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植物 > 甘薯臺龜甲
目錄
No. 1
  甘薯臺龜甲,分佈於我國南方各省區;國外日本、越南、印度、斯裏蘭卡、菲律賓及中南半島有分佈。
  成蟲體長41~5.5毫米,寬 3.5~5.0毫米。身體扁圓,背部拱起、活蟲緑色或黃緑色,帶有金屬無澤。前盤胸面後方中央有兩條並攏的黑色縱紋。兩鞘翅的黑地形成“u”字形。有時在翅瑞的中縫處不完全匯合,中縫兩側有不規則的黑斑。頭小常隱於前胸下。前胸背板近圓形,光潔無刻點。
  年發生代數的地區差異較大,為4~6代。以成蟲在田邊雜草、枯葉、石縫或土縫中過鼕,次年4.5月間出蟄。成蟲及幼蟲均危害苛主葉片,嚴重時吃盡全葉,造成缺苗。主要危害甘薯、雍萊、旋花等旋花科植物。
百科大全
  甘薯臺龜甲
  ipomoea tortoise beetle
  甘薯臺龜甲(ipomoea tortoise beetle)
  取食甘薯等旋花科作物的食葉害蟲。又名甘薯小龜甲、
  甘薯緑龜甲。學名Taiwa兒l’a(s .str.)ct’柑u陰data
  (Herbst)。鞘翅目,鐵甲科。主要分佈於亞洲,在中
  國長江以南各省區均有分佈。成蟲和幼蟲取食甘薯、
  苑菜等旋花科植物的葉片,呈膜狀斑、缺刻或小穿孔。
  還可取食柑橘、梨、桑、荔枝、竜眼、芭蕉。成蟲體
  長4一5毫米,半球形,前胸背板和兩鞘翅均嚮外延伸,
  其形如龜,延伸部分無色,半透明,有隱約網紋;背
  面隆起處的邊緣,具一黑色或黃褐色U形斑,兩鞘翅
  內側各具一上述同色縱紋。其他部分金緑色或草緑色,
  有金屬光澤、見圖)。卵長約1毫米,長橢圓形,深緑
  甘薯臺龜甲
  色,包被在黃色膠質卵膜
  中。卵膜表面具許多橫紋,
  中央有褐色縱隆綫兩條。
  幼蟲扁長橢圓形,淡緑色,
  蟲體兩側各生棘刺16個。
  各齡蛻皮殼均留在腹末,
  連成一串,狀如長尾,平
  時捲覆於體背。末齡體長
  約5毫米。蛹扁長方形,
  淡緑色,頭部隱蔽在前胸
  背板下;前胸背板前側緣
  具小刺;第一至五腹節兩
  側各生大棘突一個。
  中國中南部甘薯産區
  年發生4一6代,以成蟲在枯葉,雜草、土縫或石隙中
  越鼕。翌年春回暖後爬出活動,先在薯苗繁育地裏生
  息、繁殖,後侵入大田,天氣悶熱氣溫達25一30℃時
  能迅速飛翔。成蟲有假死性,羽化一周後,開始交配
  産卵。卵散生在葉背的葉脈旁,每次産4一25粒,卵
  多2粒並排於卵鞘中。幼蟲共5齡,孵化後1一2日開
  始取食,3齡以後活動性強,老熟後便粘附葉背化蛹。
  清潔田園,可消滅大部越鼕成蟲;蟲量多時,噴施樂
  果、敵百蟲、擬除蟲菊酷類農藥防治。
  (林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