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詩人: 李涉 Li She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
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 | | 詩人: 許棠 Xu Tang
信步上鳥道,不知身忽高。近空無世界,當楚見波濤。 頂峭鬆多瘦,崖懸石盡牢。獼猴呼獨散,隔水嚮人號。 | | 詩人: 陸遊 Lu You
睏厄身垂老,登臨意未平。 暮煙迷草色,宿雨壯溪聲。 往古飛鴻漢,浮名脫發輕。 平生五字律,自笑尚關情。 | | 詩人: 方嶽 Fang Yue
一番雨過長莓苔,乘興登臨倦眼開。 花落無聲春取去,社寒有信燕將來。 人間事已不啻足,海上翁今莫見猜。 負郭曾微耕雨處,自題詩句覓榿栽。 | | 請鑒賞:
| | 徒步爬山;體育運動的一種 | | 它的計劃包括幾次登山 | | 上山。 漢 劉嚮 《九嘆·憂苦》:“登山長望,中心悲兮。” 漢 班固 《幽通賦》:“夢登山而迥眺兮,覿幽人之髣髴。” 晉 葛洪 《抱樸子·辯問》:“入室鍊形,登山採藥。” 北齊 顔之推 《古意》詩之一:“登山摘紫芝,泛江採緑芷。” | 指重陽登高 Means the Double Ninth Day | 指重陽登高。 唐 鄭𠔌 《重陽日訪元秀上人》詩:“卻嫌今日登山俗,且共高僧對榻眠。” | | 登山運動的簡稱。如:我們要踴躍參加遊泳、登山、通訊、射擊等各種體育活動,决心把自己鍛煉成體魄健全、意志堅強、能文能武的人。參見“ 登山運動 ”。 | | 登山 mountaineering
[climb] 徒步爬山;體育運動的一種
它的計劃包括幾次登山
【登山設備】
登山設備要適應登山運動的環境條件,在設計、選材、用料、製作上要盡量使其輕便、堅固、高效,並能一物多用。
隨着登山運動的發展和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登山運動裝備的質量和性能也在不斷得到改善,這對提高登山運動的水平時非常必要的。例如,法國第一次登山時所用的一根主繩的重量可達20公斤,其它登山設備也都很笨重,那時他們的登山高度僅僅達到4000米左右。現在一根主繩的重量僅有1.5公斤,其它裝備的重量也大大減輕,而且更加耐用,其保暖、防電性能也大大增加,因而可以保證登山運動員攀登各種高度和難度的山峰。近年來各國登山界還在不斷研究和改進各種裝備,例如許多國傢在為提高氧氣瓶的容量和裝備的使用效率而進行研究,日本采用了所謂“回路式氧氣面罩”代替原來的呼吸器,使原來供一分鐘使用的氧氣增加到兩分鐘或更長時間。他們還為攀登海拔8000米以上岩石峭壁的雙人用氧和攀岩操作用氧等特殊裝備進行了改裝。此外,登山運動員的被服裝備和宿營裝備也都在不斷的改進。近年已出現了更輕便保暖的充氣帳篷等宿營裝備。
【登山飲食】
登山飲食是活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良好的營養不僅可以提供足夠的能量補充體力,更可以令人産生refresh感,尤其在烹調過程中與同伴的互動,互相討論今天行程的種種並展望明天的行程,更能促進彼此的情誼,本文中將逐項討論爐具的種類及糧食的安排,文後並以一份菜單為例介紹如何在高山安排可口又方便的餐點。
一、爐具:
早期的營地炊事或聊天都是利用營火,但營火的殘渣或痕跡都會污染環境,登山者最好使用爐具炊事,即使生營火也不要太大祇要能讓周遭的山友感到舒服就好,必須等到火完全熄滅灰燼完全冷卻才能離開,木材選用死木頭或倒木,不要砍林木或殘株,爐具不會污染營地,糟蹋景觀。
選擇爐具最大的考慮是:1.重量,2.高度,3.溫度,4.燃料的燃燒能力,選用聲譽可靠的爐具,它須易點火,易操作,持續火力長即使是在寒冷,潮濕或強風的環境,購回須在傢先操作清楚才能帶上山,爐具可以維持數年壽命,噴口常會髒與積炭須常清理,登山用的爐具最好是1.5磅重,每小時使用0.25公升左右的燃料油,登山用的爐具須具備海平面的高度煮滾一公升的水是4至8分鐘,高山若不使用擋風板,強風狀態至少25分鐘甚至更久,同時爐具須具備控製火力的開關,避免食物燒焦。
登山用的爐具依使用的燃料油可分為三大類,最常用的是瓦斯爐和汽化爐兩種。
1,液態瓦斯:包括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等等。
瓦斯爐是所有各式各樣的爐具之中,最方便,也是最容易操作的爐具,臺灣目前所能看到瓦斯爐具,綜合來說,有以下幾種,但是有些瓦斯爐具,彼此是使用互不兼容的瓦斯罐,所以選購時務必特別註意。
a,epi(英製):瓦斯罐依重量分四種,瓦斯罐的顔色為緑色.
b,primus(瑞典製):瓦斯罐依重量分二種,但是尚有一些primus的舊型爐具使用一種需打洞瓦斯罐,此係統與camping gaz的舊型爐具一模一樣,使用相同的瓦斯罐,瓦斯罐的顔色,大瓦斯罐為黃色,小瓦斯罐為鐵灰色.
c,camping gaz(法製):瓦斯依功能分兩種(1)高山用(2)平地用,依重量分別各有兩種,此外尚有使用打洞瓦斯罐的舊型爐具,不管舊型或新型,瓦斯罐顔色皆為藍色.
d,alps(韓製):瓦斯罐一種,瓦斯罐顔色為藍色.
e,markill(德製):臺灣無進口此品牌瓦斯.
f,msr repid fire(美製):臺灣無進口此品牌瓦斯.
g,coleman(美製):顔色為鐵灰色.
h,gogas (美製): 瓦斯罐顔色為銀色
i,卡式爐:瓦斯罐有臺製與進口的不同。
2,燃料用油:包括white gasoline,coleman fuel,unleaded gasoline,kerosense....汽化爐較有名的品牌有a,coleman peak-1(美製),b,msr(美製),c,optimus(瑞典製).
a. 冷式:其中最主要的特點是爐身內的燃料是經過加壓而汽化,在設計上,是屬於比較先進的作法,在燃燒時比較不會因為壓力過大而爆炸,且加壓瓶中燃料溫度不會上升,因此爐具主體是溫度較低的.但是,免不了熱傳導,因此還是熱的,但是不會太熱.
b. 熱式:利用燃料受熱升華,産生壓力使燃料汽化(有點類似虹吸管原理),在設計上是屬較早期的設計,原理簡單,但是有壓力過大而爆炸的顧慮,但是甚少聽到爆炸的傳聞,但是唯一缺點是加壓瓶中的燃料溫度會持續上升,一直到燙人的地步.
c. 冷式熱式混合:把上述兩種原理合一,通常這類設計都一個相同的特點,油瓶太大需要加壓,否則火力不強,爐子也是熱的。
3,酒精:醇類
結論:
對於初次購買爐具的人,我個人建議購買瓦斯爐,原因是體積小,安全性高,維修容易,可以當個人爐具,也可以當作團體裝備的緊急爐具,唯一的缺點是火力比汽化爐稍小,燃料的花費上比汽化爐貴了許多.汽化爐的火力較大,但需填充燃料,使用上需要較高技巧,維修及保養也較為麻煩.
爐具最好以4 ~ 6人為炊煮單位。
二,膳食準備
1. 登山食物的條件:
(一)含三大營養素(醣類,脂肪,蛋白質)及礦物質,維生素.
(二)易於保存,攜帶,易於炊煮的食物可節省燃料.
(三)較不易保存及量重者先食.
(四)應多帶兩天份預備糧.
(五)減輕食物包裝之重量.
(六)加配具有酸味之食物,可增加食欲。
2. 登山所需的營養
(1) 三大營養素
醣類:以運動的動能源而言,對醣類的應用度最高,應占總熱量來源的70%.肌肉使用葡萄糖,脂肪酸和酮體為能量來源.肌肉中存有肝醣,在劇烈活動中還原為葡萄糖輸出,而血液中的葡萄糖可合成肝醣,休息狀態的肌肉衹以脂肪為能量來源.運動中血醣值會降低,其它能量須靠脂肪,但脂肪轉換為能量的過程很慢,主要還是靠每天攝取的醣類食物提供熱量.若在糖分中不衹含有葡萄糖,同時添加砂糖及澱粉,則血糖值較不易降低.吃的動作也可引起肝髒釋放肝醣.
脂肪:身體儲存的脂肪除了是能量的來源之外,還是主要器官的避震器及禦寒的保溫層.脂肪不易分解,效率較醣類低10%~20%,但熱量很高,攝取時可不必太多,且有耐飽的好處;但若在體內不完全燃燒,反而易引起體液酸化,造成疲勞.
蛋白質:當醣類與脂肪燃燒殆盡或短少時,蛋白質就開始派上用場.身體無法儲存蛋白質,多餘的蛋白質將轉化為能量或脂肪.蛋白質與脂肪攝取量接不宜太多,否則易引起體液酸化,造成疲勞.
身體使用三大營養素的順序為:醣類->脂肪->蛋白質.登山每日所需的重量比約為4.8 : 1 : 1.1
(2) 無機????,水分,維生素
無機????:若缺乏????分會引起血壓降低,暈眩及倦怠,嚴重時會引起痙攣.
水分:約占體重的65%,可促進體內新陳代謝及化學作用進行,平衡體溫.喪失過多水分會使血液循環惡化,但飲用太多水反會使排汗量增加,使????分排出,應適量飲水,不可過量.最好能少量多次飲水.水的消毒可用碘,煮沸或濾水器.最好別用淨水片.
維生素:有調節生理機能的作用,與代謝密切相關.如醣類以維生素b群做為轉換的觸媒和催化劑,維生素c與代謝的氧化還原有關,有助於消除運動後的疲勞.
3. 糧食安排
(1) 早餐:一日所需大部分的熱量,應易於準備與清理,營養成份較高.
(2) 午餐:補充養分,可在短時間內完成.通常於途中食用,最好易於準備且不須炊煮,通常用來補充不夠的能量.最好將午餐放在頂袋或背包的最上層,若允許,利用此時補充水分.
(3) 晚餐:可炊煮,時間較長,補充未攝取的養分及大量水分,如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可先喝點湯以增加食欲.
(4) 宵夜:重點在補充水分,電解質.
(5) 行動糧:可隨時取用的補充糧,以蛋白質及醣類食品尤佳,如糖果,餅幹,巧剋力,羊羹,小糕餅,奶酪,牛奶,火腿,肉幹,花生…等.每次食用份量不須太多,但應經常食用,最好是單片包裝,以防止潮濕.
(6) 預備糧:因惡劣氣候,行進錯誤,受傷或其它原因造成行程延誤時的緊急儲備糧食.應不須炊煮,質輕,易消化吸收,可長時間儲存.如肉幹,幹果,糖果,𠔌類混合製成的餅,水果幹,快餐面等.另外如湯包,茶包,飲品等也可在有水源及熱源時使用.
(7) 緊急糧:一般可用泡面,薑母茶(老薑加紅糖)等,能在緊急紮營時,迅速補充熱量,或去寒氣,治感冒.緊急口糧以保持體溫為重點,因此以醣類為主,再加少量脂肪之食品最佳.如巧剋力,蜂蜜,羊羹,果醬,奶油夾心餅幹,糖果,水果幹。
4. 準備糧食的考慮因素
(1) 需要的炊具種類
(2) 調理的難易度
(3) 儲存時間長短
(4) 使用時間(哪一餐用,方便性與適宜性)
(5) 份量(人數,天數,食量特別大或小,男女)
(6) 水源(缺水時,菜餚宜有湯汁或口味較重較易下飯)
(7) 重量及殘餘物之多寡
(8) 特殊禁忌(素食,不能吃,不敢吃,不愛吃)
5. 登山糧食的打包
(1) 依團體與個人分開
(2) 用塑膠容器或塑膠袋裝(可避免破裂,質輕,不占空間)
(3) 依餐別分開包裝
(4) 與燃料分開以避免污染
(5) 蔬果切口易腐壞,使用時再切割,包裝時可用牛皮紙袋以吸收水氣。
6. 清潔:
(1) 勿使用清潔劑,即使是所謂天然清潔劑.
(2) 使用熱水清潔,當使用完餐具時立刻用水浸洗,並遠離水源傾倒,最好是挖洞傾倒再掩埋.勿用葉子,草,沙子等清洗,可能吸引蠅蟲及囓齒類動物.絶不掩埋或棄置垃圾.
(3) 將剩餘食物帶走,並作為下次糧食計劃調整的依據.
(4) 帶個大的裝水容器,清洗,炊煮,甚至長途旅程中盥洗皆方便。
三,烹調秘籍:
飯:一碗約 100 (早+晚) 男---250,女---150
:一碗約 120 (每餐) 男---半包,女---1/3 包,一包約 500
煮飯:高山不易煮熟,可以在鍋蓋上加石頭 or 重物加壓.
白米飯: 米 : 水 = 1 : 1.5
稀飯: 米 : 水 = 1 : 4
方法 1.眼觀:冒煙後大火轉小火5~10分鐘直到煙止.亦
直接打開鍋蓋試吃,視情況加水再煮.
2.手觸:待鍋內的水停止沸騰振動,即表飯已煮好.
3.耳聽:以水沸聲為準,原理同 2 .
四,建議的菜單(以5-6人為例)
早餐
稀飯 + 醬瓜 + 花生米 + 面筋 +肉鬆
白米400
醬瓜1罐
花生米50
面筋1罐
肉鬆50
早點
果汁牛奶 + 白吐司
果汁奶粉200
水1600
白吐司一人4片
午餐
紅糖水 + 麥片 + 消化餅 + 蘋果一粒
消化餅1.5條
紅糖300
水2000
麥片100
蘋果1人1粒
午點
豆幹 + 紅豆甜湯
蜜紅豆1包
水1600
豆幹1人3片
晚餐
咖哩飯 + 火鍋
馬鈴薯1顆
紅蘿蔔1顆
洋蔥1/2顆
白米700
火鍋料1.5斤
高麗菜1/4顆
咖哩塊6塊
水若幹
宵夜
桂圓紅棗茶
紅棗30
桂圓30
水1000
【登山註意事項】
登山對人的身心健康大有好處,但也潛伏着一定危險。為了保證安全,應該做到;
l.登山時有老師或傢長帶領,要集體行動。
2.登山的地點應該慎重選擇。要嚮附近居民瞭解清楚當地的地理環境和天氣變化的情況,選擇一條安全的登山路綫,並做好標記,防止迷路。
3.備好運動鞋、繩索、幹糧和水。在夏季,一定要帶足水,因為登山會出汗,如果不補充足夠的水分,容易發生虛脫、中暑。
4.最好隨身攜帶急救藥品,如雲南白藥、止血綳帶等,以便在發生摔傷、碰傷、扭傷時派上用場。
5.登山時間最好放在早晨或上午,午後應該下山返回駐地。不要擅自改變登山路綫和時間。
6.背包不要手提,要背在雙肩,以便於雙手抓攀。還可以用結實的長棍作手杖,幫助攀登。
7.千萬不要在危險的崖邊照相,以防發生意外。
【登山經驗】
做好健身運動
如果將攀登的山比較高或者平時較少參加攀登運動,那麽,在登山之前做一些熱身運動是很必要的。即利用10—20分鐘做一些肌肉伸展運動,盡量放鬆全身肌肉,這樣攀登時會覺得輕鬆許多。
增加彈跳動作
嚮上攀登時,在每一步中都有意增添一些彈跳動作,不僅省力,還會使人顯得精神,充滿活力。
別總往高處看
登山時不要總往高處看,尤其是登山之初,因為你的雙腿還沒有習慣攀登動作,往上看往往使人産生一種疲憊感。一般說,嚮上攀登時,目光保留在自己前方三五米處最好。如果山路比較陡峭,則可作“z”字形攀登,這樣比較省力。
轉移註意力
登山時千萬不要總是想着山有多高,爬上去還需多少時間之類的事情。不慌不忙,走走停停才能體會到爬山的樂趣,不會錯過美麗的風景。在疲憊時,可以多觀賞一下周圍的景色,也可唱唱歌,轉移註意力,倦意會有所消減。
下山要放鬆
下山一定要控製住自己的腳步,切不可衝得太快,這樣很容易受傷。同時,註意放鬆膝蓋部位的肌肉,綳得太緊會對腿部關節産生較大的壓力,使肌肉疲勞。
【附】1 相關法律
國內登山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推動我國登山運動發展,確保國內登山活動的規範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製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西藏自治區5000米以上和其它省、自治區、直轄市3500米以上獨立山峰的登山活動。
第三條 國傢體育總局主管全國登山運動,國傢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具體組織實施管理。
地方體育行政部門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登山活動。
中國登山協會、地方各級登山協會按照其章程,協助體育行政部門做好有關管理工作。
第四條 省級體育行政部門根據本地區情況劃定供攀登的山峰,報國傢體育總局批準後,由省級體育行政部門分別公佈。
第二章 登山活動申請和批準
第五條 舉行登山活動應當組成具備以下條件的團隊:
(一) 由一個具有法人資格的單位發起;
(二) 隊員兩人以上,並參加過省級以上登山協會組織的登山知識和技能的基礎培訓及體能訓練;
(三) 配備持有相應資格證書的登山教練員或高山嚮導,1名登山教練或高山嚮導最多帶領4名隊員;
(四) 團隊所有成員須經二級以上醫院身體檢查合格,無障礙疾患;
(五) 配備符合安全要求的防寒、通訊、生活、醫療等基本器材裝備。
登山團隊不得吸收外國運動員參加。
第六條 登山團隊設置領隊(隊長)。領隊(隊長)對團隊活動和成員進行組織管理。團隊成員應當服從領隊(隊長)的指 揮。
第七條 舉行登山活動應當進行申請。
攀登公佈的山峰,登山活動發起單位應當在活動實施前一個月嚮山峰所在地省級體育行政部門申請。
攀登未公佈的山峰,登山活動發起單位應當在活動實施前三個月嚮山峰所在地省級體育行政部門申請。
攀登省、自治區、直轄市交界山峰,經攀登一側省級體育行政部門批準,並嚮山峰交界其他方省級體育行政部門通報。如山峰交界省級體育行政部門間有爭議,由國傢體育總局决定。
第八條 攀登7000米以上山峰,登山活動發起單位應當在活動實施前三個月嚮國傢體育總局申請特批。
第九條 申請舉行登山活動需要提供下列文件:
(一)申請書;
(二)登山活動發起單位法人資格證明;
(三)登山團隊所有成員名單及登山簡歷;
(四)登山團隊登山教練員或高山嚮導的資格證書;
(五)登山計劃書;
(六)裝備清單;
(七)其它需要的文件。
第十條 同意申請的,由批準部門發給國傢體育總局製作的《登山活動批準書》。批準部門是省級體育行政部門的,還應將批準結果嚮國傢體育總局備案。
第十一條 登山活動計劃中如有需其它主管部門核準的事項,憑《登山活動批準書》,登山活動發起單位可以委托批準部門代辦。
第十二條 山峰所在地省級體育行政部門負責嚮登山團隊提供包括交通、攀登路綫、山峰地區氣象特徵以及註意事項等信息和資料的咨詢服務。
第十三條 登山團隊變更攀登季節、路綫或山峰,應當重新申請。
第三章 登山活動要求和成績確認
第十四條 登山團隊進山前,應當嚮山峰所在地省級體育行政部門交驗《登山活動批準書》,並按山峰所在地相關規定,嚮當地有關部門繳納登山環保費。
第十五條 登山團隊應當保持登山路綫及營區的環境衛生,妥善處理登山垃圾。地方有具體環保規定的,按相應規定執行。
第十六條 登山團隊在登山活動中發生重大事故,必須及時嚮批準單位報告,並采取相應措施。
第十七條 登山活動結束後,登山團隊應及時嚮山峰所在地省級體育行政部門報告,並將登山活動結果和登山過程中的意外情況以書面形式報告批準單位。
第十八條 需要交驗成績的,登山團隊應嚮山峰所在地省級體育行政部門提出交驗申請,並提供以下資料:
(一) 登頂或到達高度的圖片(取景中須有背景和對照物),登頂處女峰還須提供360度連片照片。
(二) 登頂及攀登過程概述。
第十九條 成績認定合格後,省級體育行政部門發給由國傢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統一製作的登頂(登高)證書, 並報國傢體育總局備案。達到等級運動員標準的,按照國傢體育總局登山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申報等級運動員稱號。
第二十條 登山團隊使用山峰的名稱、高度,應以國傢有關部門最新正式公佈的名稱、高度為準。
第四章 罰 則
第二十一條 未經批準擅自組隊登山的,國傢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或山峰所在地省級體育行政部門停止該登山活動,成績不予認定;吊銷參與該登山活動的登山教練員或高山嚮導的資格證書。
第二十二條 批準單位未認真履行審查職責,發放《登山活動批準書》的,國傢體育總局視情況給予通報批評,責令改正。
第二十三條 未按環保要求處理登山垃圾的,按照地方有關規定處罰。
第五章 附 則
第二十四條 港、澳、臺人員來大陸參加登山活動,按國傢體育總局有關規定辦理。
第二十五條 外國人來華參加登山活動,按《外國人來華登山管理辦法》辦理。
第二十六條 本辦法自發佈之日起施行。1997年7月8日原國傢體委發佈的《國內登山管理辦法》同時廢止。
【登山運動的好處】
經常出外進行登山野營活動對人體有很大的好處,從醫學角度來說,它對人的視力、心肺功能、四肢協調能力、體內多餘脂肪的消耗、延緩人體衰老等五個方面有直接的益處。
一、治療近視有一個最簡捷的辦法,就是極力眺望遠處,放鬆眼部肌肉。然而城市中由於工業污染及熱島效應等因素,空氣中顆粒懸浮物較多,能見度較差。山野之中,尤其是在山巔之上,可以使目光放至無限遠,解除眼部肌肉的疲勞。
二、山中原始森林和草地的面積是遠非城市中的緑地花草所能比擬的。因此在山間行走,對於改善肺通氣量、增加肺活量、提高肺的功能很有益處,同時還能增強心髒的收縮能力。
三、山間道路坎坷不平,穿行此間有益於改善人體的平衡功能,增強四肢的協調能力,尤其是行走在沒有經過人為修飾的非臺階路段,可使人體肌纖維增粗、肌肉發達,增強肢體靈活度。
四、人們日常體內的糖代謝屬於有氧代謝,登山活動尤其是登高山,由於空氣稀薄,人體內大部分轉為無氧代謝,加之登山野營活動的運動量較大,山中野餐往往難以滿足體內熱量需求,因此,它能大量消耗人體內聚集的脂肪組織,尤其是腰腹部的脂肪組織。
五、人體的正常代謝中會産生出一種叫自由基的有害物質,它能破壞人體細胞膜,溶解人體正常細胞,引起人體組織的衰老甚至變異。而氧氣負離子可以有效結合自由基,使之排出體外。據有關數據表明,城市街道上氧氣負離子的單位含量僅有100至300,而山區森林中可達數萬。因此,在大山中行走野營完全可以有效排出有害自由基,有益於延緩衰老。 | | 登山 mountaineering
[climb] 徒步爬山;體育運動的一種
它的計劃包括幾次登山
【登山設備】
登山設備要適應登山運動的環境條件,在設計、選材、用料、製作上要盡量使其輕便、堅固、高效,並能一物多用。
隨着登山運動的發展和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登山運動裝備的質量和性能也在不斷得到改善,這對提高登山運動的水平時非常必要的。例如,法國第一次登山時所用的一根主繩的重量可達20公斤,其它登山設備也都很笨重,那時他們的登山高度僅僅達到4000米左右。現在一根主繩的重量僅有1.5公斤,其它裝備的重量也大大減輕,而且更加耐用,其保暖、防電性能也大大增加,因而可以保證登山運動員攀登各種高度和難度的山峰。近年來各國登山界還在不斷研究和改進各種裝備,例如許多國傢在為提高氧氣瓶的容量和裝備的使用效率而進行研究,日本采用了所謂“回路式氧氣面罩”代替原來的呼吸器,使原來供一分鐘使用的氧氣增加到兩分鐘或更長時間。他們還為攀登海拔8000米以上岩石峭壁的雙人用氧和攀岩操作用氧等特殊裝備進行了改裝。此外,登山運動員的被服裝備和宿營裝備也都在不斷的改進。近年已出現了更輕便保暖的充氣帳篷等宿營裝備。
【登山飲食】
登山飲食是活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良好的營養不僅可以提供足夠的能量補充體力,更可以令人産生refresh感,尤其在烹調過程中與同伴的互動,互相討論今天行程的種種並展望明天的行程,更能促進彼此的情誼,本文中將逐項討論爐具的種類及糧食的安排,文後並以一份菜單為例介紹如何在高山安排可口又方便的餐點。
一、爐具:
早期的營地炊事或聊天都是利用營火,但營火的殘渣或痕跡都會污染環境,登山者最好使用爐具炊事,即使生營火也不要太大祇要能讓周遭的山友感到舒服就好,必須等到火完全熄滅灰燼完全冷卻才能離開,木材選用死木頭或倒木,不要砍林木或殘株,爐具不會污染營地,糟蹋景觀。
選擇爐具最大的考慮是:1.重量,2.高度,3.溫度,4.燃料的燃燒能力,選用聲譽可靠的爐具,它須易點火,易操作,持續火力長即使是在寒冷,潮濕或強風的環境,購回須在傢先操作清楚才能帶上山,爐具可以維持數年壽命,噴口常會髒與積炭須常清理,登山用的爐具最好是1.5磅重,每小時使用0.25公升左右的燃料油,登山用的爐具須具備海平面的高度煮滾一公升的水是4至8分鐘,高山若不使用擋風板,強風狀態至少25分鐘甚至更久,同時爐具須具備控製火力的開關,避免食物燒焦。
登山用的爐具依使用的燃料油可分為三大類,最常用的是瓦斯爐和汽化爐兩種。
1,液態瓦斯:包括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等等。
瓦斯爐是所有各式各樣的爐具之中,最方便,也是最容易操作的爐具,臺灣目前所能看到瓦斯爐具,綜合來說,有以下幾種,但是有些瓦斯爐具,彼此是使用互不兼容的瓦斯罐,所以選購時務必特別註意。
a,epi(英製):瓦斯罐依重量分四種,瓦斯罐的顔色為緑色.
b,primus(瑞典製):瓦斯罐依重量分二種,但是尚有一些primus的舊型爐具使用一種需打洞瓦斯罐,此係統與camping gaz的舊型爐具一模一樣,使用相同的瓦斯罐,瓦斯罐的顔色,大瓦斯罐為黃色,小瓦斯罐為鐵灰色.
c,camping gaz(法製):瓦斯依功能分兩種(1)高山用(2)平地用,依重量分別各有兩種,此外尚有使用打洞瓦斯罐的舊型爐具,不管舊型或新型,瓦斯罐顔色皆為藍色.
d,alps(韓製):瓦斯罐一種,瓦斯罐顔色為藍色.
e,markill(德製):臺灣無進口此品牌瓦斯.
f,msr repid fire(美製):臺灣無進口此品牌瓦斯.
g,coleman(美製):顔色為鐵灰色.
h,gogas (美製): 瓦斯罐顔色為銀色
i,卡式爐:瓦斯罐有臺製與進口的不同。
2,燃料用油:包括white gasoline,coleman fuel,unleaded gasoline,kerosense....汽化爐較有名的品牌有a,coleman peak-1(美製),b,msr(美製),c,optimus(瑞典製).
a. 冷式:其中最主要的特點是爐身內的燃料是經過加壓而汽化,在設計上,是屬於比較先進的作法,在燃燒時比較不會因為壓力過大而爆炸,且加壓瓶中燃料溫度不會上升,因此爐具主體是溫度較低的.但是,免不了熱傳導,因此還是熱的,但是不會太熱.
b. 熱式:利用燃料受熱升華,産生壓力使燃料汽化(有點類似虹吸管原理),在設計上是屬較早期的設計,原理簡單,但是有壓力過大而爆炸的顧慮,但是甚少聽到爆炸的傳聞,但是唯一缺點是加壓瓶中的燃料溫度會持續上升,一直到燙人的地步.
c. 冷式熱式混合:把上述兩種原理合一,通常這類設計都一個相同的特點,油瓶太大需要加壓,否則火力不強,爐子也是熱的。
3,酒精:醇類
結論:
對於初次購買爐具的人,我個人建議購買瓦斯爐,原因是體積小,安全性高,維修容易,可以當個人爐具,也可以當作團體裝備的緊急爐具,唯一的缺點是火力比汽化爐稍小,燃料的花費上比汽化爐貴了許多.汽化爐的火力較大,但需填充燃料,使用上需要較高技巧,維修及保養也較為麻煩.
爐具最好以4 ~ 6人為炊煮單位。
二,膳食準備
1. 登山食物的條件:
(一)含三大營養素(醣類,脂肪,蛋白質)及礦物質,維生素.
(二)易於保存,攜帶,易於炊煮的食物可節省燃料.
(三)較不易保存及量重者先食.
(四)應多帶兩天份預備糧.
(五)減輕食物包裝之重量.
(六)加配具有酸味之食物,可增加食欲。
2. 登山所需的營養
(1) 三大營養素
醣類:以運動的動能源而言,對醣類的應用度最高,應占總熱量來源的70%.肌肉使用葡萄糖,脂肪酸和酮體為能量來源.肌肉中存有肝醣,在劇烈活動中還原為葡萄糖輸出,而血液中的葡萄糖可合成肝醣,休息狀態的肌肉衹以脂肪為能量來源.運動中血醣值會降低,其它能量須靠脂肪,但脂肪轉換為能量的過程很慢,主要還是靠每天攝取的醣類食物提供熱量.若在糖分中不衹含有葡萄糖,同時添加砂糖及澱粉,則血糖值較不易降低.吃的動作也可引起肝髒釋放肝醣.
脂肪:身體儲存的脂肪除了是能量的來源之外,還是主要器官的避震器及禦寒的保溫層.脂肪不易分解,效率較醣類低10%~20%,但熱量很高,攝取時可不必太多,且有耐飽的好處;但若在體內不完全燃燒,反而易引起體液酸化,造成疲勞.
蛋白質:當醣類與脂肪燃燒殆盡或短少時,蛋白質就開始派上用場.身體無法儲存蛋白質,多餘的蛋白質將轉化為能量或脂肪.蛋白質與脂肪攝取量接不宜太多,否則易引起體液酸化,造成疲勞.
身體使用三大營養素的順序為:醣類->脂肪->蛋白質.登山每日所需的重量比約為4.8 : 1 : 1.1
(2) 無機????,水分,維生素
無機????:若缺乏????分會引起血壓降低,暈眩及倦怠,嚴重時會引起痙攣.
水分:約占體重的65%,可促進體內新陳代謝及化學作用進行,平衡體溫.喪失過多水分會使血液循環惡化,但飲用太多水反會使排汗量增加,使????分排出,應適量飲水,不可過量.最好能少量多次飲水.水的消毒可用碘,煮沸或濾水器.最好別用淨水片.
維生素:有調節生理機能的作用,與代謝密切相關.如醣類以維生素b群做為轉換的觸媒和催化劑,維生素c與代謝的氧化還原有關,有助於消除運動後的疲勞.
3. 糧食安排
(1) 早餐:一日所需大部分的熱量,應易於準備與清理,營養成份較高.
(2) 午餐:補充養分,可在短時間內完成.通常於途中食用,最好易於準備且不須炊煮,通常用來補充不夠的能量.最好將午餐放在頂袋或背包的最上層,若允許,利用此時補充水分.
(3) 晚餐:可炊煮,時間較長,補充未攝取的養分及大量水分,如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可先喝點湯以增加食欲.
(4) 宵夜:重點在補充水分,電解質.
(5) 行動糧:可隨時取用的補充糧,以蛋白質及醣類食品尤佳,如糖果,餅幹,巧剋力,羊羹,小糕餅,奶酪,牛奶,火腿,肉幹,花生…等.每次食用份量不須太多,但應經常食用,最好是單片包裝,以防止潮濕.
(6) 預備糧:因惡劣氣候,行進錯誤,受傷或其它原因造成行程延誤時的緊急儲備糧食.應不須炊煮,質輕,易消化吸收,可長時間儲存.如肉幹,幹果,糖果,𠔌類混合製成的餅,水果幹,快餐面等.另外如湯包,茶包,飲品等也可在有水源及熱源時使用.
(7) 緊急糧:一般可用泡面,薑母茶(老薑加紅糖)等,能在緊急紮營時,迅速補充熱量,或去寒氣,治感冒.緊急口糧以保持體溫為重點,因此以醣類為主,再加少量脂肪之食品最佳.如巧剋力,蜂蜜,羊羹,果醬,奶油夾心餅幹,糖果,水果幹。
4. 準備糧食的考慮因素
(1) 需要的炊具種類
(2) 調理的難易度
(3) 儲存時間長短
(4) 使用時間(哪一餐用,方便性與適宜性)
(5) 份量(人數,天數,食量特別大或小,男女)
(6) 水源(缺水時,菜餚宜有湯汁或口味較重較易下飯)
(7) 重量及殘餘物之多寡
(8) 特殊禁忌(素食,不能吃,不敢吃,不愛吃)
5. 登山糧食的打包
(1) 依團體與個人分開
(2) 用塑膠容器或塑膠袋裝(可避免破裂,質輕,不占空間)
(3) 依餐別分開包裝
(4) 與燃料分開以避免污染
(5) 蔬果切口易腐壞,使用時再切割,包裝時可用牛皮紙袋以吸收水氣。
6. 清潔:
(1) 勿使用清潔劑,即使是所謂天然清潔劑.
(2) 使用熱水清潔,當使用完餐具時立刻用水浸洗,並遠離水源傾倒,最好是挖洞傾倒再掩埋.勿用葉子,草,沙子等清洗,可能吸引蠅蟲及囓齒類動物.絶不掩埋或棄置垃圾.
(3) 將剩餘食物帶走,並作為下次糧食計劃調整的依據.
(4) 帶個大的裝水容器,清洗,炊煮,甚至長途旅程中盥洗皆方便。
三,烹調秘籍:
飯:一碗約 100 (早+晚) 男---250,女---150
:一碗約 120 (每餐) 男---半包,女---1/3 包,一包約 500
煮飯:高山不易煮熟,可以在鍋蓋上加石頭 or 重物加壓.
白米飯: 米 : 水 = 1 : 1.5
稀飯: 米 : 水 = 1 : 4
方法 1.眼觀:冒煙後大火轉小火5~10分鐘直到煙止.亦
直接打開鍋蓋試吃,視情況加水再煮.
2.手觸:待鍋內的水停止沸騰振動,即表飯已煮好.
3.耳聽:以水沸聲為準,原理同 2 .
四,建議的菜單(以5-6人為例)
早餐
稀飯 + 醬瓜 + 花生米 + 面筋 +肉鬆
白米400
醬瓜1罐
花生米50
面筋1罐
肉鬆50
早點
果汁牛奶 + 白吐司
果汁奶粉200
水1600
白吐司一人4片
午餐
紅糖水 + 麥片 + 消化餅 + 蘋果一粒
消化餅1.5條
紅糖300
水2000
麥片100
蘋果1人1粒
午點
豆幹 + 紅豆甜湯
蜜紅豆1包
水1600
豆幹1人3片
晚餐
咖哩飯 + 火鍋
馬鈴薯1顆
紅蘿蔔1顆
洋蔥1/2顆
白米700
火鍋料1.5斤
高麗菜1/4顆
咖哩塊6塊
水若幹
宵夜
桂圓紅棗茶
紅棗30
桂圓30
水1000
【登山註意事項】
登山對人的身心健康大有好處,但也潛伏着一定危險。為了保證安全,應該做到;
l.登山時有老師或傢長帶領,要集體行動。
2.登山的地點應該慎重選擇。要嚮附近居民瞭解清楚當地的地理環境和天氣變化的情況,選擇一條安全的登山路綫,並做好標記,防止迷路。
3.備好運動鞋、繩索、幹糧和水。在夏季,一定要帶足水,因為登山會出汗,如果不補充足夠的水分,容易發生虛脫、中暑。
4.最好隨身攜帶急救藥品,如雲南白藥、止血綳帶等,以便在發生摔傷、碰傷、扭傷時派上用場。
5.登山時間最好放在早晨或上午,午後應該下山返回駐地。不要擅自改變登山路綫和時間。
6.背包不要手提,要背在雙肩,以便於雙手抓攀。還可以用結實的長棍作手杖,幫助攀登。
7.千萬不要在危險的崖邊照相,以防發生意外。
【登山經驗】
做好健身運動
如果將攀登的山比較高或者平時較少參加攀登運動,那麽,在登山之前做一些熱身運動是很必要的。即利用10—20分鐘做一些肌肉伸展運動,盡量放鬆全身肌肉,這樣攀登時會覺得輕鬆許多。
增加彈跳動作
嚮上攀登時,在每一步中都有意增添一些彈跳動作,不僅省力,還會使人顯得精神,充滿活力。
別總往高處看
登山時不要總往高處看,尤其是登山之初,因為你的雙腿還沒有習慣攀登動作,往上看往往使人産生一種疲憊感。一般說,嚮上攀登時,目光保留在自己前方三五米處最好。如果山路比較陡峭,則可作“z”字形攀登,這樣比較省力。
轉移註意力
登山時千萬不要總是想着山有多高,爬上去還需多少時間之類的事情。不慌不忙,走走停停才能體會到爬山的樂趣,不會錯過美麗的風景。在疲憊時,可以多觀賞一下周圍的景色,也可唱唱歌,轉移註意力,倦意會有所消減。
下山要放鬆
下山一定要控製住自己的腳步,切不可衝得太快,這樣很容易受傷。同時,註意放鬆膝蓋部位的肌肉,綳得太緊會對腿部關節産生較大的壓力,使肌肉疲勞。
【附】1 相關法律
國內登山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推動我國登山運動發展,確保國內登山活動的規範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製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西藏自治區5000米以上和其它省、自治區、直轄市3500米以上獨立山峰的登山活動。
第三條 國傢體育總局主管全國登山運動,國傢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具體組織實施管理。
地方體育行政部門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登山活動。
中國登山協會、地方各級登山協會按照其章程,協助體育行政部門做好有關管理工作。
第四條 省級體育行政部門根據本地區情況劃定供攀登的山峰,報國傢體育總局批準後,由省級體育行政部門分別公佈。
第二章 登山活動申請和批準
第五條 舉行登山活動應當組成具備以下條件的團隊:
(一) 由一個具有法人資格的單位發起;
(二) 隊員兩人以上,並參加過省級以上登山協會組織的登山知識和技能的基礎培訓及體能訓練;
(三) 配備持有相應資格證書的登山教練員或高山嚮導,1名登山教練或高山嚮導最多帶領4名隊員;
(四) 團隊所有成員須經二級以上醫院身體檢查合格,無障礙疾患;
(五) 配備符合安全要求的防寒、通訊、生活、醫療等基本器材裝備。
登山團隊不得吸收外國運動員參加。
第六條 登山團隊設置領隊(隊長)。領隊(隊長)對團隊活動和成員進行組織管理。團隊成員應當服從領隊(隊長)的指 揮。
第七條 舉行登山活動應當進行申請。
攀登公佈的山峰,登山活動發起單位應當在活動實施前一個月嚮山峰所在地省級體育行政部門申請。
攀登未公佈的山峰,登山活動發起單位應當在活動實施前三個月嚮山峰所在地省級體育行政部門申請。
攀登省、自治區、直轄市交界山峰,經攀登一側省級體育行政部門批準,並嚮山峰交界其他方省級體育行政部門通報。如山峰交界省級體育行政部門間有爭議,由國傢體育總局决定。
第八條 攀登7000米以上山峰,登山活動發起單位應當在活動實施前三個月嚮國傢體育總局申請特批。
第九條 申請舉行登山活動需要提供下列文件:
(一)申請書;
(二)登山活動發起單位法人資格證明;
(三)登山團隊所有成員名單及登山簡歷;
(四)登山團隊登山教練員或高山嚮導的資格證書;
(五)登山計劃書;
(六)裝備清單;
(七)其它需要的文件。
第十條 同意申請的,由批準部門發給國傢體育總局製作的《登山活動批準書》。批準部門是省級體育行政部門的,還應將批準結果嚮國傢體育總局備案。
第十一條 登山活動計劃中如有需其它主管部門核準的事項,憑《登山活動批準書》,登山活動發起單位可以委托批準部門代辦。
第十二條 山峰所在地省級體育行政部門負責嚮登山團隊提供包括交通、攀登路綫、山峰地區氣象特徵以及註意事項等信息和資料的咨詢服務。
第十三條 登山團隊變更攀登季節、路綫或山峰,應當重新申請。
第三章 登山活動要求和成績確認
第十四條 登山團隊進山前,應當嚮山峰所在地省級體育行政部門交驗《登山活動批準書》,並按山峰所在地相關規定,嚮當地有關部門繳納登山環保費。
第十五條 登山團隊應當保持登山路綫及營區的環境衛生,妥善處理登山垃圾。地方有具體環保規定的,按相應規定執行。
第十六條 登山團隊在登山活動中發生重大事故,必須及時嚮批準單位報告,並采取相應措施。
第十七條 登山活動結束後,登山團隊應及時嚮山峰所在地省級體育行政部門報告,並將登山活動結果和登山過程中的意外情況以書面形式報告批準單位。
第十八條 需要交驗成績的,登山團隊應嚮山峰所在地省級體育行政部門提出交驗申請,並提供以下資料:
(一) 登頂或到達高度的圖片(取景中須有背景和對照物),登頂處女峰還須提供360度連片照片。
(二) 登頂及攀登過程概述。
第十九條 成績認定合格後,省級體育行政部門發給由國傢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統一製作的登頂(登高)證書, 並報國傢體育總局備案。達到等級運動員標準的,按照國傢體育總局登山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申報等級運動員稱號。
第二十條 登山團隊使用山峰的名稱、高度,應以國傢有關部門最新正式公佈的名稱、高度為準。
第四章 罰 則
第二十一條 未經批準擅自組隊登山的,國傢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或山峰所在地省級體育行政部門停止該登山活動,成績不予認定;吊銷參與該登山活動的登山教練員或高山嚮導的資格證書。
第二十二條 批準單位未認真履行審查職責,發放《登山活動批準書》的,國傢體育總局視情況給予通報批評,責令改正。
第二十三條 未按環保要求處理登山垃圾的,按照地方有關規定處罰。
第五章 附 則
第二十四條 港、澳、臺人員來大陸參加登山活動,按國傢體育總局有關規定辦理。
第二十五條 外國人來華參加登山活動,按《外國人來華登山管理辦法》辦理。
第二十六條 本辦法自發佈之日起施行。1997年7月8日原國傢體委發佈的《國內登山管理辦法》同時廢止。
【登山運動的好處】
經常出外進行登山野營活動對人體有很大的好處,從醫學角度來說,它對人的視力、心肺功能、四肢協調能力、體內多餘脂肪的消耗、延緩人體衰老等五個方面有直接的益處。
一、治療近視有一個最簡捷的辦法,就是極力眺望遠處,放鬆眼部肌肉。然而城市中由於工業污染及熱島效應等因素,空氣中顆粒懸浮物較多,能見度較差。山野之中,尤其是在山巔之上,可以使目光放至無限遠,解除眼部肌肉的疲勞。
二、山中原始森林和草地的面積是遠非城市中的緑地花草所能比擬的。因此在山間行走,對於改善肺通氣量、增加肺活量、提高肺的功能很有益處,同時還能增強心髒的收縮能力。
三、山間道路坎坷不平,穿行此間有益於改善人體的平衡功能,增強四肢的協調能力,尤其是行走在沒有經過人為修飾的非臺階路段,可使人體肌纖維增粗、肌肉發達,增強肢體靈活度。
四、人們日常體內的糖代謝屬於有氧代謝,登山活動尤其是登高山,由於空氣稀薄,人體內大部分轉為無氧代謝,加之登山野營活動的運動量較大,山中野餐往往難以滿足體內熱量需求,因此,它能大量消耗人體內聚集的脂肪組織,尤其是腰腹部的脂肪組織。
五、人體的正常代謝中會産生出一種叫自由基的有害物質,它能破壞人體細胞膜,溶解人體正常細胞,引起人體組織的衰老甚至變異。而氧氣負離子可以有效結合自由基,使之排出體外。據有關數據表明,城市街道上氧氣負離子的單位含量僅有100至300,而山區森林中可達數萬。因此,在大山中行走野營完全可以有效排出有害自由基,有益於延緩衰老。
六、登山可以放鬆人的心理壓力,調節人體緊張情緒的作用,能改善生理和心理狀態,恢復體力和精力,使人精力充沛地投入學習、工作.登山鍛煉可以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態,充分發揮個體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自信心和價值觀,使個性在融洽的氛圍中獲得健康、和諧的發展.另外還可以培養人的團结、協作及集體主義精神. | | 登山 (英文:mountaineering)
[徒步爬山;體育運動的一種
它的計劃包括幾次登山
登山運動是體育運動的一類。運動員徒手或使用專門裝備攀登各種不同地形的山峰或山嶺。可分為*金字塔形兵站式登山、阿爾卑斯式登山和技術登山等數種。始於十八世紀八十年代。1786年8月8日法國醫生巴卡羅與石匠巴爾瑪結伴第一次登山上阿爾卑斯山的最高峰勃朗峰(海拔4,807米),次年,由青年科學家德.索修爾率領的十九人登山隊再度登上勃朗峰,世界登山運動從此延生。因此項運動首先從阿爾卑斯山區開始,故也稱為“阿爾卑斯運動”。從1786年至1865年間,阿爾卑斯山脈海拔3,000-4,000米以上的高峰,相繼為登山運動員登上,國際登山史上稱此一時期為“阿爾卑斯的黃金時代”。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以後,使用各種攀登工具和技術的技術登山日漸推廣,其活動地區也從阿爾卑斯低山區轉嚮喜馬拉雅高山區。1950年至於1964年,世界十四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包括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在內,相繼為中、英、美、意、曰等十多個國傢的登山運動員所徵服,國際登山史上稱此一時期為“喜馬拉雅的黃金時代”。1964年後許多登山“禁區”被突破,開始進入從來無人使用過的難險路綫攀登7,000-8,000米以上高峰的新時期。1978年並在喜馬拉雅高山區出現不用氧氣登上高峰的阿爾卑斯式登山。中國此項運動始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1955年出現第一批登山運動員,1956年建立第一支登山隊。1960年和1975年先後兩次從東北山嵴登上珠穆朗瑪峰,並於1975年將一個特製金屬測繪覘標竪立在珠峰頂上,準確測出該峰的高度為8,848.13米。是為國際登山史上首次對世界最高峰高程的確切測量。1964年登上最後一座從未有過人跡的8000米以上的希夏邦馬峰在多次登山活動中,登山運動員與科學工作者密切配合,進行了各種高山考察活動。 | | 登山 mountaineering
[climb] 徒步爬山;體育運動的一種
它的計劃包括幾次登山
【登山設備】
登山設備要適應登山運動的環境條件,在設計、選材、用料、製作上要盡量使其輕便、堅固、高效,並能一物多用。
隨着登山運動的發展和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登山運動裝備的質量和性能也在不斷得到改善,這對提高登山運動的水平時非常必要的。例如,法國第一次登山時所用的一根主繩的重量可達20公斤,其它登山設備也都很笨重,那時他們的登山高度僅僅達到4000米左右。現在一根主繩的重量僅有1.5公斤,其它裝備的重量也大大減輕,而且更加耐用,其保暖、防電性能也大大增加,因而可以保證登山運動員攀登各種高度和難度的山峰。近年來各國登山界還在不斷研究和改進各種裝備,例如許多國傢在為提高氧氣瓶的容量和裝備的使用效率而進行研究,日本采用了所謂“回路式氧氣面罩”代替原來的呼吸器,使原來供一分鐘使用的氧氣增加到兩分鐘或更長時間。他們還為攀登海拔8000米以上岩石峭壁的雙人用氧和攀岩操作用氧等特殊裝備進行了改裝。此外,登山運動員的被服裝備和宿營裝備也都在不斷的改進。近年已出現了更輕便保暖的充氣帳篷等宿營裝備。
【登山飲食】
登山飲食是活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良好的營養不僅可以提供足夠的能量補充體力,更可以令人産生refresh感,尤其在烹調過程中與同伴的互動,互相討論今天行程的種種並展望明天的行程,更能促進彼此的情誼,本文中將逐項討論爐具的種類及糧食的安排,文後並以一份菜單為例介紹如何在高山安排可口又方便的餐點。
一、爐具:
早期的營地炊事或聊天都是利用營火,但營火的殘渣或痕跡都會污染環境,登山者最好使用爐具炊事,即使生營火也不要太大祇要能讓周遭的山友感到舒服就好,必須等到火完全熄滅灰燼完全冷卻才能離開,木材選用死木頭或倒木,不要砍林木或殘株,爐具不會污染營地,糟蹋景觀。
選擇爐具最大的考慮是:1.重量,2.高度,3.溫度,4.燃料的燃燒能力,選用聲譽可靠的爐具,它須易點火,易操作,持續火力長即使是在寒冷,潮濕或強風的環境,購回須在傢先操作清楚才能帶上山,爐具可以維持數年壽命,噴口常會髒與積炭須常清理,登山用的爐具最好是1.5磅重,每小時使用0.25公升左右的燃料油,登山用的爐具須具備海平面的高度煮滾一公升的水是4至8分鐘,高山若不使用擋風板,強風狀態至少25分鐘甚至更久,同時爐具須具備控製火力的開關,避免食物燒焦。
登山用的爐具依使用的燃料油可分為三大類,最常用的是瓦斯爐和汽化爐兩種。
1,液態瓦斯:包括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等等。
瓦斯爐是所有各式各樣的爐具之中,最方便,也是最容易操作的爐具,臺灣目前所能看到瓦斯爐具,綜合來說,有以下幾種,但是有些瓦斯爐具,彼此是使用互不兼容的瓦斯罐,所以選購時務必特別註意。
a,epi(英製):瓦斯罐依重量分四種,瓦斯罐的顔色為緑色.
b,primus(瑞典製):瓦斯罐依重量分二種,但是尚有一些primus的舊型爐具使用一種需打洞瓦斯罐,此係統與camping gaz的舊型爐具一模一樣,使用相同的瓦斯罐,瓦斯罐的顔色,大瓦斯罐為黃色,小瓦斯罐為鐵灰色.
c,camping gaz(法製):瓦斯依功能分兩種(1)高山用(2)平地用,依重量分別各有兩種,此外尚有使用打洞瓦斯罐的舊型爐具,不管舊型或新型,瓦斯罐顔色皆為藍色.
d,alps(韓製):瓦斯罐一種,瓦斯罐顔色為藍色.
e,markill(德製):臺灣無進口此品牌瓦斯.
f,msr repid fire(美製):臺灣無進口此品牌瓦斯.
g,coleman(美製):顔色為鐵灰色.
h,gogas (美製): 瓦斯罐顔色為銀色
i,卡式爐:瓦斯罐有臺製與進口的不同。
2,燃料用油:包括white gasoline,coleman fuel,unleaded gasoline,kerosense....汽化爐較有名的品牌有a,coleman peak-1(美製),b,msr(美製),c,optimus(瑞典製).
a. 冷式:其中最主要的特點是爐身內的燃料是經過加壓而汽化,在設計上,是屬於比較先進的作法,在燃燒時比較不會因為壓力過大而爆炸,且加壓瓶中燃料溫度不會上升,因此爐具主體是溫度較低的.但是,免不了熱傳導,因此還是熱的,但是不會太熱.
b. 熱式:利用燃料受熱升華,産生壓力使燃料汽化(有點類似虹吸管原理),在設計上是屬較早期的設計,原理簡單,但是有壓力過大而爆炸的顧慮,但是甚少聽到爆炸的傳聞,但是唯一缺點是加壓瓶中的燃料溫度會持續上升,一直到燙人的地步.
c. 冷式熱式混合:把上述兩種原理合一,通常這類設計都一個相同的特點,油瓶太大需要加壓,否則火力不強,爐子也是熱的。
3,酒精:醇類
結論:
對於初次購買爐具的人,我個人建議購買瓦斯爐,原因是體積小,安全性高,維修容易,可以當個人爐具,也可以當作團體裝備的緊急爐具,唯一的缺點是火力比汽化爐稍小,燃料的花費上比汽化爐貴了許多.汽化爐的火力較大,但需填充燃料,使用上需要較高技巧,維修及保養也較為麻煩.
爐具最好以4 ~ 6人為炊煮單位。
二,膳食準備
1. 登山食物的條件:
(一)含三大營養素(醣類,脂肪,蛋白質)及礦物質,維生素.
(二)易於保存,攜帶,易於炊煮的食物可節省燃料.
(三)較不易保存及量重者先食.
(四)應多帶兩天份預備糧.
(五)減輕食物包裝之重量.
(六)加配具有酸味之食物,可增加食欲。
2. 登山所需的營養
(1) 三大營養素
醣類:以運動的動能源而言,對醣類的應用度最高,應占總熱量來源的70%.肌肉使用葡萄糖,脂肪酸和酮體為能量來源.肌肉中存有肝醣,在劇烈活動中還原為葡萄糖輸出,而血液中的葡萄糖可合成肝醣,休息狀態的肌肉衹以脂肪為能量來源.運動中血醣值會降低,其它能量須靠脂肪,但脂肪轉換為能量的過程很慢,主要還是靠每天攝取的醣類食物提供熱量.若在糖分中不衹含有葡萄糖,同時添加砂糖及澱粉,則血糖值較不易降低.吃的動作也可引起肝髒釋放肝醣.
脂肪:身體儲存的脂肪除了是能量的來源之外,還是主要器官的避震器及禦寒的保溫層.脂肪不易分解,效率較醣類低10%~20%,但熱量很高,攝取時可不必太多,且有耐飽的好處;但若在體內不完全燃燒,反而易引起體液酸化,造成疲勞.
蛋白質:當醣類與脂肪燃燒殆盡或短少時,蛋白質就開始派上用場.身體無法儲存蛋白質,多餘的蛋白質將轉化為能量或脂肪.蛋白質與脂肪攝取量接不宜太多,否則易引起體液酸化,造成疲勞.
身體使用三大營養素的順序為:醣類->脂肪->蛋白質.登山每日所需的重量比約為4.8 : 1 : 1.1
(2) 無機????,水分,維生素
無機????:若缺乏????分會引起血壓降低,暈眩及倦怠,嚴重時會引起痙攣.
水分:約占體重的65%,可促進體內新陳代謝及化學作用進行,平衡體溫.喪失過多水分會使血液循環惡化,但飲用太多水反會使排汗量增加,使????分排出,應適量飲水,不可過量.最好能少量多次飲水.水的消毒可用碘,煮沸或濾水器.最好別用淨水片.
維生素:有調節生理機能的作用,與代謝密切相關.如醣類以維生素b群做為轉換的觸媒和催化劑,維生素c與代謝的氧化還原有關,有助於消除運動後的疲勞.
3. 糧食安排
(1) 早餐:一日所需大部分的熱量,應易於準備與清理,營養成份較高.
(2) 午餐:補充養分,可在短時間內完成.通常於途中食用,最好易於準備且不須炊煮,通常用來補充不夠的能量.最好將午餐放在頂袋或背包的最上層,若允許,利用此時補充水分.
(3) 晚餐:可炊煮,時間較長,補充未攝取的養分及大量水分,如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可先喝點湯以增加食欲.
(4) 宵夜:重點在補充水分,電解質.
(5) 行動糧:可隨時取用的補充糧,以蛋白質及醣類食品尤佳,如糖果,餅幹,巧剋力,羊羹,小糕餅,奶酪,牛奶,火腿,肉幹,花生…等.每次食用份量不須太多,但應經常食用,最好是單片包裝,以防止潮濕.
(6) 預備糧:因惡劣氣候,行進錯誤,受傷或其它原因造成行程延誤時的緊急儲備糧食.應不須炊煮,質輕,易消化吸收,可長時間儲存.如肉幹,幹果,糖果,𠔌類混合製成的餅,水果幹,快餐面等.另外如湯包,茶包,飲品等也可在有水源及熱源時使用.
(7) 緊急糧:一般可用泡面,薑母茶(老薑加紅糖)等,能在緊急紮營時,迅速補充熱量,或去寒氣,治感冒.緊急口糧以保持體溫為重點,因此以醣類為主,再加少量脂肪之食品最佳.如巧剋力,蜂蜜,羊羹,果醬,奶油夾心餅幹,糖果,水果幹。
4. 準備糧食的考慮因素
(1) 需要的炊具種類
(2) 調理的難易度
(3) 儲存時間長短
(4) 使用時間(哪一餐用,方便性與適宜性)
(5) 份量(人數,天數,食量特別大或小,男女)
(6) 水源(缺水時,菜餚宜有湯汁或口味較重較易下飯)
(7) 重量及殘餘物之多寡
(8) 特殊禁忌(素食,不能吃,不敢吃,不愛吃)
5. 登山糧食的打包
(1) 依團體與個人分開
(2) 用塑膠容器或塑膠袋裝(可避免破裂,質輕,不占空間)
(3) 依餐別分開包裝
(4) 與燃料分開以避免污染
(5) 蔬果切口易腐壞,使用時再切割,包裝時可用牛皮紙袋以吸收水氣。
6. 清潔:
(1) 勿使用清潔劑,即使是所謂天然清潔劑.
(2) 使用熱水清潔,當使用完餐具時立刻用水浸洗,並遠離水源傾倒,最好是挖洞傾倒再掩埋.勿用葉子,草,沙子等清洗,可能吸引蠅蟲及囓齒類動物.絶不掩埋或棄置垃圾.
(3) 將剩餘食物帶走,並作為下次糧食計劃調整的依據.
(4) 帶個大的裝水容器,清洗,炊煮,甚至長途旅程中盥洗皆方便。
三,烹調秘籍:
飯:一碗約 100 (早+晚) 男---250,女---150
:一碗約 120 (每餐) 男---半包,女---1/3 包,一包約 500
煮飯:高山不易煮熟,可以在鍋蓋上加石頭 or 重物加壓.
白米飯: 米 : 水 = 1 : 1.5
稀飯: 米 : 水 = 1 : 4
方法 1.眼觀:冒煙後大火轉小火5~10分鐘直到煙止.亦
直接打開鍋蓋試吃,視情況加水再煮.
2.手觸:待鍋內的水停止沸騰振動,即表飯已煮好.
3.耳聽:以水沸聲為準,原理同 2 .
四,建議的菜單(以5-6人為例)
早餐
稀飯 + 醬瓜 + 花生米 + 面筋 +肉鬆
白米400
醬瓜1罐
花生米50
面筋1罐
肉鬆50
早點
果汁牛奶 + 白吐司
果汁奶粉200
水1600
白吐司一人4片
午餐
紅糖水 + 麥片 + 消化餅 + 蘋果一粒
消化餅1.5條
紅糖300
水2000
麥片100
蘋果1人1粒
午點
豆幹 + 紅豆甜湯
蜜紅豆1包
水1600
豆幹1人3片
晚餐
咖哩飯 + 火鍋
馬鈴薯1顆
紅蘿蔔1顆
洋蔥1/2顆
白米700
火鍋料1.5斤
高麗菜1/4顆
咖哩塊6塊
水若幹
宵夜
桂圓紅棗茶
紅棗30
桂圓30
水1000
【登山註意事項】
登山對人的身心健康大有好處,但也潛伏着一定危險。為了保證安全,應該做到;
l.登山時有老師或傢長帶領,要集體行動。
2.登山的地點應該慎重選擇。要嚮附近居民瞭解清楚當地的地理環境和天氣變化的情況,選擇一條安全的登山路綫,並做好標記,防止迷路。
3.備好運動鞋、繩索、幹糧和水。在夏季,一定要帶足水,因為登山會出汗,如果不補充足夠的水分,容易發生虛脫、中暑。
4.最好隨身攜帶急救藥品,如雲南白藥、止血綳帶等,以便在發生摔傷、碰傷、扭傷時派上用場。
5.登山時間最好放在早晨或上午,午後應該下山返回駐地。不要擅自改變登山路綫和時間。
6.背包不要手提,要背在雙肩,以便於雙手抓攀。還可以用結實的長棍作手杖,幫助攀登。
7.千萬不要在危險的崖邊照相,以防發生意外。
【登山經驗】
做好健身運動
如果將攀登的山比較高或者平時較少參加攀登運動,那麽,在登山之前做一些熱身運動是很必要的。即利用10—20分鐘做一些肌肉伸展運動,盡量放鬆全身肌肉,這樣攀登時會覺得輕鬆許多。
增加彈跳動作
嚮上攀登時,在每一步中都有意增添一些彈跳動作,不僅省力,還會使人顯得精神,充滿活力。
別總往高處看
登山時不要總往高處看,尤其是登山之初,因為你的雙腿還沒有習慣攀登動作,往上看往往使人産生一種疲憊感。一般說,嚮上攀登時,目光保留在自己前方三五米處最好。如果山路比較陡峭,則可作“z”字形攀登,這樣比較省力。
轉移註意力
登山時千萬不要總是想着山有多高,爬上去還需多少時間之類的事情。不慌不忙,走走停停才能體會到爬山的樂趣,不會錯過美麗的風景。在疲憊時,可以多觀賞一下周圍的景色,也可唱唱歌,轉移註意力,倦意會有所消減。
下山要放鬆
下山一定要控製住自己的腳步,切不可衝得太快,這樣很容易受傷。同時,註意放鬆膝蓋部位的肌肉,綳得太緊會對腿部關節産生較大的壓力,使肌肉疲勞。
【附】1相關法律
國內登山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推動我國登山運動發展,確保國內登山活動的規範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製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西藏自治區5000米以上和其它省、自治區、直轄市3500米以上獨立山峰的登山活動。
第三條 國傢體育總局主管全國登山運動,國傢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具體組織實施管理。
地方體育行政部門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登山活動。
中國登山協會、地方各級登山協會按照其章程,協助體育行政部門做好有關管理工作。
第四條 省級體育行政部門根據本地區情況劃定供攀登的山峰,報國傢體育總局批準後,由省級體育行政部門分別公佈。
第二章 登山活動申請和批準
第五條 舉行登山活動應當組成具備以下條件的團隊:
(一) 由一個具有法人資格的單位發起;
(二) 隊員兩人以上,並參加過省級以上登山協會組織的登山知識和技能的基礎培訓及體能訓練;
(三) 配備持有相應資格證書的登山教練員或高山嚮導,1名登山教練或高山嚮導最多帶領4名隊員;
(四) 團隊所有成員須經二級以上醫院身體檢查合格,無障礙疾患;
(五) 配備符合安全要求的防寒、通訊、生活、醫療等基本器材裝備。
登山團隊不得吸收外國運動員參加。
第六條 登山團隊設置領隊(隊長)。領隊(隊長)對團隊活動和成員進行組織管理。團隊成員應當服從領隊(隊長)的指 揮。
第七條 舉行登山活動應當進行申請。
攀登公佈的山峰,登山活動發起單位應當在活動實施前一個月嚮山峰所在地省級體育行政部門申請。
攀登未公佈的山峰,登山活動發起單位應當在活動實施前三個月嚮山峰所在地省級體育行政部門申請。
攀登省、自治區、直轄市交界山峰,經攀登一側省級體育行政部門批準,並嚮山峰交界其他方省級體育行政部門通報。如山峰交界省級體育行政部門間有爭議,由國傢體育總局决定。
第八條 攀登7000米以上山峰,登山活動發起單位應當在活動實施前三個月嚮國傢體育總局申請特批。
第九條 申請舉行登山活動需要提供下列文件:
(一)申請書;
(二)登山活動發起單位法人資格證明;
(三)登山團隊所有成員名單及登山簡歷;
(四)登山團隊登山教練員或高山嚮導的資格證書;
(五)登山計劃書;
(六)裝備清單;
(七)其它需要的文件。
第十條 同意申請的,由批準部門發給國傢體育總局製作的《登山活動批準書》。批準部門是省級體育行政部門的,還應將批準結果嚮國傢體育總局備案。
第十一條 登山活動計劃中如有需其它主管部門核準的事項,憑《登山活動批準書》,登山活動發起單位可以委托批準部門代辦。
第十二條 山峰所在地省級體育行政部門負責嚮登山團隊提供包括交通、攀登路綫、山峰地區氣象特徵以及註意事項等信息和資料的咨詢服務。
第十三條 登山團隊變更攀登季節、路綫或山峰,應當重新申請。
第三章 登山活動要求和成績確認
第十四條 登山團隊進山前,應當嚮山峰所在地省級體育行政部門交驗《登山活動批準書》,並按山峰所在地相關規定,嚮當地有關部門繳納登山環保費。
第十五條 登山團隊應當保持登山路綫及營區的環境衛生,妥善處理登山垃圾。地方有具體環保規定的,按相應規定執行。
第十六條 登山團隊在登山活動中發生重大事故,必須及時嚮批準單位報告,並采取相應措施。
第十七條 登山活動結束後,登山團隊應及時嚮山峰所在地省級體育行政部門報告,並將登山活動結果和登山過程中的意外情況以書面形式報告批準單位。
第十八條 需要交驗成績的,登山團隊應嚮山峰所在地省級體育行政部門提出交驗申請,並提供以下資料:
(一) 登頂或到達高度的圖片(取景中須有背景和對照物),登頂處女峰還須提供360度連片照片。
(二) 登頂及攀登過程概述。
第十九條 成績認定合格後,省級體育行政部門發給由國傢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統一製作的登頂(登高)證書, 並報國傢體育總局備案。達到等級運動員標準的,按照國傢體育總局登山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申報等級運動員稱號。
第二十條 登山團隊使用山峰的名稱、高度,應以國傢有關部門最新正式公佈的名稱、高度為準。
第四章 罰 則
第二十一條 未經批準擅自組隊登山的,國傢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或山峰所在地省級體育行政部門停止該登山活動,成績不予認定;吊銷參與該登山活動的登山教練員或高山嚮導的資格證書。
第二十二條 批準單位未認真履行審查職責,發放《登山活動批準書》的,國傢體育總局視情況給予通報批評,責令改正。
第二十三條 未按環保要求處理登山垃圾的,按照地方有關規定處罰。
第五章 附 則
第二十四條 港、澳、臺人員來大陸參加登山活動,按國傢體育總局有關規定辦理。
第二十五條 外國人來華參加登山活動,按《外國人來華登山管理辦法》辦理。
第二十六條 本辦法自發佈之日起施行。1997年7月8日原國傢體委發佈的《國內登山管理辦法》同時廢止。
【登山運動的好處】
經常出外進行登山野營活動對人體有很大的好處,從醫學角度來說,它對人的視力、心肺功能、四肢協調能力、體內多餘脂肪的消耗、延緩人體衰老等五個方面有直接的益處。
一、治療近視有一個最簡捷的辦法,就是極力眺望遠處,放鬆眼部肌肉。然而城市中由於工業污染及熱島效應等因素,空氣中顆粒懸浮物較多,能見度較差。山野之中,尤其是在山巔之上,可以使目光放至無限遠,解除眼部肌肉的疲勞。
二、山中原始森林和草地的面積是遠非城市中的緑地花草所能比擬的。因此在山間行走,對於改善肺通氣量、增加肺活量、提高肺的功能很有益處,同時還能增強心髒的收縮能力。
三、山間道路坎坷不平,穿行此間有益於改善人體的平衡功能,增強四肢的協調能力,尤其是行走在沒有經過人為修飾的非臺階路段,可使人體肌纖維增粗、肌肉發達,增強肢體靈活度。
四、人們日常體內的糖代謝屬於有氧代謝,登山活動尤其是登高山,由於空氣稀薄,人體內大部分轉為無氧代謝,加之登山野營活動的運動量較大,山中野餐往往難以滿足體內熱量需求,因此,它能大量消耗人體內聚集的脂肪組織,尤其是腰腹部的脂肪組織。
五、人體的正常代謝中會産生出一種叫自由基的有害物質,它能破壞人體細胞膜,溶解人體正常細胞,引起人體組織的衰老甚至變異。而氧氣負離子可以有效結合自由基,使之排出體外。據有關數據表明,城市街道上氧氣負離子的單位含量僅有100至300,而山區森林中可達數萬。因此,在大山中行走野營完全可以有效排出有害自由基,有益於延緩衰老。
六、登山可以放鬆人的心理壓力,調節人體緊張情緒的作用,能改善生理和心理狀態,恢復體力和精力,使人精力充沛地投入學習、工作.登山鍛煉可以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態,充分發揮個體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自信心和價值觀,使個性在融洽的氛圍中獲得健康、和諧的發展.另外還可以培養人的團结、協作及集體主義精神. | | 登山設備要適應登山運動的環境條件,在設計、選材、用料、製作上要盡量使其輕便、堅固、高效,並能一物多用。
隨着登山運動的發展和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登山運動裝備的質量和性能也在不斷得到改善,這對提高登山運動的水平時非常必要的。例如,法國第一次登山時所用的一根主繩的重量可達20公斤,其它登山設備也都很笨重,那時他們的登山高度僅僅達到4000米左右。現在一根主繩的重量僅有1.5公斤,其它裝備的重量也大大減輕,而且更加耐用,其保暖、防電性能也大大增加,因而可以保證登山運動員攀登各種高度和難度的山峰。近年來各國登山界還在不斷研究和改進各種裝備,例如許多國傢在為提高氧氣瓶的容量和裝備的使用效率而進行研究,日本采用了所謂“回路式氧氣面罩”代替原來的呼吸器,使原來供一分鐘使用的氧氣增加到兩分鐘或更長時間。他們還為攀登海拔8000米以上岩石峭壁的雙人用氧和攀岩操作用氧等特殊裝備進行了改裝。此外,登山運動員的被服裝備和宿營裝備也都在不斷的改進。近年已出現了更輕便保暖的充氣帳篷等宿營裝備。 | | 登山飲食是活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良好的營養不僅可以提供足夠的能量補充體力,更可以令人産生refresh感,尤其在烹調過程中與同伴的互動,互相討論今天行程的種種並展望明天的行程,更能促進彼此的情誼,本文中將逐項討論爐具的種類及糧食的安排,文後並以一份菜單為例介紹如何在高山安排可口又方便的餐點。
一、爐具:
早期的營地炊事或聊天都是利用營火,但營火的殘渣或痕跡都會污染環境,登山者最好使用爐具炊事,即使生營火也不要太大祇要能讓周遭的山友感到舒服就好,必須等到火完全熄滅灰燼完全冷卻才能離開,木材選用死木頭或倒木,不要砍林木或殘株,爐具不會污染營地,糟蹋景觀。
選擇爐具最大的考慮是:1.重量,2.高度,3.溫度,4.燃料的燃燒能力,選用聲譽可靠的爐具,它須易點火,易操作,持續火力長即使是在寒冷,潮濕或強風的環境,購回須在傢先操作清楚才能帶上山,爐具可以維持數年壽命,噴口常會髒與積炭須常清理,登山用的爐具最好是1.5磅重,每小時使用0.25公升左右的燃料油,登山用的爐具須具備海平面的高度煮滾一公升的水是4至8分鐘,高山若不使用擋風板,強風狀態至少25分鐘甚至更久,同時爐具須具備控製火力的開關,避免食物燒焦。
登山用的爐具依使用的燃料油可分為三大類,最常用的是瓦斯爐和汽化爐兩種。
1,液態瓦斯:包括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等等。
瓦斯爐是所有各式各樣的爐具之中,最方便,也是最容易操作的爐具,臺灣目前所能看到瓦斯爐具,綜合來說,有以下幾種,但是有些瓦斯爐具,彼此是使用互不兼容的瓦斯罐,所以選購時務必特別註意。
A,EPI(英製):瓦斯罐依重量分四種,瓦斯罐的顔色為緑色.
B,PRIMUS(瑞典製):瓦斯罐依重量分二種,但是尚有一些PRIMUS的舊型爐具使用一種需打洞瓦斯罐,此係統與CAMPING GAZ的舊型爐具一模一樣,使用相同的瓦斯罐,瓦斯罐的顔色,大瓦斯罐為黃色,小瓦斯罐為鐵灰色.
C,CAMPING GAZ(法製):瓦斯依功能分兩種(1)高山用(2)平地用,依重量分別各有兩種,此外尚有使用打洞瓦斯罐的舊型爐具,不管舊型或新型,瓦斯罐顔色皆為藍色.
D,ALPS(韓製):瓦斯罐一種,瓦斯罐顔色為藍色.
E,MARKILL(德製):臺灣無進口此品牌瓦斯.
F,MSR REPID FIRE(美製):臺灣無進口此品牌瓦斯.
G,COLEMAN(美製):顔色為鐵灰色.
H,GOGAS (美製): 瓦斯罐顔色為銀色
I,卡式爐:瓦斯罐有臺製與進口的不同。
2,燃料用油:包括White Gasoline,Coleman Fuel,unleaded Gasoline,Kerosense....汽化爐較有名的品牌有A,COLEMAN PEAK-1(美製),B,MSR(美製),C,OPTIMUS(瑞典製).
A. 冷式:其中最主要的特點是爐身內的燃料是經過加壓而汽化,在設計上,是屬於比較先進的作法,在燃燒時比較不會因為壓力過大而爆炸,且加壓瓶中燃料溫度不會上升,因此爐具主體是溫度較低的.但是,免不了熱傳導,因此還是熱的,但是不會太熱.
B. 熱式:利用燃料受熱升華,産生壓力使燃料汽化(有點類似虹吸管原理),在設計上是屬較早期的設計,原理簡單,但是有壓力過大而爆炸的顧慮,但是甚少聽到爆炸的傳聞,但是唯一缺點是加壓瓶中的燃料溫度會持續上升,一直到燙人的地步.
C. 冷式熱式混合:把上述兩種原理合一,通常這類設計都一個相同的特點,油瓶太大需要加壓,否則火力不強,爐子也是熱的。
3,酒精:醇類
結論:
對於初次購買爐具的人,我個人建議購買瓦斯爐,原因是體積小,安全性高,維修容易,可以當個人爐具,也可以當作團體裝備的緊急爐具,唯一的缺點是火力比汽化爐稍小,燃料的花費上比汽化爐貴了許多.汽化爐的火力較大,但需填充燃料,使用上需要較高技巧,維修及保養也較為麻煩.
爐具最好以4 ~ 6人為炊煮單位。
膳食準備
1. 登山食物的條件:
(一)含三大營養素(醣類,脂肪,蛋白質)及礦物質,維生素.
(二)易於保存,攜帶,易於炊煮的食物可節省燃料.
(三)較不易保存及量重者先食.
(四)應多帶兩天份預備糧.
(五)減輕食物包裝之重量.
(六)加配具有酸味之食物,可增加食欲。
2. 登山所需的營養
(1) 三大營養素
醣類:以運動的動能源而言,對醣類的應用度最高,應占總熱量來源的70%.肌肉使用葡萄糖,脂肪酸和酮體為能量來源.肌肉中存有肝醣,在劇烈活動中還原為葡萄糖輸出,而血液中的葡萄糖可合成肝醣,休息狀態的肌肉衹以脂肪為能量來源.運動中血醣值會降低,其它能量須靠脂肪,但脂肪轉換為能量的過程很慢,主要還是靠每天攝取的醣類食物提供熱量.若在糖分中不衹含有葡萄糖,同時添加砂糖及澱粉,則血糖值較不易降低.吃的動作也可引起肝髒釋放肝醣.
脂肪:身體儲存的脂肪除了是能量的來源之外,還是主要器官的避震器及禦寒的保溫層.脂肪不易分解,效率較醣類低10%~20%,但熱量很高,攝取時可不必太多,且有耐飽的好處;但若在體內不完全燃燒,反而易引起體液酸化,造成疲勞.
蛋白質:當醣類與脂肪燃燒殆盡或短少時,蛋白質就開始派上用場.身體無法儲存蛋白質,多餘的蛋白質將轉化為能量或脂肪.蛋白質與脂肪攝取量接不宜太多,否則易引起體液酸化,造成疲勞.
身體使用三大營養素的順序為:醣類->脂肪->蛋白質.登山每日所需的重量比約為4.8 : 1 : 1.1
(2) 無機????,水分,維生素
無機????:若缺乏????分會引起血壓降低,暈眩及倦怠,嚴重時會引起痙攣.
水分:約占體重的65%,可促進體內新陳代謝及化學作用進行,平衡體溫.喪失過多水分會使血液循環惡化,但飲用太多水反會使排汗量增加,使????分排出,應適量飲水,不可過量.最好能少量多次飲水.水的消毒可用碘,煮沸或濾水器.最好別用淨水片.
維生素:有調節生理機能的作用,與代謝密切相關.如醣類以維生素B群做為轉換的觸媒和催化劑,維生素C與代謝的氧化還原有關,有助於消除運動後的疲勞.
3. 糧食安排
(1) 早餐:一日所需大部分的熱量,應易於準備與清理,營養成份較高.
(2) 午餐:補充養分,可在短時間內完成.通常於途中食用,最好易於準備且不須炊煮,通常用來補充不夠的能量.最好將午餐放在頂袋或背包的最上層,若允許,利用此時補充水分.
(3) 晚餐:可炊煮,時間較長,補充未攝取的養分及大量水分,如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可先喝點湯以增加食欲.
(4) 宵夜:重點在補充水分,電解質.
(5) 行動糧:可隨時取用的補充糧,以蛋白質及醣類食品尤佳,如糖果,餅幹,巧剋力,羊羹,小糕餅,奶酪,牛奶,火腿,肉幹,花生…等.每次食用份量不須太多,但應經常食用,最好是單片包裝,以防止潮濕.
(6) 預備糧:因惡劣氣候,行進錯誤,受傷或其它原因造成行程延誤時的緊急儲備糧食.應不須炊煮,質輕,易消化吸收,可長時間儲存.如肉幹,幹果,糖果,𠔌類混合製成的餅,水果幹,快餐面等.另外如湯包,茶包,飲品等也可在有水源及熱源時使用.
(7) 緊急糧:一般可用泡面,薑母茶(老薑加紅糖)等,能在緊急紮營時,迅速補充熱量,或去寒氣,治感冒.緊急口糧以保持體溫為重點,因此以醣類為主,再加少量脂肪之食品最佳.如巧剋力,蜂蜜,羊羹,果醬,奶油夾心餅幹,糖果,水果幹。
4. 準備糧食的考慮因素
(1) 需要的炊具種類
(2) 調理的難易度
(3) 儲存時間長短
(4) 使用時間(哪一餐用,方便性與適宜性)
(5) 份量(人數,天數,食量特別大或小,男女)
(6) 水源(缺水時,菜餚宜有湯汁或口味較重較易下飯)
(7) 重量及殘餘物之多寡
(8) 特殊禁忌(素食,不能吃,不敢吃,不愛吃)
5. 登山糧食的打包
(1) 依團體與個人分開
(2) 用塑膠容器或塑膠袋裝(可避免破裂,質輕,不占空間)
(3) 依餐別分開包裝
(4) 與燃料分開以避免污染
(5) 蔬果切口易腐壞,使用時再切割,包裝時可用牛皮紙袋以吸收水氣。
6. 清潔
(1) 勿使用清潔劑,即使是所謂天然清潔劑.
(2) 使用熱水清潔,當使用完餐具時立刻用水浸洗,並遠離水源傾倒,最好是挖洞傾倒再掩埋.勿用葉子,草,沙子等清洗,可能吸引蠅蟲及囓齒類動物.絶不掩埋或棄置垃圾.
(3) 將剩餘食物帶走,並作為下次糧食計劃調整的依據.
(4) 帶個大的裝水容器,清洗,炊煮,甚至長途旅程中盥洗皆方便。
烹調秘籍
飯:一碗約 100 (早+晚) 男---250,女---150
:一碗約 120 (每餐) 男---半包,女---1/3 包,一包約 500
煮飯:高山不易煮熟,可以在鍋蓋上加石頭 or 重物加壓.
白米飯: 米 : 水 = 1 : 1.5
稀飯: 米 : 水 = 1 : 4
方法 1.眼觀:冒煙後大火轉小火5~10分鐘直到煙止.亦
直接打開鍋蓋試吃,視情況加水再煮.
2.手觸:待鍋內的水停止沸騰振動,即表飯已煮好.
3.耳聽:以水沸聲為準,原理同 2 . | | 登山對人的身心健康大有好處,但也潛伏着一定危險。為了保證安全,應該做到;
l.登山時有老師或傢長帶領,要集體行動。
2.登山的地點應該慎重選擇。要嚮附近居民瞭解清楚當地的地理環境和天氣變化的情況,選擇一條安全的登山路綫,並做好標記,防止迷路。
3.備好運動鞋、繩索、幹糧和水。在夏季,一定要帶足水,因為登山會出汗,如果不補充足夠的水分,容易發生虛脫、中暑。
4.最好隨身攜帶急救藥品,如雲南白藥、止血綳帶等,以便在發生摔傷、碰傷、扭傷時派上用場。
5.登山時間最好放在早晨或上午,午後應該下山返回駐地。不要擅自改變登山路綫和時間。
6.背包不要手提,要背在雙肩,以便於雙手抓攀。還可以用結實的長棍作手杖,幫助攀登。
7.千萬不要在危險的崖邊照相,以防發生意外。
8.對於團體登山可自行購買短期團體出遊意外保險,找保險公司或者網上購買,廈門的優保網一份20左右。 | | 做好健身運動
如果將攀登的山比較高或者平時較少參加攀登運動,那麽,在登山之前做一些熱身運動是很必要的。即利用10—20分鐘做一些肌肉伸展運動,盡量放鬆全身肌肉,這樣攀登時會覺得輕鬆許多。
增加彈跳動作
嚮上攀登時,在每一步中都有意增添一些彈跳動作,不僅省力,還會使人顯得精神,充滿活力。
別總往高處看
登山時不要總往高處看,尤其是登山之初,因為你的雙腿還沒有習慣攀登動作,往上看往往使人産生一種疲憊感。一般說,嚮上攀登時,目光保留在自己前方三五米處最好。如果山路比較陡峭,則可作“Z”字形攀登,這樣比較省力。
轉移註意力
登山時千萬不要總是想着山有多高,爬上去還需多少時間之類的事情。不慌不忙,走走停停才能體會到爬山的樂趣,不會錯過美麗的風景。在疲憊時,可以多觀賞一下周圍的景色,也可唱唱歌,轉移註意力,倦意會有所消減。
下山要放鬆
下山一定要控製住自己的腳步,切不可衝得太快,這樣很容易受傷。同時,註意放鬆膝蓋部位的肌肉,綳得太緊會對腿部關節産生較大的壓力,使肌肉疲勞。 | | 經常出外進行登山野營活動對人體有很大的好處,從醫學角度來說,它對人的視力、心肺功能、四肢協調能力、體內多餘脂肪的消耗、延緩人體衰老等五個方面有直接的益處。
一、治療近視有一個最簡捷的辦法,就是極力眺望遠處,放鬆眼部肌肉。然而城市中由於工業污染及熱島效應等因素,空氣中顆粒懸浮物較多,能見度較差。山野之中,尤其是在山巔之上,可以使目光放至無限遠,解除眼部肌肉的疲勞。
二、山中原始森林和草地的面積是遠非城市中的緑地花草所能比擬的。因此在山間行走,對於改善肺通氣量、增加肺活量、提高肺的功能很有益處,同時還能增強心髒的收縮能力。
三、山間道路坎坷不平,穿行此間有益於改善人體的平衡功能,增強四肢的協調能力,尤其是行走在沒有經過人為修飾的非臺階路段,可使人體肌纖維增粗、肌肉發達,增強肢體靈活度。
四、人們日常體內的糖代謝屬於有氧代謝,登山活動尤其是登高山,由於空氣稀薄,人體內大部分轉為無氧代謝,加之登山野營活動的運動量較大,山中野餐往往難以滿足體內熱量需求,因此,它能大量消耗人體內聚集的脂肪組織,尤其是腰腹部的脂肪組織。
五、人體的正常代謝中會産生出一種叫自由基的有害物質,它能破壞人體細胞膜,溶解人體正常細胞,引起人體組織的衰老甚至變異。而氧氣負離子可以有效結合自由基,使之排出體外。據有關數據表明,城市街道上氧氣負離子的單位含量僅有100至300,而山區森林中可達數萬。因此,在大山中行走野營完全可以有效排出有害自由基,有益於延緩衰老。
六、登山可以放鬆人的心理壓力,調節人體緊張情緒的作用,能改善生理和心理狀態,恢復體力和精力,使人精力充沛地投入學習、工作.登山鍛煉可以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態,充分發揮個體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自信心和價值觀,使個性在融洽的氛圍中獲得健康、和諧的發展.另外還可以培養人的團结、協作及集體主義精神. | | 國內登山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推動我國登山運動發展,確保國內登山活動的規範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製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西藏自治區5000米以上和其它省、自治區、直轄市3500米以上獨立山峰的登山活動。
第三條 國傢體育總局主管全國登山運動,國傢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具體組織實施管理。
地方體育行政部門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登山活動。
中國登山協會、地方各級登山協會按照其章程,協助體育行政部門做好有關管理工作。
第四條 省級體育行政部門根據本地區情況劃定供攀登的山峰,報國傢體育總局批準後,由省級體育行政部門分別公佈。
第二章 登山活動申請和批準
第五條 舉行登山活動應當組成具備以下條件的團隊:
(一) 由一個具有法人資格的單位發起;
(二) 隊員兩人以上,並參加過省級以上登山協會組織的登山知識和技能的基礎培訓及體能訓練;
(三) 配備持有相應資格證書的登山教練員或高山嚮導,1名登山教練或高山嚮導最多帶領4名隊員;
(四) 團隊所有成員須經二級以上醫院身體檢查合格,無障礙疾患;
(五) 配備符合安全要求的防寒、通訊、生活、醫療等基本器材裝備。
登山團隊不得吸收外國運動員參加。
第六條 登山團隊設置領隊(隊長)。領隊(隊長)對團隊活動和成員進行組織管理。團隊成員應當服從領隊(隊長)的指 揮。
第七條 舉行登山活動應當進行申請。
攀登公佈的山峰,登山活動發起單位應當在活動實施前一個月嚮山峰所在地省級體育行政部門申請。
攀登未公佈的山峰,登山活動發起單位應當在活動實施前三個月嚮山峰所在地省級體育行政部門申請。
攀登省、自治區、直轄市交界山峰,經攀登一側省級體育行政部門批準,並嚮山峰交界其他方省級體育行政 部門通報。如山峰交界省級體育行政部門間有爭議,由國傢體育總局决定。
第八條 攀登7000米以上山峰,登山活動發起單位應當在活動實施前三個月嚮國傢體育總局申請特批。
第九條 申請舉行登山活動需要提供下列文件:
(一)申請書;
(二)登山活動發起單位法人資格證明;
(三)登山團隊所有成員名單及登山簡歷;
(四)登山團隊登山教練員或高山嚮導的資格證書;
(五)登山計劃書;
(六)裝備清單;
(七)其它需要的文件。
第十條 同意申請的,由批準部門發給國傢體育總局製作的《登山活動批準書》。批準部門是省級體育行政部門的,還應將批準結果嚮國傢體育總局備案。
第十一條 登山活動計劃中如有需其它主管部門核準的事項,憑《登山活動批準書》,登山活動發起單位可以委托批準部門代辦。
第十二條 山峰所在地省級體育行政部門負責嚮登山團隊提供包括交通、攀登路綫、山峰地區氣象特徵以及註意事項等信息和資料的咨詢服務。
第十三條 登山團隊變更攀登季節、路綫或山峰,應當重新申請。
第三章 登山活動要求和成績確認
第十四條 登山團隊進山前,應當嚮山峰所在地省級體育行政部門交驗《登山活動批準書》,並按山峰所在地相關規定,嚮當地有關部門繳納登山環保費。
第十五條 登山團隊應當保持登山路綫及營區的環境衛生,妥善處理登山垃圾。地方有具體環保規定的,按相應規定執行。
第十六條 登山團隊在登山活動中發生重大事故,必須及時嚮批準單位報告,並采取相應措施。
第十七條 登山活動結束後,登山團隊應及時嚮山峰所在地省級體育行政部門報告,並將登山活動結果和登山過程中的意外情況以書面形式報告批準單位。
第十八條 需要交驗成績的,登山團隊應嚮山峰所在地省級體育行政部門提出交驗申請,並提供以下資料:
(一) 登頂或到達高度的圖片(取景中須有背景和對照物),登頂處女峰還須提供360度連片照片。
(二) 登頂及攀登過程概述。
第十九條 成績認定合格後,省級體育行政部門發給由國傢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統一製作的登頂(登高)證書, 並報國傢體育總局備案。達到等級運動員標準的,按照國傢體育總局登山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申報等級運動員稱號。
第二十條 登山團隊使用山峰的名稱、高度,應以國傢有關部門最新正式公佈的名稱、高度為準。
第四章 罰 則
第二十一條 未經批準擅自組隊登山的,國傢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或山峰所在地省級體育行政部門停止該登山活動,成績不予認定;吊銷參與該登山活動的登山教練員或高山嚮導的資格證書。
第二十二條 批準單位未認真履行審查職責,發放《登山活動批準書》的,國傢體育總局視情況給予通報批評,責令改正。
第二十三條 未按環保要求處理登山垃圾的,按照地方有關規定處罰。
第五章 附 則
第二十四條 港、澳、臺人員來大陸參加登山活動,按國傢體育總局有關規定辦理。
第二十五條 外國人來華參加登山活動,按《外國人來華登山管理辦法》辦理。
第二十六條 本辦法自發佈之日起施行。1997年7月8日原國傢體委發佈的《國內登山管理辦法》同時廢止。 | | 登山 李涉
終日昔昏醉夢間,
忽聞春盡強登山。
因過竹院逢僧話,
又得浮生半日閑。 | | 登山
麥金利峰。1993年中國西藏登山隊4名隊員登上位於尼30℃,最大風力9一n級,通常風力是7級左右。天氣變化
泊爾境內的世界第10高峰—海拔8091米的安納普爾頻繁。通常登山活動安排在6一8月。這一地區的登山活動
納峰。1998年中國西藏登山探險隊成功登上世界第4高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1924年美國人新剋蘭菌曾對
峰—海拔8516米的洛子峰。公格爾九別峰進行過考察。1956年中國與前蘇聯聯合登
希夏邦馬峰位於東經85.7。、北緯283。。東南距珠山隊首次登公格爾九別峰成功。1981年7月12日英國登
穆朗瑪峰120公裏,在喜馬拉雅山脈中段,位於主脊綫偏山隊鮑寧頓、鮑德曼、路絲、塔斯剋4人首次登臨公格爾山
北10公裏、呈東南西北走嚮的枯崗日山脈的東南部。希夏的極頂。
邦馬峰海拔8012米,是世界上14座8000米級高峰中的念青唐古拉山位於東經90一6o、北緯30.40。在西藏
最後一座,也是惟一l座完全在中國境內的8000米級山自治區當雄縣境內。山脈屹立於西藏高原中部,自西嚮東
峰。希夏邦馬峰由3個高程相近的姐妹峰組成,在主峰西約600公裏,西接崗庫卡恥,東南延伸與橫斷山脈的伯舒
北200米、400米處,分別有海拔8008米、7966米的2個拉嶺相接,中部略嚮北凸出,它是雅魯藏布江和怒江2條
峰尖。枯崗日山脈冰川和永久積雪面積達6000平方公裏,大水係的分水嶺,同時將西藏自治區分為藏北、藏南、藏東
主要集中於希夏邦馬峰周圍。希夏邦馬峰每年4一5月、南3大地域。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坐落在一道派生的山脈
10一11月期間內的一個月,連續2天以上的好天氣一般可上,海拔7162米,地處念青唐古拉山脈西段中部最為突兀
能出現2一3次,3天以上的好天氣一般可能出現卜2次,的高峰集中區。“念青唐古拉”藏語意為“靈應草原神”。主
相隔時間大約5一19天,是登山活動的好時期;1964年5峰頂部形似鷹嘴,多斷岩峭壁,常年為冰雪覆蓋。常有大規
月2日中國登山隊許競、張伎岩、王富洲、烏砰宗嶽、陳三、索模的冰雪崩、滾石發生。主峰西北山麓是中國第2大鹹水
南多吉、程天亮、米馬紮西、多吉、雲登10人,首次登上頂湖納木錯,意為“天湖”,海拔4716米,為世界上最高的湖。
峰。1981年新西蘭高山俱樂部布魯斯等9人,登上希夏邦主峰南麓地熱資源十分豐富,是世界上少見的地熱“博物
馬峰的摩拉門青峰。1982年日本京都大學登山隊森本陸館”。建有中國最大的地熱電站。屬半幹旱大陸性氣候,年
世等H人,登上了希夏邦馬峰西北方向的崗彭慶峰(海拔降水量在300~400毫米之間。5一9月較適宜登山活動。念
7292米)。1980~1990年先後有17個國傢的19個隊,共青唐古拉山脈地區是中國登山運動的搖籃,1959年鼕中
計107人登上了這座山峰。國登山隊就曾在東峰附近進行冰雪攀登訓練。日本東北大
慕士塔格峰位於東經75.1。、北緯38.50。在新疆阿學從南坡沿西南支脊綫轉西北脊攀登了海拔7163米的主
剋陶縣與塔什庫爾幹的交界綫上,是東帕米爾高原3座高峰,並有3人登頂。1990年一支奧地利登山隊登上了海拔
峰之一,海拔7564米。山峰有4條主要的山脊:南山脊、西7117米的中央峰。1992年北京大學登山隊拉加纔仁、李 | | - n.: climb
| | - v. escalader une montagne
| | 登山村 | | 旅遊 | 風景 | 九州 | 名山 | 中國 | 新疆 | 山脈 | 地理 | 山 | 百科辭典 | 運動 | 體育 | 極限運動 | 劉喜男 | 山峰 | 珠峰 | 探險 | 戶外服裝 | TNF | 亞洲 | 海拔 | 人物 | 運動員 | 校園文化 | 奧運聖火 | 更多結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