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電傳操縱係統”是英文"fly by wire flight control system"(fbw)的中文意譯,也被譯為“綫傳操縱係統”。它是一種先進的電子飛行控製係統。
儘管確實存在僅僅依靠電子綫路將操縱信號傳遞到舵機上的所謂“直接電氣傳動係統”的電傳飛行控製係統,但工業上普遍將電傳操縱係統定義為“一種利用反饋控製原理,將飛行器的運動作為受控參數的電子飛行控製係統”。由於沒有機械結構,電傳操縱係統的可靠性比起傳統的機械式飛行控製係統要可靠很多。同時因為加入了反饋控製,使飛行員的操縱壓力大大減小。
一套典型的電傳操縱係統是由傳感器組(各種陀蠃、加速度計等慣性測量器件和迎角傳感器等大氣測量器件)、輸入設備、飛行控製計算機、舵機和電氣傳輸綫路組成。電傳操縱係統一般按照遠見的電器特性分類。采用了模擬傳感器、模擬式計算機和輸入輸出設備的係統被稱之為模擬式電傳操縱係統;采用了數字式傳感器、數字計算機和輸入輸出設備的被稱之為全數字式電傳操縱係統。但事實上,純數字式傳感器至今也沒有研製成功,因此實際上在使用的都是模擬式傳感器,數字式計算機的半數字式電傳操縱係統。
一般電傳操縱係統都采用餘度備份係統。主要的傳感器和飛行控製計算機都要留有幾組完全相同且同時工作的係統,通過專門的餘度管理計算機進行最後的輸出。一般現代電傳操縱係統都是4餘度係統,也有少數3餘度,或者采用解析餘度的單餘度係統。除了主要係統之外,電傳操縱係統還留有被大大簡化的備份係統。有些還留有機械備份。
電傳操縱係統最早是為瞭解决飛行器的穩定性而開發。在二十世紀60年代後,某些飛行器為了降低阻力而造成穩定性急劇下降。還有某些飛行器在整個飛行包綫內穩定性變化較大,這樣導致飛行員控製壓力加大,甚至根本無法控製飛機。為此,設計機構將陀蠃儀加入飛機的機械控製係統中,用來産生一個輔助的控製信號,通過一套機械機構將增穩信號疊加到飛行員輸入的控製信號中。在sr-71高速偵察機中,美國首次將模擬式計算機加入了作為輔助的陀蠃增穩信號中。這樣的係統被稱之為控製增穩係統。隨着70年代末電子技術的大發展,西方最早開始嘗試直接將飛行員的操縱信號直接接入計算機,從而放棄了全部機械控製係統,構成了完全由電氣設備組成的電傳操縱係統。
電傳操縱係統的第一個用戶是歐洲的狂風戰鬥機,緊接着是f-16。而通過使用電傳操縱係統使飛行器性能得到巨大提高的典範則是su-27。su-27因為在研製期間改用四餘度模擬式電傳操縱係統,從而擯棄了傳統的飛機設計法則,通過使用靜不穩定佈局獲得了性能的空前提高。而民航機中則是從a320開始使用電傳操縱係統。 |
|
電傳操縱係統(見飛機人工飛行操縱係統)
fly-by-wire control system
dianehuan cuozongx認ong
電傳操縱係統(fzy一by一wir。。。n:r。,
system)見飛機人工飛行操縱係統。
|
|
dianchuan caozong xitong
電傳操縱係統
fly-by-wire system
把駕駛員的操縱指令變換為電信號以操縱飛機的係統。它由側桿(微型駕駛桿)、敏感元件、計算機、伺服機構和助力器等組成。它不是簡單地用電信號的傳遞來代替機械傳動,而是把主操縱係統與自動控製係統(如增穩係統)結合起來,所以又稱為電子飛行控製係統。電傳操縱係統的優點是:結構簡單,體積和重量小,易於安裝和維護;便於和飛機上其他係統交聯;能操縱更多的操縱面,為實現主動控製技術提供基本條件。但可靠性和抗幹擾(斷電、雷擊、高能輻射等)能力還有待提高。因此,有的飛機還保留機械傳動裝置作為備份係統,以確保安全。80年代以來,飛機的電傳操縱係統已經由模擬式係統轉嚮數字式係統,並出現用光導纖維傳遞信號以代替電傳係統的趨勢。
電傳操縱係統
(李學國)
|
|
- : fly-by-wir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