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 : 名人 : 中國音樂 > 白雲鵬
目錄
No. 1
  (1874-1952)京韻大鼓演員。河北霸縣(今霸州市)人。早年在農村說唱,後在北京從史振林學藝。長期在北京、天津演出。結合自身嗓音條件,形成韻味醇厚、吐字清晰、腔調柔美的藝術風格,世稱“白派”。代表作有《黛玉焚稿》、《哭祖廟》等。
bái yún pénɡ (1874-1952) bái yún pénɡ (1874-1952)
  白雲鵬(1874-1952) : 京韻大鼓演員。河北霸縣(今霸州市)人。早年在農村說唱,後在北京從史振林學藝。長期在北京、天津演出。結合自身嗓音條件,形成韻味醇厚、吐字清晰、腔調柔美的藝術風格,世稱“白派”。代表作有《黛玉焚稿》、《哭祖廟》等。
白雲鵬簡介
  [1874-1952.4.6]
  白雲鵬是京韻大鼓演員,白派創始人。
  白雲鵬年輕時在農村演唱竹板書,後拜木板大鼓藝人史振林為師。
  1910年三十歲時到京津一帶演唱由木板衍變而成的京韻大鼓。初時演唱的麯目有《長坂坡》、《戰長沙》、《單刀會》等。隨着在四海升平遊藝場演唱“文明大鼓”,白雲鵬不斷地在實踐探索,發展自己的藝術風格,孕育着新的藝術流派。
  1910年後白雲鵬根據自己的素質和理解力加工創造了白派的代表作《焚稿》、《哭黛玉》、《探晴文》及《孟薑女》等。他嗓音雖低,聽來卻圓潤渾厚,吐字清晰有力,唱腔於嫵媚中透蒼勁,善於通過半誦半唱傳達人物的內心情感。白派在描繪景物和抒發人物憂思之情時,常用平中見奇,穩而有變的唱法,恰當地調動了排比句的功能,具有深摯的藝術感染力。
  1930至1950是白派藝術的興盛時期,特別是建國後,在黨的文藝方針指導下,年逾古稀的白雲鵬積極演唱新麯目,並着手整理傳統遺産。他被聘到中國戲麯研究院工作後,整理演唱了《花木蘭》等麯目。
  1951年入中央戲麯研究院工作,積極革新鼓麯藝術,刻意傳藝授徒,弟子有富少舫、閻秋霞等。
白雲鵬生平
  白雲鵬字翼青,河北省霸縣人。先世為漢軍鑲藍旗人。青年時期曾在家乡一帶演唱竹板書,得本縣名票陳某授藝。清光緒十六年(1890),十六歲時一度來京獻藝。曾嚮王一魁學說評書《五虎平西》三個月,成績不佳,改嚮韓某學唱岔麯,又嚮單弦牌子麯名傢全月如學過單弦牌子麯和岔麯。數年後二次來京,在各市場廟會作藝,拜木板大鼓名傢史振林為師,藝業大進。最初仍以說唱木板大鼓的長篇大書見長。光緒三十年(1904)白雲鵬三十歲,開始在京、津一帶演唱由木板大鼓演變成的京韻大鼓,漸漸專唱短段而棄大書。清宣統三年(1911)秋,京韻大鼓名傢劉寶全推薦他代替自己到北京石頭鬍同北口雜耍園四海升平演出,以大軸出場,一舉成功。其後往來於京、津等地演出,聲譽日增。還曾去東北及江蘇、上海、武漢等地搭班演出過。
  白雲鵬出生在高圈村的一戶窮苦人傢,父親是個老實厚道的莊稼人。白雲鵬的童年生活十分艱辛,3歲隨討飯,4歲跟娘拾柴,5歲到地裏挖野菜。其父白鳳林雖是個莊稼人,卻熱愛傳統的民間藝術,能拉一手二鬍,是農村劇軒的活動骨幹。白雲鵬從小受父親樸素文化藝術的熏陶,閑暇之時學念劇本,學唱各種麯牌,並愛上了這些民間藝術。由於他虛心好學,帶着感情去學去唱,進步很快。白雲鵬8歲那年,母親身患重病,不幸逝世,他與父親相依為命,生活更加艱辛。由於生活所迫,年幼的白雲鵬和父親揣着鬍弦,在永清、安次、霸縣一帶賣唱討要。白雲鵬14歲那年,拜演唱西河大鼓,雙目失明的民間藝人史振林為師,學唱西河大鼓,開始了比較正規的民間麯藝生涯。在藝術的天地裏,白雲鵬刻苦鑽研西河大鼓的節拍韻調,根據故事情節,細膩刻畫人物的內心感情世界。白雲鵬20歲出師,開始了獨自闖蕩社會。1898年,白雲鵬25歲成傢,次年生一小女。1900年,家乡鬧起了義和團。白雲鵬被鄉親們那種樸素的愛國情感,和義和團為爭取民族獨立而奮勇殺敵的英雄氣概所感動。當時家乡兵荒馬亂、民不聊生,人們沒有閑心在聽書唱戲。為了維持全家的生活,白雲鵬離開家乡,離開了父親和妻子女兒,衹身到天津賣唱求生。
  白雲鵬在出名以前,曾到北京去過一段時間。當時北京人把流傳在河北一帶的西河大鼓稱為“怯大鼓”。北京聽說書十分講究,以調、詞、韻、弦為四要素。而白雲鵬說唱的“怯大鼓”達不到北京人的要求,衹能在地攤、廟會、小戲團演唱,登不了大雅之堂。白雲鵬為了嚮新的藝術高峰攀登,隨即獨創為一派的京韻大鼓。為了創新,他聘請了拉弦和唱詞的名師,從《紅樓夢》唱段改起,逐字、逐麯的進行反復練習,反復演唱,並結合北京人喜聞樂見京腔口語,與調、詞、韻、弦有機配合,邊演邊唱、邊唱邊改,不到半年的時間,他演唱的京韻大鼓以嗓音寬厚蒼勁、咬字輕、放音鬆、說唱結合,使情婉轉而自成一派,深受觀衆的好評,並在京城名聲大震,成了名副其實的京韻大鼓白派創始人。白雲鵬的京韻大鼓在北京出名以後,一直在較高檔的戲園演出,多次到官宦家庭唱堂會,後來他又回到天津,以此為發源地,逐步發展到濟南、南京、上海、蕪湖等地,所到之處,深受觀衆的歡迎。在上海演出時,三北公司經理、上海的大資本傢、政、商界的知名人士虞洽卿親自送去一塊攜有“獨樹一幟”的金字牌匾。
  新中國成立以後,白雲鵬先生迎來了新的曙光,他更加熱愛國傢、熱愛社會,熱愛自己一生追求的藝術事業。1950年,他光榮地出席了全國麯藝工作者代表大會,並受到黨和國傢領導人的接見。 1951年白雲鵬退休以後,被中國戲麯研究院聘為顧問,做藝術指導,被北京藝培學校聘為特級教師,不遺餘力為國傢的藝術事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1952年,年近八旬的白先生因患食道癌,於4月6日病逝。
白雲鵬作品
  白雲鵬演唱的麯目號稱“文明書詞”,以文段居多,傳統題材的計有《黛玉焚稿》、《寶玉探病》、《寶玉娶親》、《哭黛玉》、《寶玉出傢》、《晴雯補裘》、《晴雯撕扇》、《遣晴雯》、《探晴雯》、《祭晴雯》、《虎牢關》、《鳳儀亭》、《哭祖廟》、《三顧茅廬》、《博望坡》、《徐母訓子》、《徐母駡曹》、《戰滎陽》、《馬超降漢》、《斬馬謖》、《戰長沙》、《白帝城》、《孟薑女》、《花木蘭》、《千金全德》(分《觀榜》、《投軍》、《拷童》、《榮歸》四段)、《霸王別姬》、《紅拂傳》、《竇公訓女》、《樊金定駡城》、《方孝孺》、《煤山恨》、《寧武關》、《別母亂箭》、《貞娥刺虎》、《湘子討封》、《醒世金鐸》等四十餘段。
  尚存於世的白雲鵬京韻大鼓唱片有《長坂坡》、《黛玉焚稿》、《探晴雯》、《白帝城》、《黛玉歸天》、《哭祖廟》、《方孝孺》、《霸王別姬》、《太虛幻境》、《孟薑女》、《刺虎》、《雙玉聽琴》等十餘種。
包含詞
白雲鵬(1874-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