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擬峴臺 Teng xian proposed _set_》 |
詩人: 陸遊 Lu You
憔悴思吳客,凄涼擬峴臺。 一年秋欲到,兩鬢老先催。 裊裊菱歌斷,翩翩水鳥來。 倚闌哦五字,未穩莫輕回。 |
《登擬峴臺 Teng xian proposed _set_》 |
詩人: 陸遊 Lu You
層臺縹緲壓城闉,依杖來觀浩蕩春。 放盡樽前千裏目,洗空衣上十年塵。 縈回水抱中和氣,平遠山如醖藉人。 更喜機心無復在,沙邊鷗鷺亦相親。 |
《登擬峴臺 Teng xian proposed _set_》 |
詩人: 易士達 Yi Shida
叔子聲名千古香,幾多遺愛在襄陽。 後來景行瞻先哲,善政豐碑共久長。 |
|
詩歌原文
《登擬峴臺》
[南宋] 陸遊
層臺縹緲②壓城堙③,倚杖來觀浩蕩春。
放盡樽前千裏目④,洗空衣上十年塵⑤。
縈回水抱中和氣⑥,平遠山如藴藉人⑦。
更喜機心⑧無復在,沙邊鷗鷺⑨亦相親。
註釋
①選自《劍南詩稿》。擬峴臺,在今江西省臨川縣東隅城垣(yuán)上。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正月,陸遊在撫州做地方官,登臨此臺。
②縹緲:隱約,形容臺很高,上面有雲霧籠罩,看起來若有若無。
③堙(yīn):古時城門外的土山。
④放盡樽前千裏目:開懷暢飲,放眼千裏,觀賞春色。
⑤十年塵:十年間宦遊四方所沾的塵土。塵,暗喻世俗官場的污濁。
⑥中和氣:指河流水勢平緩,含藴着雍容和平之氣。
⑦藴藉人:含蓄有修養的人。
⑧機心:巧詐陰謀之心。
⑨鷗鷺:兩種水鳥,生活在河流岸邊。
翻譯
層臺雄踞其上,反使????城顯得矮小局促,拄着拐杖來看浩浩蕩蕩的春意。
以層臺高峻,方能極目遠眺,盡千裏之遠,衣上凡塵洗滌一空。
縈回麯折的江水,潺潺流去,毫無洶涌激蕩之勢,倒是充滿一團和氣;平緩伏的峰巒,款款移來,不見峻峭陡拔之態,卻似藴藉深沉的哲人。
更令人高興的是沒有了巧詐陰謀之心,沙邊的鷗鷺也相親相愛。
鑒賞
擬峴臺在今江西省臨川(撫州)市城東撫河邊。《劍南詩稿》捲十二裁八首以擬硯臺為題的詩,中有“垂虹亭上三更月,擬視臺前清曉雪。我行萬裏跨秦吳,此地固應名二絶”之句,可見放翁對此處風物的激賞。
首聯點題,拈出擬視臺的地形和登臨的時序。“縹緲”以見層臺之高,“浩蕩”以明春意之廣,兩個形容詞都用得頗為貼切。但相比之下,更為入神的還推一個“壓” 字。城、、、豔、、依出,本自高大險峻,而層臺雄踞其上,反使城、、????、、見得矮小局促。詩人用“壓”字將這種感受精確不移地表達了出來,不但更顯示層臺的巍峨,且將臺與城從靜止變為活動,從互相孤立變為渾然一體,使整個句子也産生了流動感。清人陳訏《劍南詩選題詞》雲:“讀放翁詞,須深思其煉字煉句猛力爐捶之妙,方得其真面目。”首聯二句出語淺易,但下一“壓”字,便振起全聯精神,如試易以“出”、“躍”、“立”、“接”諸字,於平仄均無不合,而境界終遜一籌。放翁煉字妙處,於此可見一斑。
第三句照應第一句、以層臺高峻,方能極目遠眺,盡千裏之遠。第四句則生發第二句,因春色浩蕩,纔覺心曠神怡,滌十年塵慮。頷聯二句既承上,又啓下。於騁目愜心之際,眼前的景物不知不覺也變了樣子,那便是頸聯“縈回水抱中和氣,平遠山如藴藉人。”在“衣上”凡塵洗滌一空的放翁看來,縈回麯折的江水,潺潺流去,毫無洶涌激蕩之勢,倒是充滿一團和氣;平緩伏的峰巒,款款移來,不見峻峭陡拔之態,卻似藴藉深沉的哲人。頸聯寫景。但並非純粹描山繪水,其間有詩人主觀的思想感情。王國維《人間詞話》雲“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放翁這兩句詩,所造的正是有我之境。春日登臨,心頭一片恬靜,因此看得山山水水都那麽衝淡,那麽悠然。同樣是擬擬臺風光,在另一首《秋晚登擬、、視、、、望祥符觀》中,卻現出“雨昏回望殿突兀,秋晚剩覺山蒼寒”的蕭瑟之氣來。什麽原因呢?原來“中原未復淚橫臆,故裏欲歸身屬官”,國恨傢愁,無可排解,眼中的山水又焉能不慘然變色!傳情入景,或托景言心,是很有感染力的,所以“縈回水、平遠山”一聯可稱全詩警策。
最後二句復言自已有情而無機心,故沙邊鷗鴛可與相親。《列子·黃帝》:“海上之人有好鷗鳥者,每旦之海上從鷗鳥遊。鷗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聞鷗鳥皆從汝遊,汝取來,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鷗鳥舞而不下也。”放翁“鷗鷺相親”句,蓋反用其意出之。末聯結語拓開一層,言詩人在光溶溶之中,渾然忘機,與天地萬物化為一體,衝和談泊的意境至此是表得很圓滿的了。微感缺憾的是末聯造語似嫌直露,詞意傾瀉,不耐咀嚼;放翁有《九月一日夜讀詩稿定筆作歌》,自論詩法雲:“琵琶弦急冰雹亂,羯鼓手勻風雨疾。詩傢三昧忽見前,屈賈在眼原歷歷。”錢鐘書《談藝錄》評曰:“自羯鼓手疾、琵琶弦急而悟詩法,大可著眼。二者太豪太捷,略欠、、蓄、、首頓挫;漁陽之摻、潯陽之彈,似不盡如是。若磬、笛、琴、笙,聲幽韻慢,引緒蕩氣,放翁詩境中,宜不常逢矣。”用來評論此詩結語,也是適當的。
陸放翁詩,論者多稱其雄渾豪健、峻峭沉鬱;而這首詩則以雅潔衝淡、清新脫俗的格調反映了他的詩風的另;個側面。吳仰賢《小韻庵詩話》以少陵、放翁並稱,言“大傢詩集中無體不包”,也不能說是虛譽。
賞詩挑選你最欣賞的詩句讀讀賞賞交流概要:
雲間鐵甕近青天,縹緲飛樓百尺連:詩歌以“望海樓”為題, 開篇卻不直接寫樓,而是先寫樓所踞的城池,寫鐵甕城高聳雲間,臨近青天;再寫百尺高樓盤踞其上,前後勾連,飄飄欲飛。這樣可以進一步突出望海樓的高峻挺拔。
三峽江聲流筆底, 六朝帆影落樽前:這兩句之首分別冠以“三峽”、“六朝”,從空間和時間兩個方面拓展了詩歌的境界,增強了詩歌的氣勢。晝夜奔涌着的江水 發出的響聲,穿行在江水之上的片片徵帆引發的詩人獨特的感想,帆影映着六朝的繁榮,空間和時間大大擴展;“帆影落樽”聯想絶妙。
洗空衣上十年塵:“洗”字將浩蕩春意喻為無邊緑水,化靜為動,生動地寫出了春意之深之廣;而且“洗”字寫出了詩人內心強烈的情感變化:無邊春意徵服了詩人,使之塵慮一空,心靈進入了一個澄明之境,從而凸現了春色給詩人的心靈震撼,極為傳神。
更喜機心無復在,沙邊鷗鷺亦相親:情景交融,物我合一;表達詩人心醉美景,渾然忘機。這首詩通過寫詩人登監擬峴臺的所見所感,生動地寫出了詩人深深地陶醉於浩蕩春意的心曠神怡之感與衝淡平和的心境。
……品味詩歌語言,鑒賞藝術特色,學生感悟教師點撥。
讀詩
誦詩挑選你最喜歡的詩句背誦熟讀成誦在熟讀精思基礎上背誦
思路點撥
以上教學設計將兩首詩結合在一起進行比較閱讀,適合於學習基礎較好,對古詩文理解力較強,對教材比較熟悉的學生。也可視教學進度及學生水平逐一教學兩詩,如理解兩首詩的內容,體會詩人情感,分析藝術特色等。《望海樓》教學可以註重寫景角度的多維度,米芾作為畫傢詩人是如何在詩中表現畫境的?《登擬峴臺》教學可以從陸遊此詩的詩風雅潔衝淡清新脫俗不同於過去所熟悉的陸遊切入。
練習舉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