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有百年的歷史,它的內容不斷地增加,知識的更新和深入,使它有了許多的分支,男性性心理學就是其分支之一。在醫學領域中,男性性心理學屬於深層的心理學,並且與性生理學、醫療實踐、精神醫學等都有密切聯繫。男性性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是男性心理的發育及變態性心理與性行為的心理分析。因此,男性性心理學的知識對於建立健康的性心理狀態,正確地分析、解釋異常及犯罪性行為是極為重要的。
性心理學的研究起於19世紀末。到本世紀的20年代,由於著名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的以泛性理論為特色的精神分析主義的興起,纔使性心理學形成了一整套的比較完整的理論和思想。40年代,隨着行為主義心理學派的興起,又幾乎完全否定了弗洛伊德的學說,其代表人物就是創立個人心理學和分析心理學的阿德勒和榮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着醫學生理學、醫學生物學及社會學等學科領域的進展,人們對性心理學的本質和內容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瞭解。在這個基礎上,終於出現了比較完善的,擁有確鑿無疑的實驗科學依據的性心理學理論。弗洛伊德的理論又重新得到正確的評價、認識和發展。當然在性心理學,尤其是男性性心理學的領域裏,到目前為止仍有一些難以解釋和尚未被認識的問題與現象,需進一步去研究探討,來充實和完善這門科學。
男性性心理的發生、發育過程,一般認為是與性器官的發育及第二性徵的發育同步的。那種認為兒童期在“性”的色彩上是潔白無瑕的,衹是進入青春期時纔伴隨着性欲、情愛的出現而開始性心理的發育的認識,是錯誤的。同樣,認為進入老年後,性心理也和各項生理功能(尤其是性功能)一樣退化、消失也是不對的。弗洛伊德1905年在他的“
性學三論”中,把人類性需求稱為與饑餓感相似的本能。這又叫做“原欲”。所以,嬰兒出生之後,性本能便出現了,而且嬰兒期性心理的發育如何,將會明顯地影響成年以後的性心理及性行為。所謂“心性發育”是弗洛伊德的關於人的個體發展經過一係列心理
——
性欲階段的理論,是性心理學的基礎,近年來在此基礎上又有新的充實、修改,成為現代的性心理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