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天下烏鴉一般黑”。但在我國湖北西北部的神農架地區,不僅可以發現白色的烏鴉,而且還能見到白蛇、白龜、白獐等許多白色動物。
對於自然界中的物種來說,同一個物種的成員彼此的形態結構都是十分相似的,但在高等動物中,偶爾也會出現有異於同種動物的個體,特別是在羽色或毛色等體色上與同種動物的其他所有個體有着明顯的差別,但在其體內結構與各種髒器上與同種的其他個體並無差異,也具有繁殖後代的能力。這種體色異常的個體一般都呈白色,所有被叫做白化動物。
在自然界中也有很多動物的毛色或羽色是白色的,如北極狐、北極熊、大天鵝和白鷺等,它們並不是白化動物,其白色的體色是由顯性基因的正常表達。而白化動物是一對隱性基因純合子的産物,虹膜大多為紅色,往往還同時攜帶着其他對其自身不利的因素,如怕光、眼球震顫、皮癌等,另外在自然界中也容易為天敵所發現而受到攻擊,所以比正常個體難於存活。不過,在人工飼養的動物中,白化現象卻很常見,如白兔、小白鼠、大白鼠、白馬和白玉鳥等,它們是在長期人工精心選育和保護下培育而成的,能夠正常地繁衍後代。
白化動物大多發現在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動物中,其中以哺乳類中發現的種類較多,包括白蛇、白龜、白環頸雉、白烏鴉、白兔、白鼠、白猴、白狐、白獅、白虎、白駱駝、白氂牛等等,不勝枚舉,人類也有這樣的個體,屬於白化病,俗稱為“天老兒”。白化動物在我國古籍中和民間多有記載,如《史記·五帝本紀》中關於白熊的記載、《魏略輯本》中關於白麋的記載和《白蛇傳》等民間傳說,清朝宮廷畫傢、意大利人郎世寧還依據宮中所藏的貢品,創作了很多有白化動物的畫。據說湖北神農架一帶是白化動物出現最多的地區,1987年曾發現白龜,全身為白色,衹有雙眼鮮紅,頸部透明,很像一個雕刻的藝術品。
基因影響動物體色的途徑是十分復雜的,主要是控製酶的活性,通過酶來控製體內的生化反應過程,最後决定了動物的形態。在正常動物的體內,一些苯丙氨酸參與構成動物體的蛋白質,另一些苯丙氨酸則轉變為酪氨酸,經過酪氨酸酶的作用最後形成黑色素。而在白化動物體內由於缺少酪氨酸酶,所以不能合成黑色素,形成了白化現象。
1977年11月,在臺灣中央山脈花蓮縣的內陸深山中,捕獲了一隻體色純白的幼年白化型臺灣猴雌獸,被取名為“美迪”。這種完全白化的靈長類動物在自然界是非常罕見的,西班牙人曾於1966年在赤道幾內亞捉獲一隻白色大猩猩,後來飼養在西班牙巴塞羅那動物園,被視為舉世無雙的珍奇動物;我國在廣西大新縣曾發現若幹白色的黑葉猴,捕獲到的一隻,被放在柳州市的柳侯公園中展出;另外據說分佈於我國的金絲猴也有白化型,有人曾在湖北西部神農架林區考察時見到過一些白色的金絲猴,但沒有捕到。因此,“美迪姑娘”馬上轟動了整個世界,美國、英國以及世界各國的新聞機構大多報道了這件“奇聞”。甚至連包括法國總統德斯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埃及總統薩達特、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等許許多多的人們都寫信要求提供資料、照片,好一睹“美迪姑娘”的風韻。由於“美迪姑娘”已經到了“出嫁”的年齡,仍然沒有合適的“白色”配偶,便在1980年7月5日由臺灣各報嚮全世界發出了“徵婚”啓事,為“美迪姑娘”尋覓一位“如意郎君”作為伴侶,希望能繼續繁育出純白的後代。恰好我國雲南省永勝縣在1980年9月捕獲一隻毛色純白的獼猴,收養在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名叫“南南”,便發出了“應徵”信。它們不是同一物種,但親緣關係也非常接近,交配之後能否繁衍後代雖然並無十分把握,但這段“姻緣”如果成功,不僅可以探索許多動物學、遺傳學上的諸多懸而未决的學術問題,而且可以促進海峽兩岸學術交流活動的廣泛開展。雖然很多人都在積極地奔走,以便促成這件好事,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人們這個美好的願望終於未能實現,“南南”和”美迪”最終沒有成為眷屬。
神農架
神農架位於湖北省西部邊陲,由房縣、興山、巴東三縣邊緣地帶組成,面積3250平方公裏,林地占85%以上,森林覆蓋率69.5%,區內居住着漢、土傢、回等民族,人口近8萬。東與湖北省保康縣接壤,西與重慶市巫山縣毗鄰,南依興山、巴東而瀕三峽,北倚房縣、竹山且近武當,地跨東經109°56′--110°58′,北緯31°15′--31°75′,總面積3253平方公裏,轄4鎮4鄉和1個林業管理局(國傢森林公園)、1個國傢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唯一以“林區”命名的行政區。
遠古時期,神農架地區還是一片汪洋大海,是燕山和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將其擡升為多級陸地, 成為大巴山東延的餘脈。山脈呈東西方向延伸,山體由南嚮北逐漸降低。山峰多在海拔 1500米以上 , 其中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峰有20多座。最高峰神農頂海拔3105.4米,為“華中第一峰”。西南部 石柱河海拔398米,是神農架的最低點,最高點與最低點的相對高差為2707.4米。
神農架是長江和漢水的分水嶺,境內有香溪河、沿渡河、南河和堵河 4個水係。由於該地區位於中緯度北亞熱帶季風區,氣溫偏涼而且多雨,海拔每上升 100米,季節相差3--4天。“山腳盛夏山頂春,山麓豔秋山頂冰,赤橙黃緑看不夠,春夏秋鼕最難分”是神農架氣候的真實寫照。由於一年四季受到濕熱的東南季風和幹冷的大陸高壓的交替影響,以及高山森林對熱量、降水的調節,形成夏無酷熱、鼕無嚴寒的宜人氣候。當南方城市夏季普遍是高溫時,神農架卻是一片清涼世界。
獨特的地理環境和立體小氣候,使神農架成為我國南北植物種類的過渡區域和衆多動物繁衍生息的交叉地帶。神農架擁有各類植物3700多種(菌類730多種,地衣190多種,蕨類290多種,裸子植物30多種,被子植物2430多種,加上苔蘚類可達4000種以上),其中有40種受到國傢重點保護;有各類動物1050多種(獸類70多種,鳥類300多種,兩棲類20多種,爬行類40多種,魚類40多種,昆蟲560多種),其中有70種受到國傢重點保護。幾乎囊括了北自漠河,南至西雙版納,東自日本中部,西至喜馬拉雅山的所有動植物物種。 神農架是我國內陸保存完好的唯一一片緑洲和世界中緯度地區唯一的一塊緑色寶地。它所擁有的在當今世界中緯度地區唯一保持完好的亞熱帶森林生態係統,是最富特色的壟斷性的世界級旅遊資源,動植物區係成分豐富多彩,古老、特有而且珍稀。蒼勁挺拔的冷杉、古樸鬱香的岩柏、雍容華貴的梭羅、風度翩翩的珙桐、獨占一方的鐵堅杉,枝繁葉茂,遮天蔽日;金絲猴、白熊、蘇門羚、大鯢以及白鸛、白鶴、金雕等走獸飛禽出沒草叢,翔天林間。一切是那樣地和諧寧靜,自在安詳。這裏還有着優美而古老的傳說和古樸而神秘的民風民俗,人與自然其同構成我國內地的高山原始生態文化圈。神農氏嘗草採藥的傳說、“野人”之謎、漢民族神話史詩《黑暗傳》、川鄂古????道、土傢婚俗、山鄉情韻都具有令人神往的誘惑力。這裏山峰瑰麗,清泉甘冽,風景絶妙。神農頂雄踞“華中第一峰”,風景埡名躋“神農第一景”;紅坪峽𠔌、關門河峽𠔌、夾道河峽𠔌、野馬河峽𠔌雄偉壯觀;陰峪河、沿渡河、香溪河、大九湖風光綺麗;萬燕棲息的燕子洞、時冷時熱的冷熱洞、盛夏冰封的冰洞、一天三潮的潮水洞、雷響出魚的錢魚洞令人叫絶;流泉飛瀑、雲海佛光皆為大觀。 神農架茫茫的林海,完好的原始生態係統,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宜人的氣候條件,原始獨特的內陸高山文化,共同構成了絢麗多彩的山水畫捲。也使神農架享有了“緑色明珠”、“天然動植物園”、“生物避難所”、“物種基因庫”、“自然博物館”、“清涼王國”等等衆多美譽。在地球生態環境日益遭到破壞、環境污染日趨嚴重的今天,神農架正以其原始完美的生態環境而引起世人矚目.
相傳上古時代神農氏(炎帝)曾在此遍嘗百草,為民除病。由於千峰陡峭,珍貴藥草生長在高峰絶壁之上,神農氏就伐木搭架而上,采得藥草,救活百姓,神農架因此而得名。神農架最高峰神農頂海拔3105.4米,最低處海拔398米,平方海拔1700米,3000米以上山峰有6座,被譽為“華中屋脊”。
神農架野生植物豐富,如珙桐、水杉、香果樹、連香樹、銀杏、梭羅、紅豆杉等。神農架也是一座天然百草藥園,有中草藥材2013種,如“頭頂一顆珠”,“江邊一碗水”,“七葉一枝花”,“文王一筆枝”天麻,黨參,當歸等。
神農架憑藉地理位置和地理環境的優越性,至今較好地保存着原始森林的特有風貌,神農架自然保護區屬國傢級森林和野生動物的自然保護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接納為成員。
神農架素有科學迷宮之稱,除舉世聞名的“野人”之謎外,還有神奇的白化動物,吸引着科學考察人員和海內外遊客。神農架是我國國傢級風景名勝區,主要景點有風景埡、板壁岩、大九湖、神農頂、植物園、炎帝祭壇、千年古杉、香溪源、天門埡、燕子埡、植物標本館、紅坪畫廊、古犀牛洞等。
白色動物王國--白雕、白獐、白猴、白鹿、白鬆鼠、白蛇和白熊。
神農白熊,毛色純白,性情溫馴,頭部很大,兩耳竪立,一條不滿二寸的小尾巴總是夾着,貌似大熊貓,衹是嘴部比較突出。它生長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原始森林和箭竹林中,以野果、竹筍、嫩葉為主要食物。神農白熊喜歡與人嬉鬧,甚至主動爬到人們的懷裏閉目養神。它的嗅覺靈敏,善於尋找食物,飽食後常手舞足蹈。神農白熊已被定為國傢一級保護動物。
白獐和白麂在古代就被人們視為國寶或神物。獐、麂同屬哺乳綱偶蹄目鹿科的野生動物,古時統稱為鹿。一般的獐、麂毛色呈黃褐色或黑褐色,而白獐和白麂通體毛色純白,眼珠和皮呈粉紅色。
野人之謎--神農架的奇幻、神秘、引人入勝還在於它擁有一種傳奇性動物-“野人”(亦稱“雪人”或“大腳怪”)。50年代以來,神農架不時有“野人”存在的報告傳來。
1976年5月中國科學院組織了“鄂西北奇異動物考察隊”深入神農架原始林區,探杳“野人”足跡。收集到了“野人”的烘便、毛發等實物,測杳了“野人”腳印。經初步鑒定,“野人”是一種接近於人類的高級靈長類動物。近幾年來,又有多名考察隊員和遊人目睹了“野人”的存在。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捕獲到一個活的“野人”,因此神農架“野人”仍是一個謎。神農架
在神州的華中腹地,有一個縱橫3200平方公裏的原始大森林,那就是著名的神農架林區,這裏千峰陡峭,萬壑幽深,被譽為"華中屋脊",也是我國著名的"緑色寶庫"。
神農架,因炎帝神農氏曾在這裏遍嘗百草拯救衆生而得名。神農架以她的風姿、她的神韻、她的珍貴、她的神奇、以及神秘的"野人"傳說更使人類追逐而至。那麽,神農架究竟神從何來,奇在何處,秘在哪裏呢? 神農架能在人類歷史發生的多次浩劫中幸存,本身就是一個奇跡。正因為如此,它成了中國乃至世界上殘存的為數不多的原始自然景觀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說,神農架已是大自然的最後一個據點。
讓我們還是從神農架這個名字說起吧!
神農架的名字來自於一個古老的傳說。據傳,還在人類處於飲毛血的遠古時代,瘟疫流行,饑餓折磨着人類,普天之下哀聲不斷。為了讓天下百姓擺脫災難的糾纏,神農氏(炎帝)來到鄂西北艱險的高山密林之中,遍嘗百草,選種播田,採藥治病。但神農氏神通再大,卻也無法攀登懸崖峭壁,於是,他搭起三十六架天梯,登上了峭壁林立的地方,從此,這個地方就叫神農架。後來,搭架的地方長出了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
神農架在三峽峽江北岸,是香溪河的發源地。沿着香溪河溝壑縱橫的河道逆流而上,便進入神秘的神農架林區。神農架有6座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峰。整個神農架基本上是沿東西方向延伸,是湖北省境內長江與漢水的分水嶺。
神秘的神農架以岩壁如削、鷹岩兀起、飛瀑挂岩、雲山腰賺、林海茫茫、藤蔓似網而著稱。參天的古樹密林形成了緑色的海洋。從九月第二年四月,又是冰雪封山的季節,皚皚白雪遮住了這片神秘莫測的大地。
神農架的原始森林高達40餘米,遮天蔽日,如青天玉柱,直 插雲霄,遍布整個神農架。林內鬆蘿蔓藤密挂枝間,銀須飄灑,把整個原始森林裝扮得奇秘莫測。在神農架的主峰下面,是一望無際的高山箭竹,一片金黃,襯托出峰頂裸露的岩石,好似一列列斷壁殘垣,若隱若現。春天,色彩絢麗的杜鵑花競相開放,滿山遍野生機一片;鼕天,瑞雪紛飛,臘梅迎風傲雪,昂首怒放散發清香。神農架林區,真是一片聖地,這裏生長着2000多種植物,聚集着500多種野生動物。
雄峰幽𠔌,神秘色彩,引人探勝。神農架山體龐大,群山巍峨,地勢高聳,有為數衆多的、極具特色的高山。神農架不僅以群山巍峨著稱,還以溝𠔌縱橫見美千條峽𠔌皆彩屏高挂,碧水中流,人遊其間如臨畫廊。神農架的溝𠔌地貌多種多樣,既有長狹型,如長達15公裏的紅坪畫廊,將三瀑四橋五潭六洞七塔八寨三十六峰渾然融為一體;又有水域型,陽日型,最為有名的莫過於有"高山平原"之稱的大九湖了。它們皆鬼斧神鑿,天工巧成集神奇險幽於一地,各具情態卻抱成一團,相映成趣,攀登在神農架的群山之中,探尋於神農架的幽𠔌之間,那變幻莫測的自然景觀無不給人一種神秘之感,神秘的旅遊景觀概括起來有三:其一是保存比較完好的原始森林群落,原始的自然風貌和古老珍稀的動植物種類給人經神秘之感。置身於原始森林,林內古木參天,盤根錯節,藤蘿縈繞,厚苔鋪地。加上獸鳴鳥啼,更顯得幽深古奧,夏天到這裏觀光躺在軟綿綿的草甸下,仰望藍天白雲,聆聽陣陣林濤,別有一番情趣。其二是神農架確有許多難解的科學之謎,諸如"野人"之謎,白化動物之謎,高山潮汐和盛夏冰洞之謎,驢頭狼之謎等等。愈加增強了它的神奇色彩。英、美兩國的傳教士,最早對神農架資源的科學價值發興趣,採集的植物標本,令科學界震驚。其三是神農架傳說為炎帝神農氏搭架採藥的地方。唐中宗李顯貶為廬陵王,聽傳說神農架山寶洞乃炎帝神農當年行宮,便專程前往祈教復國登基大計,後來果然返回長安登上皇帝寶座。
珍稀動物、花海藥國,無與倫比。神農架優越的地理位置,茂密的森林,豐富的植被,復雜的氣候和多樣的地形使它同時成為一座野生動物的樂園,衆多的珍稀物種,在當今世界實屬罕見,有關專傢曾多次呼籲在神農架建設古老、珍稀、瀕危和我國特有野生動物物種的繁育和馴化基地,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林區已相繼建立了森林和野生動物標本館,而且還將我國東北地區的梅花鹿南遷神農架,將國寶大熊貓東遷神農架的工作正在籌劃之中。因而,神農架必將成為我國一座無與倫比的珍稀動物園。神農架的植物花卉不僅種類繁多,而且分佈面廣,從海拔398米的石柱河,到海拔3105.4米的神農頂,一年四季,花團錦簇,百裏飄香,春有桃李迎細雨,夏有杜鵑滿山紅,秋有野菊迎飛雪,鼕有臘梅傲霜寒,尤其春夏交替之季上千品種的花,漫山遍野萬紫千紅,恰似無邊彩霞;每至仲夏,更加豔麗多彩,千姿百態,它們映襯着藍天白雲,流泉飛瀑,縱橫交錯,美不勝收,實為絶景,神農架是一座舉世聞名的大藥園,據新近問世的《神農架中藥資源名錄》統計,全區共有中藥材二千多種。它們之中,名貴珍稀藥物占有很大的比例,如有"南方人參"之譽的絞股藍,具有返老還童延年益壽之神效的金釵,號稱補藥之王的獼猴桃,用途廣泛療效顯 。
奇洞怪石,飛瀑流雲,美不勝收。神農架有萬燕棲息的燕子洞,時冷時熱的冷熱洞,一日三潮的潮水洞,盛夏冰封的冰洞,常年颳風的風洞,雷響出魚的魚洞,吞煙吐霧的雲霧洞,樹蛙成群的青蛙洞,摟雙成洞的樣暈高鴛鴦洞,悠揚悅耳的音樂洞,絶壁生花的水簾洞,水晶宮似的三寶洞,神秘離奇,令人驚嘆。神農架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奇峰怪石形態各異,有的拔地而起,直插雲霄,有的亭亭玉立,並駕齊驅,有的若繁星點點,或藏或露。
奇秘的神農架,更神更奇更秘在有"野人"存在。
當今世界有四大自然之謎,它們是:野人、飛碟與外星人、尼斯湖怪與恐竜、百慕大死亡三角,成為全人類共同探索的問題,神農架“野人”首當其衝。
歷史的長河在不斷流動,地球上的萬物也處於不停的變化之中。2500多年來,曾經有過許許多多關於"野人"的報道和傳說。
在遼闊的神州大地上,有關"野人"的傳說,也有着上千年的歷史,我國古代的書籍中曾有過許多關於"野人"的記載和描述,僅"野人"的外號和別名就有幾十種之多,如"山鬼"、"毛人"、"羆"。"擂"、"狒狒"等。當然,我們很難判斷在衆多的民間傳說和民間神話中,哪些是純粹的信口開河,哪些是有根有據的事實。
我國關於"野人"的記載大概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古書上曾這樣說過,周成王時,西南一相蕃國有人捉到一隻狒狒(古代對"野人"的稱呼之一)獻給相蕃國國王。古書中對"野人"的描述與現代"野人"十分相像。 著人詩人屈原也曾以酷似"野人"的動物為素材,寫了一首 《九歌·山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藶兮帶女籮, 即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我們知道,屈原的老傢就在現在湖北神農架南的姊歸縣,屈 原筆下的"山鬼'與神農架的"野人"是一種巧合呢?還是真實的 記錄?唐朝、清朝也都有過關於"野人"的記載。神州文化,源遠流長。在不同的歷史時代,對"野人"的記載和傳聞也都不一樣。在西方,自古羅馬時代就有關於"野人"的描繪。 那麽"野人"是一種什麽樣的動物,它又是怎樣活動的呢?
根據史書記載和許多目擊者的描述,"野人"的基本特徵是: 成年的"野人"高約2米,直立行走,腿稍彎麯,沒有尾巴。“野人”全身除面部、手掌、腳掌外,都長有棕紅色或麻色或灰色甚至白色的毛,毛細軟而具絨。"野人"頭髮較長,前面可遮住額頭或面部,後面自然披於兩肩,好像梳披肩發的婦女。"野人"的頭不大,頸部轉動靈活自如,矢狀肌發達。"野人"面部膚色較深,鼻孔上仰內陷。額部和胸部前突,手臂短而下肢長,手腳同時着地時,前低後高,手臂能自由轉動。腳長29-48釐米,比人腳長,腳形前寬後窄,無足弓,大腳趾與其餘四趾對立。
"野人"有的過着小傢族生活,更多的是過着單獨生活。這種活動方式與別的高級靈長目動物的活動有所不同,不是過着群體生活,這可能是由於為了減少食物競爭的壓力和防止近親交 配的緣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