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重慶 > 白鶴梁水下石銘
顯示地圖
目錄
旅遊
  白鶴梁水下石銘投訴電話重慶旅遊投訴電話:023-6386631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位於涪陵區城北長江江心,是一塊長約1600米,寬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石梁僅鼕春枯水期露出水面。相傳唐時爾朱真人在此修煉,後得道,乘鶴仙去,故名白鶴梁。石梁上刻有自唐廣德元年(763年)至當代的石刻題記164段,其中水文題記108段;石魚圖14尾,其中作水文標志者3尾。題刻、圖像斷續記錄了1200餘年間72個年份的歷史枯水位情況,對研究長江中上遊枯水規律、航運以及生産等,均有重大的史料價值。1974年在巴黎召開的國際水文工作會議上,中國代表團以《涪陵石魚題刻》為題,嚮大會提交報告,白鶴梁的科學價值遂得到世界公認。白鶴梁上的石魚石刻,不但有着重要的科研和史料價值,還有“石魚出水兆豐年”和“年年有餘(魚)”之意。因此,古人在白鶴梁上刻有“枯水季節,若石魚出水面,則兆年豐千年如許”的石刻題記。白鶴梁上有黃庭堅、朱熹、龐公孫、朱昂、王士禎等歷代騷人墨客衆多的詩文題刻,篆、隸、行、草皆備,顔、柳、黃、蘇並呈,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故有“水下石銘”之美譽。白鶴梁已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峽工程建成後,白鶴梁將被淹沒,國傢已於1993年立項,擬將其建為大型水下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