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結構 : 建築城市 : 結構工程 : 禮品工藝品飾品 : 飲食 : 香煙 > 盆景
目錄
盆景的含義及組成
  盆景的定義
  盆景是藝術美的創造,同山水畫和山水園林有着相似之處,很重視寫意和抒情。雖然師法造化,以自然為藍本,但又不僅僅是單純地摹擬自然景物。在創作上常常采取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的藝術手法,以達到源於自然又高於自然的審美效果。
  盆景不同於盆栽的道理就在於此:盆栽僅僅是一種栽培方式,在盆鉢中栽植樹木花草.未經藝術加工。而盆景則是栽培技術與造型藝術高度結合的産物,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優美的造型風格。同時,盆景中的樹木山石必須與盆鉢、幾架相配合,互相協調襯托,才能構成真正完善的盆景藝術。
  盆景藝術在歷史的沿革過程中,形成樹木盆景和山水盆景兩大類。樹木盆景以木本植物為主要素材,是活的生命體,其製作技術較為復雜,大致有挖掘、種植、整形、攀紮、修剪、上盆、養護等步驟。藝術上則要求具有老幹虯枝,清奇古雅,生機勃勃,意韻深遠的效果。山水盆景則以山石、水、土為主要材料,為無生命物質,其製作技術要求側重於藝術境界,不論是層巒疊蟑,還是波光島影,應能表現出山河的錦綉壯麗
  盆景是以植物、石料、土壤、水體、風、雨、雪、配景、盆、幾架等為材料創作而成的,飽含作者思想感情的立體的中國山水畫,是經過高度概括和提煉,集中表現大自然優美風光的一種特殊藝術品。
  在容器中栽培的樹木或矮化的樹木及其培養、加工的技術。盆景所用的材料是普通的喬木和灌木,製作方法是將其根和枝條加以修剪,並用鐵絲等固定枝條,使之定嚮生長從而使植株矮化。
  盆景藝術源於中國,約1,000多年前,中國人就在瓦盆、陶盆和木桶中栽培樹木,將天然情景移入咫尺盆中,後來這技術又被日本人接受和發展。日本有關樹樁盆景的紀錄,最早見於高階隆兼所畫的《春日權現驗記》(1309)。盆景藝術是直接受自然界的啓迪而産生。生長於高山岩縫中或懸挂於峭壁上的樹木,終生低矮而扭麯。從美學觀點看,日本人在盆栽方面欣賞的是:枝幹老態竜鍾,上部根條露出土外,顯得飽經風霜;這被視為體現了萬物無常的哲學概念。
  盆栽植物壽命可達一個世紀或一個世紀以上,並可代代相傳,被視為傢珍。人們對盆景的要求是小巧玲瓏,鬆柏的針葉要短,落葉樹的樹葉要小,小花、小果的樹樁盆景尤令人喜愛。從美學觀點看,枝葉間保存一定空隙十分重要。微型森林中樹幹下部應保持光裸。好的盆景植物通常是耐寒種類,在鼕天不太冷的地方能夠整年置於室外,偶爾為了欣賞而移入室內。在日本,人們通常將盆景置於起居室的壁龕或小桌上陳列,然後放回室外的盆景架上。
  選擇盆景容器也很重要,一般是陶器,外面上釉或不上釉,圓形、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八角形或花瓣形等,盆底有一個或數個漏水洞。容器的顔色、大小應與所栽植物協調,若容器為長方形或橢圓形,則不宜把樹樁栽在盆的正中央,也不要太靠邊,應視枝條伸展的情況决定栽種部位。在正方形或圓形的容器中,樹樁要栽於稍離中心的位置,但懸崖式盆景則要把植物栽於懸垂面的對邊,盆景經整形後有其正面,展覽時正面對著觀衆。
  微型盆景僅5公分(2吋)高,從播種或扦插到展出需要3∼5年,壽命可達數十年。小型盆景高5∼15公分(2∼6吋),需經5∼10年以上的培育。中型盆景高15∼30公分(6∼12吋),普通盆景高至60公分(2呎),3年即可培育成功。野外采選的自然矮化樹樁常因不適應環境和底土的改變而栽培失敗。盆景應根據種類和根的生長程度每1∼5年翻盆一次。移栽時均應剪去部分老根,縮小土團,使樹樁總能在小而淺的容器中生長。澆水次數與種其他植物相同,亦可施用液體肥料,整個生長季節都要修枝掐芽。在日本一些地區,盆景行業具相當規模,美國加利福尼亞也有小規模的盆景生産。
  <IMG src="http://www.ronglong.com/bookpic/2008.jpg">
  盆景起源於中國,在世界藝術之林中,它是富有自然情趣的東方藝術精品之一,也是我國獨特的傳統園林藝術之一。盆景始於唐代,至今大約有1300餘年歷史。1972年在陝西出土的唐代章懷太子李賢墓甬道壁畫上兩盆盆栽,是至今發現最早的盆栽。盆景源出我國,盛於日本,播於世界 。依據盆栽發展經過以及各種跡象來加以考究推敲,可以推定和證明盆栽是在我國的東晉以前業已發生,至初唐時發展進步具體形成一門盆栽藝術,在盛唐期纔由日本派來的朝唐使節帶回國,經過日本的愛好傢改良後,廣傳國際間流行普及世界。我國的盆景藝術起源雖早,但由於戰亂連年,及至南宋偏安局部生活穩定,盆栽則加速普及擴延到民間富閑人士階級。及至元朝演變成為些子景(即盆景),再經明、清的幾段太平時期,盆栽書籍陸續問世呈現一番盛況。後因國運多艱、戰亂頻生、兵連禍結,以致這一高尚藝術日趨式微,將近銷聲匿跡,甚至清末軍閥和民初富紳反由日本進口盆栽賞玩。
  中華文明古國,歷來就愛好自然的本性,盆景的本質就是自然風貌與自然精神的再現。盆景是大自然景物的縮影,是集園林栽培、文學、繪畫等藝術,互相結合,溶為一體的綜合性造型藝術。盆藝者運用創作技巧,合理的佈局,再各種深淺長寬不同,行狀大小各異,色彩質地有別的盆央中,培育出經過一定藝術造型的樹木花草,或經藝術加工的各種山石,使之構成一幅摹仿大自然的景色,並超越山野原狀的理想立體畫面。這門造型藝術稱之為盆景盆景是中國傳統的藝術珍品,有着悠久的歷史,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在世界上也享有聲譽。它是栽培技術和造型藝術的結晶,也是自然美與藝術美的結合。它以植物、山、石、水、土等為素材,經過園藝師的構思設計,造型加工,精心護養而成。把它佈置於颶尺盆中,“縮地千裏”、“縮竜成寸”,可以展現大自然無限風光,所以人們把盆景譽為“立體的畫”和“無聲的詩”。隨着時間和季節的變化,它還可以呈現出不同的姿態、色彩和意境。從某種概念來講,盆景也是美學、文學和科學的綜合體。盆景的製作要給人以美的欣賞,古雅秀美,神韻生動,耐人尋味;盆景造型構思,有詩情畫意,有高低層次,有抑揚頓挫,起承轉合,反映出較高的文采水平;盆景的主要造型材料為植物,具有生命的特徵及生長發育的規律,這就决定了製作它必須掌握園藝科學的知識和進行長期的藝術加工以及養護管理工作,衹有如此,才能保證它的生存和優美姿態。盆景這項科學藝術,在植物栽培加工技術上要求很高,小小盆盎,一撮之土,盈尺之樹,要它生長良好,已非易事,而多年老樁,能枝幹虯麯,提根露爪,葉茂花盛,更為難得。故盆景確是“高等藝術”,有生命的“藝雕”。
盆景三個要素
  盆景是由景、盆、幾(架)三個要素組成的。此三個要素是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缺一不可的統一整體。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景、盆、幾(架)三位一體。“景”在盆景中為主體部分,盆、幾為從屬部分。即一盆好的盆景,景、盆、幾要相互配合默契、主次分明,註意避免把欣賞者的註意力引導到“盆”或“幾(架)”上來。盆、幾(架)無論在形狀、體積、色彩等方面與景的關係要處理得協調、自然。要保持主客關係,這就是常說的: 一景二盆三幾(架)的原因。
盆景流派和大類:
  五大流派為:五大流派:嶺南派、川派、揚派、蘇派、海派;其它流派:徽派、浙派、閩派、桂派、京派、香港、臺灣、魯新派。
  兩大類為:樹木盆景和山水盆景,這兩大類盆景早在宋代就已形成。隨着盆景藝術的不斷創新和盆景材料的日益豐富,我國盆景的新類別也在逐步産生。現在可分為下列七大類:
  第一類,樹木盆景:以樹木為主要材料,以山石、人物、鳥獸等作陪襯,通過攀紮、修剪、整形等技術加工和園藝栽培,在盆中表現曠野巨木或蔥茂的森林景象者,統稱為樹木盆景。由於樹木盆景的材料常從山野曠地采掘而來,所以樹木盆景習慣上又稱為樹樁盆景
  第二類,山水盆景:以各種山石為主題材料,以大自然中的山水景象為範本,經過精選和切截、雕鑿、拼接等技術加工,佈置於淺口盆中,展現懸崖絶壁、險峰丘壑、翠巒碧澗等各種山水景象者,統稱為山水盆景,又稱山石盆景
  第三類,水旱盆景:水旱盆景是主要以植物、山石、土、水、配件等為材料,通過加工、佈局,采用山石隔開水土的方法,在淺口盆中表現自然界那種水面、旱地、樹木、山石兼而有之的一種景觀盆景
  第四類,花草盆景:以花草或木本的花卉為主要材料,經過一定的修飾加工,適當配置山石和點綴配件,在盆中表現自然界優美的花草景色的,稱為花草盆景
  第五類,微型盆景:一般樹木盆景的高度在10釐米下,山水和水旱盆景的盆長不超過10釐米的這些盆景,稱為微型盆景
  第六類,挂壁盆景:挂壁盆景是將一般盆景與貝雕、挂屏等工藝品相結合而産生的一種創新形式。挂壁盆景可分為兩大類,一類以山石為主體,稱為山水挂壁盆景;另一類以花木為主體,稱為花木挂壁盆景
  第七類,異型盆景:異型盆景是指將植物種在特殊的器皿裏,並作精心養護和造型加工,作成的一種別有情趣的盆景
樹樁盆景的栽培和管理
  盆景是中國優秀的傳統藝術之一。它源於自然,而又高於自然,是自然美和人工美的有機結合,被人們譽為“立體的畫、無聲的詩、有生命的雕塑”。
  盆景分樹樁盆景、山水盆景和其它材料類盆景等。其中樹樁盆景也叫樹木盆景,就是把木本植物栽在盆中,經過修剪、綁紮、整形等加工過程和精心的栽培管理,使其成為古雅奇偉的樹木縮影。
  樹樁盆景的栽培和管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
  一、工具和材料
  樹樁盆景在栽培製作和養護時,需要有一些必備的工具和材料,如:修枝剪、木鋸、木銼、切割刀、錘子、圓鑿、竹壓板、金屬絲、棕絲等。
  二、樹樁盆景苗木的培育
  1、樹樁盆景所需的材料主要是樹木,而樹木主要來自人工繁育。
  人工繁育一般采用以下三種方法:
  播種:采用播種的方法可適應苗木的大批量生産。以鼠李為例,將鼠李果實的外種皮去掉,衝洗幹淨,準備播種。在準備好的苗盆底孔墊上瓦片,取適量原土和腐殖土,按照1:1的比例拌勻,填入盆內。將種子均勻播入苗盆,再蓋上一層浮土,浮土的厚度是種子直徑的3倍,澆水,蓋上玻璃,這樣可以保溫保濕。為使其較快發芽,可放置於溫濕的地方養護。第二年,可以將小苗分栽在瓦盆中或苗床裏,再培育一年後就可以用其製作小型的盆景了。
  高空壓條:高空壓條是利用植物的營養器官,使之繁殖成多個獨立成活的個體。采用這種方法植物生根速度快,成活率高達99%。以九裏香為例,先將所需植物部分,采取環狀剝皮方法剝皮一到兩釐米,然後用透明塑料布把下面紮緊,敷上有一定濕度的營養土,包緊。因為植物的根部不喜光,最好再用黑色塑料布包一層。待長出新根後,再移栽到盆中養護。
  扦插:扦插可以應地製宜,利用現有植物的枝條進行苗木繁殖。以羅漢鬆為例,選取當年生的健康枝條,去掉三分之二的葉子,插到準備好的苗盆裏,苗盆內填上適量的純淨沙土,然後套上塑料袋,保持扦插盆內小環境的濕度和溫度,四五天觀察一次,待生根之後進行分株栽植。
  2、養坯:無論用哪一種繁殖方法育出的樹木,都必須先進行地植,培養一定的時期,叫做養坯。
  在養坯的同時還要進行樹木的造型加工,直到樹木的幹、枝和根等基本符合盆景的造型要求。養坯時間有2—3年的,也有10年以上的,如果要將一棵樹苗培養成大型的樹樁盆景,一般至少需要15年以上,鬆柏類時間更長,而製作小盆景的樹木,一般養坯3—5年即可成型。
  3、改坯:樹木經過養坯,主幹達到一定粗度時,一般約在所需粗度的70%,便可挖起來進行粗加工,稱為改坯。
  改坯包括剪去樹根,截去主幹的上部,選定主要的枝幹等工作,改坯的時間一般宜在春季發芽前進行,有些南方植物和常緑植物可到天氣暖和時進行。
  三、樹樁盆景的製作
  由於製作者的創意和審美不一樣,製作方法也會有所差異,因此樹樁盆景就形成了幾大流派,如蘇派、海派、北方派、嶺南派等。下面我們把一些常規的製作方法介紹給大傢。
  根的整形
  根裸露在外面,會使樁景顯得蒼老奇特,自然古樸,盤根錯節,更具觀賞效果,我們可以通過人為的方法來處理。一是在每年換盆時,可將根逐步裸露。也可在換盆時,把一塊岩石夾在根部中間,這樣把裸露出來的根繞在岩石之後,景緻別具一格。如果采用附石式盆景,可將岩石鑿成小溝,將根縛在岩石上,並在根外貼上苔蘚或包上麻袋片用金屬絲固定,這樣金屬絲不會對根造成直接傷害,待成活後,去掉包裹物。
  莖的整形
  莖粗、莖老才能顯示出自然枯朽的形態,可以利用雕刻的方法,剝去部分樹皮,使樹皮表面凹凸不平,以顯蒼老。剝皮前,要對所剝樹皮部分用筆標示出來,剝後裸露出木質部,並用淺色墨汁塗抹木質部,使整體顔色達到和諧一致。彎麯莖既能表現出經常受到勁風吹拂的神韻,又能顯示出長在山巔的千年古樹之態,要想達到這種觀賞效果,可以用金屬絲或棕絲蟠紮,使其彎麯。劈開莖劈開的兩半樹生機盎然,自然古樸,方法是把主莖用鑿子或斧子劈開,中間夾入小石塊,固定其形態,再填上泥土,地植在背陰處,澆水,長出新葉後再移栽到盆裏。
  枝的整形、修剪
  樹樁盆景整形除鼕季外都可以進行。根據樹的不同種類和製作者的觀賞角度,可以把樹枝用金屬絲在枝上纏繞,金屬絲要貼緊樹條,以金屬絲和枝條成45°角為最佳。可把當年新長出的交叉枝、對稱枝剪掉,並要及時除掉頭年捆綁的金屬絲,以免勒傷枝幹。平時註意留取長出的多餘枝條,可用手摘葉、摘心的辦法控製樹形,或用鋸截修剪的方法整形、定型,截取處要用淺墨汁塗抹處理。每一根枝條剪多長以及保留多少小枝,都必須根據造型的需要而定,要靈活處理,才能富有詩情畫意。
  四、樹樁盆景的養護和管理
  學會了樹樁盆景的製作,我們也要加強對它的日常養護和管理。
  放置的場所(不上字幕)
  對場地和光照、溫度、濕度進行調試。遇到嚴寒天氣,應及時收進室內,室外存放一定加強管理,喜陰植物要適當遮陽。夏天最好放置在室外露天地方,鼕天要放在棚內和室內通風朝陽處,註意不要擺放在地勢低的地方,要防止地面積水,凍傷苗木。
  澆水
  根據盆鉢大小、深淺,和植物生長的不同季節控製澆水,一定要澆淨水、清水、酸鹼度比例比較適中的存放水。不潔淨的水不能澆花。常用的澆水辦法:不幹不澆,澆要澆透,夏秋季高溫多澆,一般一天一次,鼕季少澆,可兩三天一次或時間更長一些。炎熱夏季還要適當多噴葉面水,註意盆中不能積水。
  施肥
  常用的肥料種類有馬掌片和麻醬渣,它們既可以做底肥,又可浸泡做液肥用。每次翻盆換土時,要施一次底肥,平常以施液肥為主,液肥主要在生長季節施,在北方,到八月底停止施肥,防止植物徒(t u)長,以免影響其木質化生長程度,不利於過鼕。炎熱夏季,中小型觀葉類盆景,最好少施肥,以免燒傷根部。
  翻盆
  以每年3—4月份為好,小型樹樁盆景兩年一次,中大型盆景3—4年一次。翻盆必須保留三分之二的原土,剪去老根及枯枝、爛根及無用的枝條。翻盆時重新調換大一點的盆,進行重新定型佈局。
  病蟲害防治
  盆景植物主要的病害是斑點病、白粉病等,可選用800—1000倍BT可濕性粉劑進行防治。
  主要蟲害有蚜蟲病、紅蜘蛛病等,可用1000倍吡蟲啉溶液、1000倍阿剋泰溶液防治。
  盆景是雅俗共賞的藝術品。欣賞盆景,能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藝術修養,有益於身心健康。
  掌握了盆景的製作造型技藝和養護管理知識後,再加上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和創新,就一定能夠培養出一盆精美的樹樁盆景
百科大全
  penjing
  盆景
  Chinese pot gardening
  呈現於盆器中的風景或園林花木景觀的藝術縮製品。多以樹木、花草、山石、水、土等為素材,經匠心佈局、造型處理和精心養護,能在咫尺空間集中體現山川神貌和園林藝術之美,成為富有詩情畫意的案頭清供和園林裝飾,常被譽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
  概況 盆景源於中國。1972年在陝西乾陵發掘的唐代章懷太子墓 (建於706年)甬道東壁繪有侍女手托盆景的壁畫,是迄今所知的世界上最早的盆景實錄。宋代盆景已發展到較高的水平。當時的著名文士如王十朋、陸遊、蘇東坡等,都對盆景作過細緻的描述和贊美。元代高僧韞上人製作小型盆景,取法自然,稱“些子景”。明清時代盆景更加興盛,已有許多關於盆景的著述問世。“盆景”一詞,最早即見於明代屠隆所著的《考□餘事》。20世紀50年代以後,盆景製作在公共園林、苗□和民間家庭有了很大的普及,並成立了盆景協會,經常舉辦盆景園和盆景藝術展覽等。
  日本的樹樁盆景由中國傳入,稱“盆栽”。14世紀繪畫中已有出現。1909年,日本盆栽通過倫敦的一次展覽會而傳到西方,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始在歐美流行,並音譯為“bonsai”。現美國、英國、聯邦德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等都有全國性和地方性的協會。1980年在日本大阪召開了世界第一屆盆景大會,同時舉行了世界盆景展覽。
  類別和製作 盆景一般分為樹樁盆景和山水盆景兩大類。前者以樹木為主要材料,又可分為觀形、觀葉、觀果和觀花 4類;後者較多地應用山石、水、土作材料,以水為主的為水盆景,以土、石為主的為旱盆景,水、土兼有的為水旱盆景盆景的規格:樹樁盆景按樹樁高矮(其中懸崖式按枝幹伸展長度),山水盆景按盆的長度,分為特大型(150釐米以上)、大型(80~150釐米)、中型(40~80釐米)、小型(10~40釐米)和微型(10釐米以下)5種。
  樹樁盆景 多選用枝葉細小、盆栽易成活、生長緩慢、壽命長、根幹奇特的樹種,兼有豔麗花果者尤佳。現已被用作樹樁景樹的約有 160種,除通過人工繁殖外,常從山林野地掘取經多年樵砍後留下的老幹樹樁培養。樹樁盆景千姿百態,可歸納為直幹、斜幹、麯幹、臥幹、懸崖、枯幹、連根、附石、叢林等形式。培養土以疏鬆透氣、排水良好,又能保肥的為最佳。盆景的製作有以修剪為主的整形法和用金屬絲或棕絲紮縛枝幹彎麯成一定形狀、再經逐年細緻修剪成型等方法,並有不同的地方風格。
  樹樁盆景成型後須精心養護。其中,修剪是促進或控製樹樁生長,使之保持一定姿態的重要措施。凡枝葉成片,層次分明的樹樁,要經常疏剪或短截,以控製擾亂姿形的枝條。鬆類可摘去全部或部分主芽,使梢變短。闊葉樹類的修剪,因樹種及開花結實習性而有不同。施肥不宜過多,但需勤施,以保持植株葉茂花繁,健壯而不徒長。花、果樹樁需肥較大,且須增施磷、鉀肥。澆水量依氣候、樹種、物候期及盆的質地不同而異,以保持土壤濕潤為度。對産自高山的鬆柏、杜鵑等還需經常行葉面噴水。視盆景規格大小隔1~5年換盆一次。換盆時須除去部分舊土,剪去周圍及底部的一些老根,加入新培養土,重新種植。此外,還須采取防治病蟲害和防寒、遮蔭等養護措施。樹樁盆景 左上 連根式 右上 麯幹式 左中 附石式 右下 直幹式 左下 斜幹式
  山水盆景 須事先選定主題,並精心設計,根據主題選石、加工;也可因石製宜,隨類敷采。山石材料有鬆石(石質鬆軟)和硬石(石質堅硬)兩類。鬆質石料可用特製的錘在石上琢出溝壑、洞穴、峰巒、崗嶺;硬質石料則用切割、鋸、截等法達到去蕪存精的目的,不足之處可通過拼接膠合
英文解釋
  1. :  pot landscapes,  pot scenery,  flower and rockery arranged in a flower pot,  cultured plant in pot with miniature landscapes,  cultured plant in pot
  2. n.:  bonsai,  potted landscape,  potted trees and rockery
法文解釋
  1. n.  paysage dans un pot, bonsaï
相關詞
植物中草藥苗木花木百科全新世侏羅紀如臯
安徽徽派自然栽培花卉原産地特産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