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甲殼動物
目錄
No. 1
  節肢動物的一類,全身有硬的甲殼,頭部和胸部結合成頭胸部,後面是腹部。頭胸部前端有大小兩對觸角,足的數目不等。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蝦和蟹是最常見的甲殼動物
No. 2
  甲殼動物是節肢動物門中的一個綱,其體表都有一層幾丁質外殼,稱為甲殼。甲殼動物大多數生活在海洋裏,少數棲息在淡水中和陸地上。蝦、蟹等甲殼動物有5對足,其中4對用來爬行和遊泳,還有一對螯足用來禦敵和捕食。
  甲殼動物包括蝦類、蟹類、鈎蝦、櫛蝦及鰓足亞綱、介形亞綱動物等。世界上的甲殼動物的種類很多,大約2.6萬種之多。蝦、蟹等甲殼動物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有些甲殼還是魚類等經濟動物的餌料。在甲殼動物中,也有一些種類是有害的,如藤壺等。
  在海洋裏的節肢動物主要是甲殼動物(全世界有3萬多種),如構成浮遊動物主體的身體不大的橈足類、衆所周知的美味對蝦、行動奇特的螃蟹和令人討厭的藤壺等。它們分佈廣泛,大小相差懸殊,小者僅有一粒米那麽大,在解剖鏡下才能看清,大者如巨螯蟹,兩衹巨螯展開來有3米多寬。它們的生活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水中遊泳,有的海底爬行,有的附着在岩礁等上面營固着生活,有的穴居,還有的營寄生生活。
  蟹類頭胸甲發達,腹部退化,俗稱“臍”,雄的尖臍,雌的團臍。有腳五對,第一對腳叫螯,用來捕食和禦敵。橫着爬行。種類很多,有河蟹、梭子蟹等。肉味鮮美。(題圖:三疣梭子蟹)
特徵 Feature
  正因為甲殼亞門的動物如此多態,因此要找到一個共同的特徵不很簡單。甲殼亞門與氣管類動物(包括六足亞門的昆蟲等陸地生活的節肢動物)相對比較特殊的是它們有兩對觸角和適應在水中生活的鰓。不過這些特徵實際上是節肢動物一開始共有的特徵,六足亞門的動物這些器官後來變化了。另一個古老的特徵是甲殼亞門動物分叉的足,這樣的足在化石中的三葉蟲就已經有了。氣管類的動物後來沒有這樣的足了。幾乎所有的甲殼亞門的動物有一種特別的幼蟲狀態(無節幼體)。這些幼體典型地分三個帶足或觸須的節,它們的無節幼體眼是單數的。在觸角和足的基部甲殼亞門有特別的,袋狀的排泄器官。此外所有的甲殼亞門的幹細胞分裂時的特徵相同。
  與其他所有節肢動物一樣,甲殼亞門的軀幹由數個節組成。第一個節是頭部的口前葉,最後一節是尾部的尾板。通過不同的適應方式,這個基本的構造方式可以形成非常不同的特別結構。尤其外肢的變化可以非常大(比如演化為口器、吸盤和生殖器等非常不同的器官)。一些節可以融合到一起形成比較大的軀幹部分(體段)。總的來說甲殼亞門動物的軀幹可以分三個大部分:頭部由口前葉和可能六個節融合後而成。胸部和腹部各由不同數量的節組成。胸部和腹部的區分主要由外肢的組合體現出來。腹部一般沒有外肢或衹有演變了的外肢。有時頭部和胸部可能也會融合到一起而組成一個頭胸部。
繁殖和發展 Re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甲殼亞門的繁殖方式也很多樣,最簡單的有將精子和卵子放到水中進行外部受精。但也有通過演變的外肢進行體內受精的,甚至有一些寄生的甲殼亞門動物的雄性退化而棲居在雌性的生殖器內的。
  甲殼亞門的發展過程類似。一般它們經歷多個幼蟲期,每次幼蟲期開始時幼蟲通過萌芽産生新的節和外肢。除五口綱動物外所有甲殼亞門動物一開始的幼體都是典型的無節幼體。有些動物在卵內度過這個幼體期。此後不同綱的動物發展出不同的幼體。有些甲殼亞門經過變態,有些不變態為成蟲。
生活方式 Lifestyle
  除少數例外外幾乎所有甲殼亞門動物生活在水中,在海洋和淡水水係中所有的生態係統中都有甲殼亞門動物存在。少數物種生活在陸地上,比如屬於寄居蟹的椰子蟹,但這些動物至少在發展期間要依靠水。唯一幾乎完全在陸地上生活的甲殼亞門動物是等足目的動物(潮蟲)。
  在水中甲殼亞門生活在所有的生態環境中。許多物種構成遠洋區的浮遊生物,其他生活在水底、岩隙、珊瑚礁上或潮汐帶。在北冰洋和南極洲的冰層下面也有許多甲殼亞門動物生存,它們構成當地食物鏈的最下級。在大洋底的沸泉附近也有甲殼亞門動物生活。有些甲殼亞門動物寄生於魚、其他甲殼亞門動物或甚至於脊椎動物的體內。
進化 Evolution
甲壳动物 进化
  如同其他節肢動物一樣甲殼亞門的進化過程還不很清楚。這個不清楚的主要原因在於它們的甲殼比較難保存為化石。最早的甲殼亞門化石出現於寒武紀,今天發現的有介形亞綱和軟甲亞綱動物的化石。最早的甲殼亞門動物有可能類似於今天生活在????水洞穴中的槳足綱,但它們沒有留下化石。鰓足綱出現於泥盆紀,蔓足亞綱出現於志留紀。
  尤其介形亞綱動物的殼常常在沉積岩中出現,因此它是重要的指針化石。從它們出現以來它們就是浮遊動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化石中還常出現的有藤壺。
分類 Classification
甲壳动物 分类
甲壳动物 分类
  一般甲殼亞門動物與氣管類動物(昆蟲和蜈蚣)被看作是姊妹群。一些學者認為昆蟲和蜈蚣是甲殼亞門內的動物。這個意見的由來在於對這些動物的胚胎發展的討論。通過分子遺傳學的研究和對精子結構的研究今天普遍認同過去屬於獨立的門的五口綱動物也屬於甲殼亞門。
  甲殼亞門內部的分類和親屬關係還不很清楚而且爭論很大。最近數年中新的發現和研究使這個領域動蕩非常大。比如過去的枝角目現在被分為多個目,等等。
  目前大多數專傢將甲殼亞門分為五個綱,但對鰓足綱和甲殼綱的爭議還很大。許多學者認為甲殼綱實際上是收集了所有無法分到其他四個綱中的動物,實際上不是一個真正的綱。
  關於其他分類方式也請參見英語維基中相應文章的敘述。
生態和經濟意義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significance
  在海洋和淡水生態係統中甲殼亞門動物,尤其是小的作為浮遊動物的甲殼亞門動物,起了一個非常關鍵的作用。它們食用水中的浮遊植物,由此控製這些植物的生長。在浮遊動物中它們所占的數量比例最大。同時它們也是其他大的水中動物的直接的或間接的食物。
  人也直接食用一些甲殼亞門動物(比如蝦、螃蟹和竜蝦等)。甲殼亞門也被用來淨化用水,它們有過濾塵埃、細菌和單細胞生物,結合毒質等作用。吸附在船體上的藤壺可以加大船在水中的阻力,帶來經濟損失。
英文解釋
  1. n.:  crustacea
相關詞
節肢動物軟體動物多糖分泌物動物食材淡水竜蝦海洋蝦類
百科大全甲殼動物亞門十足目自然生物餌料生物古生物水産
水生生物寄生蟲漁業等足目更多結果...
包含詞
甲殼動物學長尾甲殼動物海洋甲殼動物
甲殼動物亞門寄生甲殼動物浮遊甲殼動物
蟹狀甲殼動物如甲殼動物等甲殼動物的尾巴
介形類甲殼動物甲殼動物學論文集5磷蝦目浮遊甲殼動物
甲殼動物對魚苗的危害支眼柄超目的甲殼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