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構成原子的基本粒子之一,質量極小,帶負電,在原子中圍繞原子核旋轉。 電子的字詞解釋 E-word explanation 英文解釋
英文解釋:electron,electronic
n.
電子
electron
e.lec.tron
n.Abbr. e(名詞)縮寫 e
A stable subatomic particle in the lepton family having a rest mass of 9.1066 × 10-28 gram and a unit negative electric charge of approximately 1.602 × 10 -19 coulomb. See table at subatomic particle
electr(ic)
electr(ic)
-on 1
-on1
electron
e.lec.tron
n.Abbr. e
A stable subatomic particle in the lepton family having a rest mass of 9.1066 × 10-8 gram and a unit negative electric charge of approximately 1.602 × 10 -9 coulomb. See table at subatomic particle
electr(ic)
-on 1
electron
中文解釋:
電子 是構成原子的基本粒子之一,質量極小,帶負電,在原子中圍繞原子核旋轉。不同的電子 數目不同,例如,每一個碳原子中含有6個電子 ,每一個氧原子中含有8個電子 。能量高的離核較遠,能量低的離核較近。通常把電子 在離核遠近不同的區域內運動稱為電子 的分層排布。
電子 :輕子族裏一種穩定的亞原子粒子,其靜止質量為0剋,負電荷大約1.602×10 庫侖 參見 subatomic particle 電子概述 Electronics Overview 簡介:電子 是一種基本粒子,目前無法再分解為更小的物質。其直徑是質子的0.001倍,重量為質子的1/1836。電子 圍繞原子的核做高速運動。電子 通常排列在各個能量層上。當原子互相結合成為分子時,在最外層的電子 便會由一原子移至另一原子或成為彼此共享的電子 。
這是由愛爾蘭物理學家喬治·丁·斯通尼於1891年根據電的electric + -on“子”造的字
電子 屬於亞原子粒子中的輕子類。 輕子被認為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之一,即其無法被分解為更小的粒子。它帶有1/2自旋,即又是一種費米子(按照費米—狄拉剋統計)。電子 所帶電荷為e=1.6 × 10的-19次方庫侖,質量為9.10 × 10-31 kg (0.51 MeV/c2)。通常被表示為e-。 電子 的反粒子是正電子 ,它帶有與電子 相同的質量,自旋和等量的正電荷。
物質的基本構成單位——原子 是由電子 、中子和質子三者共同組成。中子不帶電,質子帶正電,原子對外不顯電性。相對於中子和質子組成的原子核,電子 的質量極小。質子的質量大約是電子 的1840倍。
當電子 脫離原子核束縛在其它原子中自由移動時,其産生的淨流動現象稱為電流。
各種原子束縛電子 能力不一樣,於是就由於失去電子 而變成陽離子,得到電子 而變成陰離子。
靜電是指當物體帶有的電子 多於或少於原子核的電量,導致正負電量不平衡的情況。當電子 過剩 時,稱為物體帶負電;而電子 不足時,稱為物體帶正電。當正負電量平衡時,則稱物體是電中性的。 靜電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應用方法,其中例子有噴墨打印機。
電子 是在1897年由劍橋大學的卡文迪許實驗室的約瑟夫·湯姆生在研究陰極射綫時發現的。
一種對在原子核附近以不同概率分佈的密雲的基本假設。作用範圍現階段衹能在核外考慮(所有假設粒子現在都衹能在核外摸索摸索)它被歸於叫做輕子的低質量物質粒子族,被設成具有負值的單位電荷。
電子 塊頭小重量輕(比 μ介子還輕205倍),被歸在亞原子粒子中的輕子類。輕子是物質被劃分的作為基本粒子的一類。電子 帶有1/2自旋,滿足費米子的條件(按照費米—狄拉剋統計)。電子 所帶電荷約為- 1.6 × 10-19庫侖,質量為9.10 × 10-31 kg (0.51 MeV/c2)。通常被表示為e-。與電子 電性相反的粒子被稱為正電子 ,它帶有與電子 相同的質量,自旋和等量的正電荷。 電子 在原子內做饒核運動,能量越大距核運動的軌跡越遠.有電子 運動的空間叫電子 層.第一層最多可有2個電子 .第二層最多可以有8個,第n層最多可容納2n^2個電子 ,最外層最多容納8個電子 .最後一層的電子 數量决定物質的化學性質是否活潑,1、2電子 為金屬元素,3、4、5、6、7為非金屬元素,8為稀有氣體元素.
物質的電子 可以失去也可以得到,物質具有得電子 的性質叫做氧化性,該物質為氧化劑;物質具有失電子 的性質叫做還原性,該物質為還原劑。物質氧化性或還原性的強弱由得失電子 難易决定,與得失電子 多少無關。 運動的電子 Movement of electrons 我們現在知道,電荷的最終攜帶着是組成原子的微小電子 。在運動的原子中,每個繞原子核運動的電子 都帶有一個單位的負電荷,而原子核裏面的質子帶有一個單位的正電荷。正常情況下,在物質中電子 和質子的數目是相等的,它們攜帶的電荷相平衡,物質呈中型。物質在經過摩擦後,要麽會失去電子 ,留下更多的正電荷(質子比電子 多)。要麽增加電子 ,獲得更多的負電荷(電子 比質子多)。這個過程稱為摩擦生電。
自由電子 (從原子衝逃逸出來的電子 )能夠在導體的原子之間輕易移動,但它們在絶緣體中不行。於是,物體在摩擦時傳遞到導體上的電荷會被迅速中和,因為多餘的電子 會從物質 表面流走,或者額外的電子 會被吸附到物體表面上代替流失的電子 。所以,無論摩擦多麽劇烈,金屬都不可能摩擦生電。但是,橡膠或塑料這樣的絶緣體,在摩擦之後,其表面就會留下電荷。
電子 的運動與宏觀物體運動區別的幾大特徵:
(1)質量很小(9.109×10-31kg);
(2)電子 帶負電荷;
(3)運動空間範圍小(直徑約10-10m) ;
(4)運動速度快(10-6m)。電子 的運動特徵就與宏觀物體的運動有着極大的不同----它沒有確定的軌道。因此科學家主要采用建立模型的方法對電子 的運動情況進行研究。
核外電子 排布的規律:
1.電子 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遠、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電子 層上分層排布;
2.每層最多容納的電子 數為n的平方的二倍個(n代表電子 層數);
3.最外層電子 數不超過8個(第一層不超過2個),次外層不超過18個,倒數第三層不超過32個。
4.電子 一般總是盡先排在能量最低的電子 層裏,即先排第一層,當第一層排滿後,再排第二層,第二層排滿後,再排第三層。
電子 在原子核外空間一定範圍內出現,可以想象為一團帶負電的雲霧籠罩在原子核周圍,所以,人們形象地把它叫做“電子 云” 電子 是在1897年由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的約瑟夫·湯姆生在研究陰極射綫時發現的。 100多年前,當美國物理學家Robert Millikan首次通過實驗測出電子 所帶的電荷為1.602E-19C後,這一電荷值變被廣泛看作為電荷基本單元。然而如果按照經典理論,將電子 看作“整體”或者“基本”粒子,將使我們對電子 在某些物理情境下的行為感到極端睏惑,比如當電子 被置入強磁場後出現的非整量子霍爾效應。為瞭解决這一難題,1980年,美國物理學家Robert Laughlin提出一個新的理論解决這一迷團,該理論同時也十分簡潔地詮釋了電子 之間復雜的相互作用。然而接受這一理論確是要讓物理學界付出“代價”的:由該理論衍生出的奇異推論展示,電流實際上是由1/3電子 電荷組成的。
在一項新的實驗中,Weizmann機構的科學家設計出精妙的方法去檢驗這一非整電子 電荷是否存在。該實驗將能很好地檢測出所謂的“撞擊背景噪聲”,這是分數電荷存在的直接證據。科學家將一個有電流通過的半導體浸入高強磁場,非整量子霍爾效應隨之被檢測出來,他們又使用一係列精密的儀器排除外界噪聲的幹擾,該噪聲再被放大並分析,結果證實了所謂的“撞擊背景噪聲”的確來源於電子 ,因而也證實了電流的確是由1/3電子 電荷組成。由此他們得出電子 並非自然界基本的粒子,而是更“基本”更“簡單”且無法再被分割的亞原子粒子組成。 關於電子的相關活動 Related activities on the electronic 電子 大賽 例如湖北省的電子 大賽(有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和武漢大學等著名院校的參加)
全國電子 設計大賽 更是匯集了中國很多著名的大學。
為現代化建設的中國提供了大批的人才。電子 層 電子 層又稱電子 殼或電子 殼層,是原子物理學中,一組擁有相同主量子數n的原子軌道。電子 層組成為一粒原子的電子 序。這可以證明電子 層可容納最多電子 的數量為2n。
亨利·莫塞萊和巴剋拉的X射綫吸收研究首次於實驗中發現電子 層。巴剋拉把它們稱為K、L和、M(以英文子母排列)等電子 層(最初 K 和 L 電子 層名為 B 和 A,改為 K 和 L 的原因是預留空位給未發現的電子 層)。這些字母後來被n值1、2、3等取代。它們被用於分光鏡的西格班記號法。
電子 層的名字起源於波耳模型中,電子 被認為一組一組地圍繞着核心以特定的距離旋轉,所以軌跡就形成了一個殼。 運動的電子 Movement of electrons 我們現在知道,電荷的最終攜帶着是組成原子的微小電子 。在運動的原子中,每個繞原子核運動的電子 都帶有一個單位的負電荷,而原子核裏面的質子帶有一個單位的正電荷。正常情況下,在物質中電子 和質子的數目是相等的,它們攜帶的電荷相平衡,物質呈中型。物質在經過摩擦後,要麽會失去電子 ,留下更多的正電荷(質子比電子 多)。要麽增加電子 ,獲得更多的負電荷(電子 比質子多)。這個過程稱為摩擦生電。
自由電子 (從原子衝逃逸出來的電子 )能夠在導體的原子之間輕易移動,但它們在絶緣體中不行。於是,物體在摩擦時傳遞到導體上的電荷會被迅速中和,因為多餘的電子 會從物質 表面流走,或者額外的電子 會被吸附到物體表面上代替流失的電子 。所以,無論摩擦多麽劇烈,金屬都不可能摩擦生電。但是,橡膠或塑料這樣的絶緣體,在摩擦之後,其表面就會留下電荷。
電子 的運動與宏觀物體運動區別的幾大特徵:
(1)質量很小(9.109×10-31kg);
(2)電子 帶負電荷;
(3)運動空間範圍小(直徑約10-10m) ;
(4)運動速度快(10-6m)。電子 的運動特徵就與宏觀物體的運動有着極大的不同----它沒有確定的軌道。因此科學家主要采用建立模型的方法對電子 的運動情況進行研究。
核外電子 排布的規律:
1.電子 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遠、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電子 層上分層排布;
2.每層最多容納的電子 數為n的平方的二倍個(n代表電子 層數);
3.最外層電子 數不超過8個(第一層不超過2個),次外層不超過18個,倒數第三層不超過32個。
4.電子 一般總是盡先排在能量最低的電子 層裏,即先排第一層,當第一層排滿後,再排第二層,第二層排滿後,再排第三層。
電子 云是電子 在原子核外空間概率密度分佈的形象描述,電子 在原子核外空間的某區域內出現,好像帶負電荷的雲籠罩在原子核的周圍,人們形象地稱它為“電子 云”。它是 1926年奧地利學者薛定諤在德布羅伊關係式的基礎上,對電子 的運動做了適當的數學處理,提出了二階偏微分的的著名的薛定諤方程式。這個方程式的解,如果用三維坐標以圖形表示的話,就是電子 云。 電子 層又稱電子 殼或電子 殼層,是原子物理學中,一組擁有相同主量子數n的原子軌道。電子 層組成為一粒原子的電子 序。這可以證明電子 層可容納最多電子 的數量為2n。
亨利·莫塞萊和巴剋拉的X射綫吸收研究首次於實驗中發現電子 層。巴剋拉把它們稱為K、L和、M(以英文子母排列)等電子 層(最初 K 和 L 電子 層名為 B 和 A,改為 K 和 L 的原因是預留空位給未發現的電子 層)。這些字母後來被n值1、2、3等取代。它們被用於分光鏡的西格班記號法。
電子 層的名字起源於波耳模型中,電子 被認為一組一組地圍繞着核心以特定的距離旋轉,所以軌跡就形成了一個殼。
電子 的得失
當最外層電子 數為8,最內層電子 數為2時,該原子就形成為相對穩定結構了【氦除外,氦的電子 數為2但也是相對穩定結構】,不易發生化學反應,稀有氣體一般都為相對穩定結構,所以不易發生化學反應,而非稀有氣體能夠通過化學變化實現成為相對穩定結構,金屬元素的最外層電子 數一般<4,易失電子 ,而非金屬元素的最外層電子 數一般>4,易得電子 。註:電子 部能隨意拋給大自然。例如氯化鈉【即食????】,氯的最外層電子 數是7,易得電子 1個電子 ,鈉的最外層電子 數為1易失去一個電子 ,氯和鈉發生化學反應時,鈉將最外層電子 給了氯,此時鈉和氯的電子 電荷數都不等於原子核的電荷數了,鈉由於丟了一個電子 就帶了一個正電荷了,而氯由於得了一個電子 ,就帶了一個負電荷,次時的氯和鈉都不能算是原子了,衹能說是氯離子和鈉離子了。根據物理學,正負相吸,氯和鈉就將吸在一起,形成氯化鈉,大多數的化合物都是這樣結合的。
各種元素電子 一般得失情況可以通過化學價來表達,如鈉一般失掉一個電子 顯+1【正一】價,那麽鈉的化合價就是+1價,這是一些常見元素的根和根的化合價:
元素和根的符號 常見的化合價
元素和根的符號 常見的化合價 元素和根的符號 常見的化合價 k +1 Mn +2+4 +6+7 Si +4 Na +1Zn
+2 N -3+2+3+4+5 Ag +1 H +1 P -3+3+5 Ca +2 F -1 OH -1 Mg +2 Cl -1+1+5+7 NO3 -1 Ba +2 Br -1 So4 -2 Cu +1+2 O -2 Co3 -2 Fe +2+3 S -2+4+6 NH4 +1 Al +3 C +2+4 dianzi
電子
electron
帶有單位負電荷的一種基本粒子。屬於輕子,參與弱相互作用和電磁相互作用,是人們最早發現的基本粒子。所有原子都是由一個帶正電荷的原子核和若幹帶負電荷的電子 組成的。
電子 的發現 “電子 ”這個名詞,是1881年G.J.斯托尼提出來的。他依據法拉第電解定律,認為任何電荷都由基元電荷組成,並給電荷的這一最小單位取名為電子 。
英國物理學家J.J.湯姆孫對陰極射綫進行了深入研究,他觀測了陰極射綫在磁場和靜電場作用下的偏轉,測定了陰極射綫中粒子的荷質比(電荷與質量之比)。1897年他作出結論:陰極射綫是由比氫原子小得多的帶負電的粒子所組成。由於一係列成功的實驗,他被科學界公認是電子 的發現者。電子 的發現揭示了原子具有內部結構,打破了千百年來認為原子是組成物質的最小單元的學說。
電子 電荷 1909年前後,R.A.密立根和他的學生對單個電子 的電荷進行了精密的測量,被稱為密立根油滴實驗。他們在兩塊平行的圓形黃銅板之間加一定電壓,在兩極之間引進一些細小油滴,用X 射綫照射使油滴帶上電荷,油滴受到電場及重力的作用而運動。用電弧的光照射油滴運動的區域,用目鏡上帶有叉絲的望遠鏡觀察油滴的運動。因為油滴受到的電場力與油滴所帶的電荷成正比,所以從測到的與油滴運動有關數據,能夠計算出油滴所帶電荷的大小。根據他們對油滴運動的數百次反復測量,都得到一個同樣的結論,即油滴所帶電荷總是一個最小的基元電荷的整數倍,這一基元電荷就是一個電子 的電荷。準確測量電子 的電荷□,還必須計及油滴在空氣中運動時所受到的阻力,即要測量空氣的粘滯性。
後來又發展了測量電子 電荷更精確的方法。利用 X射綫衍射測量晶體中的原子間距,得出一立方釐米晶體裏準確的原子數目(原子數密度),運用法拉第常數,就能得到□的準確值。現在國際通用的電子 電荷值為
□=(1.6021892±0.0000046)×10□C。
電子 質量 根據對電子 電荷及荷質比的準確測量,容易得出電子 質量的數值。電子 的質量要比原子核的質量小很多,與質子相比,電子 的質量約為質子質量的1/1836。電子 的靜止質量 □□=(9.109534±0.000 047)×10□kg。這裏稱□□為電子 的靜止質量,是因為電子 質量與它的運動速度有關。根據狹義相對論,容易求出以一定速度□運動的電子 的質量□ □,式中□為光速。
電子 的自旋運動 電子 還具有自旋角動量和磁矩。1925年G.E.烏倫貝剋和S.A.古茲密特受到W.泡利的啓發,在分析原子光譜的一些實驗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電子 自旋的假設。即電子 具有□的自旋角動量(其中□為普朗剋常數,□=□/2□常作為自旋和軌道角動量單位),也有與自旋角動量相聯繫的磁矩,其值為一個玻爾磁子(方向與電子 自旋角動量方向相反) 。引入電子 自旋和電子 磁矩的假設,可以解釋許多原子光譜數據及反常塞曼效應(見塞曼效應)。1928年P.A.M.狄□剋提出了電子 的相對論波動方程,從理論上直接得出電子 存在自旋運動和磁矩的結論。並且還預言了正電子 的存在。正電子 是電子 的反粒子,它除了磁矩方向、電荷符號與電子 相反外,其他性質均與電子 完全相同。1932年C.D.安德森在研究宇宙綫時,果然發現了正電子 。電子 具有半整數自旋值(單位為□/2□),故服從費密-狄□剋統計(見量子統計法)。
電子 的波動性 電子 的運動具有波動性。按照L.V.德布羅意的物質波理論,電子 的德布羅意波長為普朗剋常數除以電子 的動量。1927年在美國的C.J.戴維孫和L.H.革末及在英國的G.P.湯姆孫分別獨立地進行了電子 在晶體上衍射的實驗。顯示出電子 在晶體上的衍射正如 X射綫在晶體上的衍射現象一樣,表明電子 具有波動性。從電子 衍射實驗結果計算出電子 的波長,與理論預言的結果準確一致。電子 衍射技術已發展成為一種研究物質結構的工具。
電子 的大小 電子 的“尺寸”是非常小的,一般情形下,都可以視作點電荷。經典電子 半徑□□=□□/□□□□=(2.8179380□0.0000070)×10□m。
(聶玉昕)
dianzi-dianzi shuanggongzhen
電子 -電子 雙共振
electron-electron double resonance
在垂直靜磁場H的方向,施加兩個微波電磁場:□①較弱的微波電磁場,激發電子 從能級2嚮能級3躍遷,不致於飽和;②強的微波電磁場,激發電子 從能級1嚮能級4躍遷,使達到飽和,從而導致能級4的電子 轉移至能級3,以觀察反映2→3躍遷的電子 自旋共振信號強度的變化,故稱為電子 -電子 雙共振。它與電子 -核雙共振不同之處是不涉及核的躍遷,並且觀察的與電子 自旋共振有關的能級和未觀察的躍遷能級之間無共享的公共能級。
(徐廣智)
dianzi-he shuanggongzhen
電子 -核雙共振
electron-nuclear double resonance
以具有一個未耦電子 (電子 角動量量子數□為1/2)和一個核(核自旋量子數□為1/2)的體係為例,它在靜磁場H中有如圖一個未耦電子 和一個核在靜磁場中的能極所示的1、2、3、4四個能級,分別以□□=±1/2和□□=±1/2來標識,式中□□和□□為電子 自旋和核自旋的磁量子數。
在電子 -核雙共振中,在垂直靜磁場H的方向另加兩個輻射電磁場:①頻率為□□的強微波電磁場,用來激發電子 從能級 1(或2)至能級4(或3)的□□□=1和□□□=0的躍遷,使出現部分飽和狀態。此時,處於能級1(或2)與4(或3)的電子 數相等,電子 自旋共振信號極弱;②用頻率為□□的射頻電磁場激發核從能級1(或3)至能級2(或4)的□□□=0和□□□=1的躍遷,使處於能級 4(或2)的電子 數比能級1(或3)為多,以觀察電子 自旋共振信號強度的變化,故稱為電子 -核雙共振。它既不同於電子 自旋共振,又有別於核磁共振。其用途是簡化復雜的電子 自旋共振譜以求超精細分裂常數及其符號。
(徐廣智)
電子 -聲子相互作用
electron-phonon interaction
電子 一聲子相互作用ezeetron·phonon
晶體中電子 與晶格振動間的相互作用
處於平衡位置時,形成周期性勢場,
中運動的本徵態是一係列布洛赫波,
interaetion
能帶(見固體能帶理論)
。晶體中的離子實
價電子 在周期勢場
分別屬於不同的
,布洛赫電子 有着確定的能量E(k)
和準動量九k。晶體中的原子總是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動,
晶體原子振動的簡正模是一係列格波,其能量取值是量
子化的,能量量子九田稱為聲子,聲子有確定的準動量
hq。晶格振動體係可以用聲子氣來描述(見晶格動力
學)。晶格振動引起的原子位移造成離子實的勢場變化,
使能帶中的電子 受到附加勢場作用,這就是電子 與晶格
振動的相互作用,又稱為電子 一聲子相互作用。把晶格
振動引起的勢場變化看做是對周期勢場的微擾,從而引
起能帶中電子 的躍遷,這種散射機構稱為晶格散射。晶
格散射總是伴隨着聲子的吸收或發射。設電子 由k狀態
散射到k‘狀態,則有
或
E(k’)一E(k)+丸。(吸收聲子)
石(k‘)一E(k)一丸。(發射聲子)
及滿足準動量’、子恆關係
_kh‘一丸k十九q+G,(吸收聲子)
九k’一九k一丸q+G,(發射聲子)
我們知道,k和q都是簡約波數,取值在布裏淵區的範
圍內。當h’、k的數值相當大,而且散射角(即k’與k
的夾角)也相當大,(k’一k)落在布裏淵區之外,這時
沒有適當的q與之對應。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找到一定
的G二(而且是唯一的),使k一k一G,回到布裏淵區之
內,從而確定恰當的q值。通常把G,一0的散射過程稱
為正規過程或稱N過程,而把Gn半0的散射過程,稱
為倒逆過程或U過程。
以上所述是電子 一聲子相互作用的一級微擾過程,
它是産生金屬電阻的重要原因,而存在有電子 一聲子相
互作用的高級微擾過程,則可以導致電子 有效質量的修
正,在離子晶體中形成極化子。根據BCS理論,超導
電性的引起也是電子 一聲子相互作用的結果。
〔韓份琦、
電子 -正電子 對的産生
Electron-positron pair production
電子 一正電子 對的産生(e lectron-
Positron Pair Produetion)
電子 一正電子 對的産生是一個負電子 和一個正
電子 在原子核或基本粒子附近同時産生的過程。在
所謂外部的電子 對産生中,電磁波(光子)被吸收而
産生電子 對,高能下射綫被吸收主要就是由於這個
效應(見附圖)。所謂內部的電子 對産生並不與可觀
測到的電磁輻射相聯繫,當受激核釋放出某些內部
能量時就可能出現。
電子 對的産生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它不僅是
能量物質化的一個實例,而且也是狄拉剋相對論性
量子論的一個引人註目的驗證。這個理論使定量地
預言産生概率、電子 微分分佈和動能分配成為可能。
其結論與實驗結果很好地一致。參閱“相對論性1子
論,,(relativisti。quantum theory)條。
負電子
原子核
正電子
外部的電子 對(電子 一正電子 )的産生
衹有光子能量大於Zmc,~1.02兆電子 伏(,為
電子 質量,‘為光速)時,外部的電子 對産生纔有可
能,這是産生靜止電子 對所需的能量。比此超出的能
量hZmcZ(,是光的頻率,h是普朗剋常量),則表
現為所産生粒子的動能;在正負粒子之間的能量分
配是無規的,例如正電子 可以以大致一樣的概率獲
得從o至加一Zm‘2間的任何能量。由於原子核對正電
子的靜電斥力,因此平均說來,正電子 實際上獲得比
負電子 較多的能量。
動量守恆定律要求初始光子的動量轉移給它所
産生的粒子。簡單的計算表明,衹有當第三,種粒子或
粒子係統參與此過程時,動量守恆才能滿足。通常,
這第三種粒子可能是原子核,不過原則上任何帶電
粒子都可以使動量重建平衡。對於正負電子 間給定
的分配能量,原子核的反衝方向是任意的。因此電子
發射的方向就不固定,而是無規地分佈着。由於核的
質量大,它從初始光子接受的能量就幾乎近於零。關
於守恆定律的討論可參閱“核反應”(nudear reac-
tion)條。
內部電子 對經常從放射性物質中發射出來。在
放射性衰變後,子核可以留有過剩的能量。儘管這個
能量通常以電磁輻射的形式釋放,但是,當能量超過
ZnzcZ時,電子 對産生也有可能與之竟爭,其産生概率
隨着釋放能量的提高而增加。電子 對的角關聯和産
生概率還依賴於躍遷的多極級.參閱“多極輻封”
(multipole radiation)、“正電子 ”(positron)和“童
子場論"(quantum field theory)各條。
[巴剋斯特竜(G.Baekstrom)撰]
: pi electron, negative electron, negaton, negatron, delta electron, delta ray n.: electron adj.: electronic n. électronique 電子 社區電子 街道計算機 信息 專業 熱門 環境 污染 手機 科技 諾基亞 移動電話 材料 輻射 物理 恐怖電影 應用 技術 電腦 數據 傳輸 IT 企業 品牌 世界500強 組裝 工藝 電路板 PCB 更多結果...
I電子 電子城 反電子 電子管 電子流 正電子 電子表 電子琴 價電子 電子云 光電子 電子學 電子樂 電子對 電子伏 陽電子 重電子 電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