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原址在江西廬山五老峰東南。唐代李渤在此隱居讀書,曾畜養一白鹿,人稱白鹿先生”,後任江州刺史時在舊居建臺榭,遂以白鹿名洞。南唐時朝廷在此建廬山國學,宋初改名為白鹿洞書院,為當時四大書院之一。朱熹、陸九淵等曾在此講學。元代時毀於兵火,明代重建。清末改為江西林業學堂。建國後逐步修整為白鹿洞書院文管所。1988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
宋 初四大書院之一。在 江西 廬山 五老峰 東南。 唐 李渤 隱居讀書於此,曾畜一白鹿自娛,人稱 白鹿先生 。 渤 任 江州 刺史,於其地建臺榭,遂以白鹿名洞。 南唐 時建學館於此,稱廬山國學。 宋 初改稱白鹿洞書院。 朱熹 為 南康軍 守,嘗手訂學規,講學其中。 明 清 仍為書院。《宋史·道學傳三·朱熹》:“除知 南康軍 ……間詣郡學,引進士子與之講論。訪白鹿洞書院遺址,奏復其舊,為《學規》,俾守之。” 明 王士性 《廣志繹·江南諸省》:“白鹿洞書院在 五老峯 下,始自 南唐 ,以 李善道 為洞主,建學置田,以給諸生,至 宋 而大盛,與嵩陽、石鼓、嶽麓為四大書院,蓋是 晦翁 過化之處,巖壁間多遺手澤。” 清 趙翼 有《白鹿洞書院》詩。參見“ 白鹿洞 ”。 |
|
白鹿洞書院聯繫方式地址:九江市。
郵編:332000白鹿洞書院投訴電話九江市旅遊投訴電話:0792—8225571
江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791—626996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白鹿洞書院門票價格20元白鹿洞書院節慶活動板竜燈
用竹骨彩紙紮成竜頭竜尾,竜身由各節花燈組成,內點蠟燭,每節板上兩盞花燈,長達2米,由一人手持。一條竜燈由上百節板燈連接組成。舞燈時,前宜製作精巧的“子母燈”引路,後有“竜尾鼓樂”伴奏,有“巨竜漫遊”、“竜頭鑽陣”、“繩蟒脫殼”、“穿花打旋”和“飛竜跳躍”等動作陣勢。如幾條竜相聚時,其盤旋翻騰、圓直麯伸,配以大小爆竹,鑼鼓嗩吶,大有呼風喚雨翻江倒海之威勢。
祭窯神
祭“窯神”的習俗來自古代萬歷年間發生在瓷都的一個傳說。
相傳在公元1599年,主持景德鎮窯務的太監潘相為給皇帝燒造青花大竜缸,瓷工日夜趕製,備受煎熬,隨着期限的臨近,竜缸遲遲未燒成功,此時一位名叫童賓的窯工不忍衆瓷工再受鞭笞,憤而投身窯內熊熊烈火,火熄之後,竜缸奇跡般地燒製成功,神宗皇帝據此封童賓為“風火仙師”,並立祠。
後代窯工為紀念這位捨己救人的先輩,把童賓稱為“窯神”,遇上窯上盛事都要祭拜這位“窯神”,祈求“窯神”保佑窯火興旺,窯工生活富庶。
徽劇
原名“徽調”、“二黃調”,1949年後定現名。明末清初,徽州腔和青陽腔與亂彈、吹腔交流融合形成該劇種,在形成過程中曾受到昆劇的一定影響。其主要腔調為吹腔、高撥子和二黃,也唱西皮、高腔、昆腔。清初,盛行於安徽及江浙一帶,清乾隆年間,“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大徽班先後進入北京演出,風靡全國。清道光、鹹豐年間,徽劇在北京同湖北漢劇等劇種結合,逐漸演變成京劇。清代後期,京劇興盛,徽劇藝人多改學新腔,但徽劇在徽州部分地區仍然流行。本世紀30年代初期,徽州有徽劇戲班約20個。目前,黃山市京徽劇團裏仍保留部分徽劇劇目。白鹿洞書院最佳旅遊時間最佳旅遊時間是春秋季節。白鹿洞書院美食九江風味佳餚:蓮藕湯、雜燴、雲霧茶芯、雲霧茶葉烹蝦仁、豆鼓燒肉、豆鼓爆辣椒、黃花炒雞蛋、玫瑰排骨、蝦米煮雞蛋、蝦米煮粑、山藥燉肉、金錢山藥餅、板慄燒雞……
白鹿洞書院住宿星級酒店有:九江賓館、中景賓館、五豐賓館、其士大賓館。
普通賓館:九江江銀賓館、九江航空賓館、九江市教育賓館、九江船物賓館。白鹿洞書院購物九江土特産有陳年封缸酒,九江茶餅,酥糖。白鹿洞書院玩法參觀、學習、旅遊、
白鹿書院“始於唐、盛於宋,沿於明清”,至今已有1000多年。唐貞元年間(公元785--805年),李渤隱居這裏讀書,養,一白鹿自娛,人稱白鹿先生長慶間(公元821--943年)李渤任江州(今九江)刺史,便在白鹿築臺榭,植花木。
南唐元四年(公元940年)朝延在此設廬山國學,亦稱白鹿國library,白鹿國學,匡山國子監,與金陵國子監齊名。後書院歷經淪桑,屢興屢廢。至到南宋朱熹知南康軍,方得以興盛。
白鹿洞書院,在儒傢理學思想的指導下,憑藉廬山這塊風水寶地,並依靠歷代文人學者和熱心教育者們的精心耕耘,獲得了一種精深文博的厚實,區別於廟堂式的州、府、縣學,令人嚮往、探索和追求,這正是它一千餘年來生命力的所在,精魂所在,魅力所在的緣由。
白鹿油書院現存在建築群沿貫道溪自西嚮東串聯式而築,由書院門樓、紫陽書院白鹿書院、延賓館等建築群落組成。建築體均座北朝南,石木或磚木結構,屋頂均為人字形硬山頂,頗具清雅淡泊之氣。 |
|
書院的創始人可以追溯到唐朝的李渤。個人認為,此李渤即蘇軾名篇《石鐘山記》中“蓋笑儷道元之簡,而李渤之陋也”中的那個。因為兩人活動時間類似,活動地點類似,身份類似。
南唐升元四年(940),南唐政權在李渤隱居的地方建立學館,稱“廬山國學”,又稱“白鹿國學”。這是一所與金陵(今南京)國子監相類似的高等學府。北宋初年,江州的鄉賢明起等,在白鹿洞辦起了書院,“白鹿洞書院”之名從此開始,但不久即廢。直到著名理學家朱熹重修書院之後,白鹿洞書院纔揚名國內。朱熹不僅重修了白鹿洞書院,而且還建立了嚴格的書院規章制度。
《白鹿洞書院教條》不但體現了朱熹以“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等一套儒傢經典為基礎的教育思想,而且成為南宋以後中國封建社會七百年書院辦學的樣式,也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規章制度之一。
自朱熹之後,白鹿洞書院“一時文風士習之盛濟濟焉,彬彬焉”它與嶽麓書院一樣,成為宋代傳習理學的重要基地。
元代末年,白鹿洞書院被毀於戰火。明代最早的一次維修為正統元年(1436),以後還有成化、弘治、嘉靖、萬歷年間的維修。進入清代,白鹿洞書院仍有多次維修,辦學不斷。19世紀末期,我國的政治、經濟發生急劇的變化,出現了教育改革的熱潮。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清帝下令變法,改書院為學堂。白鹿洞書院於光緒二十九年停辦,洞田歸南康府(今星子)中學堂管理。宣統二年(1910),白鹿洞書院改為江西高等林業學堂。國民黨時期,蔣介石準備要南昌中正大學接管白鹿洞書院,但未實現。新中國成立後,政府采取一係列措施對白鹿洞書院進行保護和維修。1959年列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1979年成立廬山白鹿洞文物管理所;1988年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傢二級自然保護區,同年設置作為學術研究機構的白鹿洞書院建置;1990年成立廬山白鹿洞書院管理委員會。現在,白鹿洞書院已形成集文物管理、教學、學術研究、旅遊接待、林園建設五位一體的綜合管理體製。
景點門票價格:25元 |
|
1928年,鬍適來到白鹿洞書院,並對其贊不絶口。鬍適盛贊白鹿洞有兩個原因,一是“白鹿洞書院是最早的書院,是我國書院的‘四大祀宗’之一”;二是朱熹親定的《白鹿洞規》“簡要明白,遂成為後世七百年的教育宗旨。” 在他的《廬山遊記》中,他有一段著名的論斷:“廬山有三處史跡代表三大趨勢:
(一)慧遠的東林,代表中國“佛教化”與佛教“中國化”的大趨勢。
(二)白鹿洞,代表中國近代七百年的宋學大趨勢。
(三)牯嶺,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國的大趨勢。 |
劉少奇與書院 Liu Shaoqi and the College |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劉少奇同志曾由武漢到達廬山白鹿洞書院,住在御書閣,從事革命活動。1959年8月劉少奇主席再次來到白鹿洞書院,舊地重遊非常高興,據當時陪同來的原九江專區專員朱冰同志回憶:“8月19日上午,我接通知乘車到廬山腳下威傢公路邊迎候少奇同志。會車後,一同沿公路南行”。“當時進書院沒有公路,要走三、四裏路。少奇同志堅持前往,他一下車,就順手在隨從人員手中接過一頂草帽,戴在頭上,興致勃勃地同大傢一起走着山村田埂羊腸小道”。“進院時,大傢都已汗流浹背。”走到藏書閣前,他若有所思地說:“我曾在這裏住過,當時上面有不少書哩。”因閣樓維修,藏書已轉移到星子縣文化館保存,不再保存在御書閣裏。 |
在綫讀書網站白鹿書院 Online book site Bailushuyuan |
在綫讀書網站白鹿書院是一個大型文學站點,小說園地,提供各類電子圖書並有高性能的站內搜索和圖書訪問排行榜(含分類)、網絡文學投稿、新聞、書訊、作品欣賞、作傢介紹等。有GB和BIG兩種版本。 |
|
Bailudong Shuyuan
白鹿洞書院
Bailudong College
中國古代書院建築。宋代著名書院舊址。位於江西省廬山五老峰南麓後屏山之南。唐代李渤曾在此隱居讀書,馴鹿自娛,故名。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唐長慶元年 (821),李渤出任江州 (今九江) 刺史,曾在白鹿洞疏引山泉,種植花木,建造臺榭。唐末常有人來此隱居讀書或講學。至南唐升元四年 (940),在此建立廬山國學。北宋初年擴建為白鹿洞書院。宋太宗將國子監印本《九經》頒發給該書院,從而名揚海內。皇□六年(1054),書院毀於兵火。淳熙六年(1179),理學家、教育傢朱熹任南康(今江西星子縣)知軍,重建院宇,並奏請賜額及御書。元至正十一年(1351)因兵火全部建築蕩然無存。明正統三年(1438),南康知府翟溥福集資重建書院,曾一度興盛。
白鹿洞書院有禮聖門、 禮聖殿、 朱子祠、報功祠、明倫堂、御書閣等建築360間,幾經戰亂,破壞慘重。歷代遺存的二、三百方碑刻和其他文物,具有較高的歷史和書法藝術價值。1979年成立白鹿洞文物管理所,負責書院遺址的修復和管理工作。80年代開始,國傢撥款進行了全面維修和復建,並妥善保護。
(許智範) |
|
|
|
遊白鹿洞書院 | 白鹿洞書院學規 | 白鹿洞書院揭示 | 白鹿洞書院教條 | 白鹿洞書院講義 | 白鹿洞書院論語講義 | 白鹿洞書院研究叢書之八——疁城集 | 白鹿洞書院研究叢書之八疁城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