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 : 武器裝備 : 武警 : 三防 : 污染源 : 污染 > 生物武器
目錄
No. 1
  舊稱細菌武器”。生物戰劑及其施放裝置、器材的總稱。生物戰劑指用於殺傷人、畜和毀壞植物的致病微生物以及細菌産生的毒素。由飛機或其他運載工具噴灑生物戰劑,發射或投擲細菌彈及帶生物戰劑的昆蟲、動物和雜物等。具有傳染性強、污染面積大、桅時間長、不易發現等特點。中國於1984年加入《禁止生物武器公約》。
No. 2
  生物武器
  舊稱細菌武器。生物武器是生物戰劑及其施放裝置的總稱,它的殺傷破壞作用靠的是生物戰劑。生物武器的施放裝置包括炮彈、航空炸彈、火箭彈、導彈彈頭和航空布撒器、噴霧器等。以生物戰劑殺死有生力量和毀壞植物的武器統稱為生物武器
  生物戰劑
  生物戰劑是軍事行動中用以殺死人、牲畜和破壞農作物的致命微生物、毒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質的統稱。舊稱細菌戰劑。生物戰劑是構成生物武器殺傷威力的决定因素。致病微生物一旦進入機體(人、牲畜等)便能大量繁殖,導致破壞機體功能、發病甚至死亡。它還能大面積毀壞植物和農作物等。生物戰劑的種類很多,據國外文獻報道,可以作為生物戰劑的致命微生物約有160種之多,但就具有引起疾病能力和傳染能力的來說就為數不算很多。 (鄒雲華)
  生物戰劑的分類
  1. 根據生物戰劑對人的危害程度,可分為致死性戰劑和失能性戰劑:
  (1)致死性戰劑。
  致死性戰劑的病死率在10%以上,甚至達到50~90%。炭疽桿菌、霍亂狐菌、野兔熱桿菌、傷寒桿菌、天花病毒、黃熱病毒、東方馬腦炎病毒、西方馬腦炎病毒、班疹傷寒立剋次體、肉毒桿菌毒素等。
  (2)失能性戰劑。病死率在10%以下,如布魯氏桿菌、q熱立剋次體、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毒等。
  2. 根據生物戰劑的形態和病理可分為:
  (1)細菌類生物戰劑。主要有炭疽桿菌、鼠疫桿菌、霍亂狐菌、野兔熱桿菌、布氏桿菌等。
  (2)病毒類生物戰劑。主要有黃熱病毒、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毒、天花病毒等。
  (3)立剋次體類生物戰劑。主要有流行性班疹傷寒立剋次體、q熱立剋次體等。
  (4)衣原體類生物戰劑。主要有鳥疫衣原體。
  (5)毒素類生物戰劑。主要有肉毒桿菌毒素、葡萄球菌腸毒素等。
  (6)真菌類生物戰劑。主要有粗球孢子菌、莢膜組織胞漿菌等。
  3. 根據生物戰劑有無傳染性可分為兩種:
  (1)傳染性生物戰劑,如天花病毒、流感病毒、鼠疫桿菌和霍亂狐菌等。
  (2)非傳染性生物戰劑,如土拉桿菌、肉毒桿菌毒素等。
  隨着微生物學和有關科學技術的發展,新的致病微生物不斷被發現,可能成為生物戰劑的種類也在不斷增加。近些年來,人類利用微生物遺傳學和遺傳工程研究的成果,運用基因重組技術界限遺傳物質重組,定嚮控製和改變微生物的性狀,從而有可能産生新的致命力更強的生物戰劑。(鄒雲華)
  生物武器的特點
  生物武器的特點主要有緻命性、傳染性強、生物專一性、面積效應大、危害時間長、難以發現等。
  (1)致命性、傳染性強。
  一旦發生病例,易在人群中迅速傳染流行,造成人員傷亡,甚至造成社會恐慌。
  (2)生物專一性。
  生物武器可以使人、牲畜感染得病,並能危及生命,但是不破壞無生命物體,例如武器裝備建築物等。
  (3)面積效應大。
  現代生物武器可將生物戰劑分散成氣溶膠狀達到殺傷目的。這種氣溶膠技術在適當氣象條件下可造成大面積污染。
  (4)危害時間長。
  在適當條件下,有的致命微生物可以存活相當長的時間,如q熱病原體在毛、棉布、土壤中可存活數月,球孢子菌的孢子在土壤中可以存活4年,炭疽桿菌芽胞在陰暗潮濕土壤中甚至可存活10年。
  (5)難以發現。
  生物戰劑氣溶膠無色、無味,不容易發現,若在夜間或多霧時偷偷使用就更難及時發現。(鄒雲華)
  生物戰劑的防護
  生物戰劑氣溶膠主要是經呼吸道侵入人體,因此,保護好呼吸道非常重要。防護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幾種:
  1、帶防毒面具。
  防毒面具的式樣很多,但主要由濾毒罐和面罩兩部分組成。濾毒罐包括裝填層和濾煙層。裝填層內裝防毒炭,用於吸附毒劑蒸汽,但對氣溶膠作用很小。濾煙層是用棉纖維、石棉纖維,或超細玻璃纖維等做的濾煙紙製成的。為了增加過濾效果,濾煙紙摺叠成數十折,它的作用是過濾放射性塵埃、生物戰劑和化學毒劑氣溶膠,濾效可達99.99%以上。
  2、使用防護口罩。
  例如使用那種用過氯乙烯超細纖維製成的防護口罩。這種口罩對氣溶膠濾效在99.9%以上。在緊急情況下,如果沒有防毒面具或特殊型的防護口罩,也可采用容易得到的材料製造簡便的呼吸道防護用具,例如脫脂棉口罩、毛巾口罩、三角巾口罩、棉紗口罩以及防塵口罩等。此外,還需要保護好皮膚,以防有害微生物通過皮膚侵入身體。通常采用的辦法有穿隔絶式防毒衣或防疫衣以及戴防護眼鏡等。
  為了更有效地防止生物武器的危害,在可能發生生物戰的時候,可以有針對性地打預防針。對於清除生物戰劑來說,可以采用的辦法有:
  (1)烈火燒煮。
  烈火燒煮是消滅生物戰劑最徹底的辦法之一。
  (2)藥液浸噴。
  藥液浸噴是對付生物戰劑的主要辦法之一。噴灑藥液可利用農用噴藥機械或飛機等。用做殺滅微生物的浸噴藥物主要有漂白粉、三合二、優氯淨(二氯異氰尿酸鈉)、氯胺、過氧乙酸、福爾馬林等。
  對於施放的戰劑微生物,由於它們可能附在一些物品上,既不能燒,又不能煮,也不能浸、不能噴,對付的辦法就是用煙霧熏殺。此外,皂水擦洗和陽光照射以及泥土掩埋等也是可以采用的辦法。
百科辭典
  shengwu wuqi
  生物武器
  biological weapon
    生物戰劑及其施放工具的總稱。能使人、畜致病,農作物受害的特種武器。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曾首先研製和使用生物武器(當時稱為細菌武器)。日軍在侵華戰爭中,美軍在朝鮮戰爭中,也曾研製和使用細菌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些國傢違反國際公約,漠視輿論譴責,仍繼續研究和生産新的生物武器
    生物戰劑 區分為:①細菌類。主要有炭疽桿菌、鼠疫桿菌、霍亂弧菌、野兔熱桿菌、布氏桿菌等。②病毒類。主要有黃熱病病毒、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毒、天花病毒、馬爾堡病毒等。③立剋次體類。主要有流行性斑疹傷寒立剋次體、Q熱立剋次體等。④衣原體類。 主要有鳥疫衣原體。⑤毒素類。主要有肉毒桿菌毒素、葡萄球菌腸毒素等。⑥真菌類。主要有球孢子菌、組織包漿菌等。
    施放方式 過去主要利用飛機投彈,施放帶菌昆蟲動物。今後將主要利用飛機、艦艇攜帶噴霧裝置,在空中、海上施放生物戰劑氣溶膠;或將生物戰劑裝入炮彈、炸彈、導彈內施放,爆炸後形成生物戰劑氣溶膠。
    危害與防護 生物戰劑有極強的致病性和傳染性,能造成大批人、畜受染發病,並且多數可以互相傳染。受染面積廣,大量使用時可達幾百或幾千平方公裏。危害作用持久,炭疽桿菌芽胞在適應條件下能存活數十年之久。帶菌昆蟲、動物在存活期間,均能使人、畜受染發病,對人、畜造成長期危害。但生物戰劑受自然條件影響大,在使用上受到限製。日光、風雨、氣溫均可影響其存活時間和效力。采取周密的防護措施,也能大大減少它的作用。
    1972年 4月10日簽訂的《禁止細菌(生物)和毒素武器的發展、生産及儲存以及銷毀這類武器的公約》,1975年3月26日生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84年11月15日加入該公約。
     (郭志文)
    
英文解釋
  1. :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weapons
  2. n.:  Biological weapons
相關詞
藥物有機化學毒品化學武器戰爭百科辭典細菌係
包含詞
生物武器防護電子生物武器禁止生物武器公約
生物武器防護裝備生物武器防護名詞國際法對生物武器的管製
核化學生物武器防護氣象學核、化學、生物武器防護氣象學為什麽生物武器令人感到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