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拼音: mù zhēng kǒu dāi
解釋: 亦作“目瞪口呆”。
資料來源: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十五回四方混殺,人人束手,個個歸心。定安國舅氣的目睜口呆,罔知所措。與衆等侍郎束手被擒。”
例子: 衆人看了,驚得~,伸了舌頭,收不進來。★《初刻拍案驚奇》捲一
|
mù zhēng kǒu dāi mù zhēng kǒu dāi |
兩眼睜大,張口結舌。形容受驚而發愣的樣子。亦作“目定口呆” |
|
亦作“ 目瞪口呆 ”。 《水滸傳》第四七回:“四下裏喊聲震地,驚的 宋公明 目睜口呆,罔知所措。”《警世通言·老門生三世報恩》:“氣得 蒯遇時 目睜口呆,如槁木死灰模樣。”《初刻拍案驚奇》捲一:“衆人看了,驚得目睜口呆,伸了舌頭,收不進來。” |
|
驚懼得睜大雙眼說不出話來。形容因吃驚或受氣而發楞。 |
|
【成語】 目睜口呆
【發音】 mù zhēng kǒu dāi
【解釋】 驚懼得睜大雙眼說不出話來。形容因吃驚或受氣而發楞。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十五回:“四方混殺,人人束手,個個歸心。定安國舅氣的目睜口呆,罔知所措。與衆等侍郎束手被擒。”
【示例】 衆人看了,驚得~,伸了舌頭,收不進來。 ★明·凌蒙初《初刻拍案驚奇》捲一
【用法】 作謂語、狀語;指吃驚
【近義詞】目瞪口呆 |
|
- n.: stunned speechl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