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源川池聯繫方式地址:今泉州工人文化宮以西。
郵編:362000百源川池投訴電話泉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595-22162068
福建省旅遊投訴電話:0591-87535640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百源川池門票價格5元百源川池節慶活動(一)過春節,道恭喜。此外上元節(元宵)也是大節日,傢傢挂花燈,小孩提紙燈,歡宵達旦。
(二)清明節,春祭敬祖,掃墓燒紙錢,寄托對逝者的緬懷和哀思。
(三)五月節也就是端午節,這時是黃梅季節要過渡到暑天,傢傢戶戶都做粽,俗稱“補天”,以祈求不再下雨;在鄉村,這一天要竜頭“採蓮”,村民們唱“嗦蓮”的採蓮歌,邊唱邊走,繞完全村,以此祈求豐收和健康。
(四)“七娘媽生”,即七夕,起源於“董永與七仙女”的傳說,這一天傢傢要擺紙轎、胭脂盒、花粉,拜七娘媽,以求庇佑。
(五)普渡日,就是中元節。農歷七月十日起,歷時一個月,分鋪分區祭祖先、設宴席、演戲、請客,最後一日再燒燈,擺些菜碗,喜慶結束。
(六)中秋節,泉州人過中秋節的熱鬧程度僅次於“上元”。這時秋高氣爽,又是收成季節,婦女們就買月餅,蒸煮甘薯、芋頭,小孩們則到處撿磚瓦片造塔仔,當月滿天心,傢人團聚賞月、吃餅、或搏“狀元”餅,而小孩子分到月餅後,就結伴去拜他們造的塔仔公。泉州城裏,這一夜,許多人都到江邊泛舟賞月,有的在江邊悠然地吹奏南麯,很有雅趣。
(七)九九重陽節,登高遠足,是一項很有詩意的活動。
(八)鼕至,就是鼕節。用糯米粉搓丸,做成雞、鴨、狗、豬、羊、牛六畜的模樣;在鄉村,還舉行隆重的鼕祭。
(九)做“年兜”。在除夕的前幾天,傢傢戶戶都“除塵”貼春聯,備辦年貨,蒸糕,還要送神。除夕當夜,傢人團聚點獨守歲,然後燃放鞭炮,送舊迎新。百源川池開放時間8:00——18:00百源川池最佳旅遊時間最佳旅遊季節一般為每年的4-11月。百源川池特別提醒在石獅買東西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狠狠還價,無論是服裝還是小商品,衹要你是個還價高手,一定能淘到價廉物美的東西。到石獅購物一定不要忘記“貨比三傢”的古訓,這樣才能避免吃虧。百源川池美食泉州的小食自古就十分有名,早在唐代泉州港已是我國四大商港之一,與世界100多個國傢和地區有貿易往來,到宋元時期一躍成為“東方第一大港”,人員和文化交流也促進了中外飲食文化的交匯。歷代泉州廚師都善於利用豐富的物産烹飪別有風味的菜餚。
由於泉州具有獨特的閩南民俗文化,各種慶典禮儀繁多,婚喪喜慶、敬神祀祖、饋贈親友都少不了風味小點心。因而許多普通家庭都能製作百壽龜、白米龜、碗糕、鹼粽、芋果、元宵丸、桔紅糕、緑豆餅、嫩餅菜等日常小食點心,這些點心不僅造型美觀,而且味道清淡鮮美。
百源川池住宿泉州有各種檔次的賓館、酒店,可以滿足不同遊客的住宿要求。
泉州酒店坐落於歷史文化名城泉州市中心,是泉州市唯一的四星級旅遊商務涉外酒店。提供吃、住、行、娛、購完整的商務。泉州華僑大廈聳立於泉州最繁華的百源清池畔。環境優雅、風景宜人,商業、銀行、外貿等機構近在咫尺,實為商務及旅遊之最佳選擇。百源川池購物泉州購物最有名的兩個地方是後城旅遊文化街和石獅市,另外,狀元街上有很多網吧和酒吧,也可以逛逛。後城旅遊文化街的建築群分佈在八卦溝兩旁,柳樹成蔭,小橋流水,環境很不錯,主要經營木雕、石雕、影雕、刺綉、玉器、陶瓷、紫砂工藝、竹編、宗教綉品、鐘錶、文房四寶、電子産品、畫廊、花燈製品、文體器材等。
石獅的貨品種類繁多,當地是“有街無處不經商”,熱門的購物商場包括僑鄉商業城、環球商場、華林廣場以及汽車站附近商店和大侖街小商品市場等。
百源川池交通市郊區有到達百源川池景區的旅遊綫。百源川池玩法遊玩、攝影、旅遊、
百源川池在今泉州工人文化宮以西,面積約13畝,與銅佛古寺緊鄰,是研究古代泉州城池建築的重要史跡。泉州古代的羅城、子城等城壕,經長期匯流而成排水係統,百源川池是排水係統的蓄泄池之一。其水直通塗門外,取“百川溯源”之意。池內八角攢尖亭一座,係拆明倫堂附近尊經閣(俗稱魁星樓)頂層移建於此。泉州城原有七個城門,東門、南門、西門、北門、塗門、水門、新門有七個水關,現已破壞,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郡守契玉立南拓羅城以就翼城。原南護城河成為城內濠溝,於是在溝上陸續建起一些石橋,以便往來。原有橋二十四座,現僅剩八座。
八卦溝排水係統位於鯉城區,是唐代以來泉州府的子城、羅城遺留的濠溝、池塘,經過宋元時期逐漸連接而成排水渠道,遍布市區。是研究古代泉州城池建築的重要史跡。經歷次疏瀎引金雞北渠水衝灌,與百源川池形成市區主要排水係統。百源川池在今工人文化宮西,面積13畝餘,與銅佛古寺緊鄰。池通塗門外護城河,取百川溯源之意。池內八角攢尖亭一座,係拆明倫堂附近尊經閣(俗稱魁星樓)頂層移建於此。放生池原為光孝寺池,在泉州城內中部東側的雨澇、排泄起了一定的作用。
泉州城原有七個城門,東門、南門、西門、北門、塗門、水門、新門有七個水關,現已破壞,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郡守契玉立南拓羅城以就翼城。原南護城河成為城內濠溝,於是在溝上陸續建起一些石橋,以便往來。原有橋二十四座,現僅剩八座。
一、祖師橋:在祖師巷,巷北有祖師宮。橋南北嚮橫跨於濠溝上,有七條花崗岩石板,兩岸疊澀出檐以支撐橋梁。橋長6.65米,寬2.93米。兩側有石欄桿,橋南西側有石階可下,階長2.5米。旁有一橋碑,係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六月立,碑文有:“泉州府晉江縣為橋溝已經擴清,勒石以志,”。橋南通塗門街,北通後城巷。二、清真橋:在塗門街清淨寺後,跨濠溝上,始建於宋代,原為石橋,1995年舊城改造時改為水泥橋。現橋雙側為花崗岩石欄桿,橋欄堵上刻有“清真橋”。三、井巷橋:在井巷,南通新門街,北連金魚巷。橋鋪石板五條,全長5米,寬2.84米。雙側築有扶欄,欄高0.60米,寬0.40米。橋板厚35釐米。現橋面抹蓋水泥。四、疊芳橋:在疊芳巷,南通新門街,北連金魚巷。橋有七條花崗岩石板,長5.9米,寬3.05米。遂就石板上鋪蓋薄水泥。北岸東側有石階可下濠溝。五、通津橋:在新華路濠溝西側第一條巷,南通新門街,北通傅厝山。現濠溝之南。有石板六條,長4.4米,寬3.25米,石板厚0.57米。橋南西側民居壁上有石碑一塊,高1.22米,寬0.60米;碑座高0.40米,寬0.73米,碑面塗蓋白灰,內容不詳。六、鵲鳥橋:在水門巷尾竹街西,原在水門(南薫門)水關內,橋原為石板橋,東西嚮,八十年代改為水泥橋。現橋長、寬各5米。橋南緊傍原水關閘門,橋南面濠溝因兩岸民房填岩浸溝,僅寬3米,北側濠溝依舊,寬達6米。七、通橋:在馬坂巷水仙宮南側,僑緊挨着宮。原為石板橋,現在石板上鋪抹水泥。橋長4米,寬3米。八、興橋:在馬板巷西側,原為7條石板,後再增寬4條,橋長4.5米,寬6米。以上三橋之東,乃原宋元市舶司、市舶司倉庫舊址,明中期後,司與倉俱廢,遂於此地通晉江的濠溝上興建這三座石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