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類地位:又名小白蛾子。屬同翅目粉虱科。
分佈範圍:是一種世界性害蟲,我國各地均有發生,是溫室、大棚內種植作物的重要害蟲。
為害作物:寄主範圍廣,蔬菜中的黃瓜、菜豆、茄子、番茄、辣椒、鼕瓜、豆類、萵苣以及白菜、芹菜、大蔥等都能受其為害,還能為害花卉、果樹、藥材、牧草、煙草等112個科653種植物。
為害特點:大量的成蟲和幼蟲密集在葉片背面吸食植物汁液,使葉片萎蔫、退緑、黃化甚至枯死,還分泌大量蜜露,引起煤污病的發生,覆蓋、污染了葉片和果實,嚴重影響光合作用,同時白粉虱還可傳播病毒,引起病毒的發生。
形態特徵:成蟲 體長約4.9-1.4毫米,淡黃白色或白色,雌雄均有翅,全身披有白色蠟粉,雌蟲個體大於雄蟲,其産卵器為針狀。
卵 長橢圓形,長約0.2-0.25毫米,初産淡黃色,後變為黑褐色,有卵柄,産於葉背。
幼蟲(或稱若蟲)橢圓形、扁平。淡黃或深緑色,體表有長短不齊的蠟質絲狀突起。
蛹 橢圓形,長約0.7-0.8毫米。中間略隆起,黃褐色,體背有5-8對長短不齊的蠟絲。
生活習性:在北方溫室一年發生10餘代,鼕天室外不能越鼕,華中以南以卵在露地越鼕。成蟲羽化後1╠3天可交配産卵,平均每個産142.5粒。也可孤雌生殖,其後代雄性。成蟲有趨嫩性,在植株頂部嫩葉産卵。卵以卵柄從氣孔插入葉片組織中,與寄主植物保持水分平衡,極不易脫落。若蟲孵化後3天內在葉背做短距離行走,當口器插入葉組織後開始營固着生活,失去了爬行的能力。白粉虱繁殖適溫為18╠21℃。春季隨秧苗移植或溫室通風移入露地。
防治技術:白粉虱防治最好的藥劑就是啶蟲脒,一般含量為3%,使用800倍左右。生産廠傢有海南正業中農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商品名正業飛戈(3%啶蟲脒)、金色飛戈(30%啶蟲脒)。 |
|
白粉虱形態:又名小白蛾子。屬同翅目粉虱科。
分佈範圍:是一種世界性害蟲,我國各地均有發生,是溫室、大棚內種植作物的重要害蟲。
為害作物:寄主範圍廣,蔬菜中的黃瓜、菜豆、茄子、番茄、辣椒、鼕瓜、豆類、萵苣以及白菜、芹菜、大蔥等都能受其為害,還能為害花卉、果樹、藥材、牧草、煙草等112個科653種植物。
學名: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同翅目,粉虱科。別名 俗稱小白蛾子。異名 Aleurodes vaporariorum。分佈該蟲1975年始於北京,現幾乎遍布全國。
寄主 黃瓜、菜豆、茄子、番茄、青椒、甘藍、花椰菜、白菜、油菜、蘿蔔、葛苣、魔芋、芹菜等各種蔬菜及花卉、農作物等200餘種。
為害特點:成蟲和若蟲吸食植物汁液,被害葉片褪緑、變黃、萎蔫,甚至全株枯死。此外,由於其繁殖力強,繁殖速度快,種群數量龐大,群聚為害,並分泌大量蜜液,嚴重污染葉片和果實,往往引起煤污病的大發生,使蔬菜失去商品價值。除嚴重為害番茄、青椒、茄子、馬鈴薯等茄科作物外,也是嚴重為害黃瓜、菜豆的害蟲。形態特徵:成蟲 體長約4.9-1.4毫米,淡黃白色或白色,雌雄均有翅,全身披有白色蠟粉,雌蟲個體大於雄蟲,其産卵器為針狀。
卵 長橢圓形,長約0.2-0.25毫米,初産淡黃色,後變為黑褐色,有卵柄,産於葉背。幼蟲(或稱若蟲)橢圓形、扁平。淡黃或深緑色,體表有長短不齊的蠟質絲狀突起。 蛹 橢圓形,長約0.7-0.8毫米。中間略隆起,黃褐色,體背有5-8對長短不齊的蠟絲。
生活習性:在北方溫室一年發生10餘代,鼕天室外不能越鼕,華中以南以卵在露地越鼕。成蟲羽化後1―3天可交配産卵,平均每個産142.5粒。也可孤雌生殖,其後代雄性。成蟲有趨嫩性,在植株頂部嫩葉産卵。卵以卵柄從氣孔插入葉片組織中,與寄主植物保持水分平衡,極不易脫落。若蟲孵化後3天內在葉背做短距離行走,當口器插入葉組織後開始營固着生活,失去了爬行的能力。白粉虱繁殖適溫為18―21℃。春季隨秧苗移植或溫室通風移入露地。
防治技術:白粉虱防治特效藥劑0.12%藻酸丙二醇酯(藻蓋殺)速度快,無抗性,非公害。美國加州農化公司生産出品。24.5%烯啶噻啉--殺蟲殺卵、持效期長,生産廠傢為山東省淄博優利爾工貿有限公司,中國農業網有相關報道;啶蟲脒,一般含量為3%,生産廠傢有海南正業中農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商品名正業飛戈(3%啶蟲脒)、金色飛戈(30%啶蟲脒)。
發生與為害: 白粉虱是七十年代傳入的一種害蟲,為害葡萄、蘋果和柿等果樹,還為害西紅柿、萵菊等多種蔬菜和泡桐等林木樹種。 開始認為此蟲衹能在溫室內繁殖為害,但近幾年在河北昌黎庭院內 已經成為一種大害蟲,在室外已經可以自然過鼕,成為庭院葡萄、花卉、蔬菜及緑化林木的重要害蟲,尤其葡萄和泡桐,發生量很大,為害也很嚴重。
成蟲、若蟲以刺吸口器為害葉片,葉被害處發生退緑斑,而且招致黴菌發生。成蟲體長1-1.5毫米。翅及胸背披白色粉,停息時翅合攏成屋脊狀,翅脈簡單。卵長0.2毫米,長橢圓,基部有柄,初産淡緑,披有白色粉,近孵化時變褐。若蟲體長0.8毫米,淡緑,體背有長短不齊的蠟絲。
習性及發生規律: 在溫室內一年10餘代,鼕季在室外可以存活。雖然越鼕蟲態和部位尚不清楚,但已經成為庭院一大害蟲。成蟲壽命較長,每雌可産卵100餘粒,成蟲有趨嫩性,在嫩葉上産卵。若蟲在葉背面為害,3天內可以活動,當口器刺入葉組織後開始固定為害。
防治措施 :
(1)可噴藥防治,用藥有1000-2000倍 24.5%烯啶噻啉、啶蟲脒、0.12%藻酸丙二醇酯(藻蓋殺)、噻蟲嗪、烯啶蟲胺、菊馬乳油、氯氰鋅乳油、滅掃利、功夫菊酯或天王星等。
(2)在溫室內可引入蚜小蜂。
(3)成蟲對黃色有較強的趨性,可用黃色板誘捕成蟲並塗以粘蟲膠樂死成蟲,但不能殺卵,易復發。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