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氏雅羅魚 leuciscus waleckii
分類學地位 taxonomy
|__真核生物域 eukarya
|__動物界 fauna
|__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__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__硬骨魚綱 osteichthyes
|__幅鰭亞綱 subclass neopterygii
|__骨鰾總目
|__鯉形目 cypriniformes
|__鯉科 cyprinidae
|__雅羅魚亞科
|__雅羅魚屬 leuciscus;daces
俗稱:華子魚,滑魚,白魚,沙包。
英文名:amur ide 。
瓦氏雅羅魚(leuciscus waleckii)屬鯉形目,鯉科,雅羅魚亞科,雅羅魚屬。俗稱:華子魚,滑魚,白魚,沙包。英文名:amur ide 。
體長,側扁,腹圓,無腹棱,吻端鈍,稍隆起。口端位,上頜略長於下頜,上頜骨後延至眼前緣下方。唇薄,無角質邊緣,無須。眼較大,鱗中等大,側綫完全,微嚮腹面彎下,嚮後延至尾柄正中軸。背鰭無硬刺。體背部灰褐色,腹部銀白色;鱗片基部有明顯的放射綫紋,後緣灰色;各鰭灰白色,胸鰭、腹鰭和臀鰭有時呈淺黃色。性成熟的雄魚在吻部、上下頜、眼的周圍、胸鰭內側有顯著的白色珠星。
雅羅魚雖然不是冷水性魚類,但喜棲息於水流較緩、底質多砂礫、水質清澄的江河口或山澗支流裏,完全靜水中較為少見。喜集群活動,往往形成一個很大的群體,夏季每當傍晚時浮於水的上層,使水面似雨點狀。雅羅魚有着明顯的洄遊規律,江河剛開始解凍即成群地嚮上遊上溯進行産卵洄遊,然後進入湖岸河邊肥育,鼕季進入深水處越鼕。雅羅魚為雜食性魚類,以高等植物的莖葉和碎屑為主,其次是昆蟲,偶爾也食小型魚類。3鼕齡魚始達性成熟,生殖季節較早,水溫達4-8℃就開始産卵。産卵在砂礫或其它附着物上,懷卵量為1萬粒左右,卵粒直徑2.2毫米。生長速度不快。4鼕齡魚為最大成長年齡。一般捕獲群體以體長15-19釐米,年齡為3-4齡魚為主。
雅羅魚主要分佈於黑竜江流域各水係,其中以黑竜江水係為多。此外,黃河下遊、灤河、岱海、達裏諾爾湖也産此魚,數量較少,也分佈於俄羅斯境內黑竜江上遊。
雅羅魚個體不大,最大個體體長約37釐米,重約0.5-0.75公斤。此魚味鮮美,但含脂量並不豐富。我國雅羅魚的資源比較豐富,由於它們有集群的習性,捕撈方便,黑竜江流域産量較高,在內蒙古的烏梁素海産量僅次於鯉、鯽。在東北地區和黃河中遊地區都被列為一種重要的經濟魚類。但是,被捕後極易死亡,因其腹部體壁薄,常易破裂,致使腸內污液外溢,故市場價格較其它魚類為低。近幾年來,根據此種魚繁殖力強的特點,已開始作為湖泊、水庫的放養對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