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電燒傷 |
|
觸電、雷擊均可引起電燒傷。皮膚角質電阻高,觸電時産熱而造成出、入口的電燒傷。電擊傷輕者僅有一過性神志喪失、頭暈、惡心、心悸、耳鳴、乏力等,不留後遺癥;重者可發生電休剋或呼吸、心跳驟停。此外,電火花或電弧使衣服燃燒,熱力燒傷面積較大。
電流通過人體可以造成全身電擊傷和局部電燒傷(electricalburns)。損傷範圍主要决定於電流強度和通電時間,其次是觸電部位的電阻大小。一般地說,電壓愈高、通電時間愈長,損傷愈嚴重;如果電壓相同,交流電要比直流電的危害為大。越厚的皮膚,電阻越大,局部燒傷越淺;越薄的皮膚,特別是表面潮濕時,電阻則小,燒傷較深。 |
|
燒傷科 |
|
因電引起的燒傷有兩類,由電火花引起的燒傷及與電源直接接觸所致的電燒傷。 |
|
1.全身性損害 輕者有惡心、心悸、頭暈或短暫的意識障礙;重者昏迷,呼吸、心跳驟停,但如及時搶救多可恢復。
2.局部損害 電流通過人體有"入口”和“出口”,入口處較出口處重。入口處常炭化,形成裂口或洞穴,燒傷常深達肌肉、肌腱、骨周.損傷範圍常外小內大;淺層組織尚可,但深部組織可夾心壞死,沒有明顯的壞死層面;局部滲出較一般燒傷重,包括筋膜腔內水腫;由於鄰近血管的損害,經常出現進行性壞死,傷後壞死範圍可擴大數倍。在電流通過的途徑中,肘、腋或膝、股等屈面可出現“跳躍式”傷口。 |
|
電擊傷表現為面色蒼白、頭暈、短暫意識喪失等,嚴重者為電休剋。如果電流通過心髒或腦,可造成心跳和呼吸停止。 |
|
電接觸。 |
|
損傷機製 電接觸燒傷有較多特性。傷情取决於幾種因素:接觸時間、電流強度、電流性質、電流的徑路等。因電流=電壓/電阻,電壓越高,電流強度越大:電流導入人體後,因不同組織的電阻不同(依大小順序為骨、脂肪、皮膚、肌腱、肌肉、血管和神經),局部損害程度有所不同。如骨骼的電阻大,局部産生的熱能也大,所以在骨骼周圍可出現“套袖式”壞死。體表的電阻又因皮膚的厚薄和幹濕情況而異。如手掌、足掌因角質層厚,電阻也高;皮膚潮濕、出汗時,因電阻低,電流易通過,迅速沿電阻低的血管運行,全身性損害重;反之皮膚乾燥者,局部因電阻高,損害也較重,但全身性損害相對減輕。“入口”處鄰近的血管易受損害,血管進行性栓塞常引起相關組織的進行性壞死和繼發性血管破裂出血。電流通過肢體時,可引發強烈攣縮,關節屈面常形成電流短路,所以在肘、腋、膝、股等處可出現“跳躍式”深度燒傷。此外.交流電對心髒損害較大,電流通過腦、心等重要器官,後果較重。 |
|
1.現場急救 立即切斷電源,或用不導電的物體撥離電源;呼吸心跳驟停者進行心肺復蘇;復蘇後還應註意心電監護。
2.液體復蘇 補液量不能根據其表面燒傷面積計算,對深部組織損傷應充分估計。由於肌肉和紅細胞的廣泛損害,必將釋放大量的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在酸血癥的情況下,很易沉積於腎小管,導致急性腎衰。為此,早期補液量應高於一般燒傷;補充碳酸氫鈉以鹼化尿液;還可用甘露醇利尿,每小時尿量應高於一般燒傷的標準。
3.清創時特應註意切開減張,包括筋膜切開減壓。儘管高壓電燒傷早期壞死範圍不易確定,仍應盡早作較徹底的探壹,切除壞死組織,包括可疑的間生態組織(肌肉顔色改變.切割時收縮性減弱),當組織缺損多,肌腱、神經、血管、骨骼已暴露者,在徹底清創後,應用皮瓣修復。對壞死範圍難以確定,可以異體皮或異種皮暫時覆蓋,2—3天後,再行探查,繼續清創,創造條件植皮。在觀察過程中,應密切註意繼發性出血。床旁常備止血帶與止血包,因這類病人可在靜臥或熟睡時,血管悄然破裂,大量出血而致休剋,遇此情況,應找到破裂血管,在其近心端高位健康血管處結紮。
4.早期全身應用較大劑量的抗生素(可選青黴素)。因深部組織壞死供氧障礙,應特別警惕厭氧菌感染,局部應暴露,過氧化氫溶液衝洗、濕敷。註射破傷風抗毒素是絶對指徵。 |
|
避免電接觸。 |
|
電燒傷對人的損害極大。電流強度及組織電阻越大,接觸時間越長,組織損害越嚴重。電流通過人體經絡也十分重要,25ma電流通過心髒易導致心室纖顫甚至心搏停止。通過腹部時引起髒器壞死穿孔。通過腦部及脊髓時可致神經損害或呼吸與回流中樞麻痹。傷及頭面部可並發白內障。電流通過人體有入口與出口,入口較出口重,皮膚呈橢圓形炭化壞死性損害,傷口脫水、乾燥、冰冷、麻木;1-2日後炎癥反應及腫脹嚴重。因血管內膜損害,血栓形成,組織變性感染,一周後開始進行性廣泛壞死。深部組織損害嚴重,呈所謂“夾心”性壞死,可繼發大出血或嚴重感染。電弧燒傷是由於電弧或電火花所産生的電熱燒傷,電火花可使衣服等着火,擴大燒傷面積。 |
|
【處理註意】
1、病人臥床休養,包括入口不大、皮膚燒傷面積較小者在內,均需仔細觀察病情變化。傷處一般應用暴露療法,保持傷肢清潔乾燥,每日消毒皮膚2~3次。
2、傷後3~5日,可行第一次手術。先切除確定的表現壞死組織或焦痂,探查其深部組織。如未明顯感染,則比較徹底地切除失活組織(不出鮮血、電刺激肌不收縮等),然後以藥液紗布包紮。隔2~3日再次手術探查,清除其壞死組織,直至可以縫合傷口或植皮。
3、已感染的傷口要充分引流,予以濕敷,逐日剪除壞死組織和焦痂,直至傷口生長肉芽而愈合或植皮修復。廣泛的深部感染甚易導致毒血癥、敗血癥、急性腎功能衰竭等,除了應用大劑量抗生素,必須及時作多處切開引流,甚至不得不行截肢術。暴露的傷口有出血的危險,壓迫止血和藥物止血衹能一時性效果。應在床邊準備止血帶和手術包。 |
|
疾病名稱:電燒傷
英文名稱:
藥物療法:臥床休養;暴露療法;壞死組織切除術;植皮術;減壓術;截肢術;充分引流;濕敷;抗生素
【概述】
電損傷在臨床上有兩類。其一是全身性損傷,稱電擊傷。其皮膚損傷輕微,電流進入體內立即傳遍全身,主要損傷心髒,引起血液動力學劇烈改變。由此呈現心心悸、眩暈、意識障礙等,可發生電休剋、甚至心跳呼吸驟停。急救使病人迅速脫離電源,施行復蘇術。另一類是局部損傷,電流在其傳導受阻的組織産生熱力,造成組織蛋白凝固或炭化、血栓形成等,稱電燒傷。而且電流傳導路徑的組織細胞(例如血管內皮),還可因電解作用受到損害,發生變質、壞死。電燒傷病人並非受全身性損傷,但因後者程序輕,衹有一時性癥狀,恢復後局部損傷為主要問題。
【診斷】
診斷較容易,但應密切觀察深部損傷進展和並發的感染。還應重視低血容量、尿量少和尿成分異常(蛋白、管型、紅細胞等)、心電圖改變和貧血等。【治療措施】
電燒傷的治療基本上如同前述的Ⅲ°燒傷治療。根據其病理和臨床的特點,處理要點如下:1.病人臥床休養,包括入口不大、皮膚燒傷面積較小者在內,均需仔細觀察病情變化。傷處一般應用暴露療法,保持傷肢清潔乾燥,每日消毒皮膚2~3次。2.傷後3~5日,可行第一次手術。先切除確定的表現壞死組織或焦痂,探查其深部組織。如未明顯感染,則比較徹底地切除失活組織(不出鮮血、電刺激肌不收縮等),然後以藥液紗布包紮。隔2~3日再次手術探查,清除其壞死組織,直至可以縫合傷口或植皮。傷後發生嚴重的肢體腫脹,甚至可阻礙局部血循環,此時應切開皮膚、筋膜以減壓。肢體肌廣泛壞死時往往要行高位的截肢。但肌壞死多以肌束為範圍(不以肢體橫斷面為界),與其供應血管栓塞相關。因此,傷後1周左右可用血管造影法,幫助幫助識別血管阻塞和通暢,那樣可以保留肢體健康的肌肉或降低截肢平面。3.已感染的傷口要充分引流,予以濕敷,逐日剪除壞死組織和焦痂,直至傷口生長肉芽而愈合或植皮修復。廣泛的深部感染甚易導致毒血癥、敗血癥、急性腎功能衰竭等,除了應用大劑量抗生素,必須及時作多處切開引流,甚至不得不行截肢術。暴露的傷口有出血的危險,壓迫止血和藥物止血衹能一時性效果。應在床邊準備止血帶和手術包。嚴重電燒傷的緻殘率高。隨着外科技術進展,治療電燒傷中已采用帶血管遊離皮瓣或大網膜覆蓋創面、切除變質血管後移植自體健康靜脈、甚或截除損傷肢段後再植連接等方法,以改善療效。【病因學】
電損傷一般因用電不慎或裝備電器、電路等失誤而發生。因此,需要加強電力管理和普及用電常識,以預防電損傷事故發生。電損傷又偶因雷擊造成,預防可設避雷裝置和個人用避雷方法。【臨床表現】
電燒傷有“入口”(即觸電部位),一般還有“出口”。入口處有Ⅲ°燒傷。皮膚焦黃或炭化,有的形成了裂口或洞穴,燒傷可能深達肌、肌腱、骨。出口處一般也是Ⅲ°燒傷改變,但程度稍輕;個別的出口處病變不明顯。電燒傷的深部損傷範圍常遠遠超過皮膚入口處,但早期難以確定。傷後24小時以後,入口處周圍開始腫脹發紅,範圍逐漸擴大。局部皮膚或肢端發生壞死,肢體腫脹嚮近側或外周蔓延。深部損傷較廣泛的原因,是電流通過皮膚後依次損傷皮下組織、肌和肌腱等,同時損傷血管壁促使血栓形成,術後可造成其供血組織缺血壞死。傷後1~2周壞死組織範圍可確定,其深部壞死範圍仍超過淺表的壞死、腫脹部位。在電燒傷後壞死過程中,容易並發感染,可發生濕性壞疽、膿毒血癥、甚或氣性壞疽等。在淺部壞死組織脫落後,損傷的血管外露,可發生嚴重的反復出血。 |
|
|
|
閃電燒傷 | 電燒傷擴創術 | 嚴重電燒傷搶救 | 胸壁電燒傷單側氣胸引流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