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水電站
目錄
bái shān shuǐ diàn zhàn bái shān shuǐ diàn zhàn
  東北地區最大的電站之一。在吉林省樺甸市東南。1984年建成。總庫容651億立方米,裝機容量90萬千瓦,年發電量20億千瓦小時。兼有防洪、防凌、水産養殖等綜合效益。
基本資料
  白山水電站
  類型:以發電為主,兼顧防洪等綜合效益
  地點:吉林省東部長白山區樺甸市、靖宇縣交界
  徑流:第二鬆花江
  水庫
  調節性能:不完全多年調節
  控製流域面積:19,000平方公裏
  多年平均流量:239立方米/秒
  大壩類型:砼三心圓重力拱壩
  正常蓄水位:413米
  死水位:一期372米,二期380米
  總庫容:62.15億立方米
  死庫容:17.1億立方米
  防洪庫容:8億立方米
  防洪設計:500年一遇,19,100立米/秒,水位418.3米
  防洪校核:5000年一遇,26,200立米/秒,水位420米
  最大壩高:149.5米
  壩頂長度:676.5米
  壩頂寬:9-12米
  壩底寬度:63.7米
  壩體總填築方量:187.7萬立方米
  壩體澆築工期:8.5年
  泄洪建築物:表孔4,深孔3,二者相間佈置
  發電
  總裝機容量:150萬千瓦
  保證出力:一期16.7萬千瓦
  多年平均發電量:一期20.03億千瓦時
  輸電電壓:220千伏
  發電廠房:一期右岸地下廠房,二期左岸地面廠房
  水輪機組:5x30萬千瓦
  最大/最小水頭:126米/一期81米;二期86米米
  設計水頭:一期110米;二期112米米
  設計施工
  設計者:東北水利勘測設計院
  建築者:中國水利水電第一工程局
  建築日期:一期1975-1984.12
  土石方明挖量:107.9萬立方米
  土石方暗挖量:41.6萬立方米
  土石方回填量:47.3萬立方米
  砼總量:231.7萬立方米
  鋼材用量:7.38萬噸
  木材用量:23.5萬立方米
  水泥用量:67.1萬噸
  高峰施工人數:14,274人
  淹沒耕地:5.6429萬畝
  遷移人口:1.6681萬人
  工程總投資:1989年物價10.1178億元
  靜態總投資:9.026億元
  單位千瓦投資:1124.2元
  單位千瓦時投資:0.505 元
概況
  白山水電站位於中國吉林省東部山區,距吉林市約300km,是第二鬆花江梯級電站的最上一級水電站,下距紅石水電站40km,距豐滿水電站250km。
  白山水電站是一座以發電為主,兼有防洪、養殖等綜合利用效益的工程,是東北電力係統主要調峰、調頻和事故備用電源。電站裝機容量150萬kW,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裝機3臺,總容量90萬kW,保證出力16.7萬kW;多年平均年發電量20.03億kW·h,二期工程裝機2臺,總容量60萬kW,多年平均發電量0.34億kW·h。電站以220kV電壓接入東北電力係統。一期主體工程於1975年開工,1983年第一臺機組發電。1984年一期工程結束後二期工程繼續施工,1992年二期機組發電,1994年6月工程全部竣工。
  白山水電站二期工程利用已建成的水庫及大壩,兩個進水口已預留在28#及29#壩塊上。整個工程佈置在左岸。由於地面廠房及開關站位於左岸大平溝中,需在此溝內設置攔洪措施工程(堆石壩及泄洞)。大平溝暴雨洪水計算成果如下:500年一遇設計洪水流量291m3/s,2000年一遇校核洪水流量357m3/s。引水道及廠區出露地層主要為前震旦紀混合岩,岩質堅硬,飽和抗壓強度達125MPa。引水道距岸邊較近,上復岩體較薄,且受構造及岩脈切割,工程地質條件較為復雜;但混合岩新鮮堅硬,沿洞綫未遇大的斷裂,且洞徑在10m左右,采取工程措施,具備成洞條件。地面廠房可避開較復雜的高邊坡問題。因此,從工程地質情況看,具備修建引水係統及廠房的條件。 白山水電站二期裝機60萬kW,可提供係統可用容量50萬kW,並增加年發電量3400萬kW·h。二期裝機主要不是電量效益,而是容量效益。由於白山水庫調節性能好,下遊又有紅石及豐滿兩水庫反調節,因而在係統中運行比較靈活,衹要運行調度得當,均可充分發揮調峰、調頻及事故備用等容量效益,並可減少係統煤耗及年運行費用,是經濟合理的。 石壩及泄洪洞)等組成。兩條引水洞長約470m,鋼襯內徑8.6m。主廠房位於左岸,平面尺寸長為110m,寬為26m,內設230萬kW水輪發電機組。大平溝防洪措施工程:堆石壩,壩高21m;無壓泄水洞,長約350m,城門洞型,襯砌內尺寸寬為3.8m,高為4.5m。 白山水電站由水電部東北勘測設計院設計,集團公司水電一局施工。二期工程已於1984年9月開工,現已完工。
  二期工程多年平均發電量0.34億千瓦時最大可能洪水保壩,相應水位423.45米,流量32,200立米/秒。
歷史發展
  1971年批準復建,1972年開始施工準備,1975年5月1日主體工程正式開工。1976年10月21日費時48小時截流成功,截流流量110立米/秒,截流落差1.47米。采用明渠導流,最大流量5270立米/秒,可抗十年一遇洪水。1982年11月16日下閘蓄水。1983年12月30日第一臺機組發電,1984年7月8日及12月11日第二臺及第三臺機組發電。二期工程繼續施工,1992年二期機組開始發電,1994年6月全部竣工。
大壩情況
  白山水電站壩址以上流域面積1.9萬km2,多年平均流量235m3/s。水庫正常蓄水位413m,死水位:一期372m,二期380m。總庫容62.15億m3,調節庫容35.4億m3,為不完全多年調節水庫。設計洪水標準為500年一遇,相應流量為19100m3/s,庫水位418.3m。校核洪水標準為5000年一遇,相應流量為26200m3/s,庫水位420.02m。最大可能洪水保壩,相應流量32200m3/s,庫水位423.45m。電站最大水頭126m:一期最小水頭81m,設計水頭110m;二期最小水頭86m,設計水頭112m。
  壩址處河𠔌呈“V”形,兩岸坡度不對稱。基岩為前震旦係混合岩,基岩中有斷層和中性岩脈,左岸風化較深。基礎處理措施:壩基開挖至微風化岩層,對緩傾角裂隙采用開挖處理。為減少基岩不均勻變形和增強其整體性,加強了基岩的固結灌漿;對斷層采用挖除後,回填混凝土塞的處理方法;壩基設置防滲帷幕並設排水孔和排水洞。
主要建築
  樞紐主要由混凝土重力拱壩、泄洪建築物、一期右岸地下廠房和二期左岸地面廠房組成。
  混凝土重力拱壩壩頂高程423.5m,最大壩高149.5m,壩頂弧長676.5m,為單麯三心圓拱壩,中部小半徑320m,兩翼大半徑770m,壩頂寬9-12m,壩底寬63.7m,寬高比為0.425。泄洪建築物為4個12m×13m(寬×高)的堰頂溢流孔和3個出口控製斷面、為6m×7m的深泄水孔。表孔、深孔相間佈置,溢流堰頂下19m處設有1.66m高的跌坎摻氣消蝕,一期地下主廠房尺寸為:長121.5m、寬25m、高54.25m。二期在左岸擴建兩條隧洞,引水至江邊地面廠房,廠房尺寸為89.5m×25.5m×56.8m。機組型號為HL-200-LJ-550;SF1230/275-48。水輪機轉輪直徑5.5m,額定轉速125r/min。發電機額定電壓18kV,定子鐵芯直徑12.3m。
  工程的總工程量:土石方開挖205.6萬m3,土石方填築47.3萬m3,混凝土澆築231.7萬m3。其中主壩混凝土187.7萬m3,澆築工期8年半。淹沒耕地1767hm2,遷移人口約10300人。
  采用明渠導流,渠寬20m,長412m,內有2個9m×14.2m的底孔,十年一遇,導流流量2910m3/s;1976年10年截流,雙戧立堵,實測截流流量110m3/s,最大落差1.47m,最大流速4.81m,用20t汽車拋料,最大強度5270m3/h,費時48h。
  廠房開挖采用了深孔預裂分層爆破;在進水口閘門井混凝土澆築中,采用激光導嚮液壓滑升模板;在直徑7.5m壓力管道混凝土襯砌中采用拉模施工、廠房邊墻采用預應力錨索加固和鼕季混凝土澆築采用裝配式暖棚等新的施工工藝。
百科大全
  Baishan Shuidianzhan
  白山水電站
  Baishan Hydroelectric Power Station
  中國具有最大地下式廠房的水電站。位於吉林省樺甸與靖宇兩縣界河──鬆花江上遊,與紅石、豐滿水電站形成梯級銜接。總裝機容量150萬kW,擔任東北電力係統的調峰、調頻和事故備用,並兼有防洪等綜合效益。壩址處多年平均氣溫僅4.3°C。流域年降雨量為600~800mm。大洪水多發生在8月,峰高、量大、歷時短。壩址上遊控製流域面積1.9萬km□,多年平均流量為235m□/s。兩岸山巒重疊,植被良好,河流年輸沙量僅105萬t。廠壩區基岩單一,為前震旦紀混合岩,岩質堅硬,適宜修建地下廠房。工程於1958年開工,後一度停頓。1975年復工,1983年發電,1984年第一期工程竣工。樞紐由單麯三心圓混凝土重力拱壩、表孔與中孔相間佈置的溢洪建築物、第一期右岸地下廠房和第二期左岸地面廠房所組成。最大壩高為149.5m(見彩圖吉林樺甸白山水電站大壩施工),壩頂弧長676.5m。水庫為不完全多年調節, 第一期工程設計蓄水位413.00m,相應總庫容為53.10億m□;第二期工程續建後保壩洪水位為423.45m,相應庫容為68.12億m□。右岸地下廠房係統由竪井式進水口、三條引水洞、 25m大跨度的地下廠房和三條設有尾水調壓井的尾水洞等四部分組成。地下主廠房內裝設 330萬kW的大型水輪發電機組,年發電量20.03億kW·h,廠內設22×250t橋機供安裝、檢修機組用。主廠房左側佈置副廠房、空調室、進風洞。主變壓器室位於主廠房下遊側與主廠房平行,開關站設在主廠房下遊交通洞左側。第二期工程的左岸地面廠房,裝設230萬kW的水輪發電機組。
  (汪如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