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氏拟鼻螺
白氏擬鼻蠃
拉丁文學名:pseudosimnia(diminovula)whitworthi
命名者:cate,1973
分類:貝類動物、腹足綱、寶貝超科、梭蠃科、卵梭蠃亞科、擬鼻蠃蠃屬、得米梭蠃亞屬
模式標本産地:日本紀伊。
鑒別特徵:貝殼近卵圓形,殼表面具較密的溝紋。殼色灰白或淡紫,具有界限不清的斑帶,臍帶發達,外唇內緣具齒。
形態描述:貝殼近卵圓形,背部膨圓,兩端壓縮,凸出,殼質結實。貝殼表面光滑,有光澤,其上具有較密、略呈波狀橫的溝紋,溝紋在兩端明顯,中部常不明顯。右側緣厚。殼面呈灰白色或淡紫色(濃淡有變化),其上具有較寬而界限不清的斑帶,有時間斷成為斑點。貝殼基部微隆起,殼口稍寬,微弓麯。內唇後端臍帶較強,其上具鈍齒。前脊短,其後端與殼軸連接。前渠中凹。外唇寬厚,平,在前部約1/3處嚮內傾斜,內緣具明顯的齒(19-28枚)動物的外套膜從粉紅色到深紅色。
生物學特性: 除在海邊采到空殼外,在瓊州海峽靠北的地方水深5 5m粗砂質的海底拖網采到生活的標本。其寄主是腔腸動物中的大棘雞頭(dendronephthya gigantea)和罕氏棘雞頭(d.habereri).
地理分佈: 此種除在我國海域從福建到南海分佈外,國外在日本的紀伊、土佐,菲律賓的馬尼拉灣、卡莫特斯海、蘇祿海也發現它的分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