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 >南美洲 > 秘魯 >利馬 > 的的喀喀湖
顯示地圖
目錄
世界最高的大淡水湖之一
的的喀喀湖 世界最高的大淡水湖之一
的的喀喀湖 世界最高的大淡水湖之一
的的喀喀湖 世界最高的大淡水湖之一
的的喀喀湖 世界最高的大淡水湖之一
  世界最高的大淡水湖之一。在南美洲玻利維亞高原北部〓面海拔3812米,面積8330平方千米〓內水草豐茂,富魚類。終年可通航〓區為古代蒂亞瓦納科文化和印加文化的發祥地,湖中小島至今仍保存有印加時代的寺宇、宮殿殘跡。為著名遊覽勝地。
No. 2
的的喀喀湖
的的喀喀湖
的的喀喀湖
的的喀喀湖
的的喀喀湖
的的喀喀湖
的的喀喀湖
  南美洲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最高的淡水湖之一,位於玻利維亞和秘魯兩國交界的科亞奧高原上,被稱為“高原明珠”。傳說水神的女兒伊卡卡愛上青年水手蒂托,結為夫婦。水神發現後,將蒂托淹死,伊卡卡將蒂托化為山丘,自己則變成浩瀚的淚湖,印第安人將他兩的名字結合在一起稱之為“的的喀喀”湖。面積有8.330平方公裏。湖海拔3.812米,水深平均100米,最深處可達256米,其中2%5在秘魯境內。湖為群山環抱,景色秀麗,湖岸蜿蜒麯折,形成許多半島和港灣。秘魯境內有45條河註入此湖,僅有東南角的德薩瓜德羅河為出口。的的喀喀湖是南美洲印第安人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印第安人稱之為聖湖。阿依瑪拉族認為他們時代崇拜的創造太陽和天空星辰的神也來自湖底。在湖中及沿岸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暗青色的香蒲是湖區特産,它不僅給湖岸鑲上了一條素雅的滾邊,而且是編製小船,蒲席,圍墻和蓋屋的上好材料。玻利維亞境內有著名的太陽島和月亮島,島上有豐富的印第安人遺跡。月亮島上有公元前的古城遺跡,有精美壯觀的“金墻”,宮殿和廟宇金字塔及其他建築物。最近,在科阿島和怕利亞拉島之間的湖底還發現了一座水下古城遺跡,包括隧道,洞穴以及經過雕刻的墻壁等。湖岸的印第安人從遠古起使用鳥糞肥種植玉米,土豆等農作物。他們在雕刻,建築,冶金,製陶等方面都達到很高水平。的的喀喀湖終年通航,是連接秘,玻兩國的交通要道。
概述 Overview
的的喀喀湖 概述
的的喀喀湖 概述
的的喀喀湖 概述
的的喀喀湖 概述
  位於玻利維亞和秘魯兩國交界的科亞奧高原上,的的喀喀湖是南美洲地勢最高、面積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最高的大淡水湖之一,還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船可通航的湖泊,是南美洲第二大湖(僅次於馬拉開波湖)。。它位於玻利維亞和秘魯兩國交界的科亞奧高原上,被稱為“高原明珠”。 的的喀喀湖海拔高而不凍,處於內陸而不鹹。的的喀喀湖是南美洲地勢最高、面積最大的淡水湖.位於秘魯和玻利維亞交界的安第斯山脈的普納高原北部,湖面達海拔3821米,湖水面積大約為8300平方公裏,平均水深140-180米,最深處達280米。平均水溫13℃。湖中有日島、月島等51個島嶼,大部分有人居住,最大的島嶼的的喀喀島有印加時代的神廟遺址在印加時代被視為聖地,至今仍保存有昔日的寺廟、宮殿殘跡。的的喀喀湖區域是印第安人培植馬鈴薯的原産地,印第安人一嚮把的的喀喀湖奉為“聖湖”。 周圍群山環繞,峰頂常年積雪,湖光山色,風景十分秀麗,為旅遊地。
  的的喀喀湖沿西北-東南方向延伸,長190公裏(120哩)。最寬處80公裏(50哩)。狹窄的蒂基納(Tiquina)水道將湖體分為兩個部分。湖水源於安第斯山脈的積雪融水。湖水從小湖流入德薩瓜德羅河流出註入波波湖。東南的部分較小,在玻利維亞稱維尼亞伊馬卡湖(LakeHuinaymarca),在秘魯稱佩剋尼亞湖(LakePequeno)。西北的部分較大,在玻利維亞稱丘奎托湖(LakeChucuito),在秘魯稱格蘭德湖(LakeGrande)。從西岸秘魯的普諾到南岸玻利維亞的瓜基之間有定期的班輪航運來往。瓜基到玻利維亞首都拉巴斯之間有鐵路,普諾到太平洋沿岸之間也有鐵路,是玻利維亞出海的重要通路。
地質 Geology
的的喀喀湖 地质
的的喀喀湖 地质
的的喀喀湖 地质
  的的喀喀湖形成於古地質時期的第三紀,在強烈的地殼運動中,隨着科迪勒拉山係隆起及巨大的構造斷裂,在的的喀喀湖地形圖東科迪勒拉山脈和西科迪勒拉山脈之間,形成了一條西北--東南走嚮的構造盆地。的的喀喀湖就位於該構造中。經過第四紀冰川作用,湖區更加絢麗多姿。湖的平均深度在140~180公尺(460~600呎)之間,但湖底急劇嚮玻利維亞岸邊傾斜,至湖東北角索托島(Isla Soto)的外邊達到最深,有280公尺(920呎)。的的喀喀湖位於安地斯山脈的一個廣阔盆地(面積約58,000平方公裏〔22,400平方哩〕)中,構成安地斯山脈北部阿爾蒂普拉諾(Altiplano, 高原)的一大部分。在湖的東北岸(玻利維亞境內)被雪覆蓋的雷亞爾山脈(Cordillera Real)中,有許多安地斯山脈中最高的山峰,高達6,400公尺(21,000呎)以上。
水文 Hydrology
的的喀喀湖 水文
的的喀喀湖 水文
的的喀喀湖 水文
  的的喀喀湖的湖水清澈、微鹹,含????度在5.2至5.5之間。水面平均溫度14℃(56℉);自20公尺(66呎)的溫躍層往下水溫逐漸降低,水底溫度為11℃(52℉)。分析表明,水中可測到含量的物質有氯化鈉、硫酸鈉、硫酸鈣和硫酸鎂。
  有25條河流流入的的喀喀湖,衹有一條德薩瓜德羅河從湖中流出到另一內陸鹹水湖波波湖,衹帶走入湖水量的5%,的的喀喀湖其餘水分主要由大量蒸發消耗,但的的喀喀湖仍然保持是一個低含????度的淡水湖,主要????分被德薩瓜德羅河帶走。湖的水位有季節性變化和數年的周期變化。雨季(夏天,從12月至3月)水位升高,正常情況下在鼕季乾旱的幾個月中水位降低。過去認為的的喀喀湖在慢慢地乾涸,但最近的研究似乎否定了這種說法,指出其水位漲落多少有一定的周期。
  湖的四周雪峰環抱,湖水不斷得到高山冰雪融水的補充,故而湖水不鹹;又因為湖泊地處安第斯山的屏蔽之中,高大的安第斯山脈阻擋了冷氣流的侵襲,湖水故而終年不凍。
物産 Products
的的喀喀湖 物产
的的喀喀湖 物产
的的喀喀湖 物产
的的喀喀湖 物产
  的的喀喀湖富魚産和飛禽,湖中魚蝦衆多,島上水鳥麋集。湖中的魚類主要有兩種鱂(山鱂屬〔Orestias〕, 一種帶有黑帶或黑色條紋的小魚)和一種鮎魚(毛鼻鮎屬〔Trichomycterus〕)。1939年及其後,引入了鱒魚。還有一種大蛙(Telmatobius屬)棲息在湖邊較淺的地區,大的有將近1呎長。湖中盛産鱒魚和體長達30釐米的巨蛙,由於灠捕過度,目前秘魯和玻利維亞政府都已經製訂禁止濫捕鱒魚的法令。湖底和香蒲周圍生長着茂密的水草,水中遊魚嬉戲,歷歷在目。在香蒲叢中覓食的野鴨,受到遊艇的驚擾,咯咯咯地叫着飛嚮遠方。其中有一種名叫“波科”的鴨,兩翅五彩繽紛,頭呈墨緑色,而面頰卻雪白。
島嶼 Island
的的喀喀湖 岛屿
的的喀喀湖 岛屿
的的喀喀湖 岛屿
  湖中有41座島嶼,著名的有太陽島和月亮島,島上有印第安人的古跡。有的島嶼人口稠密。最大的島嶼是的的喀喀島(西班牙語作Isla de Titicaca,又稱太陽島),位於玻利維亞境內科帕卡巴納半島(Copacabana Peninsula)頂端的外面。
  湖心的小島塔丘勒(ISLATAQUILE)風景絶佳,靛藍的湖水,天際翻滾的白雲,疏密有緻的作物,簡樸的石拱門,竟和西西裏有幾分神似。島上的居民全部是蓋丘亞(Quechua)族人。塔丘勒人癡迷絨綫編製,島上隨處可見正在織絨綫的塔丘勒人,而且不論男女。
  湖中島嶼很多,太陽島和月亮島點綴在湖中,地貌呈棕紫二色,埃斯特維島是湖中島嶼較大的一個,它兩頭高,中間低,在中間凹下的部分隆起一座漂亮的建築——旅遊者飯店。從這傢飯店的臥室和餐廳就可以俯瞰湖面,優雅的環境,秀美的湖光島色,交相輝映,遊人下榻飯店,確有枕於水波之上而攬其山光水色之樂趣。
歷史 History
的的喀喀湖 历史
的的喀喀湖 历史
  湖岸和島嶼上的許多遺跡證明,這裏曾有過美洲最早的文明之一。主要的遺跡位在湖南端玻利維亞境內的蒂瓦納庫(Tiwanaku)。的的喀喀島上的神廟遺址,按照印加人(秘魯的剋丘亞人〔Quechuan〕,曾在西元1100年前後建立起一個帝國)的傳說,是印加王朝的締造者芒科o卡帕剋(Manco Capac)和瑪瑪o奧柳(Mama Ocllo)被太陽神派遣到地球上來的著陸地。
  的的喀喀湖是南美洲印第安人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印第安人稱之為聖湖。傳說中,水神的女兒伊卡卡愛上青年水手蒂托,水神發現後大怒,將蒂托淹死。蒂托死後化為山丘,伊卡卡則變成浩瀚的淚湖,印第安人將他倆的名字結合一起稱為“的的喀喀”湖。阿依馬拉族(Aymara)也認為,他們世代崇拜的創造太陽和天空星辰的神祗也來自湖底。
  1862年第一次在湖上航行的輪船是預先在英國製成部件,然後一件一件用騾子馱到的的喀喀湖來的。現在則有定期班輪往來於秘魯湖岸的普諾(Puno)和玻利維亞的小港口瓜基(Guaqui)之間。瓜基與玻利維亞首都拉巴斯(La Paz)之間有一條窄軌鐵路相連。另有一條鐵路(世界最高的鐵路之一)從普諾通往阿雷基帕以及太平洋海岸,使內陸國玻利維亞有了一條通往海洋的重要連絡通道。
居民 Residents
的的喀喀湖 居民
的的喀喀湖 居民
的的喀喀湖 居民
  居住在的的喀喀盆地上的艾馬拉人(Aymara)現仍使用印加時期以前在梯田上耕作的方法。他們種植大麥、昆諾阿藜(一種能長出小𠔌粒的莧草)和從阿爾蒂普拉諾引進的馬鈴薯。的的喀喀湖附近有世界上最高的耕地──海拔4,700公尺(15,420呎)的一片大麥田。在這個高度上,𠔌物永遠不會成熟,但其莖稈則可用作美洲駝和羊駝的飼料,美洲駝和羊駝是駱駝在美洲的親緣動物,印第安人用作役畜,也當作肉類食用,還取駝毛保暖。湖畔平原布滿大量的前哥倫布時期築高的臺田和溝渠(現已荒廢),這是建來改善排水並提高地區農業的産能。在秘魯和玻利維亞的某些地區已重新啓用這種古代的開玻利維亞的的喀喀湖岸附近墾係統。
  至今尚存的古老族裔烏魯人(Uru)仍生活於漂浮在湖面的筏子上,這些筏子是由乾燥香蒲(在沼澤地帶生長得茂密如叢林的一種蘆葦似的莎草)製成像草墊般的形狀。烏魯人和其他湖邊居民還用香蒲製作他們有名的巴莎筏(balsa)──由成捆的乾蘆葦綁紮而成的小筏,類似古埃及墓碑上所畫的新月形莎草小船。
  塔丘勒的男人們都驕傲地戴着自己織的長絨綫帽。帽子是有講究的:如果帽子是全紅的,那麽就表示他已經結婚了,如果帽子是紅白二色的,那麽就表示他還是單身。不同的花色代表不同的身份地位。和大陸上的印第安婦女不同,塔丘勒的女人們從不戴帽子,她們喜歡用一塊大大的披巾來遮蓋陽光。寬大的披巾,蓬鬆的百摺裙,行走在如詩如畫的小島上,塔丘勒的女人有種出世的美,美得讓人心碎。
自然環境 Natural environment
的的喀喀湖 自然环境
的的喀喀湖 自然环境
的的喀喀湖 自然环境
的的喀喀湖 自然环境
的的喀喀湖 自然环境
的的喀喀湖 自然环境
的的喀喀湖 自然环境
的的喀喀湖 自然环境
  的的喀喀湖海拔3812米,面積有8330平方公裏,水深平均100米,最深處可達256米。湖水呈淡緑色,清澈見底。湖泊的3/5在玻利維亞境內,2/5在秘魯境內。湖岸蜿蜒麯折,形成許多半島和港灣,湖畔水草豐美,湖中魚蝦衆多。
  的的喀喀湖是南美洲印第安人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印第安人稱之為“聖湖”。湖中有41個島嶼,其中,位於玻利維亞境內的太陽島、月亮島點綴湖中,兩島的岩石呈棕、紫二色,湖光島色,交相輝映,格外美麗。兩島上有豐富的印第安人遺跡。月亮島上有公元前的古城遺址、精美壯觀的宮殿、廟宇、金字塔及其它石頭建築物。在秘魯境內的埃斯特維斯島上有新建的一座旅遊者飯店,在此可觀賞湖光山色,頗有樂趣。湖中還有許多浮動小島,這些小島是用當地的香蒲草和蘆葦捆紮而成的。香蒲草堆鋪在一起,浮力很大,上面蓋起簡陋小屋,可以住上幾戶人傢。當地的印第安烏羅族就居住在這種浮動小島上,以捕魚為生。他們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一種用香蒲草捆紮起來名叫“淘淘拉”的小船,約有2米多長,可載4~5個人,在湖中遊弋。因此,到的的喀喀湖觀察瞭解烏羅人的生活,又是別有一番風味的旅遊生活。
  富魚産和飛禽。湖中盛産鱒魚和體長達30釐米的巨蛙,由於灠捕過度,目前秘魯和玻利維亞政府都已經製訂禁止濫捕鱒魚的法令。湖邊盛産高大的蘆葦,當地印第安人用蘆葦編製一種蘆葦船叫“淘淘拉”(如圖所示),衹能使用一年左右時間就逐漸被水浸透而放棄。湖面上還有由印第安人用蘆葦編織的一種浮島,人們在浮島上常年生活,打漁,甚至可以在上面種植蔬菜。目前這種蘆葦船和浮島都成為吸引旅遊者的好觀光景點。
周邊地區 Surrounding areas
的的喀喀湖 周边地区
  的的喀喀湖周圍環有許多城鎮,城鎮中都有古印第安文化遺址,最著名的為蒂亞瓦納科文化遺址。湖岸的印第安人從遠古起使用鳥糞肥種植玉米、土豆等農作物。他們在雕刻、建築、冶金、製陶方面都達到很高水平。的的喀喀湖終年通航,是連接秘魯、玻利維亞兩國的交通要道。
  蒂亞瓦拉科文化遺址位於的的喀喀湖東南21公裏處,海拔約4000米。在那裏可以看到許多巨大的石像和石柱,其中最著名的古跡是雨神“維提科恰”的石塑像。這裏還有聞名於世的“太陽門”。它是用整塊巨大的石塊做的門,門上有被太陽光綫圍着的人形淺浮雕。緊挨着“太陽門”,有座奇特的建築,是用石頭砌成的長方形臺面,長118米,寬112米,印第安剋丘亞語稱之為“卡拉薩塞亞”。據考古學家分析,可能是古代印加帝國祭祀太陽神的祭壇。這裏是的的喀喀湖區藝術的薈萃。
  的的喀喀湖真正魅力在於它獨特的自然人文資源。海拔3800米以上纔有的清冽稀薄的空氣,更接近太陽本色的陽光,比天空更湛藍的湖水。在這裏,殖民文化和印第安文化被奇妙地融合了,形成了該地區特有的地域文化。當地人至今仍使用印第安語言,保持印第安生活傳統,卻個個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
  烏魯斯人(Uros)的漂流島是的的喀喀湖上最受歡迎的旅遊項目。烏魯斯人是印第安阿依馬拉族的一支。作為一個小部落,他們為了避開印加等帝國的侵略而逃到了湖中。他們擇“蘆”而居,吃蘆筍,用蘆葦根造出巨大的浮島,在島上用蘆葦造房子,造船,造一切生活必需品。他們知足常樂,在漂流島不大一方天地裏,世世代代生活下去,將用葦草製物的手藝口口相授。今天,仍有數百人居住在這些漂流島上。最大一個的漂流島上還有學校,郵局和商店。
旅遊介紹 Tourist Information
的的喀喀湖 旅游介绍
的的喀喀湖 旅游介绍
  湖為群山環抱,景色秀麗,湖岸蜿蜒麯折,形成許多半島和港灣。秘魯境內有45條河流註入此湖,僅有的的喀喀湖的朝陽。東南角的德薩瓜德羅河為湖的出口。的的喀喀湖是南美洲印第安人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印第安人稱為聖湖。阿依馬拉族認為,他們世代崇拜的創造太陽和天空星辰的神祗也來自湖底。在湖中及沿岸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暗青色的香蒲是湖區特産,它不僅給湖岸鑲上了一條素雅的滾邊,而且是編製小船、蒲席、圍墻和蓋屋的上好材料。
  乘小遊艇漫遊的的喀喀湖,充滿了神秘的色彩。當遊艇緩緩前進時,你可以看到大片的倔強的香蒲衝破湖水,傲然挺立在湖面上,一望無際的香蒲叢中有縱橫交錯的水道。生活在湖上的烏羅人常常單人劃着用湖中的蘆葦和香蒲編織成的一種名叫“托托拉”的小船在水道上出沒。這種兩頭尖翹,輕巧靈便的草船航行在湖光山色之中,構成了的的喀喀湖上的獨特風貌。
  印第安文化
  從遠古起,印第安人用香蒲編成小舟或筏子,下湖捕魚。湖中還有幾十個印第安人烏羅族居住的“漂浮島”,它們是用香蒲在湖面堆集而成的人工島,島上的居民都以捕魚為生。湖中有41個小島,島上有巨石林立的山坡,也有緑樹成行芳草如茵的沃野,是飛鳥棲息的處所。玻利維亞境內有著名的太陽島和月亮島,島上有豐富的印第安人遺跡。月亮島上有公元前的古城遺跡,有精美壯觀的“金墻”、宮殿、廟宇、金字塔及其它石頭建築物。最近,在科阿島和帕利亞拉島之間的湖底還發現了一座水下古城遺跡,包括隧道、洞穴以及經過雕刻的墻壁等。在秘魯境內的埃斯特維斯島上有新建的舒適的旅館。環湖許多城鎮都有古印第安文化遺址。湖岸的印第安人從遠古起使用鳥糞肥種植玉米、土豆等農作物。他們在雕刻、建築、冶金、製陶方面都達到很高水平。這湖終年通航,是連接秘、玻兩國的交通要道。有汽船定期航行。
  浮動小島
  人們泛舟湖中,還可以看到許多居住着三、五戶人傢的“浮動小島”。這些漂來漂去的“小島”並非陸地,而是用當地出産的香蒲草捆紮而成的。香蒲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高達2米,葉子細長,可以編織席子、蒲包。厚厚的香蒲草草堆鋪在一起,浮力很大,烏羅人就在上面用香蒲蓋起簡陋的小屋。烏羅人在這香蒲草的世界中,保持着世代相傳的民族習慣。烏羅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是用整根的香蒲捆紮起來的小筏,約有兩米多長,可載4~5個人,用長篙撐駛,縱橫馳騁在香蒲叢生的淺水區中間。所以,到的的喀喀湖觀察熟悉烏羅人的生活,又是別有一番風味的旅遊生活。
  湖光島色
  的的喀喀湖不同於世界上許多高山鹹水湖,而是淡水湖,適宜於生物飲用。因此,湖中魚蝦衆多,島上水鳥麋集。湖底和香蒲周圍生長着茂密的水草,水中遊魚嬉戲,歷歷在目。在香蒲叢中覓食的野鴨,受到遊艇的驚擾,咯咯咯地叫着飛嚮遠方。其中有一種名叫“波科”的鴨,兩翅五彩繽紛,頭呈墨緑色,而面頰卻雪白,像是淘氣的小孩給自己臉上塗了厚厚的一層白粉,格外討人喜歡。湖中島嶼很多,太陽島和月亮島點綴在湖中,地貌呈棕紫二色,埃斯特維島是湖中島嶼較大的一個,它兩頭高,中間低,在中間凹下的部分隆起一座漂亮的建築——旅遊者飯店。從這傢飯店的臥室和餐廳就可以俯瞰湖面,優雅的環境,秀美的湖光島色,交相輝映,遊人下榻飯店,確有枕於水波之上而攬其山光水色之樂趣。
  蒂亞瓦拉科遺址
  蒂亞瓦拉科文化遺址就在的的喀喀湖東南21公裏處,海拔約4000米。在那裏可以看到許多巨大的石像和石柱,其中最著名的古跡是雨神“維提科恰”的石塑像。這裏還有聞名於世的“太陽門”。它是用整塊巨大的石塊做的門,門上有被太陽光綫圍着的人形淺浮雕。緊挨着“太陽門”,有座奇特的建築,是用石頭砌成的長方形臺面,長118米,寬112米,印第安剋丘亞語稱之為“卡拉薩塞亞”。據考古學家分析,可能是古代印加帝國祭祀太陽神的祭壇。這裏是的的喀喀湖區藝術的薈萃。
傳說 Legend
  的的喀喀湖地區是古代印第安人著名的印加文化發祥地之一,留有許多神話傳說,湖名本身就有多種說的的喀喀湖畔的印第安部落法。一種說法是:太陽神在的的喀喀湖上的太陽島創造了一男一女,爾後子孫繁衍,成為印加民族。那時候,這個湖不叫的的喀喀,而叫丘基亞博。在印第安剋丘亞語中,“丘基亞博”是“聚寶盆”的意思。因為這個湖區周圍的群山中藴藏着豐富的金礦,印第安人用黃金製成多種裝飾品隨身佩帶,便把這個湖命名“聚寶盆”以自豪。不料,有一天,太陽神的兒子獨自外出遊玩,被山神豢養的豹子吃掉了。太陽神痛哭兒子,淚流滿湖。印第安人同情太陽神,痛恨豹子,紛紛上山獵豹,殺死豹子作為犧牲品,追悼太陽神的兒子。以後,人們在太陽島上建起了太陽神廟,把一塊大石頭象徵豹子,放在太陽神廟裏,代替祭祀的犧牲,留給世世代代使用。所以,這塊大石頭就叫“石豹”。“石豹”在印第安剋丘亞語中就是“的的喀喀”。所以湖名就由“丘基亞博”逐漸變為“的的喀喀”了。另一種說法是:水神的女兒伊喀喀愛上英俊的青年水手的托,他們偷偷結為夫妻,過着幸福的生活。水神得知後,勃然大怒,他立即興風作浪,把的托淹死。伊喀喀十分悲傷,她將愛人的屍體推出水面,把他化為山丘,自己則變為浩瀚的湖水,生生世世,山水相依。印第安人十分同情他們的遭遇,就把他們的名字結合起來作為湖名,這就是的的喀喀湖
百科大全 Wikipedia Daquan
的的喀喀湖 百科大全
的的喀喀湖 百科大全
  Didikaka Hu
  的的喀喀湖
  Titicaca,Lago
  世界最高的大淡水湖之一。位於南美洲安第斯山中段玻利維亞高原的北部,秘魯和玻利維亞兩國邊境。長200公裏,寬66公裏,面積8330平方公裏,海拔3812米。該湖係構造遺跡湖,形成於東科迪勒拉山麓一構造盆地內,第四紀冰期時湖面較廣。湖底有冰川沉積物。平均水深100米,最深304米,水體容積827立方公裏。湖中共有36個島嶼。湖水主要依靠東科迪勒拉高山融雪補給,水溫較低(12~16℃)。湖東南有一出口,經德薩瓜德羅河通波波湖。湖岸麯折,多半島和湖灣港汊。科帕卡瓦納半島和瓦塔半島分別由兩岸嚮湖中突出,其間形成寬僅數百米的蒂基納水道,溝通南、北兩部分水域。北部為全湖主體,面積大,湖水深;南部又名維納馬卡湖,面積很小。湖內水草豐茂,富魚、蝦等水産,沿岸生長茂密的蘆葦和蒲草。湖區為蒂亞瓦納科文化和印加文化的發祥地。古代印第安人利用湖水發展灌溉農業。湖東南21公裏處保留着古城遺址,湖中日、月兩島有古代廟宇、宮殿等文化遺跡。沿湖印第安人集中。農作物有玉米、馬鈴薯和小麥等。湖中有利用蘆葦和蒲草編紮名曰“托托拉”的小船,用以捕撈水産。為玻、秘兩國水上運輸通道。著名遊覽勝地。(見彩圖的的喀喀湖)
  的的喀喀湖中的捕魚小船
  (陳志梁)
包含詞
的的喀喀湖山鱂在秘魯和玻利維亞之間的的的喀喀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