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帶騙梭蠃
拉丁文學名:phenacovolva(turbovula)dancei
命名者:cate,1973
分類:貝類動物、腹足綱、寶貝超科、梭蠃科鈍梭蠃亞科、騙梭蠃屬、紡錘梭蠃亞屬
模式標本産地新加坡。
鑒別特徵:
貝殼呈梭狀,背部具清楚或不清楚的橫溝紋。殼口窄長,近後端具索狀臍帶,外唇寬、圓,內緣無齒。
形態描述:
貝殼中等大,殼質結實,兩端尖細,中部膨脹,呈梭狀。殼面光滑,具光澤,其上具有缺刻狀橫走細的溝紋,中部多光滑不顯,兩端部分溝紋清楚,生長綫細密,右側緣厚,並微嚮上翻捲。貝殼基部的中部微隆起,殼口窄長,嚮前逐漸增寬,內唇滑層薄,近後端具索狀臍帶,前渠壓縮不顯;外唇寬、圓,嚮內翻捲,內緣無齒,接近前端突然收縮,形成鈍角。後水管溝末端微麯,前水管溝呈半管狀,較後管溝稍短。殼表面的顔色有變化(近岸者色濃,棲水較深者色淡)從紫紅色至淡褐色及桔黃色,兩端色較淡,中央有1條白色蠃帶,外唇緣為白色或黃白色,兩端為桔紅色。
生物學特性:
暖海産,生活在潮下帶,其垂直分佈從1 0m左右岩礁質海底至水深79m泥沙質的海底都有它們的蹤跡。在香港紫紅色的柳珊瑚上曾采到活的標本;cate(1973)報道它們生活在大珠母貝[pinctada maxima(jameson)-]的貝殼上;cate(1974)報道在臺灣高雄外海水深80ft也發現有其蹤跡。 .
地理分佈:
此種除在我國福建、臺灣以南沿海分佈外,國外在菲律賓的馬尼拉灣,新加坡,澳大利亞的達爾文(darwin),印度東南以及南非納塔爾(natal)南方的馬納巴(manaba)等地也有分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