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生殖洄遊
  生殖洄遊又稱産卵洄遊。魚類的産卵習性是多種多樣的,有的魚為了尋求適宜的産卵條件,保證魚卵和幼魚能在良好的環境中發育,常常要進行由越鼕場或肥育場嚮産卵場的集群移動。洄遊距離有長有短,因種類而異。生活在淡水中的鰻鱺,要洄遊數千公裏到海洋深處産卵,而生活在大洋中的大麻哈魚要反嚮遊動數千公裏進入江河上遊産卵。而有些魚類僅作短距離移動,如大黃魚由福建北部的洞頭洋洄遊至江蘇海域的呂泗洋;我國淡水中的一些鯉科魚類,如青魚、草魚、鰱、鱅等魚類由靜水湖泊洄遊至江河中特定河段的産卵場所産卵,距離長則幾百公裏,短則幾十公裏。
  生殖洄遊的移動方向依種類而異,有由深海、外海遊嚮淺海或近岸;有由海洋嚮江河或江河下遊遊嚮上遊的溯河洄遊;有由江河嚮海洋的降河洄遊;湖泊中的魚類由開闊的湖中心區遊嚮沿岸産卵,也可以視作是一種産卵洄遊,但洄遊的距離很短。生殖洄遊的特點是洄遊路綫、方向和時間較固定,距離較遠,遊速快,分群洄遊現象明顯,魚群密度大,魚群集群性狀固定;洄遊期間魚體性腺發育、生理狀態變化大。有些魚類體型、體色出現變異。有些魚類在生殖洄遊過程停止攝食。
  越鼕後的幼魚和成魚,經過生殖洄遊或生殖活動的成魚,需要強烈的攝食以補充營養,集群遊嚮餌料豐富的水域索餌,形成了索餌洄遊,也稱攝食洄遊。有些魚類在越鼕後先行強烈攝食,形成由越鼕場嚮肥育場地的洄遊,例如在河流深槽中越鼕的鯉魚,在早春氣候轉暖時,就要洄遊到食料豐盛的湖泊中去肥育。攝食洄遊也有伴隨産卵洄遊同時進行的,如金槍魚在由西沙群島進行長距離生殖洄遊過程,沿途強烈攝食,實際上金槍魚的生殖洄遊也是一種索餌洄遊。
  有些魚經過生殖後,在秋季進行一次索餌洄遊,為準備越鼕和來年生殖積儲營養。幼魚的攝食洄遊也是十分明顯。如草魚、青魚、鰱、鱅等魚類在江河繁殖後,已經發育到能自由遊泳和自由攝食的幼魚,即沿岸逆水上溯,進入通江的湖泊或小支流中進行肥育,因為這些附屬水體中的食物要比江河幹流中豐盛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