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河南 >洛陽 > 白園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白園投訴電話洛陽旅遊投訴電話:0379-64310882
  河南省旅遊投訴電話:0371—6550677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白園景區榮譽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白園門票價格10元白園導遊圖白園交通乘53、60、81路到終點站即是。白園玩法觀光、懷古、書法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772—846年),晚年定居洛陽履道裏(今離區獅子橋、賀村、大屯一帶),卒葬竜門東山琵琶峰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公元772-846年)的墓園,也稱白園,位於洛陽香山的琵琶峰上。1961年,國務院公佈白居易墓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洛陽市政府撥款110萬元重修白園,1985年建成開放。
  蒼鬆翠柏簇擁的白塚,就臥在“琵琶”端首。白居易晚年寓居香山,又號“香山居士”,埋葬此地,既符合詩人生前的心願,又暗合了其傳世名作《琵琶行》的意藴,可謂獨具匠心,令人贊嘆。有人說,詩人生前喜歡伊闕(今洛陽竜門)風光,特意囑咐後代將他葬在這裏,好在死後也能靜靜欣賞伊闕勝景。不過也有人說,詩人葬在琵琶峰巔是另外的意思。白居易在官場中浸淫多年,日益認識到官場的黑暗。到了晚年,詩人仕途灰暗,所以也不希望後代再步自己的後塵。於是,詩人留下遺囑:從今後代再不要做官。他見琵琶峰前面陡峭,下臨闊水,是塊絶地,是選墓址的忌諱之處,就故意捨棄北邙那人人嚮往的風水寶地,將自己的墓址選在這前臨絶地的琵琶峰巔,以斷了自傢的官氣。白居易的後代,不知是自覺遵守祖訓,還是真讓詩人斷了官氣,當官的還真是寥寥。
  白園包括竜門橋東頭整個琵琶峰,占地44畝,分為青𠔌、墓體、詩廊三區,係根據詩人性格、唐代風采和得體於自然的原則設計建造的紀念性園林建築。迎門為青𠔌區,叢竹夾道,懸瀑飛灑,荷池送爽。拾級而上,兩旁一棵棵高大的古木,默默地立在那兒,寧靜而安詳,軀幹扶搖直上,鱗片斑駁,虯枝凌空橫飛,左右交錯,緑陰遮地,情趣盎然。山間泉吟溪唱,不絶於耳,優美動聽,宛如琵琶奏出的優美樂麯,令人頓生懷古之情,仿佛穿越千餘年的時光隧道,又回到詩人當年謫貶之地的潯陽江頭。穿過緑荷搖曳的白池,登上山石小徑,來到翠柏遮蔭的山腰,遊客會見到一座黃草覆頂的圓形亭子,亭中有環亭竹椅可供遊人歇息。這座樸素的圓形建築叫“聽伊亭”,又名草亭,是為紀念白居易成名作《賦得古原草送別》而建。詩文是:“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此詩朗朗上口,洛陽為之一時紙貴。
  草亭的含義
  進白園,穿過緑荷搖曳的白池,登上山石小徑,來到村柏遮蔭的山腰,遊客會見到一座黃草履頂的圓形亭子,亭中有環亭竹椅可供遊人歇息。坐在亭中,聽着山前伊河嘩嘩的水聲,更能感受到腳下這條山𠔌的幽靜,感覺到時間的凝固,仿佛身旁安息的那位詩人正在柏林中漫步,吟誦着一篇篇嘔心之作。
  這座樸素的圓形建築叫“聽伊亭”,又名草亭,是為紀念白居易成名作《賦得古原草送別》而建。詩文是: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此詩作於貞元三年(公元787年),詩人那年16歲。詩是應考的習作。按科場規定,凡指定、限定的詩題,題目前須加“賦得”二字,詩要寫得緊扣題意,起承轉合分明,對仗精工,渾然天成。由於要求嚴,所以嚮少佳作。
  唐朝張固《幽閑鼓吹》記動了個關於此詩的故事:白居易剛到京城長安時,拿着自己的作品去拜訪當時有名的詩人顧況。顧況看白居易還是個半大孩子,心裏有點瞧不起他,看着白居易詩稿上的名字哈哈笑說:
  “米價方貴,居亦弗易!”
  這是拿詩人的名字開玩笑,說長安米貴,白居可不容易呀!言外之意,這京城不好混飯吃。顧況說罷,隨手翻閱起白居易的詩稿。誰知看罷第一首,顧況的眼眼瞪大了;看了第二首,顧況十分吃驚;看第三首時,顧況不由誦出聲來,當念到“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大為選賞,擊案叫說:
  “道得個語,居亦易矣!”
  這是說:能寫出這麽妙的詩,在京城做官也不算難了!後來,顧況經常嚮別人談起白居易的詩才,盛加誇贊。白居易的詩名就傳開了。
  接着穿行羊腸小道,七彎八拐,便是墓園的墓體區。白居易於唐武宗會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逝世後,遺體就安葬在這裏。一座半圓形的墓塚前,立有“唐少傅白公之墓”碑,周圍蒼鬆環立,翠柏成行,山花簇擁,莊嚴清麗。站在這兒,東眺嵩嶽少室隱約可見,西瞰長橋臥波水平如鏡,北顧邙山蜿蜒起伏,南望窟龕密如蜂巢,遊目騁懷,妙趣倍增,不少遊人在此流連忘返。
  詩人墓塚旁,有一座因地勢而建造的長廊,這裏就是詩廊區,集中陳列着著名的書法傢、畫傢書寫的詩詞碑刻以及描繪詩意的瓷磚壁畫,作品大多為贊頌白居易文功政績的詩詞。作為地方官,白居易每到一處,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革弊興利,造福於民,且廉潔自守,不貪分文。這種忠於職守、濟世利民、以天下為己任的崇高官德,值得後人稱道。唐穆宗長慶二年(公元822年)七月,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在任期間,體恤民情,實施修築堤防、蓄積湖水、開墾農田等工程,大大促進了農業生産的發展,當地百姓不勝感激,刻碑以銘記他的功績。白居易也寫下了“唯留一湖水,與汝救兇年”的深情詩句。離任時,他還將剩餘的俸銀,全部留在官庫裏,使其繼任者用以補缺達50年之久,一時傳為佳話。唐敬宗寶歷元年(公元825年),白居易改任蘇州刺史,他仍舊廢寢忘食,勤心勞力,為蘇州百姓造福,政績斐然,深受蘇州百姓的愛戴。離任時,蘇州數十萬群衆揮淚相送,白居易十分感動,寫有《別蘇州》:“青紫將行吏,斑白列黎氓。一時臨水拜,十裏隨舟行。”詩人劉禹錫在《白太守行》中也寫下了這感人至深的場面:“聞有白太守,拋官司歸。蘇州十萬戶,盡做嬰兒啼。”白居易也深情答道:“下慚蘇民淚,上愧劉君辭。”白居易晚年寓居洛陽香山時,仍不忘造福於民。為治理竜門潭南面屢屢造成船毀人亡的天然險灘——八節灘,他不惜把自己的傢産全部變賣,同時又以自己的聲望和資歷,多處奔走,發動各界人士捐助,以解决經費奇缺問題。當工程竣工,舟船順利通過險灘時,年邁的詩人抑製不住內心的興奮,當即揮毫寫道:“心中別有歡喜事,開得竜門八節灘。”
  詩廊區還陳列着一些白居易的傳世名篇,如《賦得古原草送別》、《長恨歌》、《琵琶行》、《觀刈麥》等。讀着這些千古傳誦的詩句,越發敬仰這位在中唐時期鼎力推行新樂府運動、開一代詩風的偉大現實主義詩人。
  白居易墓坐落在琵琶峰巔,背靠竜門東山主巒,前面是陡悄的土坡,坡下邊是寬寬的伊河。有人說,這是詩人生前喜歡伊闕風光,特意囑咐後代將他葬在這裏,好在死後也能靜靜欣賞伊闕勝景的。也有人說,詩人遺囑葬在琵琶峰巔是另外的意思。
  白居易在長期的官場坎坷中,日益認識到官場的黑暗。到了晚年,詩人仕途冷淡,方纔寄情於山水。他退出官場傾軋後,從一旁冷眼相觀,更認識到宜海的險惡。因此,他對仕途是徹底失望了。而且,他還不希望自己的後代再步自己的後塵,去官場空耗生命。
  於是,詩人交待自己的後代:從今後,要代代相傳,不要再出去做官。他還研究了風水學,看到琵琶峰前面陡悄,下臨闊水,是塊絶地,是選墓址的忌諱之處,就故意捨棄北邙那人人嚮往的葬人的風水寶地,將自己的墓址選在這前臨絶地的琵琶峰巔,以斷了自傢的官氣。
  白居易的後代,不知是自覺遵守祖訓;還是真給詩人斷了官氣,當官的還真是寥寥。
No. 2
  坐落於洛陽市城南13公裏處的竜門東山,這裏東西兩山對峙。伊河由南嚮北穿山而過,一橋飛架東西;宛若一道彩虹。
  白園是為了紀念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而修建的,此園依山而建,峰翠水碧,秀麗古雅。
  從竜門橋過伊河,左側即是白園的大門。進門直行,但見路轉峰回,林木森森;山泉叮咚,池水清碧。幽雅至極。漫步石級而上,山腰有亭,名曰“聽伊”,此亭係白居易晚年與其好友元稹、劉禹錫等對弈、飲酒、品茗、論詩之處。
  由聽伊亭而上,在危岩翠柏中有一古樸典雅之閣廬,題額“樂天堂”,堂內有漢白玉雕成的白居易塑像,素衣鳩杖,栩栩如生,有飄然欲仙之態。
  出樂天堂朝右步石級而上,即琵琶峰頂。在翠柏叢中,有磚砌矮墻圍成圓形的墓丘,即唐代大詩人白居易長眠之地。在圓形墓頂之上芳草萋萋。墓前立有高大石碑3塊,其中1塊上刻“唐少傅白公墓”6個字。登高望墓,形似琵琶,白墓所在之丘為“琴箱”,其東南是長長的芳草墓道,四周圍以齊整的鼕青,翠緑色的草地中央,三根“琴弦”清晰可見,此即為琵琶的“麯頸”。詩人精通韻律,又作千古之頌的《琵琶行》。此山、此墓、此竜門之地,是他長眠的最佳之處了。
  由墓道嚮左、下至峰腰平緩處,即是古雅的九麯回廊,廊壁盡嵌現代詩人墨客吟詠的詩作以及白居易《琵琶行》全文石刻。在墓右側,有巨石臥碑。刻有《醉吟先生傳》,碑重24噸,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石書。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居住洛陽18年,雖尊為"少傅",但一生清貧,喜酒善詩,在竜門修香山寺,開八節灘,對竜門山水十分眷戀,死後遵囑葬於此。
  白園內主要景點有青𠔌區、樂天堂、詩廊、墓體區、日本書法廊、道時書屋等10餘處。青𠔌區位於兩山之間,有白池、聽伊亭、石板橋、鬆竹、白蓮。進入青𠔌區瀑布飛瀉,池水蕩漾,竹林青風,白蓮飄香,使人心曠神怡,樂天堂依山傍水,面對青𠔌,是詩人作詩會友之處,室內自然山石裸露,漢白玉塑像瀟灑自然,靜座山石之上,給人以深思明世之感。站在樂天堂前,可深切回味詩人原作"門前常流水,墻上多高樹,竹徑繞荷池,縈回百餘步"的內涵,詩廊立石38塊有中外名傢書寫,行、草、篆、隸齊全,既可以欣賞白居易的名作,有可以領略書法藝術之美。日本書法廊是為中日書法交流而建,多為當代日本書法名傢之作,於2000年3月建成對外開放。墓體區位於琵琶峰頂,從牡丹壇拾級而上即可到達。這裏有白居易墓、臥石碑、烏頭門及中外仰慕白居易的客人及族裔的立石。墓前型石鋪地,墓後草坪如毯,周圍翠柏環抱,給人以莊嚴肅穆之感。
  白園為紀念性園林,園內建築古樸典雅,三季有花,四季常青,麯徑通幽。是遊覽的好去處。
  該園與洛陽市賞石協會在園內共同舉辦中華河洛奇石展,奇石有牡丹石、動物世界、海底寶藏、天池明月、偉人踏雪、故鄉明月、一目瞭然、西嶽華山、白居易、鯉魚跳竜門等奇石。
近義詞
白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