成的。想去看看嗎?房子搭建在太倉沿江高速和滬嘉瀏高速延伸段交會處的豔陽山莊內。這裏是上海豔陽集團在太倉陸渡建成的農傢樂度假村,度假村建在太倉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四周是一眼望不到邊的大棚蔬菜。把度假村建在這裏,目的是為了讓城裏人更貼近、更真實地瞭解農村,住農傢房,幹農傢活,種農傢菜,吃農傢餐。這裏的建築很奇特,除了單間別墅、木屋竹樓、四合院和知青村,還有用輪胎、用啤酒瓶搭建的休閑屋。據悉,這些與衆不同的休閑屋是專門請日本建築設計大師設計的,遊客在裏面品嚐啤酒不用擔心安全問題,因為,這7000個啤酒瓶搭建的衹是休閑屋的外墻,房屋的骨架照例是用木材支撐着的,很堅固,空調、電話、音響、電視等現代化設施也是一應俱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