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 > 白腰草鷸
  tringa ochropus (linnaeus )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 linnaeus, 1758
  中等體型(23釐米),矮壯型,深緑褐色,腹部及臀白色。飛行時黑色的下翼、白色的腰部以及尾部的橫斑極顯著。上體緑褐色雜白點;兩翼及下背幾乎全黑;尾白,端部具黑色橫斑。飛行時腳伸至尾後。野外看黑白色非常明顯。與林鷸區別在近緑色的腿較短,外形較矮壯,下體點斑少,翼下色深。 虹膜-褐色;嘴-暗橄欖色;腳-橄欖緑色叫聲:響亮如流水般的tlooeet-ooeet-ooeet,第二音節拖長。
  分佈範圍:繁殖於歐亞大陸北部;鼕季南遷遠及非洲、印度次大陸、東南亞、北婆羅洲及菲律賓。
  分佈狀況:僅於新疆西部喀什及天山地區有過繁殖記錄,遷徙時常見於中國大部地區,越鼕於塔裏木盆地,西藏南部的雅魯藏布江流域,中國東部大多數省份,長江流域及北緯30°以南的整個地區。極少至沿海。
  習性:常單獨活動,喜小水塘及池塘、沼澤地及溝壑。受驚時起飛,似沙錐而呈鋸齒形飛行。
  【藥 名】:白腰草鷸
  【拼 音】:baiyaocaoyu
  【來 源】:為鷸科動物白腰草鷸的肉。
  【功 效】:疏風透疹。
  【主 治】:治麻疹。
  【性味歸經】:辛,微溫。入肺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50一100剋。
  【 名】:緑紮(《中國藥用動物志》)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白腰草鷸全年均可獵捕,捕獲後,剖腹除去內臟和羽毛。取肉鮮用或焙幹。
  【考 證】: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傢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傢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