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中草藥 > 白花射幹
  白花射幹
  (《植物名實圖考》)
  【異名】冷水丹(《植物名實圖考》)。
  【來源】為駕尾科植物白花射幹的根或全草。
  【植物形態】白花射幹,又名:搜山虎、金盞子花、二歧駕尾、白花鳶尾、歧花鳶尾、射幹鳶尾、扇扇草。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細,橫生。莖分枝,高25~75釐米;枝成雙,每分叉處生1苞片。葉劍形,嵌迭狀,寬0.6~2.2釐米。花3~5朵一簇,白色,有少數紫褐色或紅紫色斑點,外轉花被具白色斑塊,近正方形,平展無髯毛,長1.8釐米,內輪花被倒披針形,較短;雄蕊3;花柱3深裂,柱頭瓣狀。蒴果狹長圓形,長達3.7釐米。種子暗褐色。花期7~8月。
  生於丘陵坡上。分佈於東北、華北和山東、江蘇等地。
  【藥材】根莖呈不規則結節狀。長2~5釐米,直徑0.7~2.5釐米。表面灰褐色,粗糙,可見圓形的莖痕或殘留的莖基。須根細長彎麯,下部多已折斷,長5~20釐米,直徑1.5~4毫米;表面黃棕色,有明顯的縱皺紋及疏生的細根,有時可見纖細的絨毛。質空虛軟韌或硬而脆。橫斷面中央有小木心,木心與外皮間為空隙戒黃白色的皮層。臭微弱,味淡微苦。
  本品在江蘇北部有作白前使用者。
  【化學成分】根莖含鳶尾黃酮甙、鳶尾甙等異黃酮類及色素。
  【性味】《內蒙古中草藥》:"苦,寒,有小毒。"
  【功用主治】治咽喉腫痛,肝炎,胃痛,乳腺炎,牙齦腫痛。
  ①《植物名實圖考》:"行血,通關節。"
  ②《長白山藥材調查報告》:"利尿,瀉下,催吐。"
  ③《內蒙古中草藥》:"清熱解毒,活血消腫。治咽喉腫痛,扁桃體炎,肝炎,肝腫大,胃痛,乳腺炎。"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搗汁。外用:切片貼痛處。
  【選方】①治咽喉腫痛:扇扇草全草三錢,水煎當茶次。
  ②治肝炎,胃痛:扇扇草全草五錢至一兩,水煎服o
  ③治牙齦腫痛:鮮扇扇草根莖,搗汁內服或將根莖切片貼痛牙處。(選方出《內蒙古中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