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詩人: 李埴 Li Zhi
白馬湖光緑染衣,蘭舟溶洋彩鴛飛。 閑愁不到秋風後,聽唱蠻歌月下歸。 |
|
白馬湖聯繫方式電話:02585408062白馬湖投訴電話南京市旅遊投訴電話:025-52260123
江蘇省旅遊投訴電話:025-8341818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白馬湖門票價格10白馬湖交通交通:遊3、44、20、79、308、315
傳說東漢末年,秣陵尉蔣子文(官職相當於南京市市長),率兵追逐強盜至鐘山腳下,英勇戰死。到了東吳初年,有官員看見蔣子文在大道上乘坐白馬,手執白羽扇,侍從左右跟隨身旁,和生前一模一樣。事隔多年後,他乘坐的那匹駿烈的大白馬,還久久不願離開主人戰死的疆場,經常出現在紫金山坡,並昂首奮蹄,日復一日地刨出了一汩汩清泉,為居住於此的村民帶來了福音。清泉彙聚便成白馬湖。 |
|
1. 湖南常德市白馬湖
坐落於有“國傢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傢園林城市”、“全國交通管理優秀城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城市”、“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先進城市”之稱的常德市武陵區。
早在春秋戰國時代,白馬湖即為楚南名湖。南朝古志《武陵記》雲:“其湖産菱,殼薄肉厚,味特甘香,楚平王嘗采之,有采菱亭。”嘉慶《常德府志》載:“府西五裏白馬湖,産菱甚美,楚平王嘗采之,築城於湖畔(一說此城在桃源),又有采菱亭。”由此可知,二千餘年前的白馬湖以盛産美味的菱角而聞名遐邇,以致楚國君楚平王(前528-516年在位)特意至此采菱,並築“采菱亭。”
關於白馬湖之湖名。嘉慶《常德府志》載:“白馬湖,府西七裏,一名白蟒湖,謂昔有巨蟒出此。”嘉靖《常德府志》載:“白蟒湖,府西七裏,相傳有蟒出此,俗名白馬湖。”由此看來,白馬湖原名“白蟒湖”,後因人們覺其不雅,遂稱“白馬湖”,以“蟒”“馬”諧音而改。
在一千餘年前的隋代,白馬湖曾被修建成“陂”(古代水庫),稱“白馬陂”,以灌溉四周農田。北宋《太平寰宇記·朗州》載:“純紀陂,隋開皇中刺史喬難陀修,其利不減鄭、白二渠。今名白馬陂,陂中有千葉蓮花。”
唐代的白馬湖,是朗州一處勝景。唐中葉謫居朗州十年(805-814年)的文學家劉禹錫,曾遊歷於此,並寫下一詩《采菱行》。讀是詩,可領略其時白馬湖風光:
白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錦彩鴛翔。
蕩舟遊女滿中央,采菱不顧馬上郎。
詩前劉禹錫還撰有小序雲:“武陵俗嗜芰菱 ,歲秋矣,有女郎盛遊於白馬湖,薄言 采之,歸以禦 客。”
可見白馬湖采菱之風自春秋戰國至唐代,是千餘年間悠久地傳襲下來,亦可見白馬湖之清麗秋景,是為古代武陵人民郊遊娛戲之勝地。
宋代,白馬湖畔有青陵村。是村有柳姓傢族在五代時為避北方戰亂徒居於此。入宋,其族人柳拱辰舉進士,為當世名士,與文學家蘇轍、曾鞏過從甚密,後辭官隱居白馬湖,所建"歸老橋"成為武陵有名之古跡,今有曾鞏為其所作《歸老橋記》傳世。
南宋《方輿勝覽·常德府》載:“皇朝柳拱辰,其先青州人,五季避地荊楚,為武陵之青陵人。年六十即有挂冠之志,創亭於青陵館,名橋曰歸老,南豐曾鞏為之記。”
嘉慶《常德府志·古跡》載:“歸老橋。宋柳拱辰挂冠於此,一名拱辰橋。府西三裏,故青陵村白馬湖上,曾鞏為記。”
曾鞏在《歸老橋記》中,對白馬湖之風光給予了描寫:“武陵西北有湖屬於陽山者,白馬湖也。……青陵之西二百步,有泉出於兩岸之間,而東註於湖者,曰采菱之澗。”
明代,白馬湖逐漸變淺變小。但至清代,這裏仍是武陵人民采菱之勝地。嘉慶《常德府志·藝文志》載,雍正年間在常德任知府的遼寧人高綱,曾作記詠白馬湖采菱詩歌《武陵風俗詞》:
白馬湖光秋水澄,白蘋風老暮煙凝。
輕舟蕩漿大堤女,月下歸來唱采菱。
可見自春秋戰國至清代,白馬湖盛産美菱,武陵人民采菱之遺風,二千多年來世世相承而不絶。
但清康乾時期及其之後,常德濱湖地區興起圍湖築垸與水爭田之墾殖高潮,在此過程中白馬湖被淤塞、分割得支離破碎,迄今幾近消失。(湖南文理學院學報)
1.在江蘇省寶應、淮安、金湖、洪澤四市縣交界處、位高郵湖之北,面積108平方千米,湖面海拔6.5米,貯水量1.05億立方米。具灌溉、航運、水産之利。
該湖古稱馬瀨,東漢時為邗溝西道。南宋紹煕五年(1194年),黃河南徙後逐漸成湖。清鹹豐五年(1855年),黃河北徙,淮河來水不再下註白馬湖分道入海,故白馬湖水位漸趨穩定。1957年,挑築白馬湖隔堤,使白馬湖與寶應湖分而治之。今湖底高程為5.0~5.5米,湖面積為110平方公裏,其中屬淮安市面積31平方公裏。
2,浙江白馬湖
傳說東漢末年,秣陵尉蔣子文(官職相當於南京市市長),率兵追逐強盜至鐘山腳下,英勇戰死。到了東吳初年,有官員看見蔣子文在大道上乘坐白馬,手執白羽扇,侍從左右跟隨身旁,和生前一模一樣。事隔多年後,他乘坐的那匹駿烈的大白馬,還久久不願離開主人戰死的疆場,經常出現在紫金山坡,並昂首奮蹄,日復一日地刨出了一汩汩清泉,為居住於此的村民帶來了福音。清泉彙聚便成白馬湖。 |
|
白馬湖村 白馬湖鎮 |
|
白馬湖村 | 白馬湖鎮 | 白馬湖漁 | 白馬湖中學 | 白馬湖農場 | 白馬湖漁村 | 白馬湖山莊 | 白馬湖論壇 | 白馬湖文學研究 | 白馬湖平秋日光 | “白馬湖文學”研究 | 白馬湖生態旅遊度假村 | 《白馬湖之鼕》 | 江蘇省白馬湖棉紡廠 | 淮安市國營白馬湖農場棉紡織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