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 影視 : 影視歌麯 > 電影
目錄
No. 1
电影
电影
电影
电影
  (~兒)一種綜合藝術,用強燈光把拍攝的形象連續放映在銀幕上,看起來像實在活動的形象。
No. 2
  ◎ 電影 diànyǐng
No. 3
  一係列攝成的影像,迅速連續地放映就産生連貫、活動的感覺
No. 4
  表達一個完整主題的、具有連貫、活動感覺的影像
No. 5
  閃電,閃電之光。 唐 李邕 《楚州淮陰縣婆羅樹碑》:“雖電影施鞭, 誇父 杖策,罔可喻其神速,曷雲狀其豁快哉!” 宋 樓鍔 《浣溪沙·雙檜堂》詞:“電影雷聲催急雨,十分涼。” 明 袁宏道 《別龔散木》詩:“遊蹤如電影,閃鑠太無端。”
No. 6
  喻短促的歲月。 北周 庾信 《周驃騎大將軍柴烈李夫人墓志銘》:“年華未落,電影先過,徒餐日氣,空飲天河。” 唐 孫珦 《妻清河郡張氏墓志銘》:“隟影難迴,逝波不返,男一人 高姐 ,電影未分,槿花已落。”
No. 7
  佛教語。喻虛幻無實,迅速無常。《無量壽經》捲下:“知法如電影,究竟菩薩道。”
No. 8
  古箭名。《六韜·軍用》:“材士強弩矛戟為翼,飛鳬電影自副。飛鳬赤莖白羽,以銅為首,電影青莖赤羽,以鐵為首。”
No. 9
  根據人的視覺具有瞬間保留印象的原理,用攝影機將人物或其他被攝體的活動影像拍攝成連續性的畫面,通過放映機在銀幕上再現出來。早期的電影無聲,以後出現有聲電影,現兼有黑白片、彩色片和寬銀幕電影、立體電影。片種有故事片、新聞紀錄片、科學教育片、美術片等。 夏衍 《兩個座談會書面回答》:“在文化的意義上講,電影是一種極有力的教育工具。” 丁玲 《韋護》第三章六:“ 麗嘉 本很喜歡看電影,現在有 韋護 伴着,自然更樂意。”
電影的誕生 The birth of film
  早在1829年,比利時著名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多發現:當一個物體在人的眼前消失後,該物體的形象還會在人的視網膜上滯留一段時間,這一發現,被稱之為“視象暫留原理”。普拉多根據此原理於1832年發明了“詭盤”。“詭盤”能使被描畫在鋸齒形的硬紙盤上的畫片因運動而活動起來,而且能使視覺上産生的活動畫面分解為各種不同的形象。“詭盤”的出現,標志着電影的發明進入到了科學實驗階段。1834年,美國人霍爾納的“活動視盤”試驗成功;1853年,奧地利的馮烏卻梯奧斯將軍在上述的發明基礎上,運用幻燈,放映了原始的動畫片。
  攝影技術的改進,是電影得以誕生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認為攝影技術的發展為電影的發明提供了必備條件。早在1826年,法國的W尼埃普斯成功地拍攝了世界上第一張照片“窗外的景”,曝光時間8小時。而在初期的銀板照相出現以後,一張照片縮短至30分鐘左右,由於感光材料的不斷更新使用,攝影的時間也在不斷縮短。1840年拍攝一張照片僅需20分鐘,1851年,濕性珂珞酊底版製成後,攝影速度就縮短到了1秒,這時候 “運動照片”的拍攝已經在剋勞黛特、杜波斯剋等人的實驗拍攝中獲得成功。1872年至1878年,美國舊金山的攝影師愛德華慕布裏奇用24架照相機拍攝飛騰的奔馬的分解動作組照,經過長達六年多的無數次拍攝實驗終於成功,接着他又在幻燈上放映成功。即在銀幕上看到了駿馬的奔跑,受此啓發,1882年,法國生理學家馬萊改進了連續攝影方法,試製成功了“攝影槍”,並在另一位發明傢強森製造的 “轉動攝影器”的基礎上,又創造了“活動底片連續攝影機”,1888年9月,他把利用軟盤膠片拍下的活動照片獻給了法國科學院。
  在1888-1895年期間,法、美、英、德、比利時、瑞典等國都有拍攝影像和放映的試驗。1888年,法國人雷諾試製了 “光學影戲機”,用此機拍攝了世界上第一部動畫片《一杯可口的啤酒》。1889年,美國發明大王愛迪生在發明了電影留影機後,又經過5年的實驗後,發明了電影視鏡。他將攝製的膠片影像在紐約公映,轟動了美國。但他的電影視鏡每次僅能供一人觀賞,一次放幾十英尺的膠片,內容是跑馬、舞蹈表演等。他的電影視鏡是利用膠片的連續轉動,造成活動的幻覺,可以說最原始的電影發明應該是屬愛迪生的。他的電影視鏡傳到我國後被稱之為 “西洋鏡”。
  1895年,法國的奧古斯特盧米埃爾和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愛迪生的 “電影視鏡”和他們自己研製的 “連續攝影機”的基礎上,研製成功了“活動電影機”。“活動電影機”有攝影、放映和洗印等三種主要功能。它以每秒16畫格的速度拍攝和放映影片,圖像清晰穩定。1895年3月22日,他們在巴黎法國科技大會上首放影片《盧米埃爾工廠的大門》獲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們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裏,正式嚮社會公映了他們自己攝製的一批紀實短片,有《火車到站》、《水澆園丁》、《嬰兒的午餐》、《工廠的大門》等12部影片。盧米埃爾兄弟是第一個利用銀幕進行投射式放映電影的人。史學家們認為,盧米埃爾兄弟所拍攝和放映已經脫離了實驗階段,因此,他們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電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為電影誕生之時,盧米埃爾兄弟自然當之無愧地成為 “電影之父”。
喜歡看電影的原因 Reason like to watch movies
  ●這主要是因為看電視、看電影對我們的生存有很大的潛在利益。
  ●您有沒有註意到:我們經常會不自主的聽別人講話、看別人做事呢?那麽為什麽會這樣了?那就是因為信息對於我們太重要了,特別是別人的經驗和親身體會等,而這種對信息的本能反應當然也就使各種電視節目、電視劇、電影等大有看頭了,而且人們經常還會模仿電視裏的一些行為等。
  ●也因此,人們對那些有高技術含量、高內涵的電影會有比較大的興趣(以得到最新的科技動態和處理事物的方法);對那些愛情片感興趣(增加愛情虛擬經驗,好處理各種可能出現的愛情問題);對搞笑片感興趣(可以減輕壓力,放鬆心情);總之都是對自己的生活有某方面利處的。
  ◆使用【全集然文明】邏輯:自然萬物都有引導它們存在的東西,我們簡稱為“導存”;而人類的“情感”又是“二次導存”(意識)中“特級指示”,來引導人們朝着“可以更好存在”的方向發展;興趣、娛樂屬於“正嚮特示”,指示內容:這個方向是正確的,請繼續前進;而電影可以給予人們各種重要而全面的信息,於是出現了“正嚮特示”。
電影的發展和起源 The development and origin of the film
  1893年,T.A.愛迪生發明電影視鏡並創建“囚車”攝影場,被視為美國電影史的開端。1896年,維太放映機的推出開始了美國電影的群衆性放映。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城市工業發展和中下層居民迅速增多,電影成為適應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種大衆娛樂。它起先在歌舞遊樂場內,隨後進人小劇場,在劇目演出之後放映。
  1905年在匹茲堡出現的鎳幣影院(入場券為5美分鎳幣)很快遍及美國所有城鎮,到1910年每周的電影觀衆多達3600萬人次。當時影片都是單本一部的,産量每月400部,主要製片基地在紐約,如愛迪生公司、比沃格拉夫公司和維太格拉夫公司。1903年E.S.鮑特的《一個美國消防員的生活》和《火車大劫案》,使電影從一種新奇的玩藝兒發展為一門藝術。影片中使用了剪輯技巧,鮑特成為用交叉剪輯手法造成戲劇效果的第一位導演。
  收益高,競爭激烈。1897年,愛迪生即為爭奪專利進行訴訟,到1908年,成立了由愛迪生控製的電影專利公司,公司擁有16項專利權。到1910年,電影專利公司壟斷了美國電影的製作、發行和放映。獨立製片商為擺脫專利公司的壟斷,相繼到遠離紐約和芝加哥的洛杉機郊外小鎮好萊塢去拍片,那裏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又臨近墨西哥邊境,一旦專利公司提出訴訟便可逃離。D.W.格裏菲斯1907年加入比沃格拉夫公司,次年導演了第一部影片《陶麗歷險記》。至1912年已為該公司攝製了近400部影片,把拍片重心逐漸移嚮好萊塢,並發現和培養了許多後來的名演員,如M.塞納特、M.壁剋馥和吉許姐妹等。
  美國當代電影狀況
  美國電影的黃金時代結束之後,各大公司從印年代中期開始解體或轉産,海斯法典也被正式廢除。隨之出現了微型影院、藝術影院、汽車影院。獨立製片及實驗電影有了發展。
  中國電影發展史(1896-1949)
  這個世界有了光,然後有了影。電影是一種能夠將光影關係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現代發明。有人認為,如果要談電影,就要上溯到我國漢代出現的燈影戲及之後出現的皮影戲。但是,真正有意義的電影,不是發明自中國,而是科技發達的近代歐洲。1895年12月28日,法國盧米爾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號咖啡館放映成功之後,正式標志着電影時代的來臨。
  既然中國與電影的發明無緣,那中國電影發展就由電影放映開始。1896年,盧米爾兄弟雇用了二十個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電影。就是這樣,電影這種擁有藝術和商品雙重價值的文化産品,在西方商人擴大市場商業策略推動下,傳入了中國。隨後,很多歐美商人見中國的放映業有利可圖,紛紛來華投資。他們經營放映業,修建及發展連鎖式影院,甚至在中國建立電影企業,攝製影片。
  由1896年至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雖然外商在中國電影市場占據了壟斷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國電影活動的開始。1903年,德國留學生林祝三攜帶影片和放映機回國,租藉北京前門打磨廠天樂茶園放映電影。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的任慶泰為了嚮京劇老旦譚鑫培祝壽,拍攝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劇《定軍山》的部份場面。
  中國電影一開始,就和中國傳統的戲麯和說唱藝術結合起來,發展出一套獨特的電影類型。但是最早嘗試拍攝這種電影類型的豐泰照相館衹屬小本經營,算不上是電影機構。直至商務印書局“活動電影部”的出現,纔真正代表中國製片業的開始。在這段期間,除了“商務”之外,先後出現的電影製片機構還包括由美商投資“亞細亞影戲公司”、“幻仙”、“中國”、“上海”、“新亞”等,由於他們的成員多是來自戲劇舞臺,所以當時的電影題材和內容大多源於中國戲麯和文明戲。此外,他們也開始拍攝劇情短片和長片,對電影這種藝術作最初步的探索和嘗試。
  中國電影誕生於1905年,歷經了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革命戰爭時期,新中國建設時期,文革時期,改革開放時期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時期等各個歷史階段;經歷了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從模擬到數字,從傳統到現代的技術變革進程。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中國電影都留下了優秀的代表作:20年代拓荒時期,有《孤兒救祖記》等關註社會改造的進步電影;抗日救亡時期,有《狂流》《中華兒女》等鼓舞鬥志、弘揚愛國主義的影片;抗戰後,《八千裏路雲和月》《一江春水嚮東流》等又深刻揭示社會矛盾和本質,形成現實主義的創作潮流。
  她說,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的17年間,涌現出《白毛女》《祝福》《林傢鋪子》等一大批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優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銀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國電影發展的第一次高潮;經歷十年文革浩劫,中國電影走出低潮,拍攝出《小花》《人到中年》等一大批反映改革實踐、針砭社會時弊的優秀影片。尤其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開國大典》《大决戰》等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和《焦裕祿》《鳳凰琴》等現實題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趙實說,中國電影先後實施了影視合流改革、電影精品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電影股份製、集團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藝術質量和形式都有嶄新的突破和提高。除《孔繁森》《離開雷鋒的日子》《喜蓮》《那山那人那狗》等作品外,還出現了《不見不散》等賀歲片、喜劇片的新樣式,涌現出一大批新生力量。進入新世紀,中國電影形成了國有、集體、民營多種所有製協調發展的新格局,電影發展走上了良性循環的軌道。《鄧小平》《可可西裏》《臺灣往事》等力作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英雄》《神話》等國産大片共同占據了中國市場的主導地位,並在世界影壇創造了中國電影的票房奇跡。近三年來中國有30多部影片在40多個國際電影節上獲奬,標志着第三次發展高潮的到來
  一、視覺滯留
  “使一塊燃燒着的木炭在被揮動時變成一條火帶,這種現象曾被古時的人們發現過”但是,將這種視覺現象同電影的發明聯繫起來,卻是19世紀的事情。1829年,比利時著名的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托為了進一步考察人眼耐光的限度,以及對物象滯留的時間,他曾一次長時間對着強烈的日光凝目而視,結果雙目失明。但他發現太陽的影子卻深深地印在了他的眼睛裏。他終於發現了“視覺滯留”的原理。即:當人們眼前的物體被移走之後,該物體反映在視網膜上的物象不會立即消失,會繼續短暫滯留一段時間。實驗證明,物象滯留的時間一般為0.1-0.4秒。與此同時,在歐洲的物理學教科書和物理實驗室中,也開始采用“法拉第輪”的原理和圖畫“幻盤”旋轉的視覺研究。它們嚮人類表明,人眼視覺的生理功能可以將一係列獨立的畫面組合起來,成為連續運動的視象。19世紀30年代,詭盤、走馬盤、輪車盤、活動視鏡和頻閃觀察器等視覺玩具相繼出現。其基本原理大同小異,即在能夠轉動的活動視盤上畫上一連串的圖像,而當視盤轉動起來時那些呆滯的、無生命的圖象便運動起來,活靈活現。此後,奧地利人又將幻燈和活動視盤相結合,使繪製的靜止的圖畫投影在銀幕上,製作出活動幻燈,形成了早期動畫。然而,到了本世紀60年代,電影理論傢和教育傢對“視覺滯留”的問題提出了新的疑義,他們發現銀幕上的全部運動現象實際上是跳躍的、不連貫的,但觀衆卻意識到那是一個統一、完整的動作連續。由此證明,真正起作用的不是“視覺滯留”,而是“心理認可”。
  二、攝影術
  攝影術同樣産生於康永盛世文化傳播19世紀的歐洲。1839 年,法國人達蓋爾根據文藝復興以後在繪畫上的小孔成像的原理,並使用化學方法,將形象永久地固定下來,“達蓋爾照相法”産生。意識面前,已經不可能滿足於靜止的、精美的、單幅照片了,而是幻想着有一天能夠將它們相互聯繫起來,忠實地復製形象動作和自然空間的物質實現。1872 年,最先將“照相法”運用於連續拍攝的,是攝影師愛德華·幕布裏奇。他曾在 5年的時間裏,多次運用多架照相機給一匹正在奔跑的馬進行連續拍攝的實驗,並於1878年獲得成功。這位天才的攝影師將24架照相機排成一行,當馬跑過的時候,照相機的快門就被打開,馬蹄、騰空的瞬間姿態便被依次地拍攝下來。為此,愛德華•幕布裏奇獲得了“拍攝活動物體的方法及裝置”的專利權。 1882年,法國人馬萊利用左輪手槍的間歇原理,研製了一種可以進行連續拍攝的“攝影槍”。此後他又發明了“軟片式連續攝影機”。終於以一架攝影機開始取代了幕布裏奇用一組照相機拍攝活動物體的方法。在歐洲,這…時期許多國傢中的科學家、發明傢們也都研製了不同類型的攝影機。其中,美國的托馬斯·愛迪生和他的機械師狄剋為了使膠片在攝影機中以同樣間隔進行移動,而發明了在膠片兩邊打上孔洞的牽引方法,解决了機械傳動的技術問題。“活動照相”的“攝影術”得以完成。
  三、放映術
  1888年,法國人愛米爾·雷諾發明了“光學影戲機”,人們開始可以幕布上看到幾分鐘的活動影戲,比如《可憐的比埃》。
  1895 年盧米埃兄弟嚮大衆展現《火車進站》的畫面時,觀衆被幾乎是活生生的影像嚇得驚惶四散。從此,由他們所啓動的活動攝影(cinematogrphy)不衹在人類紀實工具的發展史上展現了劃時代的意義,火車進站的鏡頭也象徵了電影技術發展的源起。
電影發明 Film invention
  你若問美國電影界的人,他們會異口同聲地回答:“是愛迪生發明的。”但你如果去問法國人,他們則會說:“是盧米埃!”那麽誰纔是電影真正的發明者呢?答案:兩個人都是!根據記載:在1888年,愛迪生開始研究活動照片,而當伊斯曼發明了連續底片後,愛迪生立刻將連續底片買回來,請威廉甘乃迪和羅利狄剋生着手進行研究。到了第二年的十月,迪剋生提出研究的結果,他將之拍攝成會活動的馬,這就是電影史上最早攝影的成功。成功之後的迪剋生,繼續埋首更深的研究,一八九〇年,他用能活動的圖片申請到專利,這些活動圖片每秒鐘能拍四十張,這就是現代影片的鼻祖。一八九一年,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申請影像映出管和攝影裝置的專利權,這是「西洋鏡」電影的鼻祖。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發明「西洋鏡」電影的想法是,由於西洋鏡一次衹能由一個人去”窺看”,藉着人們的好奇心,如此便可以增加利益,於是這種電影在一時間非常流行。不久,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又創造了世界最早的攝影棚,大有助於電影的發展。起初,在歐洲,也有人在對這些活動照片作研究。一八九五年,倫敦有兩位名叫巴德艾卡和R.W.保羅的人,把初步的攝影棚改良後,在大庭廣衆之前舉行表演。同時間,在法國有兩位名叫路易盧米埃和奧古斯特盧米埃的兄弟,他們將照片映射在布幕上,因而吸引了大批好奇的觀衆。放映電影就此展開序幕。盧米埃兄弟接着巴黎工業奬勵學會上試映了一部名叫「盧米埃工廠了大門」影片,同年十二月,在巴黎布辛奴街「大咖啡館」的地下大廳,正式公開上映十二部影片,並出售門票。同年九月,在美國亞特蘭大所舉行的世界博覽會,放映這種射映式影片時,也出售門票。如此可知,早在電影産生的同時,就已和營利結下了不解之緣。先驅 (盧米埃)法國化學家,與其北路易共同發明電影攝影機和放映機,為電影實驗的先驅。
電影放映形式 Film screenings in the form
  超大銀幕電影:采用70毫米的電影放映技術,因其銀幕巨大而稱超大。其銀幕高度為21米,寬度為30米,相當於七層樓的高度。銀幕之大而成為世界之罕見。它具有畫面穩定、清晰、色彩還原正常等特點,銀幕上景物真實而恢宏的場面,給人以美的欣賞與動的感受,隨着遠近鏡頭的推拉,將把您帶入富異國情調的美麗的大自然之中。
  動感球幕電影:廳采用70毫米放映設備,半球形銀幕趲直徑達18米,觀衆觀看電影時,整個畫面布滿球體,視而不銀幕邊緣,透射型的金屬銀幕,六聲道的立體聲效果,使觀衆享受變化萬千,栩栩如生的萬千氣象。影廳內的動感平臺,是集液壓、電器自動化控製、計算機動畫為一體的高科技係統工程,當您坐在平臺載體上,整個載體能上下升降,左右傾斜,前後俯仰,即可摸擬航天器去邀遊太空,也可摸擬潛水器,飽覽海底世界的奇特景象,隨着逼真的畫面和平臺載體的活動,讓人不由自主的進入角色,造成十分真實和驚險刺激的特殊感覺,球幕動感電影填補了國內空白。
  水幕電影:與一常規電影完全不同。它是利用高壓水泵通過特製的噴頭,將水自下而上噴出,使水霧化並形成扇面形銀幕。此銀幕與自然界的夜空連成一片,人物出入畫面,忽而騰起飛嚮天空,忽而又從天而降,産生一種虛幻縹緲的感覺,似海市蜃樓。目前,水幕電影在我國還很少見。
  環幕電影:環幕電影也稱360度圓周電影,廳內呈圓形周邊是由九塊銀幕組成一個環形銀幕,由九臺放映機同時放映,觀衆觀摩時,站在圓周中心位置,前瞻後矚,左顧右盼,目不暇接,畫面景象壯觀,氣勢磅礴,加上多聲道立體聲效果,一種身臨其境的強烈感覺,將呈現在您的面前。
  立體電影:是利用光學原理與人眼的視差相配合産生的一種奇特的空間影像和立體效果,當您戴上特製的偏光眼鏡,就會感到銀幕上的一切景物和大自然一樣,存在着遠近前後不同距離,有的景物近在眼前,似乎垂手可得,當某一物體朝你快速推進,你會感到物體猛地嚮頭部襲來,使你大吃一驚。
  p2p網絡電影:隨着互聯網的發展,P2P作為一種新興的網絡電影播放形式,以其速度快,少緩衝,人越多越不卡的優點成為廣大網友所喜歡的一些電影播放形勢,網絡中的電影播放形式又叫在綫電影,讓你足不出戶就可以在網絡的海洋裏,看到你所想看到的電影
  角色電影;現在還未能推出,但是隨着其發展,將很快進入我們生活。其實,角色電影就是以第一人稱的視角,拍出來的電影。我們所玩的遊戲就可以算作。
  Hollywood電影
  好萊塢(Hollywood),本意上是一個地名的概念,港譯“荷裏活”,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市市區西北郊,是洛杉磯的鄰近地區,約有30萬居民。現“好萊塢”一詞往往直接用來指美國加州南部的電影工業。不過電影製片廠分佈的範圍早已不局限在好萊塢一隅,好萊塢與其周邊的伯班剋等市共同構成了美國影視工業的中心地區。而現今好萊塢電影更成為了一種獨特的文化,好萊塢電影的發展總體來歲可以非為兩個階段.
  經典好萊塢電影時期:經典好萊塢電影基本成型於上世紀十年代。當時觀衆的欣賞口味偏嚮於古典敘事風格,有聲技術的運用也使電影中復雜的敘事與流暢的對話成為可能,這一切促成了經典好萊塢電影濃重的戲劇化風格。同時這種風格也符合當時的製片廠制度。由好萊塢巨鰐麥剋•塞納特創造的製片廠制度客觀上要求電影必須以迎合最廣大觀衆的審美需求為目標,而傳統的被大衆所熟悉的戲劇化美學觀顯然是最好的選擇。類型電影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這些被剋拉考爾稱為迎合觀衆“深層集體心理”的影片,通過程式化的情節、類型化的人物,迅速占據了觀衆的視野,科幻、歌舞、犯罪等形式的類型片得以在世界影院中大行其道。西部片作為最“美國化”的類型片在經典好萊塢時期占有重要的地位。西部片頌揚、推崇那種粗獷的個人主義和適者生存的精神,體現着善必勝惡的道德理想,因而在美國影壇上長盛不衰。弗雷德•金尼曼拍攝於1952年的《正午》就在很多方面體現了西部片的特徵,或者說是體現了經典好萊塢時期影片的特徵。
  新好萊塢電影時期: 商業電影藝術化、藝術電影商業化成為這一時期電影發展的一個趨勢,許多歐洲藝術電影的處理方法被用於好萊塢電影中。《美國美人》對於鏡頭、色彩、光綫等細節的處理精彩而獨特,頗具作者電影的風采。而影片中傳達出的對於社會的關註也傳承了新現實主義和新浪潮的血液。
世界電影節 World Film Festival
  英國電影學院奬(British Academy Awards)
  英國電影學院創建於1947年,原主要表彰對象是英國電影及由英國籍演員演出的外國影片,相當於英國的奧斯卡奬,但近年來提名較開放,衹要在英國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獲提名,奬項改為面嚮世界各國的影片進行評奬,使之産生了更大的影響。現在的奬項設置已與奧斯卡奬類似。1959年與電影製片人和導演公會合併,改名為電影和電視學會,1975年又改名為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1947年開始評奬,每年一次,2月25日開奬。首屆設最佳影片、最佳英國片、最佳紀錄片奬。第2屆增設最佳專題片奬。第3屆增設聯合國奬。第6屆增設最佳英國女演員、最佳英國男演員、最佳外國女演員、最佳外國男演員、最有前途的新人5項奬。以後幾乎每幾屆就有新的奬項産生。
  威尼斯國際電影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1934年舉辦第2屆後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行。1932年至1942年,奬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意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奬。此外,還有特別奬、綜合奬、“墨索裏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裏尼杯”。1949年增設“聖馬剋金獅奬”、“聖馬剋銀獅奬”、“聖馬剋銅獅奬”等。
  威尼斯國際電影設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它始辦於1932年,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參加該電影節第一屆活動的衹有幾個國傢,二十幾部影片參賽。意大利政府撥款資助,還專門為電影節建造了電影宮,所以規模逐漸擴大。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意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評奬活動附上法西斯色彩,讓德國和意大利的影片頻頻得奬,引起英、美、法等國傢電影界的強烈不滿。反法西斯國傢的電影工作者紛紛拒絶參賽。電影節不得不停辦。直到1946年纔恢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其它大型國際電影節一樣,都有自己的宗旨:奬勵世界各地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並且適合進行國際發行放映的優秀影片,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同時根據形勢的不同,每屆還提出不同的口號。
  電影節的大致內容如下:
  一 評奬活動。 尼斯電影節設立的奬項很多,有"聖馬剋金獅奬"、"聖馬剋銀獅奬"、"聖馬剋銅獅奬"、意大利電影評論傢奬、國際電影評論傢奬、國際天主教組織奬、國際電影新聞協會奬、記錄片奬,等等。評奬之前要組成有權威性的評審委員會,我國導演謝晉、陳凱歌都當過評委。中國電影自八十年代以來頻頻在威尼斯得奬。 聖丹斯國際電影節 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獨立製片電影節。聖丹斯電影節是專為沒有名氣的電影人和影片設立的電影節。由羅伯特·雷德福於1984年一手創辦,經過這些年的積纍,這個美國本土的小電影節已成為獨立製片業的重要精神支柱,許多好萊塢的新銳導演都視其為執導主流商業大片的跳板。而好萊塢大製片公司要找新秀,“聖丹斯電影節”又是不容錯過的人力資源庫。一年一度的聖丹斯電影節每年1月18日-28日在美國猶他州的帕剋城舉行,為期11天。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始於1985年的東京國際電影節(T.I.F.F)是當今世界9大A級電影節之一。由東京國際映像文化振興會和東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主辦。電影節定於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舉行。 旨在發掘新人和奬勵青年導演,要求正式參賽片導演的作品不能超過三部。因而入圍導演多為新生代影人。已是一個獲得國際電影節聯盟承認,和夏納、威尼斯等著名電影節齊名的、亞洲最大的電影節。從1992年起改為每年舉辦一次。
  柏林國際電影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
  主奬有“金熊奬”和“銀熊奬”。“金熊奬”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奬”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奬、評委會特別奬等。80年代,每年30~40個國傢和地區參加,放映影片200~300部。電影節每年舉行一次。1978年起,為了和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舉行,為期兩周。
  柏林國際電影節於1951年在美國或者從更寬泛意義上說在三個西方盟國的倡議下創立。這以後的十年內,電影節已經確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瑪·伯格曼、薩蒂亞吉特·雷伊、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安東尼奧尼、羅曼·波蘭斯基和法國"新浪潮"導演讓-呂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剋洛德·夏布羅爾都以他們的影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巨大的國際性的成功。
  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了一個明顯的停滯時期。1971年,在傳統的影片競賽之外創立了新電影國際論壇。1974年,電影節上出現了第一部蘇聯影片,一年後,東德影片也加入進來。政治氣候發生了變化,西德和東德簽署了條約。從此,柏林電影節把自己重新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産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國際電影節已與戛納、威尼斯等電影節一道成為最主要的國際電影節。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吸引了大量觀衆,而且還吸引了許多電影製作人。超過60個國傢的報紙、雜志、互聯網、電臺、電視臺的將近3000名新聞記者蜂擁而來,每年僅公開的電影放映就吸引了超過35萬賓客。
  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範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在競賽結束,由國際性的評委會頒發電影節主要奬項。
  柏林電影節"發現"了一大批電影導演,如今他們的地位已經寫進了電影史。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獲奬者包括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安東尼奧尼、讓-呂剋·戈達爾、英格瑪·伯格曼、西德尼·呂美特、剋洛德·夏布羅爾、羅曼·波蘭斯基、薩蒂亞吉特·雷伊、卡洛斯·紹拉、李安、張藝謀、羅伯特·阿爾特曼、約翰·卡薩維茨和其他許多人。
  戛納電影
  戛納電影節成立於1939年夏天,而其間因二次世界大戰及1968年“五月革命”的財務因素等,曾斷斷續續進行數年,1969年後的影展活動服日漸穩定,且增設了“導演雙周”,到1971年後,市場交易就愈來愈熱門了…
  在短短雙周之內,影展的活動分為了六個項目:“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註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有兩組的評審委員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正式競賽”的部分由各國電影文化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麯傢等,而其中一名擔任主席,然而,主席常會影響到大奬評審的客觀性,所以,最近幾年常遭人詬病。另外,在非競賽的部分,主要則是提拔新人,以及讓傑出的非商業影片有機會公開映演,且“導演雙周”及“一種註視”幾乎已發掘了不少有潛力或已成功的導演。
  有關奬項部分,則分為“金棕櫚奬”、“評委會特別奬”,第一個奬屬於大奬,算是最佳影片,象徵了導演的最高榮譽,第二個奬常選一到三部優良作品頒發,另外則有一些名目不少的個人奬,如:“最佳導演奬”、“最佳演技奬”、“國際青年批評傢奬”等不一。競賽部分通常從世界各地挑出二十四部影片,且作為開幕或閉幕的影片,不參與競賽上海國際電影節 (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上海國際電影節 (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是中國國內第一個國際電影節,在中國有很高的重要性。每年6月在中國上海舉行。
  上海國際電影節由中國國傢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及上海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上海文化廣影視集團國際大型活動辦公室承辦。電影節在1993年首次舉辦,1994年,獲得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承認,每年6月上旬舉行,中國唯一的一個A類國際電影節,最高奬名稱為“金爵奬”,下設8個奬項,都由來自各國的國際評委評審産生。
  上海國際電影節共分為4個主要部分,包括競賽部分金爵奬、國際電影展覽放映、國際電影交易市場,及金爵國際電影論壇暨亞洲新人奬評選。
世界電影奬項 World Cinema Award
  美國奧斯卡電影金像奬(Academy Awards)
   當前世界上影響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電影奬,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院頒發。
  奬項由來: 1927年5月,在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成立的宴會上有人建議,為了推動電影藝術的發展,對有成就者應給予奬勵。與會者一致同意並由當時參加會議的米高梅公司美工師塞德裏剋.吉本斯在桌布上畫了個草圖,後由剛從藝術學校畢業的青年藝術傢喬治.斯坦利塑成銅像。這尊銅像是個手握長劍、站在一盤電影膠片上的男性人體塑像,高10.25寸,表面鍍金,所以叫金像奬。當時叫這個奬為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年度奬,簡稱“學院奬”。
  名稱由來: 1931年的一天,學院的新任圖書管理員瑪梅麗特.赫麗發現辦公室裏的金像很象她叔叔奧斯卡。一個記者把她的話在第二天報導了。從此“奧斯卡”之名逐漸被人們運用,學院奬反而很少被人提及。最初奧斯卡奬的授予,采取宴會形式,以後改為發奬大會,後又在發奬大會上增加了文娛節目,自第一屆以來,除了1930年和1933年外,都是每年舉行一次。
  歷史記錄: 1929年1月,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就1927年下半年至1928年上半年的電影創作進行了評選,5月16日在好萊塢的羅斯福飯店舉行了第一次授奬典禮,共頒發了十五尊金像。1928年製作的《翼》是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奬的影片;第一位獲得最佳女演員奬的是珍妮.蓋諾;第一位最佳男演員奬獲得者是埃米.詹寧斯,他於1950年在德國去世。
  主要項目:最佳影片奬,最佳女演員和男演員奬,最佳導演奬。其他還有最佳攝影、美工、服裝設計、原劇本、改編劇本、改編配樂、剪輯、視覺效果、作麯、音響奬。此外還頒發一些特別榮譽奬。每次競選都分兩個階段:提名和投票階段。投票由電影藝術與科學院的三千餘會員進行。他們從集體投票中選出最佳影片,然後分門別類按專業選舉最佳演員、導演、編劇、攝影等,表决揭曉後進行授奬儀式。由名演員作司儀,由前奧斯卡奬獲得者授奬。
  歐洲電影奬(European Film Awards)
  1988年在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倡議下設立,第一次頒發歐洲奧斯卡---歐洲電影奬。該奬的宗旨是永久樹立歐洲各國都遵循的電影的藝術精神,意在喚醒全球觀衆對歐洲藝術人文電影的信心及支持。原來歐洲電影奬總部一直設在德國柏林,進入90年代後期,歐洲電影奬打破了地域限製,把十年慶典移師倫敦。2000年歐洲電影奬在法國的巴黎舉行。1988年1996年德國電影導演WimWenders接替瑞典導演IngmarBergman擔任擁有1000名成員的歐洲電影學術學院主席。最初的奬座---持葡萄的男子,由柏林藝術傢Markus Lupertz設計,1997年原奬座被一位身着歐洲星長裙的長發美女取代,由英國設計傢TheoFennell設計。很湊巧此美女身高和美國奧斯卡完全一樣,一對兒般配的驕傲冤傢。
  法國凱撒奬(César Awards)
  法國國內電影的最高評奬,有“法國奧斯卡”之稱,由法國電影藝術與技術學會和法國電視二臺合作舉辦。並組織評選投票産生。它以法國著名雕塑傢巴勒達西尼·凱撒命名(因凱撒奬奬座由他設計)。始於1976年,每年一屆。首屆設13個單項奬,即最佳法國片、導演、編劇、男女主角等。1982年開始增設最佳處女作奬。1984年又增設最佳男女青年演員希望奬。
  美國電影金球奬(Golden Globes)
  金球奬,始終籠罩在奧斯卡的陰影之下,更像是奧斯卡前的一次預演。金球奬始自1943年,由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主辦,是美國影視界最重要的奬項之一,金球奬共設有24個奬項,金球奬的被提名者名單通常是在聖誕節前公佈,頒奬晚會則選在一月中旬舉行。金球奬頒奬晚會的舉辦地點曾多次變動,不過近幾年似乎已經固定在貝弗利山的希爾頓飯店。作為每年第一個頒發的影視奬項,金球奬被許多人看作是奧斯卡奬的風嚮標。近十幾年來二者結果的對比似乎也能很好地證明這一點。
  美國電影學會奬(AFI Awards)
  美國電影協會創辦,2002年1月15日頒發第一屆學會奬。簡稱AFI Awards(American Film Institute's Awards),每年一屆。美國電影學會1996年為慶祝電影誕生一百年,舉辦了美國影史百大經典電影的票選活動,博得良好口碑,因此之後每年都針對不同主題舉辦盛大票選,2001年起更設立了年度十大美國電影,表揚這十部電影的幕前幕後所有主要電影工作者,不細分奬項,皆大歡喜。
  美國影評人協會奬(National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s)
  作為美國五大影評人協會中歷史最悠久的奬項,國傢影評奬歷來被視作奧斯卡最重要的風嚮標之一。美國國傢影評人協會有95年歷史,成員包括電影歷史傢及電影藝術係學者等。它的各個奬項是由一個150人的委員會以及12人的審查小組票選産生。
  美國國傢評論協會奬(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Awards)
  美國奧斯卡的風嚮標之一。
  美國洛杉磯影評人協會奬(Los Angels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奬始自1975年,與紐約影評人協會奬、芝加哥影評人協會奬稱之為美國三大影評人奬。創始人是當時任洛杉磯時報影評人的查理卓別林和自由撰稿人魯斯巴切勒。目前,該協會擁有53名會員,涵蓋洛城當地報紙、雜志、電臺、電視頻道的有名影評人,是所有影評人協會中會員成分最廣泛的。洛杉磯影評人協會奬從來不像紐約同行們一樣標榜品味,該奬根本無懼於選擇那些票房巨片,同時也願意肯定那些藝術性高的小成本影片。除了評奬外,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成員還積極參與電影相關事物當中。在過去三十多年來,該協會曾資助和舉辦了很多電影界的盛事,並捐贈了不少基金給洛城的電影機構,特別是那些涉及到電影資料保護的項目。
  美國紐約影評人協會奬(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美國三大影評人奬之一。
  美國芝加哥影評人協會奬(Chicago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美國三大影評人奬之一。
  美國金酸梅奬(RAZZIE Awards)
  由約翰.威爾遜在1981年設立,由“金草莓奬基金會”組織評選,是與奧斯卡唱對臺戲、專評好萊塢最差影片和最差演員的奬項,每年評選一次。得奬名單在每年3月24日即奧斯卡頒奬前夜公佈。得奬名單有時並非該年度最爛(但多半也好不到哪裏去),而是以〔虧〕為主旨,因此一些大成本電影或大牌歌手跨界演出,往往會因樹大招風而中奬!每年還故意選在奧斯卡頒奬典禮前一天公佈得奬名單。
  美國獨立精神奬(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
  1985年成立。專門表揚低成本電影,現今已成為美國獨立製片界的最高榮譽奬,不容小覷。每年三月下旬舉行頒奬典禮。
  日本《電影旬報》電影
  創刊於1919年的《電影旬奬》於1924年開始進行年度佳片評選,最初衹選出最佳外國電影;1925年起對外國片分藝術片、娛樂片兩類開展評選;1930年起又分“日本現代電影”、“日本古裝電影”、“外國無聲電影”、“外國有聲電影”進行評選;之後,固定為年度10部最佳日本電影、10部最佳外國電影、最佳日本影片導演、最佳外國影片導演四個項目的評選,
  “年度十佳”是戰前最權威的電影奬項。隨着戰後電影繁榮時期的到來,電影旬報年度評選項目越來越多,漸趨“奧斯卡化”,分為最佳日本影片、最佳外國影片、最佳導演、編劇、男女主演、男女配角、新秀男女演員等,並擴大了讀者參與程度,上述奬項,由讀者同樣選出一遍。
  Internet電影奬(internet movie awards)
  參與者最多、最知名的在綫電影奬項,所有獲奬電影無一例外是好萊塢大製作。
中國電影節及奬項 Chinese Film Festival and Awards
  上海國際電影
  上海國際電影節 (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是中國國內第一個國際電影節,在中國有很高的重要性。每年6月在中國上海舉行。
  上海國際電影節由中國國傢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及上海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上海文化廣影視集團國際大型活動辦公室承辦。電影節在1993年首次舉辦,1994年,獲得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承認,每年6月上旬舉行,中國唯一的一個A類國際電影節,最高奬名稱為“金爵奬”,下設8個奬項,都由來自各國的國際評委評審産生。
  上海國際電影節共分為4個主要部分,包括競賽部分金爵奬、國際電影展覽放映、國際電影交易市場,及金爵國際電影論壇暨亞洲新人奬評選。
  電影節舉辦至今,已經吸引了世界各洲六十多個國傢和地區、3823部影片的報名, 959部影片展映,纍计票房2770萬人民幣。這是尚沒有完全開放的中國電影市場每年度唯一的一次世界影片集萃,因此,每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對上海及周邊城市的觀衆無疑是一次期待已久的電影朝聖,創辦至今,已經有150多萬人次融入這個中國重要的電影活動中。現在,每年六月期間九天的電影節已然成為上海文化生活一個重要的景觀。
   中國長春電影
  中國長春電影節創辦於1992年,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影電視部批準舉辦的具有國際性的國傢級電影節。每兩年舉辦一次。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影電視部、吉林省人民政府、長春市人民政府主辦;長春市人民政府、廣播電影電視部電影事業管理局、吉林省文化廳、中國電影發行放映輸出輸入公司、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和長春電影製片廠聯合承辦 。本屆電影節的宗旨是:友誼、交流、發展。電影節組委會將聘請電影界各方面專傢組成評委會。本屆電影節設下列奬項:1、最佳華語故事片奬(包括合拍故事片);2、最佳外語故事片奬;3、優秀華語故事片奬;4、優秀外語故事片奬;5、最佳編劇奬;6、最佳導演奬;7、最佳男主角奬;8、最佳女主角奬;9、最佳男配角奬;10、最佳女配角奬;對獲奬者,電影節組委會分別頒發金鹿杯、銀鹿杯,證書和奬金。
  中國北京大學生電影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是北京師範大學藝術係、廣電總局電影頻道節目製作中心、中國電影資料館、北京電視臺影視部、中國電影報社、北京市電影公司、北京新影聯影業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電影基金會、北京市學生聯合會等多傢單位聯合主辦的一項大型文化活動。
  她創建於1993年,是當今中國每年始於春季的第一個電影節。其權威性受到電影界人士普遍認同,被譽為中國電影界具有國際水準的大奬。歷屆有多部獲奬影片後來在國內政府奬、金雞奬、百花奬和東京、柏林、西班牙等國際電影節獲得各種奬項。 "大學生電影節"以"青春激情、學術品位、文化意識"為宗旨,以"大學生辦、大學生看、大學生評"為特色,在教育、文化和影視三界有着廣泛深遠的影響。電影前輩凌子風、著名導演謝鐵驪、謝晉等曾為大學生電影節題詞,希望大學生電影節能推動中國電影的發展。
  “大學生電影節”還是中國青年導演初試藝聲的舞臺,霍建起、張揚、金琛、施潤玖等新生代導演曾在這裏首次獲奬,最佳處女作奬和藝術創新特別奬的設立傳達出大學生們對影壇新鮮力量的期待和鼓勵。
  “大學生電影節”不但贏得電影創作者和大學生觀衆的青睞,還獲得國傢廣電總局及相關政府部門的認同,在廣電部2001年召開的北戴河會議中,趙實部長兩次提到"大學生電影節"對我國電影事業及高校文化所起到的積極推動作用,大學生電影節日益成為具有很大影響力的民間電影活動。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北京電視臺、鳳凰衛視中文臺、《北京晨報》、《北京晚報》、《北京青年報》等80余家媒體對電影節進行係列報道,電影節閉幕暨頒奬晚會在廣電總局電影頻道節目製作中心、中央電視臺海外中心《歡聚一堂》欄目、北京電視臺等重要媒體多次播出,取得較大反響。
  “大學生電影節”於每年的4月20日--5月4日之間召開。電影節組委會秘書處辦公室設在北京師範大學藝術係。目前,第九屆電影節已在積極進行。她以北京為中心,輻射全國,參賽影片幾乎囊括最新優秀國産影片,學生評委來自全國各大高校,參與人數居國內電影節之最。 本屆電影節設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最佳觀賞效果、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藝術創新特別奬等奬項,在大學生投票推選的基礎上,由大學生和青年評論傢組成的評委會評定。電影節主會場設在北京師範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此外還將在北京20餘所著名大學放映參賽影片,觀影人次達20餘萬人次。
  “大學生電影節”還將舉辦專題影展、專題討論和專題講座等衆多學術活動,集中學界、業界各路英豪,共同探討最新熱門影視話題。老中青年導演與演員,在新片首映式、參賽片劇組見面會、著名導演專題研討會等活動中與大學生歡聚一堂。"大學生電影節"不僅是大學生的電影盛會,也是電影人的青春聚會。
  中國臺北電影
  由臺北市政府主辦、臺北市文化局承辦,臺灣電影文化協會、臺灣藝術大學執辦。始於1998年,每年一屆。 是臺灣地區重要的電影盛會,從第四屆開始把主題定位於“城市、市民、學生”,並由以國際城市為主題的“城市影展”、以“臺北電影奬”“臺北主題奬”為況賽單元的“市民影展”、以及以國內外學生作品為主的“國際學生電影金獅奬”三部分級成。
  中國電影金雞奬
  該奬始創於1981年中國農歷雞年。它是由中國電影傢協會主辦的,由電影藝術傢、電影評論傢參與評選的專業性電影奬。奬杯以金雞啼曉象徵百傢爭鳴,同時亦包含着激勵電影工作者聞雞舞、奮發前進的意義。該奬每年評選一次。
  大衆電影百花奬
  該奬始創於1962年,1964年停辦。1980年恢復舉辦。它是由中國電影傢協會所屬《大衆電影》雜志社主辦的,經由廣大觀衆投票産生的群衆性電影奬。它以百花盛開象徵影壇繁榮,鼓舞電影工作者為廣大群衆創作出更好的影片。該奬每年評選一次。
  中國電影華表奬
  中國電影華表奬是中國電影的最高榮譽奬,其奬杯采用的是北京天安門城樓前的華表造型,每年由廣播電影電視部對前一年度完成的各片種影片進行評選。華表奬的前身是文化部優秀影片奬。始評於1957年。中斷了22年後,從1979年繼續進行評奬活動,一年一屆。1985年文化部電影局整建製劃歸廣播電影電視部後,更名為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奬。除1986年與1987年,1989年與1990年合併評奬外,仍為一年一屆,1994年開始啓用現名。
  中國電影童牛奬
  中國電影童牛奬係全國電影四大奬之一,是專為奬勵優秀兒童少年影片、表彰取得優秀成績的兒童少年電影工作者而設立的。1985年中國兒童少年電影學會受國傢廣電部、教育部、文化部、全國婦聯、共青團中央委托創辦了中國電影童牛奬。其宗旨是團结少年兒童電影工作者,在黨的文藝方針和教育方針的指導下,不斷提高我國兒童少年電影的創作水平,為廣大小觀衆拍攝出更多更好的兒童少年電影,讓健康優秀的精神食糧伴隨孩子們成長。
  中國香港電影金像奬
  香港電影金像奬”於1982年由《電影雙周刊》創辦。這是從《電影雙周刊》每年邀請影評人評選十大電影的擴大和延續。目的是通過評選與頒奬形式,對表現優異的電影工作者加以表揚,同時亦檢討過去一年電影的成績,亦希望藉此促進香港電影的貿素,提高觀衆的欣賞水平。1982年與香港電臺合作舉辦第一屆的頒奬禮,當時衹有十大華語及外語片奬及五個奬項。其後與星島報業合辦第二屆與第三屆,以後就由《電影雙周刊》獨力舉辦。
  中國香港電影金紫荊奬
  香港電影金紫荊奬(Golden Bauhina Awards)由香港影評人協會(HKFCA)主辦,始於1996年,每年舉辦一次,本協會共有會員四十多人,其中包括電影教育、電影研究、電影工作者等方面的專業人士及學者。目的是推動香港電影文化的發展,鼓勵創作更多優秀電影,總結一年香港影壇的成績。
  中國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奬
  由香港電影評論學會主辦,始於1995年。每年1-2月舉行評選,評選範圍為上一年度在香港公開上映的華語電影
  中國臺灣電影金馬奬
  “金馬奬”是臺灣為促進華語片製作事業,對優良華語片以及優秀電影工作者所提供的一項競賽奬勵。該奬創辦於1962年,由臺灣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贊助,每年舉辦一屆(其中1968、1974年停辦),主要評選對象為臺灣電影,後擴展了香港電影,九十年代後將大陸電影也納入評選範圍。現在是一個世界華語電影年度評選的奬項,至1999年一共舉辦了36屆,奬勵了許多優良華語影片及優秀的電影工作者,成為華語影片製作事業最崇高的榮譽指標,也直接或間接地帶動了整體電影事業的發展,對華人電影事業,有很大的幫助和鼓勵。
  中國華語電影傳媒大奬
  華語電影傳媒大奬是國內唯一將內地和港臺電影作品同時納入視野的電影評選活動,由南方都市報發起,創辦於2001年,旨在通過兩岸三地電影人的交流,電影的多方面對比,創造一個更開放、活潑、新銳的電影評論環境,全面推動中國電影的創造。
中國電影的第一 The first Chinese film
  中國第一部電影是戲麯片京劇《定軍山》,內有《請纓》《舞刀》等片斷,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由北京豐泰照相館攝製。無聲片,長約半小時。
  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是《難夫難妻》,1913年在上海拍攝,無聲片,鄭正秋編劇,鄭正秋和張石川聯合導演。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是《歌女紅牡丹》,明星影片公司1931年攝製。
  中國第一部獲得國際大奬的影片是20世紀30年代由蔡楚生導演的《漁光麯》,它在1935年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上獲“榮譽奬”。
  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是1948年拍攝於上海的戲麯片《生死恨》,由華藝影片公司出品。費穆導演,主演梅蘭芳,著名攝影師黃紹芬為攝影指導,李生偉任攝影師。
  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故事片是《橋》,編劇於敏,導演王濱,東北電影製片廠1949年攝製。
  中國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是1957年拍的《祝福》(魯迅著,夏衍改編,桑弧導演),北京電視製片廠攝製。
  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故事片是1959年拍的《老兵新傳》,編劇李準,導演瀋浮,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攝製。
  中國第一部彩色立體寬銀幕故事片是1962年拍的《魔術師的奇遇》,編劇:王棟、陳恭敏、桑弧、,導演桑弧,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攝製。
  中國第一部彩色舞臺紀錄片是1954年拍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編劇:徐進、桑弧,導演桑弧,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
  中國第一部遮幅式寬銀幕故事片是1977年拍的《青春》,李雲官、王煉編劇,謝晉導演。
  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部譯製片是《團的兒子》,原譯名《小英雄》,楊範、陳涓翻譯翻譯,周彥譯製導演,上海電影製片廠1950年譯製。
  我國與外國合拍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是1958年由北京電影製片廠與法國加朗斯公司合攝的《風箏》,導演王傢乙、羅歇·比果。
電影的早期 Early Film
  一部早期的電影放映機第一部電影影拍攝描述的是:日常生活
  第一位偉大導演:麥利遜
  早期電影經典演員:卓別林、範倫鐵諾
  早期的電影都是「無聲電影」。然而,電影發行商發現,在播放電影時有一個講評人來敘述故事、補上角色間的對話,可以更吸引觀衆。沒過幾年,播放的電影都會在下邊附上字幕,這樣就可以在演員「說話」時,表示出他說的內容。這使得講評人的必要性大打折扣。
  電影製作初期,電影的特效(特別效果)鏡頭配以各項技術來配合。到如今,計算機已大量配合應用在電影製作上,一些鏡頭演員僅端坐在特製椅子上,做一些的表情和動作,出現在銀幕上的背景和劇情簡直不可想象,因為以計算機來做編輯影片的工作取代以為繁瑣的步驟,使最後出廠的拷貝質量與已往的産品亦不可同日而語了。
全世界的電影節 Film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全世界到底有多少個“國際電影節”?這幾乎是說不清的。據粗略統計,全世界六大洲六十多個國傢和地區單獨舉辦或輪流舉辦的各種名目的國際電影節已超過三百個。歐洲是國際電影節的發源地,現有24個國傢,先後舉辦過144個電影節。其中意大利27個,法國26個,西班牙23個;三個國傢共76個,占歐洲總數的一半左右。提起“國際電影節”,也許不少人會以為“奧斯卡金像奬”就是最大的“國際電影節”。其實“奧斯卡”衹是美國本國的電影奬而已。為了增加一點國際性,奧斯卡從1948年起又增設了一個“最佳外語片奬”。從上世紀70年代起,每年頒奬儀式都由通訊衛星嚮全世界作實況轉播,“奧斯卡金像奬”就更具全球性的影響了。
  本文主要是介紹“國際電影節”,“奧斯卡”就不多說了。下面着重介紹一些在世界具有影響的國際電影節。
  國際電影節之父———威尼斯國際電影
  最權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戛納國際電影
  東西方電影對話的橋梁———柏林國際電影
  電影節的電影節———倫敦國際電影
  為了和平與友誼———莫斯科國際電影
  北美洲的電影節———蒙特利爾世界電影
  我國影片獲奬最多的電影節———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
  亞洲最大的電影節———東京國際電影
  非洲最有影響的電影節———開羅國際電影
百科辭典 Encyclopedia
  電影
    電影由活動照相術結合幻燈放映發展起來的一種現代科
  技或藝術。用電影攝影機以每秒攝取若幹格畫幅的運轉速度,將被
  攝體的運動過程拍攝在條狀膠片上,成為許多格動作逐漸變化的
  靜止畫面。然後將不同場景、不同距離角度拍成的許多段這樣的膠
  片銜接起來,經過一定的工藝過程,製成可以放映供許多人同時觀
  看的影片。當影片上的這些靜止畫面,通過放映機以每秒24格畫
  幅速度連續投映於銀慕時,由於人類視覺具有瞬間保留印象的特
  性,觀衆便從銀幕上看到放大了的活動攝影。電影發明於19世紀
  末,是無聲電影,20世紀20年代出現有聲電影,以後又有彩色電
  影、立體電影等等。電影種類很多,按技術類別劃分為70毫米、35
  毫米、8毫米或超8毫米以及8.75毫米,有聲和無聲電影、黑白
  和彩色電影。按拍攝內容和表現手段又分為三大類,即藝術片、新
  聞記錄片、科學教育片。藝術片又可分為故事片、美術片、戲麯片
  等。電影作為文化市場整體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由生産者、發行者、
  放映者、觀衆四者構成的。在中國,國傢創辦電影製片廠是電影
  生産廠傢。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以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發
  行放映公司是電影發行的主渠道。各級各類電影院、影劇院、俱樂
  部、文化宮以及農村集體、個體放映隊是電影放映者。中國擁有廣
  泛的電影觀衆。近年來,由於科技進步,大衆傳播手段的增多,特
  別是傢用音像設備的普及給電影市場帶來一定的衝擊和影響,電
  影市場的中心也由城市轉嚮農村,尤其是邊遠地區。
    
佛教百科 Buddhist Encyclopedia
  【電影】 (譬喻)以電喻法之無常迅速,以影譬無實體。無量壽經下曰:“知法如電影,究竟菩薩道。”
英文解釋
  1. :  pictures,  print film
  2. n.:  screen,  cinema film,  motion picture,  spoken title,  picture show,  three handkerchief,  pilot film,  thriller,  smash,  movie,  scenario,  production,  pix,  photoplay,  story,  flicker,  film,  docudrama,  cinematograph,  cinema,  cine
  3. adj.:  uncut
  4. vt.:  subtitle
法文解釋
  1. n.  cinéma, film
近義詞
影片, 電影, 電影, 銀幕
相關詞
人物藝術明星美女歐美明星奧斯卡影後黑人影後演員
歐美女明星學校魔法科幻小說哈利·波特歌麯音樂歌詞
娛樂法國運動足球巨星中日混血感情愛情
戀愛言情小說生物物理動畫百科辭典周傑倫華語音樂
更多結果...
包含詞
電影城電影院看電影電影界電影業
拍電影電影劇電影片電影的過電影
分類詳情
侏羅紀公園
張開電影技術張開電影導演張開電影演員張開電影流派
張開電影奬項
張開洛奇張開竜與地下城張開古墓麗影張開放羊的星星張開電影製片公司
張開外國電影張開投名狀張開著名電影張開電影張開電影
中途島日出越獄竜捲風泰山
烏鴉眩暈叫喊進化爭霸
暴發戶聖誕老人間諜紀念品謀殺
獨裁者守夜情書美人魚世界大戰
火種决鬥狙擊手救命傲骨
後天製片人夜總會白雪公主主演
編審深淵信徒君子協定閃耀
破綻豔遇夏日戀人勇者無敵異形大災難
變節小人物裘諾與孔雀運轉乾坤古墓奇兵女王神劍
嫁入黑幫午夜之眼力王中王太保煞星疊影威竜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