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歷史人物 : 名人 : 文藝 : 軍事 > 白崇禧
目錄
No. 1
  白崇禧(1893-1966) : 廣西臨桂人。回族。保定軍校第三期畢業。1923年任廣西討賊軍參謀長,協助李宗仁擊敗舊桂係軍閥,控製了廣西。1927年參與蔣介石發動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1929年蔣桂戰爭中桂係失敗後,潛往香港。抗日戰爭時期,任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參謀總長兼軍訓部部長,參與指揮臺兒莊戰役。解放戰爭時期,任國民黨政府國防部部長、華中軍政長官。1949年所部被殲滅後去臺灣,任臺灣“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白崇禧簡介 Xi Introduction
  白崇禧,(1893-1966年),字健生,廣西臨桂縣人,回族,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軍事傢,有「小諸葛」之稱。屬國民黨「桂係」,地位僅次於李宗仁。
  李宗仁和白崇禧人稱「李白」。二人是國民黨內最具實力的地方軍事勢力–桂係的中心,多年來一直合作無間。最初二人一同加入孫中山在廣州的革命陣營,又聯合一起驅趕廣西的舊軍閥。北伐時,率廣西軍隊攻至山海關。北伐成功後,和蔣介石及其他地方勢力多次開戰;八年抗戰爆發後,二人動員廣西的軍隊抗擊日軍,合作指揮多場大戰,並屢有勝果。
  戰後白崇禧擔任國防部長,李宗仁獲選中華民國副總統,桂係的實力得到局部肯定。解放戰爭中解放軍取得三大戰役勝利後,蔣介石被迫下野,李宗仁繼任代總統。然而國共和談失敗,桂係無法保住中華民國的半壁江山,本身勢力亦無法維持。李宗仁先赴美國治病,1965年(74歲)從美國返回中國大陸。白崇禧則前往臺灣,卻未能擔任要職,抑鬱而終。
個人生平 Personal life
  北伐戰爭之前
  1907年,白崇禧考入陸軍小學,後因病退學。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當時在廣西省立初級師範讀書的白崇禧,加入廣西學生軍,開赴湖北,隨後入武昌陸軍預備學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1916年,白崇禧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之後在廣西陸軍第一師任營長。
  1921年,白崇禧代表當時已是旅長的同學黃紹竑,到廣州見孫中山,要求參加革命。孫中山任黃紹竑為廣西討賊總指揮,白崇禧為參謀長。二人與李宗仁合作,於1924年分別打敗舊桂係軍閥陸榮廷和瀋鴻英。白崇禧在統一廣西的過程中充分表現出他的計謀和軍事能力,被稱為「半個小諸葛」。同年,「李白」加入國民黨。李、白、黃三人的合作使廣西納入國民黨控製之下,三人亦成了國民黨內桂係的骨幹。
  北伐及抗戰前期
  1926年,北伐戰爭開始。白崇禧任國民革命軍副參謀總長。1927年初,白任東路軍前敵總指揮,從江西攻取浙江。1927年4月,白崇禧任淞滬衛戍司令,配合蔣介石在上海清黨。同年1月,3月,8月和10月的多次戰役中,白崇禧戰勝孫傳芳。孫傳芳部下唐生智被迫在1928年初在湖南投降。
  1928年北伐成功,在北平牛街創建了北平清真中學(今成都西北中學和蘭州西北中學)。
  到1937年抗戰爆發十年期間,桂係多次以軍事和蔣介石對抗。1929年3月,桂係先在蔣桂戰爭中敗於蔣介石,白崇禧被迫逃到越南。同年11月,李、白、黃回到廣西,聯同張發奎進攻廣東。1930年,李、白又在中原大戰中出兵支持馮玉祥和閻錫山反對蔣介石。
  1931年9月發生九一八事變,國民黨內各派係謀求妥協,桂係亦跟南京議和。1932年4月,李宗仁出任廣西綏靖主任,白崇禧任副主任,和省主席黃旭初成廣西三巨頭。自此至抗戰爆發的五年內,桂係一方面「自衛、自給、自足」及「寓供兵團、寓將於學、寓徵於募」,透過創立學校、改革稅收、清鄉建設廣西;另一方面在軍事上則對蔣介石堵截紅軍的要求陽奉陰違。
  1936年5月 ,李、白聯合廣東陳濟棠,以「抗日救國軍」名義反蔣。由於廣東軍隊被蔣介石收買,陳濟棠被迫下臺。至8月,李、白宣佈支持由蔣介石領導抗日,遂與蔣介石和解。
  抗戰期間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白崇禧任國軍副參謀總長兼軍訓部長,成為蔣介石的謀士之一。白崇禧提出了「遊擊戰與正規戰相配合,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的策略。八年抗戰期間,白崇禧和李宗仁指揮各場大小戰役,包括:
  1938年李、白指揮臺兒莊會戰,取得在國軍抗戰中的首次重大勝利。
  同年6月,白崇禧指揮武漢會戰。
  1940年2月,白崇禧指揮桂南戰役,在昆侖關兩度挫敗日軍。
  解放戰爭
  1945年10月3日,被授予陸軍一級上將。1946年,國共再次開戰。6月,白崇禧到東北督戰,指揮國民黨軍在四平擊敗林彪所部。據白崇禧的兒子白先勇的說法,當時白崇禧曾經嚮蔣介石提出消滅東北解放軍的全盤計劃,但未被采納。同月,白崇禧任國民政府國防部長,調離東北。
  1947年臺灣發生二二八事件,白崇禧受命率蔣經國等前來調查安撫,會見臺灣省主席陳儀等人,並嚮臺灣居民廣播。其間文電顯示,白崇禧似並未釐清真相,其報告建議處分柯遠芬,嘉奬陳儀。同年11月,白崇禧兼任九江指揮所主任,負責圍剿大別山的解放軍。
  1948年5月李宗仁當選中華民國副總統,一個月後,白崇禧被免去國防部長職,改任華中剿總總司令(華中剿匪軍總司令)。同年年底,國民黨軍在戰場上失利。李、白嚮蔣介石施壓,蔣介石被迫在1949年1月下野,由李宗仁任代總統。
  同年4月,國共和談,白崇禧極力反對接受和談結果。1949年白崇禧策劃在湖南進行防禦,因湖南省主席陳明仁起義而失敗。10月至12月,經過衡寶戰役等戰役後,白崇禧指揮的國民黨軍被渡江後的解放軍消滅。原來的二十萬兵力,衹有少部退入越南。
  1949年4月,繼先遣兵團之後,林彪統率四野主力由平津地區分路南進。
  在四野滾滾南下的鐵流聲中,白崇禧似乎感覺到了林彪咄咄逼人的雪恥心情。被毛澤東稱為“天低吳楚,眼空無物”的白崇禧也十分珍惜自己幾十年在鋒口刀尖上博來的聲譽。
  白崇禧起初拒絶出任“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司令長官,在蔣介石的一再催促下,白崇禧提出了一個先决條件,即“守江必守淮”,華中衹能有一個“剿總”,總部設在蚌埠,以華中部隊運動於江淮之間,進行攻勢防禦。對此,蔣介石的答復是,徐州將來另設一“剿總”,由劉峙負責。
  8月初,四野第十二兵團和第十三兵團挺進平江、瀏陽、常德等地,從東、西兩面對長沙形成合圍。國民黨長沙“綏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潛和國民黨第一兵團司令長官陳明仁率部七萬餘人於8月4日宣佈起義,長沙及湘潭、寧鄉等地和平解放。
  從5月到8月,四野以蒼鷹搏兔、雄獅噬羊的凌厲攻勢發起了漢潯渡江、宜沙和湘贛戰役。雖然攻占了武漢、長沙等大城市,爭取了張軫、陳明仁兩個兵團起義,但始終未能揪住白崇禧的主力,與之决戰。為此,林彪悵惘不已。
  在臺灣時期
  1949年12月30日白崇禧從海南島赴臺。據李宗仁的說法,白是受蔣介石承諾委以國防部長職務而赴臺。白崇禧到臺後,僅被委任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以及「中國回教協會理事長」等閑職。據程思遠憶述,周恩來曾經這樣評價白崇禧:「白健生頗自負,其實在政治上無遠見,竟聽信蔣介石的話,給騙到臺灣去了。」晚年白崇禧接受中央研究院近史所訪問,出版《白崇禧先生訪問紀錄》。
  白崇禧到臺灣後,蔣介石很防備他,經常派特務跟蹤他,可是白崇禧綽號「小諸葛」,非一般人等,屢次識破蔣介石派去的特務。
  白崇禧在1966年12月1日於臺北逝世,死後身體發緑,口吐白沫,床單撕破多處,有很大可能是蔣派特務暗殺。死因至今是個迷,
白崇禧傢族 Pai Chung-hsi family
  白崇禧有子女十人,其中八子為著名的臺灣作傢白先勇。
  白氏傢族從古至今熱愛祖國、勤懇樸實,在當地享有一定聲譽。白氏傢族始祖伯篤魯丁公,漢姓魯,字至道,江南應天府(南京)上元縣人(原籍答失蠻人,即西域人)。元至治元年(1321年)中進士,至元元年(1335年)由禮部侍郞遷秘書太監(官署名),至元二年出任浙東海右道謙訪副使(是糾察百官善惡、政治得失,派駐各地的監察機構),至元三年,(1337年)任嶺南廣西道肅政謙訪副使。後又纍遷贛州路達魯花赤(元朝時地方第一位掌權官員)、建德路達魯花赤、潭州道總管等職。公為官清謙,為人寬厚,深得各地百姓愛戴及上級重用,曾數次升遷。公在職期間,除主管監察促政務外,又是一位熱心學政、促進教育、關心民瘼、支持地方建設的人物。如柳貫著《新修石門洞書院記》記載了他在至元二年修復浙東永嘉石門洞書院,曾告誡諸生說:“書院據穹林雪瀑之勝,既新美矣。爾曹遊歌於是,有義理之融液,無紛華之轇轕。執業而興,充義而得。得之在我,求之在人。是惟聖師成物之仁,而亦憲臣勵學之意。”又鼓勵諸生“有學有政,需用於時”。可見始祖是一個熱心教政,鼓勵後進的人物,他對“學貴自得”、“學以致用“,也有他自已的體會。
  公任職桂林時,曾倡議並修建文廟泮宮,供莘莘學子聚學。桂林陽橋,地處南北交通要道,至元五年遭火毀,交通受阻。至元六年,公組織地方官員重建陽橋,為桂林人民造福,並寫下了《重修陽橋記》,以資紀念。又據《南村輟耕錄》記錄公以廉故,傢甚貧,朋友間每分財以濟之。又云:“夫魯,西域人也,度量之宏深乃如是,隱惡揚善,可謂厚德君子矣。”
  公能詩,《戴良集》列舉元代十二位著名的西域詩人,伯篤魯丁屬其一。可惜他的詩集很少傳下來,今日僅能搜集到的傳世佳作有在浙江吟賦的《浮雲寺》,在桂林東門與行春門之間城樓上逍遙樓寫下的《逍遙樓》及過廣西北流時所寫的《過鬼門關》等六首。
  公年老回籍,定居金陵(南京)城郊上元縣,歸真後安葬於金陵南門外,地名夏傢凹。
  三世祖永齡公(又名伯齡)。明洪武年間進士及第。洪武十三年(1380年)公與兄永清弟永秀隨軍任職再次回到廣西,至蒼梧,隨徵八排有功,繼而奉命鎮守兩江州(道),遂隸籍桂林及臨桂各鄉鎮,兄弟之間唯有永秀公一支後代繁昌。相傳明太祖時,禁止人民使用鬍姓,後裔取始祖首音,更伯為白,白姓之流傳自此開始。經過六百多年,傳二十餘世,我白氏子孫遍布桂林城鄉及廣西各地,人口衆多,成為桂林回族中之大族。
  明清兩朝,傢族興旺,人才輩出,在封建王朝選拔良纔科舉考試中,進士及第者十四人(明朝九人,清朝五人)。明朝正德十一年(1516年),一科三進士。武職人員如白玉,明朝成化年間任都督僉事總兵官,五楊祖白全任都指揮同知等。他們在任職期間,為國傢民族盡忠盡職,為人民作出了貢獻。
  從辛亥革命到民國年間、抗日戰爭時期,我白氏族人中亦涌現了不少才華之士。特別是在1949年全國解放以後,我族人民群衆奮發圖強,積極參加祖國建設,在黨政軍學各機關單位涌現出許多先進工作者、專傢、教授、工程師、學者、教師。前輩的先進事跡是我們的榜樣。時逢新世紀,凡我族人更應繼承前輩光榮傳統,再接再厲,為建設偉大祖國在各條戰綫上奮勇前進,寫下光輝的新篇章。
白崇禧主要著作 Pai Chung-hsi major works
  其主要著作有:《現代陸軍軍事教育之趨勢》、《抗戰中敵我戰法之演變》、《遊擊戰綱要》、《全面戰爭與全面技術》、《軍事抗戰與政治抗戰》、《軍事戰與經濟戰》、《國民兵之建設教育》.
相關影視作品 Related to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國産影片《建國大業》中由尤勇飾演白崇禧
百科大全 Wikipedia Daquan
  Bai Chongxi
  白崇禧
  華民國時期新桂係首領之一。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字健生。廣西臨桂人。1916年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後在廣西陸軍第一師任營長等職。1923年同黃紹□在梧州組織廣西討逆軍,任參謀長。隨後與李宗仁的定桂軍合作,於1924年6月打敗舊桂係,占領南寧。同年加入國民黨並任廣西綏靖公署參謀長,桂軍第二軍參謀長。1926年 3月桂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他任參謀長。北伐戰爭開始後,任國民革命軍副參謀總長。1927年初任東路軍前敵總指揮,從江西攻取浙江,3月進抵上海郊區。當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勝利時入上海,任淞滬衛戍司令。隨後,積極參與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
  1927年8月,他聯合汪精衛等迫蔣下臺,桂係軍隊乘機占領兩湖一帶。蔣介石重新上臺後,對桂係勢力的擴張,采取抑製措施。白崇禧等率桂係軍隊進行兩次反蔣戰爭均失敗,退回廣西。1931年5月又參加汪精衛、陳濟棠等在廣州發動的反蔣活動。“九·一八”事變後,國民黨各派係達成妥協,11月他任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1932年李宗仁任廣西綏靖主任,他為副主任兼民團總司令,合力控製和經營廣西,作為爭奪權力的基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奉調赴南京就任軍事委員會副參謀總長、軍訓部長等職,參與製訂臺兒莊作戰計劃。1939年率部在廣西昆侖關予日軍以重大打擊。1940年鼕,在蔣介石指示下,同何應欽合謀策動皖南事變,指使國民黨軍隊進攻新四軍。
  1946年6月任國民政府國防部長,積極追隨蔣介石打內戰。1948年改任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華中軍政長官。同年12月積極參與桂係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張,逼蔣下野,企圖藉長江天險,維持國民黨在江南的統治。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地渡過長江,白崇禧所統率的軍隊主力在鄂、湘、桂地區被殲滅。同年底,從南寧逃往臺灣省,任蔣介石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1966年12月2日病死於臺北。
  (鄭則民)
相關詞
蔣介石
包含詞
白崇禧口述自傳我所知道的白崇禧白崇禧(1893-1966)
桂係三雄:李宗仁、黃紹竑與白崇禧桂係三雄李宗仁黃紹竑與白崇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