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存在癌或肉瘤為特徵的異常狀況。 |
|
癌癥的原因是一個廣為人所關註的問題,自從人類開始認識癌癥以來,已經有多種假說試圖揭示癌癥的本質,例如最早定義癌癥的古希臘醫生希普科倫特就認為癌癥像所有其他疾病一樣,是體液失衡的結果,是“黑膽汁憂鬱癥”的附屬物。此後,醫學家們提出了很多其他用以替代這種解釋的理論(如體細胞突變、糖酵解作用加劇等等)。但是衹有在生物學研究進入分子水平以後,我們對癌癥纔有了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
|
我們言說癌癥,首先需要解决的問題是:什麽是癌癥?即使是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也經歷了上千年的時間。首先對癌癥作出描述的是古埃及人,醫學史傢們確信他們在莎草紙上的記錄中已經有關於良惡性腫瘤的內容。今天英語中carcinoma一詞則來自希臘文karkinos,意指“新生物”。在顯微鏡進入生物學視野和細胞學說奠定之前,人們通常不能把癌癥和具有某些共同表現的其他疾病區別開來。在魏爾嘯創立細胞病理學後,一代又一代病理學家對癌癥作了大量的觀察,總結出了癌癥的病理學表現規律,成為今天臨床醫生判斷的金標準。
首先,“癌癥”這個名詞在一般意義上可以指代一切惡性腫瘤,但在病理學中卻有較為狹窄的所指——是來源於上皮組織(大多數是被覆於機體體腔表面的組織,也有構成器官的主要部分的如肝髒等)所有惡性腫瘤的總稱,而對其他組織來源的惡性腫瘤,我們通常稱為“肉瘤”(如骨肉瘤、橫紋肌肉瘤等等),此外,還有其他一些惡性腫瘤由於約定俗成的原因不依從這些命名法則,比如血液係統的惡性腫瘤被稱為白血病,一種淋巴係統的惡性腫瘤被稱為hodgkin病。為方便起見,本文就用“癌癥”這個詞來指代惡性腫瘤。總的來說,所有癌癥來源於我們機體的自身細胞,是由這些細胞異常增生所形成的一些新生物,和正常組織增生所不同的,是這種增生完全不受機體的調控,所産生的新生組織也不具有正常組織的功能,它最主要活動就是不停的消耗機體的資源,擠占空間並越來越快速的分裂增殖。我們已經知道,由於可供機體利用的資源和空間都是有限的,所以衹有在必要的情況時(比如創傷、維護日常活動中損耗的細胞),特定部位的細胞纔會在一些信號的作用下分裂增生以滿足功能的需要。這些生長信號通常來自其他細胞,並由一係列傳導機製傳入靶細胞內部,最終通過改變這些細胞的基因表達而使其進入分裂周期。所以,對細胞是如何走嚮癌變的問題的解答,必須也衹有通過研究它們基因行為的變化才能夠得到。最早發現癌癥可能與遺傳有關的證據來自於流行病學,早期的調查發現,在上一輩或同胞親屬中有癌癥患者的人中,癌癥的發病率較沒有這種傢族歷史的人更高一些。此後,更在一些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的的傢族中發現,其後代成員中有大得多的發生同類腫瘤的機會,這進一步提示,至少有一些腫瘤是與遺傳直接相關的。但是,同樣是流行病學的調查提出,環境因素似乎也與癌癥息息相關,其中可能最早也最著名的一個例子就是1775年由英國外科醫生p.波特所提出的關於煙囪內含物與陰囊癌關係的報道,他指出,在後來發生陰囊癌的男孩中,多數都曾當過掃煙囪工人。這之後,其他一些物質也被發現與多種癌癥有相當的聯繫,因此,在遺傳和環境有害物到底誰是癌癥的元兇這一問題上曾經發生相當大的爭論。進入20世紀後,另一種新的可能機製開始進入人們的視綫中,這就是病毒。1911年p.魯斯(peyton.rous)在雞纖維肉瘤組織中發現了一種病毒,它在培養基中可以使成纖維細胞發生類似惡性變的轉化,在轉染正常雞後也能夠導致腫瘤發生。因此,魯斯提出,病毒有可能也是人類腫瘤的原因。這樣,在可能的嫌疑犯名單上又多了一個懷疑對象,腫瘤學家們根據個人的學術背景和愛好在這三種理論中各持一端,陷入一場似乎永遠也無法結束的冗長爭論。
20世紀50年代dna雙蠃旋模型的建立使生命科學進入了分子生物學時代,幾乎所有生物學科都受到這一劃時代發現的影響,癌癥研究也不例外。1958年,兩位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首次闡明了魯斯肉瘤病毒屬於逆轉錄病毒,並進一步發現,之所以病毒能引發癌癥,是由於病毒基因中的片段進入被感染者基因組中,這種整和最終導致被感染者自身基因行為發生改變而出現細胞癌變。因此,他們將這種可以引發癌癥的病毒基因片段稱為“病毒癌基因”(v-onc),又由於這種基因引起的是雞纖維肉瘤,所以它又被命名為“病毒肉瘤基因”(v-src)。這一結論證實了魯斯關於病毒可能是癌癥原因的假說,為此,1966年,諾貝爾基金會將當年的生物醫學奬金授予魯斯。但是,後來的研究並沒有更多的支持此類逆轉錄病毒直接感染導致的腫瘤,所以直到70年代後期,關於病毒癌基因和癌癥之間關係的論斷還被很多人視為一個不成熟的假說。
到1976年,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畢曉普(bishop,j.m)和瓦爾穆斯(varmus,h.e)在禽類的不同正常細胞中發現了與v-src具有高度相似性的基因,他們因此猜測這些基因可能也與癌癥有關,並推測或許在更多動物基因中也存在這類片段。進一步的研究證實了他們的推測,這類基因廣泛存在於從魚到人的幾乎所有脊椎動物細胞中,並且具有相當的相似性。所以,他們把這類基因稱為“細胞癌基因”(c-onc)。這些基因存在的廣泛性和相似性足以說明它們原本就是生物基因組中的正常組成部分,而病毒癌基因的作用在於進入細胞後激活或改變這些細胞癌基因,最終導致癌癥的發生。嗣後,又有20餘鐘類似基因被發現,並由此奠定癌癥作為一種與遺傳密切相關的疾病的解釋過程。畢曉普和瓦爾穆斯也因為對癌癥發生機製的貢獻而榮膺1989年諾貝爾生物醫學奬。
在剛剛提出癌癥的分子生物學解釋的日子裏,很多人同樣報着懷疑的態度,其中可能最讓人感到不解的問題就是:既然c-onc是一類如此“有害”的基因,那為什麽沒有在漫長的進化之路上被自然選擇所拋棄?隨着對細胞信號和細胞周期的認識的加深,這個問題得到了回答。原來原癌基因所編碼的産物多數都是一些在胚胎期為生長發育所必需的蛋白質,例如前面提到的src基因就編碼一類為生長信號所必需的蛋白酶,這種蛋白酶廣泛存在於各種活細胞中,為生命活動所不可或缺。但是,在成年動物中,這類基因的表達受到嚴格控製,其活性一般很低。這種控製機製在很大程度上又受專門基因産物所控製,這就是後來發現的“抑癌基因”。早在70年代原癌基因得到確認之前,人們就已經在細胞實驗和流行病調查中發現,存在一些能夠抑製細胞轉化的基因表型(表型是遺傳學術語,指在多種可能的基因型中表現出某一特定基因型特點的生物)。1969年的一個實驗更肯定的表明,存在某種可以抑製癌癥的基因,在這個實驗中,哈裏斯(harris)將正常細胞與腫瘤細胞進行融合,結果發現,融合産生的雜交細胞不在表現出腫瘤細胞的特徵。進而通過遺傳學方法,研究人員確定了該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當這個基因被去除後,融合細胞又重新表現出腫瘤細胞的特點。上世紀的最後10年中,已經有10餘個類似基因被發現,其中最有名的可能就是p53基因了。這類基因的正常功能就是對抗原癌基因的作用,抑製細胞分裂。這些基因功能的喪失理所當然的導致細胞不受限製的增長和癌癥的發生。
進化過程中,機體還在其他環節上獲得了一些保護性機製以避免細胞癌變,這些機製中最為人註意的或許要算細胞凋亡(apoptosis)了。這也就是所謂“細胞自殺”的機製,本質上,這並非“防癌專用”的機製,在發育、創傷修復等生理過程中,凋亡現象也普遍存在,通過凋亡,機體去除了不必要的細胞增生,保證了對資源和空間的最大優化。凋亡過程由基因控製,當一些表明細胞可能發生異常增生的信號傳入後,這些基因被活化,並指導合成一些具有特異性的蛋白酶,它們通過水解為細胞生存所必需的結構(如細胞自身的蛋白質骨架、各種膜性結構等)使細胞死亡。另一個防禦機製來源於對細胞分裂次數的限製,這就是端粒的作用。它位於染色體的末端,具有維持染色體穩定的功能,當細胞周期中每進行進行一次染色體復製時,端粒就會縮短一點,直到最後縮短到一個對其功能來說已經無法維持的長度時,細胞就進入最終死亡的衰老時期。因此,在端粒的這種調節功能能夠正常發揮的情況下,即使出現不恰當的細胞生長,也不會導致癌癥。但是,如果細胞發展出能夠避免端粒縮短的機製,則勢必能夠逃脫這種對其生命極限的控製--癌細胞也的確如此而行,它們通過産生端粒酶作到了這一點。端粒酶在分裂中代替了通常會被縮短的端粒而使後者的完整性得到維持,癌細胞因而成為永生的細胞。
到20世紀的最後幾年中,我們終於有了一個統一和明晰的理論來概括癌癥發生的機製。總起來說,癌癥的發生是一個多階段逐步演變的過程,細胞通過一係列進行性的改變而嚮惡性發展。在這一過程中,常積纍多種基因改變,其中既有原癌基因的激活和高表達的發生,也有抑癌基因和凋亡基因的失活,還涉及大量細胞周期調節基因功能的改變。這一過程可以由於先天遺傳的缺陷而較早發生(即源於遺傳種係細胞的癌癥),也可由於後天的各種環境因素作用導致體細胞基因突變而在生命的較晚時期發生(此類通常更為多見)。因此,將癌癥的發生人為劃分為啓動期、促進期和發展期。由於需要積纍的突變涉及很多基因,因此,這個癌癥進展的過程一般長達數年到數十年。
通過上述的討論,我們可以發現,癌癥的本質實際上已經被歸結為各種原因引起的基因結構和功能的異常,各種環境和外源性因素的影響最終會體現為基因的改變,這一理論框架已經成為今日腫瘤研究中廣為接受的研究基礎和開發新的治療藥物和方法的着眼點。
人為什麽會得癌癥?
每年,癌癥在全球致死700萬人,我國也有100萬人因此失去生命。為了降伏這一絶癥,科學家們付出了極大努力。但直到現在,我們還是沒找到攻剋癌癥的辦法。癌癥是什麽?它從哪裏來,又是怎麽害人的? |
|
癌癥,也叫惡性腫瘤,相對的有良性腫瘤。腫瘤是指機體在各種緻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組織的細胞異常增生而形成的局部腫塊。良性腫瘤容易清除幹淨,一般不轉移、不復發,對器官、組織衹有擠壓和阻塞作用。但惡性腫瘤還可以破壞組織、器官的結構和功能,引起壞死出血合併感染,患者最終可能由於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癌癥病變的基本單位是癌細胞。人體細胞老化死亡後會有新生細胞取代它,以維持機體功能。可見,人體絶大部分細胞都可以增生,但這種增生是有限度的,而癌細胞的增生則是無止境的,這使患者體內的營養物質被大量消耗。同時,癌細胞還能釋放出多種毒素,使人體産生一係列癥狀。如果發現和治療不及時,它還可轉移到全身各處生長繁殖,最後導致人體消瘦、無力、貧血、食欲不振、發熱及髒器功能受損等。
人體幾乎每個部位都可能遭受癌癥侵害。本來,人體這個生物機器運行得天衣無縫,然而癌癥改變了這種情形,它的任務就是破壞。如果繼續下去,就將拖垮人體。但是,腫瘤不像病毒,不是體外入侵者,它的成分和正常組織一樣,因此機體無法對它進行識別免疫。 |
|
人體其實是由一個個細胞組成的社區。每個細胞照章行事,知道何時該生長分裂,也知道怎樣和別的細胞結合,形成組織和器官。而構建不同組織的“圖紙”,就是基因。
很多人說,人體內都有癌細胞,衹不過沒發展起來。從醫學上講,如果能查出癌細胞,就可以診斷這個人患癌癥了。所以,這種說法並不正確。現在醫學家認為:人人體內都有原癌基因,絶對不是人人體內都有癌細胞。
原癌基因主管細胞分裂、增殖,人的生長需要它。為了“管束”它,人體裏還有抑癌基因。平時,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維持着平衡,但在緻癌因素作用下,原癌基因的力量會變大,而抑癌基因卻變得弱校因此,緻癌因素是啓動癌細胞生長的“鑰匙”,主要包括精神因素、遺傳因素、生活方式、某些化學物質等。多把“鑰匙”一起用,才能啓動“癌癥程序”;“鑰匙”越多,啓動機會越大。
我們還無法破解所有“鑰匙”,因此還無法攻剋癌癥。
腫瘤細胞由“叛變”的正常細胞衍生而來,經過很多年纔長成腫瘤。“叛變”細胞脫離正軌,自行設定增殖速度,纍積到10億個以上我們纔會察覺。癌細胞的增殖速度用倍增時間計算,1個變2個,2個變4個,以此類推。比如,胃癌、腸癌、肝癌、胰腺癌、食道癌的倍增時間平均是33天;乳腺癌倍增時間是40多天。由於癌細胞不斷倍增,癌癥越往晚期進展得越快。 |
|
癌細胞是非常“貪婪”的,它會跑到它可能到達的任何地方,而路徑主要有3條:淋巴轉移一般最早,因此進行腫瘤切除時,要進行淋巴結清掃;放療除了照射原發腫瘤病竈外,還要照射周圍淋巴結。淋巴係統遍布周身,是癌細胞轉移的理想及首選通道。淋巴轉移往往由近及遠,如乳腺癌首先轉移到同側腋窩淋巴結,之後轉移到鎖骨上、下淋巴結,甚至對側腋窩淋巴結。直接侵入血管或經淋巴管進入血管的癌細胞,會隨血流到達其他部位如肺、腦、肝和骨等,這就是血行轉移。胃腸道癌常轉移至肝和肺,乳腺癌、腎癌、骨肉瘤等常轉移到肺,肺癌易轉移至腦,前列腺癌易轉移到骨。化療就是為了避免癌細胞通過血行轉移,而用藥“沿途”消滅癌細胞。
還有一種轉移比較少,就是種植轉移。癌細胞如果從腫瘤表面脫落,“掉”在胸腔、腹腔和腦脊髓腔等處,就會“生根發芽”。發生地一般在這些空腔的下部,如肋膈角、直腸膀胱窩、顱底等處。
平常人們總愛說什麽東西緻癌,其實,我們還不能說衹要不吃什麽就不會得癌,或者接觸什麽就會得癌。現在還沒有發現任何一種因素是誘發癌癥的必然因素。戰勝癌癥最重要的是早發現,早期癌癥大都可以治愈。為此,我們一是要定期體檢,二是不舒服就要看一些癥狀可能與癌癥有關,不要感覺到痛了纔去看醫生。
乳腺癌細胞初期擴散機製
以色列魏茲曼研究院生物控製係教授約瑟夫·雅登領導的一個國際科學小組,近日破譯了乳腺癌細胞第一階段擴散機製,這一發現對開發新的抑製癌擴散藥物大有幫助。
研究發現,癌細胞擴散始於一個來自細胞壁外的信號,這種稱為生長因子的信號可引起細胞內部骨架分裂,使原本緊密擠壓在一起的蛋白質纖維散成細綫,最終使癌細胞從周圍組織中分離。
為深入瞭解細胞分離過程,科學家繪製了細胞收到信號後基因表達變化圖譜。對獲取的大量信息分析後發現,有兩種蛋白質非常引人註目,其中一種蛋白質有兩衹“手臂”,另一種衹有一隻。有兩衹“手臂”的蛋白質用一隻“手”抓住細胞內部骨架,另一隻“手”抓住細胞膜,從而起到穩定細胞內部骨架的作用;而有一隻“手臂”的蛋白質則衹能抓住細胞膜,對細胞骨架無能為力。當細胞收到生長因子信號後,有一隻“手臂”的蛋白質數量上升,有兩衹“手臂”的蛋白質數量下降,致使細胞內部的穩定性被破壞,失去約束的蛋白質纖維散成細綫將細胞推開。對癌細胞來說,這便是擴散的初始階段。 |
|
血癌(白血病) 骨癌 淋巴癌(包括淋巴細胞瘤) 腸癌 肝癌 胃癌盆腔癌(包括子宮癌,宮頸癌) 肺癌(包括縱隔癌) 腦癌 神經癌 乳腺癌 食道癌 腎癌 |
|
患了癌癥的人,心情十分緊張,以為癌癥難以治愈,患了癌癥等於判了“死刑”。但是現代科學已有辦法治療癌癥,存活率也很高,已有很多著作有這方面的論述。我們現在討論的不是關於治愈的問題,而是癌會不會遺傳?到目前為止,經過科學家不懈的努力已可作出初步的答復了。
要搞清楚癌會不會遺傳,先要知道癌的發病原因。癌是如何引起的呢?它是從正常的細胞轉化而來的。癌細胞的分裂似“脫繮”的野馬難以控製。當人體細胞裏的癌細胞數目超過100萬個時就會産生癌癥的一些癥狀。那麽正常的細胞又是如何突變成癌細胞的呢?比如病毒、射綫、化學物質,作用於細胞中的dna,造成它的結構或功能發生變化,從而導致代謝發生變化,細胞增殖發生變化就成為癌細胞。dna是遺傳的基礎物質,一旦dna發生變化,那麽就會傳遞到下一代,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癌癥是和遺傳有關的。
癌和遺傳有關是不是就可以下這樣的結論:癌癥患者的下一代都會生癌?回答是否定的,為什麽呢?因為人類細胞分成體細胞、生殖細胞兩大類,如肌肉細胞、骨胳細胞、神經細胞,上一代和下一代無直接的聯繫,衹有生殖細胞——精子和卵細胞,纔是溝通父母與子女遺傳信息的細胞,當父、母親生殖細胞裏的dna發生了癌變,他們子女身體裏的所有細胞獲得了這種改變了的遺傳信息,就可能發生癌變,這是一種“遺傳型”的癌。
體細胞,隨一個生命的終結而死亡。因此身體局部的體細胞(比如,某個器官、某個組織的細胞),dna發生了後天環境中的變化,變成了癌細胞,那麽由這個細胞分裂而生成的子細胞仍是癌細胞,它不會影響生殖細胞裏的dna的癌變,所以這種癌細胞不會遺傳給子女,這就是“非遺傳型”的癌。
癌分為“遺傳型”和“非遺傳型”的分界綫主要在於細胞中的dna有否變化,是先天遺傳的?還是後天獲得的?那麽同一種癌癥有的是遺傳癌,有的是非遺傳癌,這種情況又如何劃分呢?一般遺傳型的癌有傢族史、發病早、兩側器官(如乳腺、腎等)都生癌,癌數目不止一個;反之,非遺傳型的癌無傢族史、發病遲、單側、腫瘤數目少。
癌的幾種研究方法:
一、調查傢族史法 比如我國江蘇、河南、山西患食道癌、肝癌有傢族史的占很大比例。更有趣的是有的家庭患乳腺癌,每一代都有病人出現,有的甚至男性也患乳腺癌,如一個家庭三男四女患乳腺癌。有的兄弟倆都生乳腺癌,他們的女兒也患乳腺癌。
二、雙生子調查法 有人分析了52名白血病患者和他們的雙生兄妹,這52對雙生子中22對是一卵雙生。結果52個雙生子中有5個白血病,而且這5個都是一卵雙生的。這些資料有兩點值得註意,一是雙生子發病年齡早於一般患兒,二是雙生子發病的時間相差不遠。
三、比較遺傳易感性 具體來說就是具有某種遺傳特性的人患某種癌癥的可能性比較大,比如:先天愚型患者易患白血病,睾丸女性化綜合癥中,患性腺母細胞癌的人比較多。
從遺傳學觀點來看,遺傳型和非遺傳型癌的發生都是細胞癌變而來。現代研究表明,細胞一次突變不足以使正常細胞癌變,要二次突變才能癌變。“二次突變”學說認為,如果第一次突變發生在生殖細胞裏或受精卵裏,那麽由此分裂産生的這個個體所有體細胞都將帶來一個突變,這是癌變的必要條件,還不是癌變的充分條件;當以後不管哪個細胞又發生了第二次突變,於是細胞就轉化為癌細胞。
由於細胞癌變至少要兩次以上突變,所以子女衹能從親代遺傳到一次突變,因此還需要一定條件才能實現二次突變,生癌纔有可能。比如有的傢族中患有結腸息肉癥的人很多,但衹有一部分人在一定條件下才能轉變為結腸癌。因此平時註意環境保護,減少環境中的有害物質,將會減少人們接觸緻癌物質的機會,從而減少癌的發生。 |
|
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限酒。吸煙,世界衛生組織預言,如果人們都不再吸煙,5年之後,世界上的癌癥將減少1/3;其次,不酗酒。煙和酒是極酸的酸性物質,長期吸煙喝酒的人,極易導致酸性體質。
2. 不要過多地吃鹹而辣的食物,不吃過熱、過冷、過期及變質的食物;年老體弱或有某種疾病遺傳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鹼量高的鹼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3. 有良好的心態應對壓力,勞逸結合,不要過度疲勞。可見壓力是重要的癌癥誘因,中醫認為壓力導致過勞體虛從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內分泌失調,體內代謝紊亂,導致體內酸性物質的沉積;壓力也可導致精神緊張引起氣滯血淤、毒火內陷等。
4.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多在陽光下運動,多出汗可將體內酸性物質隨汗液排出體外,避免形成酸性體質。
5. 生活要規律,生活習慣不規律的人,如徹夜唱卡拉ok、打麻將、夜不歸宿等生活無規律,都會加重體質酸化,容易患癌癥。應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保持弱鹼性體質,使各種癌癥疾病遠離自己。
6. 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農作物,傢禽魚蛋,發黴的食品等,要吃一些緑色有機食品,要防止病從口入。 |
|
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增加鹼性營養纔是健康的真正出路,恰瑪古是全植物有機活性鹼,能迅速排除人體內的酸性物質,是維吾爾人藥食同源的鹼性食品。
心理因素對癌癥的發生、發展及轉移起着“活化劑”作用。當一個人長期處於孤寂、悲戚和絶望等負性情緒狀態下,就會導致神經內分泌紊亂,使免疫監視功能減弱,可致癌細胞突發性增值。病人由於癌癥産生的心理障礙直接影響身體狀況和生活質量,如嚴重的焦慮引起失眠,恐懼加劇疼痛感。反之,如果癌癥患者能持一種樂觀、積極嚮上的心態,往往能使治療取得很好的效果。 |
|
1)牛奶和酸奶 牛奶含鈣和維生素d,在腸道內能與緻癌物質相結合,清除其有害作用。酸奶能抑製腫瘤細胞的生長。
2)蜂蜜和蜂乳 蜂蜜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機體抵抗力,提高造血功能和組織修復作用。近年來發現蜂乳含有特殊的蜂乳酸,對防治惡性腫瘤有效。
3)茶含兒茶素,能清除體內的放射性物質。放療病人經常飲茶有益康復。茶還可以防齲齒。
4)花粉食品 效是提高智力,促進發育,補血,增加耐力,延緩衰老,具有激素樣作用,增強抗病能力等。
5)蔬菜 新鮮蔬菜如鬍蘿蔔、蘿蔔、瓠果、茄子、甘藍等,含有幹擾素誘導物,能刺激細胞産生幹擾素。這種物質可以增強病人對疾病和癌瘤的抵抗力。但它易受加熱的影響而被破壞,因此以上。食物以生吃為好。許多研究都證實大蒜具有防癌抗癌能力,大蒜中的脂溶性揮發性油能激活巨噬細胞,提高機體的抗癌能力;還含有一種含硫化合物,也具有殺滅腫瘤細胞的作用。蔥頭也能抗癌,可能是含有𠔌胱甘肽以及多種維生素的緣故。對淋巴瘤、膀胱癌、肺癌和皮膚癌等均有防禦作用。
6)海産品 可用作惡性腫瘤病人的治療食品。海藻類有效成分主要是多糖物質和海藻酸鈉。海藻酸鈉能與放射性鍶結合後排出體外。常吃海帶、紫菜等食品對身體有益。鯊魚的軟骨能抑製腫瘤生長,魚翅有抑製腫瘤嚮周圍浸潤的能力。魚類中含有豐富的硒、鋅、鈣、碘等無機????類,對抗癌也是有益的。
7)真菌食品 中含有多糖物質和幹擾素誘導劑,能抑製腫瘤。香菇對胃癌、食道癌、肺癌、宮頸癌有一定的療效。金針菇也具有同樣的功效,對腫瘤有抑製作用。猴頭菇對胃癌有療效,可延長病人的生存期,提高免疫力。銀耳對癌瘤有抑製作用。近年發現茯苓中90%的b茯苓聚糖可增強免疫功能,有抗癌瘤的作用。
8)果品 杏仁可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抑製細胞癌變。它對口腔乾燥等癥狀有緩解作用,但對口:腔有炎癥、潰瘍以及鼻出血的病人不宜食用。烏梅也有抗癌作用,棗能抑製腫瘤細胞生長。無花果的提取物可治療胃癌、咽喉癌、宮頸癌、膀胱癌等。蘋果中含有果膠多,可與放射性元素結合,促使其排出。木瓜能阻止癌瘤擴散、發展。
9)其他 山芋中提取類固醇物質能抑製乳腺癌的發展。玉米粉能抑製腫瘤生長,減輕抗癌藥物的副作用。薏苡仁中的多糖體和薏苡脂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及抑製腫瘤細胞的作用。
預防癌癥,如何飲食
(1)食品多樣化:食譜廣不僅可滿足機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而且還能抑製有害緻癌物質。
(2) 喝含酒精的飲料一定要適量:喝酒多有損健康,口腔、咽喉、食管和肝髒的癌與喝酒過量有關。喝酒多,同時又抽煙的患癌癥的危險性更大。
(3)避免過多膽固醇的攝入:低脂肪飲食可以減少患乳腺癌、前列腺癌、結腸癌和直腸癌的危險性。
(4)食用含有足夠澱粉和纖維素的食物:應該多吃水果、蔬菜、幹豆、全𠔌類食品、豆類及其製品。以增加澱粉和纖維素的攝入量,這樣可降低結腸癌和直腸癌。
(5)保持營養的均衡,維持理想體重。避免吃過多的糖。
飲食預防癌癥14法
癌癥是當前人類健康的最大敵人,每年全世界約有600萬人被癌癥奪去生命,其中我國約130萬人死於癌癥。但是,癌癥也是可以控製的。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多年來致力於癌癥的基礎、臨床以及癌癥預防等方面研究,總結了全世界在癌癥領域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具有廣泛科學依據的從膳食和健康方面預防癌癥的14條建議。現摘錄如下:
建議一:合理安排飲食。在每天的飲食中植物性食物,如蔬菜、水果、𠔌類和豆類應占2/3以上。
建議二:控製體重,避免過輕或過重。在成年後體重增幅不應超過5千克。用體質數(bmi)公式來衡量。(見公式)
體重(千克)
bmi=——————————————
身高(米)×身高(米)
bmi小於20,體重不足;bmi為20~25,理想體重;bmi為25~30,輕微超重;bmi大於30,嚴重超重。
建議三:堅持體育鍛煉。如果工作時很少活動或僅有輕度活動,每天應有約1小時的快走或類似的運動量。每星期至少還要進行1小時出汗的劇烈活動。
建議四:多吃蔬菜、水果。每天應吃400~800剋果蔬,緑葉蔬菜、鬍蘿蔔、土豆和柑橘類水果防癌作用最強。每天要吃五種以上果蔬,且常年堅持,纔有持續防癌作用。
建議五:每天吃600~800剋各種𠔌物、豆類、植物類根莖,加工越少的食物越好。少吃精製糖。
建議六:不提倡飲酒。即使要飲,男性一天也不應超過兩杯,女性一天不應超過一杯。
建議七:每天吃紅肉(即牛、羊、豬肉)不應超過90剋。最好是吃魚和傢禽以替代紅肉。
建議八:少吃高脂食物,特別是動物性脂肪。選擇恰當的植物油並節制用量。
建議九:少吃????,少吃腌製食物。????的每日消耗量應少於6剋(約一茶匙)。
建議十:不要食用在常溫下存放時間過長、可能受真菌毒素污染的食物。
建議十一:用冷藏或其它適宜的方法保存易腐爛的食物。
建議十二:食品中的添加劑、污染物及殘留物的水平低於國傢規定的限量即是安全的,但亂用或使用不當可能影響健康。
建議十三:不吃燒焦的食物、直接在火上燒烤的魚和肉或腌肉,熏肉衹能偶爾食用。
建議十四:對於飲食基本遵循以上建議的人來說,一般不必食用營養補充劑,營養補充劑對減少癌癥的危險可能沒什麽幫助
癌癥並非越早發現越好 。
據新華社報道,隨着醫學科學的發展,人類對早期癌癥的診斷能力越來越強,所能發現的體內腫瘤越來越小。這種醫學上的進步對早期癌癥患者來說理應是件好事,然而最近美國一些醫學專傢對這種科學進步所帶來的臨床效益提出了質疑。
早發現、早治療一直是醫學上對付癌癥的信條,但不少科學家則認為發現過於早期癌癥對患者來說並非是好事,除非是非治不可的癌癥。這聽起來似乎有點不通情理,然而科學家們的研究表明,大部分早期癌癥如果醫生不去發現,它們也不會增長或惡化。
目前醫學上所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如何確定哪些早期腫瘤在若幹年後將會對人體産生什麽樣的危害。既然不能確定,按現有的醫學理論和道德以及患者自己的意願,不論何種早期癌癥都應盡早采取某種治療方法,常見的是手術和化療。佛蒙特州的內科專傢威爾什說:“對無害的腫瘤進行手術或化療不僅無益反而有害,有些治療還會帶來嚴重的後遺癥,即使是對可能有害的腫瘤過早診治也並非全部有益。”
特茅斯大學臨床醫學評估中心的布萊剋說:“人們完全有理由相信許多早期癌癥並不具備進行臨床治療的意義。”他說,屍體解剖的結果表明,在40至50歲的婦女中39%的婦女乳房內有腫瘤存在,46%的60至70歲的男性被發現患有前列腺癌。這些腫瘤的體積很小,也沒有擴散,更沒有出現任何癥狀,如果他們生前被查出的話,他們都會被視為乳腺癌或前列腺癌患者,並接受相應治療。然而在實際生活中,相應年齡段中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發病率衹有1%。屍體解剖還發現幾乎所有50至70歲的人甲狀腺癌內都有微型腫瘤,而甲狀腺的發病率衹有1%。
以上的發現對現今癌癥的定義提出了一個極大的疑問。一詞往往意味着潛在的擴散和致命。布萊剋說:“我對‘癌癥和腫瘤’一詞的濫用感到十分憂慮,人們給‘癌癥’一詞所賦予的分量太重,以至於它可以抑製人們的理性思考。即使你告訴某人他患的衹是早期癌癥,而且不會惡化,這對患者來說也無濟於事,因為大部分人都認為如果不治療,癌癥會奪去他的生命。”霍普金斯大學的教授希德蘭斯基建議科學家們將註意力轉嚮高危癌癥的甄別上來,並將診斷早期癌癥的高級技術主要用於抗癌藥物的研製。 |
|
一、癌癥的類型
目前世界上大約每年有千分之一的人生腫瘤。腫瘤分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兩大類。一般惡性腫瘤叫做癌。所謂惡性就是發展較快,並且會導致死亡。每年世界上死於癌癥的約達200萬至300萬人。因此,嚮癌癥作鬥爭,是醫學上極為重要的任務。
癌的種類很多,已知的在100種以上。在醫學上,根據腫瘤起源組織的不同,常把惡性腫瘤分為兩類:從上皮組織如皮膚、腺體等長出來的惡性腫瘤叫癌,如皮膚癌、胃腺癌、乳腺癌等;從間葉組織如肌肉、骨、淋巴長出來的叫肉瘤,如橫紋肌肉瘤、骨肉瘤、淋巴瘤等。由於癌比肉癌更為多見,大約為9:1,所以一般都把惡性腫瘤通稱為癌癥。
二、癌細胞的特徵
癌癥本身並不致死,它們一般不分泌素質。它們所以引起機體死亡,經常是由於其他原因,這跟癌細胞的特徵有關。
我們都知道,正常的細胞一旦轉化成癌細胞,在遺傳上它們具有不同的性質,表現周圍細胞所沒有的一些特徵,而且這些特徵可以傳給子細胞。癌細胞的主要特徵如下:
一,癌細胞分裂的自主性(autonomy)
癌細胞的分裂不受周圍組織的製約,而呈現“無政府”狀態。它不管有機體的需要如何,總是獨立進行細胞分裂,終於形成一種獨立的組織—細胞團,好像寄生蟲一樣地生活在有機體內。它優先奪取養分,從而引起機體消瘦衰弱,並且會侵壓周圍的健康組織,引起其他病癥。
二,癌細胞的可移植性(transplantability)
腫瘤細胞可以移值到適宜的同種宿主體內,並發展和原來完全同樣的腫瘤組織。特別是惡性腫瘤的癌細胞彼此容易離散。遊離的癌細胞可以通過血液與淋巴管,移到體內其他位置,形成新的癌組織。這就是癌擴散的原因。癌細胞依靠這種侵犯性(invasiveness)和轉移性(metastasis)能在宿主體內廣泛地播散,使癌癥成為往往不能治愈的疾病。
三,癌細胞發育不全
癌細胞所産生的細胞,一般是不成熟的細胞,沒有正常完整的機能。這種喪失某些細胞性狀的現象叫退行發育。例如,白血癥患者血液中的白血球數量很多,但都不成熟,沒有正常白血球的機能。
四,癌的細胞膜發生異常
據研究,政黨細胞一旦轉化成癌細胞以後,其細胞膜上就出現新的蛋白質,新的抗原;另外,細胞模上amp的會計師降低,這可能是細胞分裂不受製約的原因之一。此外,細胞膜上還有許多變化。
以上這些都有表明癌細胞的遺傳性不同於正常細胞。産生癌變與一定的遺傳因素有關。
三、癌癥的病因
什麽原因引起癌癥?這是一個長期沒有解决的復雜問題,許多學者積纍了不少調查研究資料,提出了各種不同的假說,有的強調外因,認為癌癥是外部的因素如化學因素、物理因素或生物因素誘發的。有的強調內因,認為癌癥是由於遺傳物質dna的結構或調控功能發生異常,造成正常細胞的癌變,近年來發現了癌基因(oncogene)是癌癥研究上的重要突破。但是完全解决腫瘤病因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一,關於化學因素
環境中某些化學藥品以某種方式作用於機體後,即産生腫瘤。這些化學品叫做緻癌劑(carcinogen)。例如,煤焦油、瀝青、粗臘油、雜酚油、蒽油等都有一定的緻癌作用。煤瀝青中含有一種緻癌物質,能使從事煤瀝青工作的工人發生膀胱癌。3、4─笨並芘塗於皮膚可誘發皮膚癌,也可誘發肺癌;黃麯黴素(aflatosin)對肝癌的發生有一定作用。目前已知的緻癌劑約有1000餘種,人類約90%的癌癥與環境中的化學物質的作用有關。
二,關於物理因素
物理的緻癌因素包括長期的慢性刺激、紫外綫照射、各種輻射、機械刺激、創傷以及熱刺激等,都可能與癌變有關。例如:放射工作者經常接觸射綫,由於防護不當,易發生皮膚癌、骨肉癌和白血病。日本長崎和廣島兩地的原子彈受害者的白血病和皮膚癌的發病率都很高,據分析,人類的惡性腫瘤約5%是射綫誘發的。
三,關於生物因素
很多科學工作者認為腫瘤的病因是病毒。因為在有些動物的癌細胞中發現到病毒顆粒。緻瘤病毒可分dna病毒和rna病毒兩類:
1.緻瘤性rna病毒
近年來已經證明rna腫瘤病毒具有緻癌作用。在病毒rna中有一個特定片段能引起細胞惡性轉化,這個片段叫病毒癌基因(virus oncogene,簡寫v-onc),它的産物是一種轉化蛋白。目前已發現了26/種緻癌rna病毒的癌基因。例如雞rous肉瘤rna病毒,具有癌基因v-src,它編碼一種分子量為60000d的磷酸化蛋白質,叫pp60v-
src,它是一種蛋白質激酶,能使磷酸根離子附到酪氨酸上,細胞質膜上蛋白質的磷酸化對細胞的生長有促進作用。這種rna腫瘤病毒必須有反嚮轉錄酶的存在才能産生腫瘤,例如白血癌病毒(oncornaviruses)含有單鏈的rna和由rna所控製的反轉錄酶,在病毒rna上具有v-onc。反轉達錄酶能催化以病毒rna為“模板”,合成比鏈dna;並能引起宿主細胞的轉化(transformation)。其過程大致如下:⑴病毒附於細胞膜上,並穿入細胞內;⑵在宿主細胞中,病毒rna在反轉錄酶的作用下,合成dna前病毒;⑶dna前病毒整合於宿主細胞的dna中;⑷按dna前病毒轉錄形成mrna,並翻譯成病毒外殼蛋白、反轉錄酶和病毒特異性抗原;⑸轉化細胞通過出芽,形成新的oncoma病毒。
2.緻癌性dna病毒
有些dna病毒,象乳頭瘤病毒、多瘤病毒和猴空泡樣病毒等均有緻癌作用。如猴空泡樣病毒(sv40)作用於宿主細胞後,可進行增殖,伴有細胞裂解或轉化。引起細胞裂解的大致過程如下:⑴病毒附於細胞膜上並穿入細胞內;⑵病毒在核膜旁脫去外殼,而dna進入核內;⑶病毒dna轉錄形成病毒mrna;⑷病毒mrna翻譯成“早期”蛋白質,參與病毒dna的復製;⑸病毒dna復製,復製後的dna轉錄成mrna,翻譯成“後期”蛋白質,形成病毒外殼;⑹病毒dna和外殼蛋白質組成病毒,細胞裂解(圖16-12)。
引起轉化的大致過程如下:⑴、⑵與上述過程相同;⑶病毒dna整合到宿主細胞的dna中,並隨宿主細胞基因組一起復製;⑷在病毒dna控製下,轉錄形成mrna和“早期”蛋白質,即病毒特異性腫瘤抗原(ta),它衹存在於轉化的細胞核內;⑸在整合後的dna控製下,轉錄形成mrna並翻譯成腫瘤特異性移植抗原(tsta),移至轉化細胞的表面,完成轉化過程而成為腫瘤細胞。
據研究,人類的惡性腫瘤約5%由病毒所引起。
四,關於遺傳因素
腫瘤是細胞的增多和不受限製的生長形成的,而生長是受遺傳控製的。所以,一切腫瘤都可能涉及遺傳因素。許多腫瘤都有家庭集中的現象,說明它們是有遺傳基礎的。有些腫瘤是受單基因控製的,有些是受多基因控製的,還有些要嗵是由染色體畸變或細胞質基因突變引起的。
五.癌基因的作用
為什麽會發生癌癥?腫瘤遺傳學的研究有了新的進展,科學家們發現了癌基因,癌基因(oncogene)又名轉化基因,是人類或其他動物細胞(以及緻癌病毒)固有的一類基因,一般處於不活動狀態,它們一旦活化便能促使人或動物的正常細胞發生癌變。
1969年美國學者希布納(huebner)和托達羅(todaro)首先提出癌基因學說,認為在所有的細胞中都包含着緻癌病毒的全部遺傳信息,這些遺傳信息代代相傳,其中與緻癌有關的信息稱為癌基因。在通常情況下癌基因處於被阻遏狀態,衹有當細胞內有關的調節機製遭到破壞的情況下癌基因纔表達,從而導致細胞發生癌變。1971年首先在緻癌的rna病毒中肯定有癌基因。80年代初,由於重組體dna技術和哺乳動物細胞轉化技術的發展,人們陸續發現在脊椎動物(包括人類在內)的細胞中都有與v-onc近緣的原因,即存在與病毒癌基因同源的dna順序,這些順序稱為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或細胞癌基因(c-onc)。一旦細胞的原癌基因活化為癌基因活化為癌基因便引起細胞癌變。目前瞭解v-onc是一個連續的基因,c-onc是一個不連續基因,它包括幾個表達的外顯子(extron),被幾個表達的內含子(intron)所間隔。c-onc的翻譯産物也是一種轉化蛋白,而且也結合在細胞質膜上,與v-onc的産物很相似。近來的研究表明,某些癌基因的産物與已經證實的生長因子(如血小板生長因子pdgf、表達生長因子egf等)有結構上和功能上的密切聯繫。而且癌基因的同源物大多定位在質膜上,並可能是質膜的組成成分,與酪氨酸激酶的功能是一致的。由此許多學者認為癌基因的緻癌性質就是多種生長因子和生長因子受體不適當的激活和表達有關。關於原癌基因的活化可能有兩種方式:⑴通過dna的重排。例如在原癌基因的5'端鄰近處插入了其他基因的啓動子(promotor),可以提高原癌基因的轉錄活性。典型的例子是人burkitt淋巴瘤細胞中8號染色體上的一種原癌基因(myc)與14號染色體的免疫球蛋白重鏈基因的重排可促使myc基因的異常表達。⑵可能涉及原癌基因中編碼順序的局部變化。例如人的膀胱癌細胞株t-24的癌基因與相應的正常細胞的原癌基因衹是一個鹼基對置換的結果:正常細胞的原癌基因(ras)密碼子12中的鳥嘌呤在癌細胞中被胸腺嘧啶所取代。在由它們分別編碼的蛋白質p21之間也衹差一個氨基酸,前者為甘氨酸而後者為纈氨酸。這種微小的差別對蛋白質的立體結構有很大的影響 ,這可能是原癌基因活化成為癌基因的另一種機製。
對於癌基因的研究:目前雖然存在爭議,但癌基因的發現無疑是腫瘤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突破。
六,遺傳與環境的共同作用
目前,多數腫瘤學家和遺傳學家認為大多數種類的腫瘤發生,既受遺傳的控製,又受環境的影響。當然,不同類型的腫瘤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有的主要由遺傳决定,有的主要由環境决定。許多事實表明腫瘤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産物。例如,胃癌病人的一級親屬中約有3%的人易生胃癌,而對照組約為1.5%,這表明胃癌受遺傳因素的影響;另外,胃癌在經濟睏難生活貧苦的階層中最常見,在我國水稻産區的發病率特別高,或許是由於飲食的關係,說明又與環境因素有關。[目錄]
四、癌變的過程
關於腫瘤發生的機理,也就是說,正常細胞在腫瘤病因的作用下,是怎樣惡變成癌細胞並形成癌瘤的呢?berenblum從動物腫瘤的實驗研究指出,腫瘤的發生存在着始動(initiation)和促進(promotion)兩個過程。始動過程是關鍵性的變化,在這個過程 正常細胞産生惡變,隨即進入潛伏狀態。促進過程可長可短,長時可達幾年,十幾年,在這個過程中,惡變細胞獲得增殖優勢而形成癌瘤。機體的免疫狀態如何對這個過程有重要作用。例如,用甲基膽蒽塗小鼠皮膚,反復刺激後,皮膚中長出乳頭狀瘤並開始惡變,這相當於始動過程。如果以後再用巴豆油塗抹皮膚,由於它有抑製機體免疫的作用,所以,塗抹巴豆油後癌細胞生長加速,很快形成癌瘤,這相當於促進過程。如果不加塗巴豆油,則皮膚癌的形成要慢得多,也就是說促進過程需要的時間要長得多。
至於突變細胞怎樣就具有無限製增殖的能力呢?我們知道,正常細胞的蛋白質合成,細胞分裂是受結構基因、基因的調節係統所控製的。由於控製細胞增殖的結構基因發生突變,調節係統對它失去控製,結果就會造成細胞無限的增殖。如果是有關的調節基因發生了突變,它不再能産生有效的阻遏物質,控製增殖的結構基因的轉錄和翻譯就會不斷地進行,結果也將導致細胞的無限增殖。例如,一些緻癌劑、病毒等作用於控製增殖的調節基因所形成的阻遏物質,使其失效而起到激活的作用,結果也能導致細胞的無限增殖而成腫瘤。象sv40病毒感染後所轉化形成的小鼠腫瘤細胞,在低溫(31℃)時轉化成腫瘤細胞,溫度增高(39℃)後,轉化的癌細胞逆轉為正常細胞。由於癌細胞具有逆轉為正常細胞的可能性,為癌癥的醫治提供了可能性。[目錄]
五、嚮癌癥作鬥爭
如何和腫瘤作鬥爭?根據現在的遺傳學的知識,可能有三種新途徑:
1.通過遺傳機製使癌細胞逆轉成正常細胞
在醫學的臨床實踐中,已經發生癌細胞逆轉為正常細胞的現象。一些癌癥患者也有自然痊愈的現象,即所謂癌細胞自發性退化。據報導,已經有可能在實驗室中使人的成交感神經細胞瘤的惡性生長在神經組織中恢復為正常細胞。使癌細胞轉化為正常細胞的根本原因是身體內部的天然抗癌能力。已經發現淋巴細胞有抗癌的功能。絶大多數癌細胞在全身血液流動中死亡了。血液中有一種叫做mgi的物質可以使白血病的血細胞逆轉至正常。此外,還證明體內存在一種環式磷酸腺苷物質,其最顯著的能力是使癌細胞變為正常細胞。由此,在治療癌癥過程中,不應僅靠手術、化療和放射療法來殺滅癌細胞。一個更有意義的途徑是努力找了同個較好的實用方法,能夠影響某個(些)結構基因或調控基因的變化,使癌細胞嚮政黨細胞逆轉過來,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
2.增強機體徵服癌細胞的免疫能力
人類和癌癥作鬥爭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免疫機理,它的功能之一是摧毀癌細胞。前面提到,免疫係統具有免疫監督(immune
surveillance)的作用。當人體免疫功能正常時,突變的體細胞能夠被具有殺傷功能的緻敏的小淋巴細胞所殺滅。當免疫監督功能變弱時,淋巴細胞不論在數量上或功能上均有所降低。細胞免疫能力差,不能控製細胞的連續突變,於是發生癌變。我們知道,免疫機理的效率隨着年齡的加大而遞減,而癌癥發生率則與年齡俱增。許多已知的誘癌劑也是免疫抑製劑。某些緻癌養也是這樣。由此,在醫治癌癥時可利用自體瘤苗、異體瘤苗、免疫血清、免疫核糧核酸,幹擾素等治療某些腫瘤有一定的效果。另外,最重要的和根本的辦法是設法增強人體對腫瘤的免疫功能,使人體能依賴自己的力量對腫瘤細胞進行有效的鬥爭。
癌癥“元兇”找到了
哈醫科大學科研人員歷經近20年苦心鑽研近日首次宣佈:因腫瘤染色體某些部位的缺失可導致抑癌基因的雜合性丟失,從而導致如胃癌、肺癌等實體腫瘤的發生。此成果在國際科技界引發強烈震動。
通過尋找染色體有特徵性的規律,找到腫瘤發生的關鍵性東西,是近幾十年來世界各國科技人員緊追不放的焦點。從80年代起,哈醫大李璞、傅鬆濱等教授開始挑戰這項世界難題。他們采用國際最先進方法,直接從新鮮腫瘤手術標本中製備染色體,在對原發性肺癌、喉癌、食道癌、胃癌等7109項標本進行分析後,證明了染色體某些部位的缺失可導致抑癌基因的雜合性丟失,從而導致實體腫瘤的發生。
食療法加自然療法功剋癌癥
新疆聖泉公司,籌建癌癥,腎病自救俱樂部公告
新疆聖泉公司現正籌建癌癥、腎病自救俱樂部,目的是讓癌癥,腎病患者在降低心理壓力的情況下,從改變自身體質的角度根本上解决問題。
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增加鹼性營養纔是健康的真正出路,在酸性體液裏,正常細胞癌變,正常的循環被破壞,造成身體的病變,本俱樂部通過對患者的體液進行調節,使患者達到自救的目的。聯繫qq:357477815
本俱樂部將科學安排患者的飲食、起居,安排專業的護理人員,在協議期內,如果患者的身體得到康復,本俱樂部將收取一起的費用,如果在本俱樂部期間身體並沒有得到康復,本俱樂部將退回所有費用,不收患者一分錢。
在此期間所有患者的治療及吃的藥物由本俱樂部按照世界上最有效的方法為安排,飲食由本俱樂部配餐。
食療法加自然療法功剋癌癥 |
|
癌癥治療效果是否滿意,往往取决於診治時間的早晚。醫生說,如能做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癌癥的治愈大有幫助。因此,平時要留心觀察身體的微小變化,洞察早期體徵。專傢列出九條現象,如果其中一條或幾條存在兩周以上或加重者,必須立即就醫。
1、大便習慣、糞便性質和形狀改變:如腹瀉、便秘、便血、糞便形狀變細等。
2、小便習慣改變:如排泄不暢、尿流分岔、排尿疼痛、尿頻、尿急、小腹脹痛、腰痛、血尿等。
3、非正常出血或有分泌物:如大小便帶血、咯血、涕血、絶經婦女陰道出血、任何部位出現異常分泌物,特別有腥臭味者。
4、乳房或其它部位出現結節贅物者,甚至小至緑豆粒者。
5、不能控製的咳嗽和不能緩解的聲音嘶啞。
6、皮膚上的贅疣或黑痣突然改變原狀,迅速增長,尤其表面破裂出血或有分泌物。
7、出現局部且不能治愈的潰瘍面者,尤其是有出血傾嚮和分泌物以及腥臭者。
8、消化不良、體重下降明顯、上腹飽脹、有固定的隱痛部位、吞咽不適、呼吸不暢等。
9、不明原因的食欲不振、全身疲憊、坐臥不安、心緒煩躁、性情改變、精神異常等。 |
|
摘要
癌癥(cancer),醫學上稱為:惡性腫瘤(malignant neoplasm)。
世界著名醫學科學家、中國金方醫學科學院院長張正天指出癌癥病因是:機體在環境污染、化學污染(化學毒素)、電離輻射、自由基毒素、微生物(細菌、真菌、病毒等)及其代謝毒素、遺傳特性、內分泌失衡、免疫功能紊亂等等各種緻癌物質、緻癌因素的作用下導致身體正常細胞發生癌變的結果,常表現為:局部組織的細胞異常增生而形成的局部腫塊。癌癥是機體正常細胞在多原因、多階段與多次突變所引起的一大類疾病。
癌細胞的特點是:無限製、無止境地增生,使患者體內的營養物質被大量消耗;癌細胞釋放出多種毒素,使人體産生一係列癥狀;癌細胞還可轉移到全身各處生長繁殖,導致人體消瘦、無力、貧血、食欲不振、發熱以及嚴重的髒器功能受損等等。與之相對的有良性腫瘤,良性腫瘤則容易清除幹淨,一般不轉移、不復發,對器官、組織衹有擠壓和阻塞作用,但癌癥(惡性腫瘤)還可破壞組織、器官的結構和功能,引起壞死出血合併感染,患者最終由於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張正天強調指出:脆弱的免疫功能是導致癌癥的關鍵因素。
當今世界,許多臨床醫生和患者都對於手術、放化療等治癌手段過分依賴,過分迷信,存在着極大的認識誤區。
張正天指出:“癌,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現”。 即癌的病理本質是一種全身性疾病,而不僅僅是局部表現的腫瘤。臨床上切除了乳腺癌,癌細胞轉移到肺、骨等處;切除了肺癌,癌細胞轉移到胸膜並發胸水或轉移到骨、肝髒等;切除了胃癌、腸癌,癌細胞又轉移到肝髒、腹腔淋巴等;放、化療,使癌腫縮小的同時,癌細胞又轉移到了其它的髒器……
所以單一地手術治療,僅僅是切除了癌塊,卻切不盡病人身體內的癌細胞,更不能切掉病人體內的緻癌物質和形成癌癥的因素。
張正天指出:單純地通過放、化療依然不是治療癌癥的根本辦法。“放、化療會抑製骨髓,引起全血細胞減少;紅細胞減少引起貧血、白細胞減少造成感染、血小板減少引起出血,任何一項發生都可能危及生命”……
更為嚴重的是:單一的放、化療,會抑製、降低病人的免疫功能,會破壞甚至摧毀病人的免疫功能,將加速中晚期病人的死亡。
張正天指出:中國中醫學博大精深,早在距今約3500多年的殷周時代,殷墟甲骨文上已記有“瘤”的病名。該字由“疒”及“留”組成,說明了當時對該病已有“留聚不去”的病理認識。癌癥在中國中醫學屬於:“癥瘕”、“積聚”、“噎膈”等“證”的範疇,華佗在《中藏經》中指出:“夫癰疽瘡腫之所作也,皆五臟六腑蓄毒不流則生矣,非獨因榮衛壅塞而發者也”;東漢的張仲景對腫瘤與非腫瘤的臨床表現和預後的區別進一步發展了《難經》的論述“積者,髒病也,終不移;聚者,腑病也,發作有時,展轉痛移,為可治”……;隋代巢元方所著《諸病源候論》不但分門別類地記載了許多腫瘤疾病和癥狀,如“癥瘕”、“積聚”、“食噎”、“反胃”、“癭瘤”等病證,而且還論述了病因、病機,同時記載了“縫亦有法”的外科手術方法。
張正天在《中國金方醫學》中強調指出:科學、正確地治療癌癥應該是在手術、放化療的基本方法中,中西醫有機地結合,整體出發、多嚮調控,阻斷緻癌物質的繼續侵入,清除病人體內的緻癌物質,全面調整、修復病人的免疫功能,瓦解癌細胞的“生存環境”,促使癌細胞凋亡等等,這樣才能有效地治療癌癥、解决癌癥。(以上文字原句論述出自張正天《中國金方醫學》,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刪改、剽竊)
二、癌癥的癥狀
(1)原因不明的消瘦、無力,上腹無規則的疼痛,食欲下降,特別厭食肉類食品。
(2)非懷孕和哺乳的婦女,有乳頭流水或能擠出液汁。
(3)身體任何部位如乳腺、頸部或腹部出現逐漸增大的腫塊。
(4)幹咳、痰中帶血,胸悶胸痛,久治不愈。
(5)中年以上的婦女,性交後陰道有少量出血,或平時有不規則的陰道出血,或是停經數年後又來月經,白帶明顯增多。
(6)不伴腹痛的逐漸加深的黃疸和上腹包塊。
(7)肝髒腫大的速度較快,並伴有肝區疼痛。
(8)不明原因的無痛性血尿。
(9)皮膚潰爛長久不能愈合。
(10)黑痣突然增大,同時伴有灼癢、破潰,出血疼痛或痣上的毛發脫落。
(11)反復發熱和頑固性的牙齒出血,皮下出血和進行性貧血。
(12)反復出現的不明原因的高熱。
(13)口腔粘膜,或女性外陰或男性陰莖龜頭上出現白斑,而且迅速擴大和灼癢不適。
(14)進行性雙下肢無力,感覺異常,動作失調或伴大小便有時失禁。
(15)無明顯外力作用所致的股骨和肱骨等大骨的骨折。
(16)進食吞咽時胸骨後有異物梗塞感、刺痛感或自覺食物通過緩慢。
(17)鼻塞,經常少量鼻出血或鼻涕中常帶血絲,伴有偏頭痛、頭暈、耳鳴和頸上部耳垂下方前後部位摸到腫大淋巴結。
(18)大便習慣改變,或腹瀉和便秘經常交替出現,或大便常帶膿血,或大便變細變扁。
(19)逐漸加劇的頭痛,伴突然出現的短暫的視力障礙和嘔吐。
(20)青少年肘或膝關節劇痛、腫脹,用抗風濕藥或抗菌素類藥治療無效等。 |
|
癌癥一般亦可根據組織來源命名,來源於上皮組織的統稱為“癌”,如鱗狀細胞癌、腺癌。來源於間葉組織稱為肉瘤,如平滑肌肉瘤、纖維肉瘤。有少數腫瘤不按上述原則進行命名,如有些來源於幼稚組織和神經組織的惡性腫瘤稱為母細胞瘤,如神經母細胞瘤、髓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等。但少數情況則為良性,如肌母細胞瘤、軟骨母細胞瘤和骨母細胞瘤。有些惡性腫瘤由於成分復雜或由於習慣沿襲,在腫瘤的名稱前加惡性,如惡性畸胎瘤、惡性腦膜瘤、惡性神經鞘瘤等。有些腫瘤冠以人名,如尤文瘤、何傑金淋巴瘤。或按腫瘤細胞的形態命名,如骨巨細胞瘤、肺燕麥細胞癌。 |
|
可以肯定的說癌癥不傳染 什麽是傳染,簡單地說,就是某種疾病從一個人身上通過某種途徑傳播到另一個人身上。傳染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傳染源、傳播途徑及易感人群,三者缺一不可。臨床資料證明,癌癥病人本身並不是傳染源。腫瘤專傢做過這樣的實驗,從癌癥病人身上取下的癌組織直接種植在另一個人身上,並不能成活生長。儘管目前認為某些癌癥的發生與某些病毒有關,如:子宮頸癌,鼻咽癌,白血病,但至今還不能證實感染上某些病毒就一定地得某種癌癥的說法。
目前世界WHO未將癌癥列為傳染病,收治癌病人也沒有采取像傳染病那樣的隔離措施。腫瘤醫院的醫護人員,他們的癌癥發病率並不比一般人群高。動物實驗驗證,將患癌動物和健康動物長期關在一起,經過反復觀察和檢查,也未見有任何傳染現象。
所以大傢要明白,傢人朋友得了癌,不要顧慮傳染,而應該多陪他們,奉獻溫暖和愛心,這樣纔有利於患者病情早日恢復。 |
|
1、癌癥為什麽會轉移?
癌細胞的轉移可能是因為喚醒了身體中沉睡的胚胎發育相關轉錄因子所致。
一般來說,癌細胞進行轉移會分為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稱為侵犯,這個階段中癌上皮細胞會鬆開癌細胞之間的連接,使得癌細胞“重獲自由”而能移動到其他地方去。第二個階段稱為內滲,癌細胞穿過血管或淋巴管的內皮進入循環係統。第三階段稱為外滲,在這個階段當中,經過循環係統之旅洗禮的幸存者,會穿過微血管的內皮細胞到達其他的組織。最後的階段就是這些癌細胞的新大陸移民,在其他組織當中繁衍茁壯形成轉移的惡性腫瘤。
雖然目前已有研究披露出一些與轉移過程相關的基因,不過大部分的研究都是將癌細胞註射入循環係統中,如此便缺少了與侵犯和內滲作用相關的基因研究。麻省理工學院的懷德海研究所Robert Weinberg所領導的研究小組,最近發表了與癌癥轉移早期相關的研究結果。
首先他們使用當紅的微陣列技術來分析會轉移的老鼠乳癌細胞的基因表現,從中他們找到一個重要的轉錄因子:Twist。這個轉錄因子在胚胎發育的某些過程中,肩負着引發細胞移動以及組織重組的任務。而類似的細胞移動以及組織重塑情形在腫瘤轉移的時候也會發生。
他們發現Twist會使由鈣黏附素E所調控的細胞黏附作用失效,以及産生上皮細胞的上皮-間質轉化。而且被阻斷了Twist表現的癌細胞其轉移的程度會降低,並且在循環係統中的癌細胞數目也有減少的現象。另外在人類乳癌中的侵犯性小葉癌當中也觀察到Twist抑製了鈣黏附素E的表現。
因此Weinberg等人推測,癌細胞之所以能進行轉移,可能是因為喚醒身體中沉睡已久,負責胚胎早期型態發育的基因,從而啓動相關的程序,因此獲得轉移的可怕能力。
未來在臨床上也許能開發藥物以抑製Twist這類基因的表現,避免腫瘤轉移;又或者可以藉由篩檢這些基因,早期發現腫瘤未來的走嚮,並給予適當的治療。也許以後癌癥不再是那麽令人可怕的洪水猛獸,而會變成另一種慢性病也不一定。
2、癌癥轉移的方式
癌細胞是非常“貪婪”的,它會跑到它可能到達的任何地方,而路徑主要有3條:
一、淋巴轉移
淋巴轉移一般最早,因此進行腫瘤切除時,要進行淋巴結清掃;放療除了照射原發腫瘤病竈外,還要照射周圍淋巴結。淋巴係統遍布周身,是癌細胞轉移的理想及首選通道。淋巴轉移往往由近及遠,如乳腺癌首先轉移到同側腋窩淋巴結,之後轉移到鎖骨上、下淋巴結,甚至對側腋窩淋巴結。直接侵入血管或經淋巴管進入血管的癌細胞,會隨血流到達其他部位如肺、腦、肝和骨等,這就是血行轉移。胃腸道癌常轉移至肝和肺,乳腺癌、腎癌、骨肉瘤等常轉移到肺,肺癌易轉移至腦,前列腺癌易轉移到骨。
二、血行轉移
化療就是為了避免癌細胞通過血行轉移,而用藥“沿途”消滅癌細胞。
三、種植轉移
還有一種轉移比較少,就是種植轉移。癌細胞如果從腫瘤表面脫落,“掉”在胸腔、腹腔和腦脊髓腔等處,就會“生根發芽”。發生地一般在這些空腔的下部,如肋膈角、直腸膀胱窩、顱底等處。 平常人們總愛說什麽東西緻癌,其實,我們還不能說衹要不吃什麽就不會得癌,或者接觸什麽就會得癌。現在還沒有發現任何一種因素是誘發癌癥的必然因素。戰勝癌癥最重要的是早發現,早期癌癥大都可以治愈。為此,我們一是要定期體檢,二是不舒服就要看一些癥狀可能與癌癥有關,不要感覺到痛了纔去看醫生。 |
|
癌癥主要有四種:癌瘤,影響皮膚、粘膜、腺體及其他器官;血癌,即血液方面的癌;肉瘤,影響肌肉、結締組織及骨頭;淋巴瘤,影響淋巴係統。常見的癌癥有血癌(白血病) 、骨癌、 淋巴癌(包括淋巴細胞瘤)、 腸癌、 肝癌、 胃癌、盆腔癌(包括子宮癌,宮頸癌)、 肺癌(包括縱隔癌)、 腦癌、 神經癌、 乳腺癌、 食道癌、 腎癌等。 |
|
人體可通過免疫係統抑製來消滅癌細胞,但是當人體內防癌能力減弱或被抑製,癌細胞就會繼續增殖下去,形成臨床可見的癌癥。
國內外醫學界已經證實,人類80%~90%以上的癌癥與外部環境因素相關,也就是人類生活環境中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因素與癌癥的發生密切相關。環境的不良侵害會受到人體防護係統的緩衝或抵抗,其作用能被消除或減弱。當緻癌因素過強或纍積效應過大,而人體存在免疫功能不足或身體修復功能有缺欠情況下,就有可能發生癌癥。
當前環境污染日趨加劇,人類的生活環境不斷惡化,與緻癌因素的接觸越來越緊密。人體細胞的穩定性衹能是相對的,人體細胞基因的改變是必然的和難以避免的,但這並不意味着癌癥無法剋服和人們對癌癥無能為力。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體內都存在着數量不一的部分癌變細胞,但是衹有極少的癌變細胞能夠發展成癌癥,大部分癌變細胞或被機體及時清除,或沒有自主分裂能力而長期潛伏,不會危害人體健康。隨着醫學的進步與發展,以及對癌癥研究的深入,人們對癌癥的病因已有空前的瞭解,職業性腫瘤已經基本能夠預防,某些普通人群的癌癥也已能預防和治愈。 |
|
●勿憋尿
研究發現,膀胱癌的發生與一個人的飲水、排尿習慣有關。據資料表明,每日排尿5次的人比排尿6次以上者容易患膀胱癌。這主要是因為飲水少、長時間憋尿,易使尿液濃縮,尿在膀胱內滯留的時間較長,尿中化學物質刺激粘膜上皮細胞,從而導致癌癥的發生。多飲水,勤排尿可起到“衝洗”膀胱,排除有害的化學物質的作用。
●戒煙
當前,吸煙已成為世界性的社會公害,嚴重地威脅着人類的健康。有綜合研究報告,美、英、加拿大吸煙者癌癥發病情況:吸煙者肺癌死亡是非吸煙者的10.8倍,喉癌死亡是5.4倍。
美國癌癥權威研究機構的報告指出:不良生活習慣占緻癌因素的35%,吸煙占30%,兩者加起來就占65%。煙對胎兒非常有害,孕婦抽煙,小孩以後罹患癌癥的幾率將多50%。有鑒於此,重視以上環節的防範,就能讓絶大多數人遠離癌癥,每個人都從自己做起,是非常重要的。不論對哪一個年齡層的人而言,抽煙是極度危險的,而且會導致癌癥。
●多喝蔬菜汁
常喝甜菜汁(根部及頂部作成的)、鬍蘿蔔汁(含β—鬍蘿蔔素)、蘆筍汁。將新鮮甘藍及鬍蘿蔔作成混合菜汁,效果極佳。葡萄汁、櫻桃汁及所有深色的果汁,包括黑醋粟汁,都是非常好的營養果汁,新鮮的蘋果汁也有益處。果汁在早晨飲用最佳,蔬菜汁則在下午飲用最佳。僅喝礦泉水或蒸餾水。
●多吃洋蔥和大蒜
洋蔥和蒜頭是極佳的保健食品。每天吃十粒生的杏仁,它們含豐富的laetrile,還是一種抗瘤劑。可以多吃芽苗菜,比如蘿蔔苗,豆苗,最好是生吃,或衹需用開水稍微燙一下即可。
●多吃生蘿蔔
許多人都知道,目前在醫院裏經常使用一種叫“幹擾素”的藥物。它是人體自身白細胞所産生的一種糖蛋白,在體內具有抑製癌細胞快速分裂的作用。但是,人體內産生的幹擾素很少,所以科學家們研製出“幹擾素誘生劑”一類藥物,激發和誘導人體自身製造出更多的幹擾素。
在日常的膳食中,也有一些能夠誘生幹擾素的食物,其中效果最佳的,要屬白蘿蔔了。研究證明,從蘿蔔中可以分離出幹擾素誘生劑的活性成分——雙鏈核糖核酸,對食管癌、胃癌、鼻咽癌和宮頸癌的癌細胞,均有明顯的抑製作用。但是,由於這種活性成分不耐熱,如果經過烹凋,在加熱過程中則會破壞,所以生吃蘿蔔對防癌有益。
●限製高脂肪飲食
研究顯示,與低脂飲食相比較,富含脂肪的飲食,大幅地增加結腸癌及乳癌的發生幾率。高脂肪飲食是癌細胞的助長劑。
癌癥預防的目標就是減低癌癥的發生。包含減少接觸緻癌物的機會,改變飲食及生活習慣,或是醫療技術的進步(早期診治,超音波,MRT或CT掃描等檢驗)。
許多預防癌癥的想法是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而來,分析病患的資料可發現生活方式或是接觸一些環境危險因子的確與特定癌癥的發生機率相關。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根據流行病學研究所提出的建議改善,確實可以讓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降低。
因為接觸危險因子而增加癌癥風險的例子包括飲酒(增加罹患口腔、食道、乳房等癌癥的機率),吸煙——但大約20%得到肺癌的女性從未吸煙,相對僅有10%男性肺癌病患是非吸煙者,目前推測這樣的差異是來自廚房油煙或是吸入傢中其他抽菸男性的二手煙。,缺乏運動(與結腸癌、乳癌或其他癌癥有關),肥胖(與結腸癌、乳癌、子宮內膜癌及其他可能的癌癥)。根據流行病學研究推測,避免過量飲酒,經常運動,保持適當體重的確有助於減少某些癌癥的風險。不過這些因子的影響遠小於抽菸所産生的緻癌風險。其他已知會影響癌癥風險的因素(無論好或壞)還有性病、服用荷爾蒙、電離輻射(ionizing radiation)、紫外綫、化學物和某些傳染疾病等。
對於癌癥高風險群,例如有傢族病史,或是環境污染 (例如輻射屋居民)的人進行基因檢測,可做較深入仔細的檢查分析,服用預防藥物。確定有癌癥相關基因突變的人,可藉由預防性的手術,降低癌癥機會。
●硒——抗癌之王
科學界研究發現,血硒水平的高低與癌的發生息息相關。大量的調查資料說明,一個地區食物和土壤中硒含量的高低與癌癥的發病率有直接關係。目前癌癥治療中使用硒輔助治療十分普遍。常用的補硒製劑有新稀寶、硒維康等。 |
|
一、中藥治療
在腫瘤治療方面中西醫各有優勢,西醫治療的優勢在於見效快,但常因過度治療而導致事與願違的不良後果。中醫優勢在於緩解癥狀的效果明顯,對癌癥放化療當中的繼發醫源性損害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能夠針對病原治療。但副作用嚴重者可引起單係統或多係統功能衰竭。如我國中醫學家張正天所創的《香草化癌湯》以麝香、野生鼕蟲夏草、白花蛇舌草、全蟲、野山參等為主藥,辨證施治,可迅速阻斷癌癥的病理學進程。太原市新中醫研究所創立的經絡疏導法以疏導經絡,解除抑製,綜合排布穴位,可以迅速消除患者的癥狀,明顯延長患者的健康生存期.現在對於腫瘤的治療多數采取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式,理論上早診斷、早治療,早中期手術、放化療有少數的根治機會(但由於患者因自覺癥狀就診時就已經發展為中晚期,所以早期治療衹是美好願望),結合中藥可以起到減毒增效的作用。手術、放化療以後利用中藥能起到一定的預防復發和轉移的作用。晚期患者利用中藥扶正固本、減少痛苦,提高生活質量是目前姑息式臨終關懷的有效途徑。現在治療腫瘤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手段可使兩者優勢互補,以達到提高綜合療效的目的。
二、手術治療
通常包括根治性手術,姑息性手術,探查性手術。
(1)根治性手術
由於惡性腫瘤生長快,表面沒有包膜,它和周睡正常組織沒有明顯的界限,局部浸潤厲害,並可通過淋巴管轉移。因此,手術要把腫瘤及其周圍一定範圍的正常組織和可能受侵犯的淋巴結徹底切除。這種手術適合於腫瘤範圍較局限、沒有遠處轉移、體質好的病人。
(2)姑息性手術
腫瘤範圍較廣,已有轉移而不能作根治性手術的晚期病人,為減輕痛苦,維持營養和延長生命,可以衹切除部分腫瘤或作些減輕癥狀的手術,如造瘻術等。
(3)探查性手術
對深部的內臟腫物,有時經過各種檢查不能確定其性質時,需要開胸、開腹或開顱檢查腫塊的形態,肉跟區別其性質或切取一小塊活組織快速冰凍切片檢查,明確診斷後再决定手術和治療方案,為探查性手術。
三、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簡稱放療,它是利用高能電磁輻射綫作用於生命體,使生物分子結構改變,達到破壞癌細胞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放射能夠治療癌癥是因為癌細胞對放射綫敏感。目前臨床上應用的放射綫有X綫治療和r綫治療兩種。
放射治療對癌癥是否有效,取决於許多因素,如臨床時間的早晚,腫瘤病理類型和它對放射的敏感性,病人的整體狀況和腫瘤周圍情況都有關。
腫瘤對放射敏感性的高低與腫瘤細胞的分裂速度、生長快慢成正比。同一種腫瘤的病理分化程度與放射敏感性成反比,即腫瘤細胞分化程度低則放射敏感性高,而分化程度高者則放射敏感性低。因此臨床根據腫瘤對不同劑量放射綫的反應不同可分為三類:一類是對放射敏感的腫瘤,常照射50~60戈瑞,腫瘤即消失,如淋巴瘤、精原細胞瘤、無性細胞瘤及低分化的鱗狀上皮細胞癌、小細胞未分化型肺癌等。另一類屬是中度敏感的腫瘤,要照射到60~70戈瑞左右,腫瘤纔消失。再一類是對放射不敏感的腫瘤,其照射量接近甚至超過正常組織的耐受量,放射治療的效果很差,如某些軟組織肉瘤和骨的腫瘤等。腫瘤的放射敏感性還和其生長方式有關,一般嚮外突性生長的腫瘤如乳突型、息肉型、菜花型較為敏感,而浸潤性生長的腫瘤如浸潤型、潰瘍型,則敏感性較低。
放射敏感性與放射治愈率並不成正比。放射敏感性的腫瘤,雖然局部療效高,腫瘤消失快,但由於它的惡性程度大,遠處轉移機會多,因而難於根治。鱗狀上皮癌的放射性屬中等,但它的遠處轉移少,故放射治愈率較高,如皮膚癌、鼻咽癌、子宮頸癌。另外,對淋巴肉瘤、髓母細胞瘤等較敏感。高度敏感的有多發性骨髓瘤、精原細胞瘤,卵巢無性細胞瘤、尤文氏瘤、腎母細胞瘤等。高度敏感的腫瘤可以放療為主,早期宮頸癌、鼻咽癌、舌癌、早期的食管癌等放療的五年生存率均可達90%以上。這些癌癥的晚期放療有時也能取得一定的療效。
四、化學治療
化學療法是將藥物經血管帶到全身,對身體所有細胞都有影響。這種療法有時也稱為“胞毒療法”,因為所用藥物都是有害,甚至是帶毒性的,體內細胞,無論是否惡性細胞,都受到破壞。
化學治療的臨床應用有四種方式:
1.晚期或播散性腫瘤的全身化療
因對這類腫瘤患者通常缺乏其它有效的治療方法,常常一開始就采用化學治療,近期的目的是取得緩解。通常人們將這種化療稱為誘導化療。如開始采用的化療方案失敗,改用其它方案化療時,稱為解救治療。
2.輔助化療
是指局部治療(手術或放療)後,針對可能存在的微小轉移病竈,防止其復發轉移而進行的化療。例如骨肉瘤、睾丸腫瘤和高危的乳腺癌病人術後輔助化療可明顯改善療效,提高生存率或無病生存率。
3.新輔助化療
針對臨床上相對較為局限性的腫瘤,但手術切除或放射治療有一定難度的,可在手術或放射治療前先使用化療。其目的是希望化療後腫瘤縮小,從而減少切除的範圍,縮小手術造成的傷殘;其次化療可抑製或消滅可能存在的微小轉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現已證明新輔助化療對膀胱癌、乳腺癌、喉癌、骨肉瘤及軟組織肉瘤、非小細胞肺癌、食管癌及頭頸部癌可以減小手術範圍,或把不能手術切除的腫瘤經化療後變成可切除的腫瘤。
4.特殊途徑化療
(1)腔內治療。包括癌性胸腔內、腹腔內及心包腔內積液。通常將化療藥物(如絲裂黴素、順鉑、5-氟脲嘧啶、博來黴素)用適量的流體溶解或稀釋後,經引流的導管註入各種病變的體腔內,從而達到控製惡性體腔積液的目的。
(2)椎管內化療。白血病及許多實體瘤可以侵犯中樞神經係統,尤其是腦膜最容易受侵。治療方法是,通常采用胸椎穿刺鞘內給藥,以便腦積液內有較高的藥物濃度,從而達到治療目的。椎管內常用的藥物有甲氨喋呤及阿糖胞苷。
(3)動脈插管化療。如頸外動脈分枝插管治療頭頸癌,肝動脈插管治療原發性肝癌或肝轉移癌。 |
|
癌癥患者飲食。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1)供給機體能量:每剋碳水化合物在體內完全氧化可産生大約4千卡的熱量。正常情況下,機體大部分的能量消耗來源於碳水化合物。(2)組成重要的生命物質:細胞膜中的糖蛋白、結締組織中的粘蛋白、神經組織中的糖脂、遺傳物質核酸等結構中都有碳水化合物。 (3)節省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充分供應可避免蛋白質作為能源而被消耗。(4)幫助肝髒解毒:攝入足夠量的碳水化合物可增加肝糖原的儲存,加強肝髒功能。癌癥患者飲食,葡萄糖醒酸可直接參與肝髒解毒。(5)調節脂肪代謝:多餘的碳水化合物可以轉變為脂肪,糖的充分供應可減少脂肪代謝過程中産生過多的嗣體(包括丙隅、自一連丁酸和乙酷乙酸)。嗣體的堆積可引起代謝性酸中毒。 2.癌癥患者飲食,碳水化合物的來源平常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是各種糧食,如小麥、大米、玉米、白薯、馬鈴薯等。另外, 一些水果中也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如蘋果、棗、西瓜、桃等 。 |
|
1.飲食清淡,營養均衡,淡泊情志,經常運動,不吸煙、不酗酒、不熬夜,註意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可以減少大多數腫瘤的發生。
2.多吃新鮮黃緑色蔬菜與水果(每人每日300~500剋),低????(每人每日5~10剋),不吃或少吃腌製、發黴食品,健康飲食是人人可以做到的防癌措施。脂肪攝入過多,易導致乳腺癌、大腸癌。
3.預防肺癌:請立即戒煙,被動吸煙危害更大;減少空氣污染,預防肺癌發生;45歲以上成年男子,每年要拍胸片一次,特別是吸煙者,咳嗽時痰中帶血應及早就醫。
小編支招:專傢提醒您:防癌癥 從改變生活方式做起
4.少吃熏、腌、泡、炸和過燙、過鹹、過硬食物,適量進食蛋白質、脂肪食品,這樣可以減少消化道腫瘤的發生。
5.胃痛規律、性質改變,反復出現黑便、隱血陽性者,應主動就醫,警惕胃癌。
6.婦女每月堅持乳房自查,可早期發現乳腺癌;乳房自查,每月一次,堅持終身,必有益處,發現腫塊,及時就醫,早期治療,可以治愈。
7.大便習慣改變、變形、有黏液、帶血持續兩周應主動就診,早期發現腸癌。 |
|
1.不吃發黴的糧食及其製品。花生、大豆、米、面粉、植物油等發黴後,可産生黃麯黴素,是一種強烈的緻癌(特別是肝癌)物質。
2.不吃熏製或腌製的食物,如熏肉、鹹肉、鹹魚、腌酸菜、腌鹹菜等,這些食物中含有一種可能導致胃癌和食道癌的化學物質。
3.不吸煙。香煙中的焦油等物質是導致肺癌和胰腺癌的緻癌因素。最近研究證明,吸煙和婦女宮頸癌也有關係。
4.不酗酒,特別是不飲烈酒。濃度高的酒精會刺激口腔、食道壁和胃壁的上皮細胞並引發癌變。
5.同時吸煙與喝酒會大大增加緻癌的機會。
6.不接觸或少接觸大煙囪裏冒出的黑煙,被它污染的空氣裏含有少量的緻癌物質。
7.不能用洗衣粉擦洗餐具、茶具或洗食物。
8.不要用有毒的塑料製品(聚氯乙烯)包裝食物。
9.不吃被農藥污染的蔬菜、水果和其它東西。
10.飲用新鮮、清潔的水,不喝過燙的水,不吃過熱、過硬、燒焦或太鹹食物。
11.不要過度曬太陽。陽光中的紫外綫可導致皮膚癌,並可能降低人體的免疫力。
12.多吃新鮮蔬菜,吃飯不要過飽,控製肉類食物攝入量,控製體重,這樣可以減少癌癥的發病率。
13.不要經常吃有可能緻癌的藥物,如激素類藥物、大劑量的維生素e等。
14.有子宮糜爛的婦女,定期檢查並及時治療,防止癌變。
15.有陰莖包皮過長的成人或兒童,要及時切除,防止陰莖癌。
16.不論是否裝有空調設備,封閉式環境的空氣污染相當嚴重。通風的房子則對人體健康有益。沒有裝空調的房間,也必須每天開窗約1-2小時。
17.裝潢中不要用放射性的岩石和礦沙作為建築材料,不用含有苯、四氯化碳、甲醛、二氯甲烷等緻癌物質的建築材料。在空氣流通的情況下進行室內裝修。裝修完後,要把室內的油漆味、膠水味、新傢具的氣味經開窗排放出去,待通風30天左右後才能安全住人。
18.炒菜或油炸食品時,因油鍋太熱産生許多油煙對人體有害,所以炒菜油溫不能太高,不能讓油鍋冒油煙,盡量少用煎、炒、油炸、熏烤的烹調方法。提倡多用蒸、煮、涼拌、水氽、湯菜等烹調方法。
19.在廠礦、車間等工作的人員下班後,首先應洗手或洗澡,不要把工作服帶回傢中。
20.添新衣也應註意是否有甲醛之類的污染物。購買織物服裝後,先用清水洗滌後再穿最好。 |
|
1)牛奶和酸奶 牛奶含鈣和維生素D,在腸道內能與緻癌物質相結合,清除其有害作用。酸奶能抑製腫瘤細胞的生長。
2)蜂蜜和蜂乳 蜂蜜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機體抵抗力,提高造血功能和組織修復作用。近年來發現蜂乳含有特殊的蜂乳酸,對防治惡性腫瘤有效。
3)茶 含兒茶素,能清除體內的放射性物質。放療病人經常飲茶有益康復。茶還可以防齲齒。
4)花粉食品 效是提高智力,促進發育,補血,增加耐力,延緩衰老,具有激素樣作用,增強抗病能力等。
5)蔬菜 新鮮蔬菜如鬍蘿蔔、蘿蔔、瓠果、茄子、甘藍等,含有幹擾素誘導物,能刺激細胞産生幹擾素。這種物質可以增強病人對疾病和癌瘤的抵抗力。但它易受加熱的影響而被破壞,因此以上。食物以生吃為好。許多研究都證實大蒜具有防癌抗癌能力,大蒜中的脂溶性揮發性油能激活巨噬細胞,提高機體的抗癌能力;還含有一種含硫化合物,也具有殺滅腫瘤細胞的作用。蔥頭也能抗癌,可能是含有𠔌胱甘肽以及多種維生素的緣故。對淋巴瘤、膀胱癌、肺癌和皮膚癌等均有防禦作用。
6)海産品 可用作惡性腫瘤病人的治療食品。海藻類有效成分主要是多糖物質和海藻酸鈉。海藻酸鈉能與放射性鍶結合後排出體外。常吃海帶、紫菜等食品對身體有益。鯊魚的軟骨能抑製腫瘤生長,魚翅有抑製腫瘤嚮周圍浸潤的能力。魚類中含有豐富的硒、鋅、鈣、碘等無機????類,對抗癌也是有益的。
7)真菌食品 中含有多糖物質和幹擾素誘導劑,能抑製腫瘤。香菇對胃癌、食道癌、肺癌、宮頸癌有一定的療效。金針菇也具有同樣的功效,對腫瘤有抑製作用。猴頭菇對胃癌有療效,可延長病人的生存期,提高免疫力。銀耳對癌瘤有抑製作用。近年發現茯苓中90%的B茯苓聚糖可增強免疫功能,有抗癌瘤的作用。
8)果品 杏仁可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抑製細胞癌變。它對口腔乾燥等癥狀有緩解作用,但對口:腔有炎癥、潰瘍以及鼻出血的病人不宜食用。烏梅也有抗癌作用,棗能抑製腫瘤細胞生長。無花果的提取物可治療胃癌、咽喉癌、宮頸癌、膀胱癌等。蘋果中含有果膠多,可與放射性元素結合,促使其排出。木瓜能阻止癌瘤擴散、發展。
9)其他 山芋中提取類固醇物質能抑製乳腺癌的發展。玉米粉能抑製腫瘤生長,減輕抗癌藥物的副作用。薏苡仁中的多糖體和薏苡脂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及抑製腫瘤細胞的作用。 |
|
主要原因有兩方面:其一,癌細胞在形成的過程中,增殖的癌細胞需要消耗人體大量的營養物質,破壞了人體的免疫力、抵抗力。其二,由於病變發生的髒腑部位器官不同,病變發生在哪個髒腑或器官,就破壞哪個髒腑器官的本身功能。於是就出現了疼痛,下咽睏難、嘔吐、不思飲食、脹滿、咳嗽、出血、積水、腹水、發燒、大小便失常、出汗、下墜感、骨壞死等癥狀,出現髒腑功能退化、紊亂失調的現象。癌癥即破壞了人體本身的髒腑功能,又破壞了人體的免疫功能,使人體陰陽失去平衡,導致髒腑功能衰竭,從而致人死亡。 |
|
癌癥是一大類惡性腫瘤的統稱。由於各種癌的發生部位不同,病理形態不同,以及發展階段不同,因此會産生各種各樣的臨床表現。但癌癥的早期往往癥狀很少,待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纔漸漸表現出一係列癥狀和體徵。一般將癌癥的臨床表現分為局療表現和全身性癥狀兩個方面。
一,局部表現:
1,腫塊:癌細胞惡性增殖所形成的,可用手在體表或深部觸摸到。甲狀腺、腮腺或乳腺的癌可在皮下較淺部位觸摸到。腫瘤轉移到淋巴結,可導致淋巴結腫大,某些表淺淋巴結,如頸部淋巴結和腋窩淋巴容易觸摸到。至於在身體較深部位的胃癌、胰腺癌等,則要用力按壓纔可觸到。惡性腫瘤包括癌的腫塊生長迅速,表面不平滑,不易推動;良性腫瘤則一般表面平滑,像雞蛋和乒乓球一樣容易滑動。
2,疼痛:出現疼痛往往提示癌癥已進入中、晚期。開始多為隱痛或鈍痛,夜間明顯。以後逐漸加重,變得難以忍受,晝夜不停。一般止痛藥不起作用。疼痛一般是癌細胞侵犯神經造成的。
3,潰瘍:由於某些體表癌的癌組織生長快,營養供應不足,出現組織壞死所形成的。如某些乳腺癌可在乳房處出現火山口樣或菜花樣潰瘍,分泌血性分泌物,並發感染時可有惡臭味。此外,胃、結腸癌也可形成潰瘍,一般衹有通過胃鏡、結腸鏡纔可觀察到。
4,出血:癌組織侵犯血管或癌組織小血管破裂而産生的。如肺癌病人可咯血,痰中帶血;胃、結腸、食管癌則可便血。
5,梗阻:癌組織迅速生長而造成的梗阻。當梗阻部位在呼吸道即的生呼吸睏難;食管癌梗阻食管則吞咽睏難;膽道部位的癌可以阻塞膽總管而的生黃疸;膀胱癌阻塞尿道而出現排尿睏難等。總之,因癌癥所梗阻的部位不同而出現不同的癥狀。
6,其它:顱內腫瘤可引起視力障礙(壓迫視神經)、面癱(壓迫面神經)等多種神經係統癥狀;骨腫瘤侵犯骨骼可導致骨折;肝癌引起血漿白蛋白減少而致腹水等。 |
|
人們常常把腫瘤與癌癥混為一談,認為腫瘤就是癌癥,癌癥就是腫瘤,其實兩者有根本的不同。腫瘤包括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兩類,惡性程度介於兩者之間的又稱為“交界瘤”,所以腫瘤不等於癌癥。
惡性腫瘤共有1000多種,共分兩大類,即癌與肉瘤。命名原則是根據發生部位和組織來源,在其名稱後面加上“癌”字或“肉瘤”字樣的均為惡性腫瘤。
生長於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稱為“癌”。所謂上皮組織,是指分佈在人體表面和人體內所有的空腔髒器,如空腔、食管、胃、腸管等“的細胞,這些器官如有惡性腫瘤生長,則分別稱為口腔癌、食管癌、胃癌、腸癌等。
凡是人體結締組織如脂肪、肌肉、骨骼、淋巴、造血組織等發生的惡性腫瘤,統稱為“肉瘤“,如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骨肉瘤、淋巴肉瘤等。
人們常易把良性腫瘤和惡性的肉瘤的稱呼相混淆,如脂肪瘤、平滑肌瘤等都是良性腫瘤。可是一旦在它們的名字間加上一個“肉”字,如脂肪肉瘤、纖維肉瘤等就是惡性腫瘤,別看是一字之差,卻謬之千裏,是良惡之分。所以,把肉瘤當成良性腫瘤就大錯特錯了。
另有一類來源於多種組織成分的惡性腫瘤,既不稱癌也不叫肉瘤,而是在前面加上“惡性”兩字,如惡性混合瘤等。凡是來自胚胎細胞或未成熟組織的惡性腫瘤,均稱為“母細胞瘤”,如肝母細胞瘤及髓母細胞瘤等。此外,還有少數惡性腫瘤仍然沿用習慣名稱,如霍奇金病、非霍奇金病、白血病及黑色素瘤等。
因此,惡性腫瘤也不都叫“癌”。
良性腫瘤是指那些生長在體表或髒器內的生物,形似腫瘤,但不具備惡性腫瘤的生物學特徵。
醫學對良性腫瘤的命名原則是在發生部位名稱後面加上一個“瘤”字,如發生在膀胱的腫瘤形狀像乳頭,就取名為“膀胱乳頭狀瘤”。若腫瘤來源於結締組織就直接在組織名稱後面加上“瘤”字,如纖維瘤、脂肪瘤及血管瘤等。正所謂良惡有別,不可混稱。
另外,處於良惡性之間的腫瘤難以確定是真正的良性還是惡性,這第三種腫瘤,人們稱之為“中間性腫瘤”,“交界性腫瘤”、“境界瘤”、“潛在惡性瘤”、“半惡性腫瘤”等,較多稱之為“交界瘤”。交界瘤的特點:1)腫瘤細胞的形態介於良性、惡性之間,因此在病理學的診斷上存在分歧,臨床上也形成兩派,這正是它分化不典型的特性所在。2)生長方式上有局部擴散的傾嚮,常規按良性腫瘤做局部切除後往往容易局部復發,但卻不發生轉移,或極少有轉移,或即使出現局部轉移,仍然進展緩慢,對病人威脅不大。實際表現有局部擴散或偶有轉移,或者細胞形態符合惡性,但沒有明顯的擴散轉移等惡性表現。
良性腫瘤通常生長緩慢,常保持於其起源的部位。腫瘤常有包膜,呈膨脹性生長,邊界清楚,不浸潤周圍組織;腫瘤分化好,色澤及質地接近正常相應組織,組織形態及細胞形態變異較小,核分裂像不易見到。能手術切除的良性腫瘤,日後一般不復發或僅少數復發,不轉移,通常預後較好。良性腫瘤一般不會引起宿主死亡,除非位於重要器官,如氣管腫瘤引起呼吸睏難;顱內良性腫瘤導致顱內壓增高時,纔危及生命。
惡性腫瘤通常生長迅速,呈浸潤性生長,可破壞周圍組織,無包膜或僅有假包膜,腫瘤分化差,組織及細胞形態與其相應的正常組織差甚遠,顯示異形性,排列擾亂,細胞核形狀不規則,常有不同程度的深染,核仁增大增多,並出現病理性核分裂像;腫瘤內多出現繼發性改變,如出血、壞死、囊性變及感染等。手術切除後常復發,並容易轉移,對周圍組織造成廣泛破壞。如不及時治療,常導致死亡。
癌與肉瘤的區分在臨床上有很大的意義。癌多見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淋巴係轉移常見;而肉瘤則多發於年輕人,多見血行轉移。 |
|
不論是什麽癌癥,必定結於髒腑。若結於髒腑以外的部位,也必定是髒腑的經脈所循行之處。在治療時,腫瘤處於哪個髒腑的經脈,就專意治療哪個髒 腑,並依照陰陽五行原理兼治其它髒腑,培養元氣。所以,好的中醫必須通曉髒腑理論和經脈學說必須辨證施治,靈活用藥,若能如此,豈能將癌癥稱為不治之癥?!切不可固執地遵循西醫思路去研製抗癌新藥,因為不可能有哪一個方子或哪一種藥能夠包治所有癌癥的。 |
|
1、盯住你的BMI 脂肪細胞會製造並釋放荷爾蒙,可能促進癌細胞生長。研究已證實食道癌、胰髒癌、腸癌、停經後乳腺癌、腎髒癌和子宮內膜癌都與超重有關,即使體重略為超重,也會增加罹患這類癌癥的風險。
亞洲人最好將身體質量指數(BMI)控製在18。5至22。9之間。BMI計算方式為《體重(公斤)》÷《身高(公尺)平方》。
2、每天流汗30分鐘 這是最經濟實惠的防癌方法。不需練出6塊腹肌、不一定要跑馬拉鬆,衹要每天運動30分鐘、每周5天即可。健走、跳舞、騎單車、爬樓梯、各種運動都可以。
運動可以調整血液中睾固酮與雌激素,保護女性對抗與荷爾蒙相關的癌癥,如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加拿大研究發現女性若有規律、適度運動可降低30%罹患卵巢癌風險。運動另個好處是促進腸子蠕動,減少糞便積存停留在腸子時間,降低大腸癌風險。
3、喝緑茶或咖啡 緑茶有助於防癌早已獲得證實。因為緑茶含有兒茶素及維生素A、C等抗氧化劑因此有防癌功效,這些防癌成分緑茶含量最多、其次是烏竜茶、紅茶最少。
咖啡也可以降低某些癌癥發生率。美國、加拿大、日本各有最新研究發現,咖啡有助於降低罹患肝癌、腎細胞癌、乳癌、女性得大腸癌的機率。
4、新鮮蔬果 特別強調新鮮的蔬菜水果。世界癌癥基金會建議盡量從飲食中攝取營養。
目前已證實足量的蔬果纖維,可預防大腸直腸癌,並減少乳癌、食道癌等數種癌癥的發生率。蔬果的纖維素能減少腸內緻癌因子、改變腸中菌種生態,避免癌細胞形成。
建議6歲前兒童,每天應攝取5份新鮮蔬果;超過6歲學童、少女及女性成人,天天要吃7份蔬果;而青少年及男性成人,則應每天攝食9份蔬果。蔬菜類1份約為生重100公剋,水果類約為150公剋。每日的蔬菜攝取量,應該比水果多1份。
5、跳開脂肪誘惑 美國國傢科學院報告指出,所有飲食構成要素中,脂肪與癌癥關係最強烈,特別是乳癌、大腸癌與攝護腺癌。
少吃脂肪有些技巧,比方選低脂或脫脂鮮奶;以豆類或豆製品取代部份的肉;把肉皮、肥肉、外層的油炸裹粉去掉;颳除蛋糕的奶油或鮮奶油不吃;吃面用少許麻油代替肉燥;烹調時蒸煮烤鹵取代煎炸方式,都可以減少許多脂肪量。
6、多吃雞、魚,少量吃豬、牛、羊 牛排、紅燒蹄膀、涮羊肉,雖然很美味,但請盡量少吃些。研究已發現比起不吃或很少吃紅肉的人,大量攝取豬、牛、羊等紅肉的人罹患大腸癌風險增加30%。最好每周紅肉總攝取量不超過500公剋,而一塊普通大小、8盎司的牛排就是240公剋。也應戒除煙熏7、戒煙、戒酒 抽煙者請立刻戒煙,不抽煙的人要避免二手煙。抽煙是肺癌主要危險因子,並與食道癌、胃癌、頭頸癌、攝護腺癌、大腸直腸癌、肝癌、子宮頸癌與乳癌相關。 |
|
根據國外文獻記載,約34%~44%的癌癥病人有明顯心理應激反應或心理障礙 ,其中18%的病人符合重癥抑鬱發作的診斷。如何幫助癌癥病人減輕心理負擔, 脫情緒睏擾,改善生活質量,是腫瘤、精神、心理等學科需要重視的問題之一。
癌癥病人應當具備怎樣的心理素質呢? 日本著名醫學專傢伊丹教授指出:“懼怕死亡和疾病是非常健康的心理,沒有這種害怕心理是不正常的。對懼怕的心理不要去管它,重點應放在追求有意義的生活上。”鼓勵癌癥病人,以建設性積極態度生活,從而達到治愈癌癥及其它頑癥之目的。
人患病後,心理活動也會發生一係列的改變,病人的心理活動歸結起來有以下幾個共同特點:
(1) 依賴性增加,被動性加重,行為變得幼稚;
(2) 自尊心增強,患病後總認為應受到別人的關懷和照顧,親人們應為其做出奉獻
(3) 疑心加重,甚至認為別人低聲說話就是在談論他的病情等等;
(4) 還表現為:主觀感覺異常,情緒易激動,焦慮和恐懼,害怕孤獨等等;
癌癥患者傢屬是癌癥治療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他們關心照顧病人的細微程度是影響患者康復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癌癥病人傢屬要盡量做到以下幾點:
1、當醫生為病人確認並把病情告知傢屬後,傢屬應努力控製自己的情緒,及時嚮醫生瞭解病人的全面情況,挑起照顧病人的重任,並協助醫生選擇最佳治療方案,以取得滿意的療效。
2、患者得知自己的病情後會産生悲觀、恐懼及緊張的情緒,有的甚至抱着消極態度,拒絶治療,等待死亡。這裏傢屬要耐心疏導,幫助病人從痛苦中解脫出來,樹立起戰勝癌癥的信心,接受並配合治療。
3、要十分註意病人飲食調養,為病人提供可口美味、易消化、富有營養的飲食。病人在手術後放、化療過程中,體力、食欲下降,飲食調配尤為重要,它可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和抗癌能力,有利於康復。
4、在接受治療中,病人十分痛苦,有的病人可能會脾氣很大,傢屬要忍耐和理解,分擔病人的痛苦,尤其在病人病情惡化甚至無望時,傢屬更應給病人以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支持。
5、癌癥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除了治療期外,還要定期去醫院檢查,傢屬要配合病人完成每次隨訪。
暗示療法可直接進行,如上面的例子就是直接暗示;也可以與其他治療結合進行,比如,各種藥物、理療、氣功等等配以暗示療法往往會有想不到的效果。暗示療法又可以分為"他暗示",即通過他人實施的暗示和"自我暗示",即病人自己把某一種觀念暗示給自己。一些臨床醫學專傢們發現,通過想象(自我暗示)可以提高免疫細胞數量,對各種病人(大到癌癥,小到感冒)都有不同的療效。如美國有一個脖子上長了惡性腫瘤的女性患者,醫生斷定她衹能活3個月,後來在一位醫學心理專傢的建議下,采用了"想象療法",她每天靜坐在床上,心無雜念,專心想象脖子上的腫瘤是一個惡魔,而自己體內的白細胞是勇敢的騎士,正在揮舞利劍嚮惡魔進攻,並不斷將惡魔逐漸消滅幹淨。每天想象2-3次,一年之後,病人並沒有如期死掉,而是神奇地康復了。據美國專傢統計,159名被醫院宣佈活不到一年的癌癥患者,經過想象療法治療,最少活了20個月,有1/4的病人部分或全部恢復了健康。想象療法的原理可能是利用大腦與人體免疫係統之間存在着某種聯繫,想象使體內的免疫機能得到改善,從而有效地抑製了疾病的進展。目前想象療法在國外已成為治療"絶癥"的必要的處方,這張處方至少可以使患者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減輕精神上的壓力,對康復無疑是有益的。
使用暗示療法時,一定要有醫學心理學的專傢指導,切不可亂用;另外,醫生的語言,表情等固然能作為暗示手段以治療疾病,但不良的暗示卻可以産生嚴重的後果;此外,暗示療法對於不同人可産生不同的效果。
轉移病人的註意力。病人往往集中精力於病情及可以帶來不良情緒的問題上,
如經濟負擔、子女贍養、老人照顧、人際關係等。根據不同的情況,鼓勵病人培養
相應的愛好,如種花、養鳥、書法、美工等,將其註意力轉移到
感興趣的愛好中來,不良情緒會逐步得到改善。
對癌癥病人的心理支持,尤其是對於膽小的病人,害怕問問題打擾醫生的病人,易獲取不良信息的病人。傢屬在嚮癌癥病人進行心理支持時,嚮病人提供有關 化驗、診斷、治療副作用、預後、醫療費用等信息。同病人討論疾病可能引起的強 烈的負性情緒反應,盡可能動員不同的社會支持係統來幫助病人。探討戰勝不良情 緒反應的措施,消除病人的一些錯誤的認識,並給予一定的保證與支持,使病人減 輕因癌癥及其治療而出現的適應不良。
在對病人進行心理支持時,傢屬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知道自己應如何面對病人;如何理解病人的情緒反應;如何與臨床醫生及病人進行良好的溝通。必要時可嚮醫生瞭解病人可能出現的各種心理行為反應,産生各種心理行為反應的原因,瞭解各種不良心理行為的各種處理原則。
藥物治療:通過使用抗焦虛藥、抗抑鬱藥、抗精神病藥物或麻醉藥等,減輕那些因癌癥診斷或治療而繼發的適應障礙,嚴重的焦虛,嚴重的抑鬱、精神分裂癥,疼痛,惡心與嘔吐,失眠等。傢屬應幫助病人建立正確的認知方法及教會病人一定的正確行為。幫助病人改變因癌癥診斷、治療、康復期間的不良認知和不良行為。可讓病人學習有效的心理應付方式,解决總是的技能,使病人能夠順利地解决各種各樣的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如何應付出現的化療副作用,如何面對腫瘤切除後的形體變化等。經常與病人討論,使病人表達所有他們關心的有關疾病的問題及表達與疾病相關的害怕、悲傷、慣怒等情緒。由於癌癥病人大多數均具有“C”型人格特徵及障礙,他們常常缺乏表達他們自身害怕、焦慮以及他們經常地感到孤獨,並常常獨自承受着各種恐懼情緒。應給癌癥病人提供一個良好的氛圍,讓他們表達所有的情感及所關心的問題,並接受情感支持。傢屬應鼓勵病人多與病友交流,通過病友之間的相互交流,使病人學會如何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並且通過病人之間的互相交流、互相幫助、互相鼓勵,使病人改善性格,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在明確癌癥診斷和開始治療時,對病人進行早期心理支持,這樣可以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和生存期。 |
|
癌癥
cancer
癌癥(cancer)機體內某種體細胞失
去正常的調節控製,不斷增殖,同時
有不同程度的分化障礙,並常侵犯鄰
近組織或轉移到遠離部位的情況。癌
癥的病因與發病機製尚未完全闡明,
化學、物理和病毒感染等因素都與癌
癥的發生有關。許多研究證實,心理
因素在癌癥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有人
認為此病也是一種心身疾病。動物實
驗表明,長期置身於高度緊張的生活
環境,接種緻癌病毒的小鼠的患癌率
顯著增加,也可使接種的癌組織加速
生長與擴散(Sklar,LS.)。對癌癥病
人的調查發現,緊張性生活事件的經
歷,特別是喪失(如失去親人)和分離
(如離婚),常常發生於癌癥之前。與
癌癥有關的情緒因素,包括長期的焦
慮、被壓抑的憤怒、絶望、憂傷和悲
哀等。癌癥病人的人格特點為敏感、
多疑、急躁或暴躁、被動、依賴和內
嚮等。但這些結論大多是依據回顧性
研究得出的,因此不能確定這些心理
因素與癌癥間的確切關係。目前雖然
己經有了一些前瞻性研究,例如桑馬
斯和格林斯特裏特(Thomas and
Greenstreet)對一組醫學生的長達30
年前瞻性研究表明,癌癥患者病前情
緒釋放能力較差,不能公開地表達自
己的情緒體驗,過分地采用否認和壓
抑機製,從而證實這些個性因素可能
與癌癥有因果關係,但這樣的研究還
太少。關於心理因素同癌癥發生發展
間的關係,另一個需要深入探討的問
題是中介機製或過程。據推測,有三
種心理生理學途徑將兩者聯繫起來。
其一是不良的心理或情緒因素改變了
中樞神經係統的功能狀態,例如內心
衝突可使大腦電場不斷發生短路,
出錯誤的編碼指令,導致細胞突變而
引起癌癥。其二是心理應激引起內分
泌係統的變化,例如引起皮質激素分
泌量的增加,從而抑製了防禦癌癥所
必需的免疫反應。其二為免疫機製,
長期的、消極的情緒反應可損害下丘
腦、降低身體的免疫防禦功能,從而
促使癌癥的發生。癌癥病人在得知病
情後,大多産生強烈的心理反應,包
括恐懼、焦慮、憤怒、敵意、憂鬱、
失望或絶望等,因此心理治療是十分
重要的。心理治療不僅可以減少病人
的痛苦和增強病人對長期治療計劃的
遵從性,而且可以藉助於良性的心理
生理學渠道積極地影響癌癥的病程與
預後。心理治療的重點應放在糾正病
人對癌癥的錯誤認識,減輕或消除悲
觀和恐懼等消極情緒仁。經常采用的
心理療法有支持療法、心理防禦法、
認知療法、行為療法、氣功和想像療
法等。癌癥診斷明確後,應當依據病
人的個性特點、應對準備情況與應對
潛在能力以及病程和對癌癥的認識,
靈活地决定是否直接嚮病人告以實情
以及告知的時機與方式。
(梁寶勇撰徐俊覓審) |
|
- : carcinoma
- n.: carcinomatosis, cancer, disease in which such growths form
|
|
- n. cancer
|
|
健康 | 靈芝 | 腫瘤 | 抗癌 | 美國 | 體育明星 | 自行車手 | 環法賽 | 治療 | 百科辭典 | 治療方法 | 外科 | 百科大全 | 疾病 | 醫學 | 婦科 | 中醫治療食道癌 | 放射綫 | 腫瘤治療 | 惡性腫瘤 | 男性腫瘤 | 泌尿腫瘤 | 擇泰 | 艾瑞寧 | 博寧針 | 腫瘤科 | 更多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