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種名: 瓜馥木
學名: fissistigma oldhamii
別名: 小香花藤、藤竜眼、降香藤
科: 番荔枝科
屬: 瓜馥木屬
産地分佈:
生於山𠔌、路旁、溪邊,潮濕的疏林中。分佈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湖南、江西、雲南等地。
形態特徵:
藤狀灌木。長約8米,幼枝被黃色柔毛。葉互生,革質,長圓形至倒卵狀橢圓形,長6~13釐米,寬2.5~4.5釐米,先端短尖或鈍圓,基部楔形,上面無毛,下面中脈上枝疏毛,側脈明顯;葉柄長約1釐米。被黃色毛。花1~3朵集成密傘花序;萼片3,卵圓形,有毛;花瓣6,外轉花瓣披針形、卵四狀矩圓形,內輪較小,寬三角形;雄蕊多數,藥隔稍偏斜;心皮被長絹毛,分離,花柱彎麯,無毛,柱頭2裂。果球形,漿果狀,徑約1.5釐米,密被黃棕色絨毛,果柄長約3釐米。種子圓形。花期4~6月。果期11月。
生長習性:
熱帶或南亞熱帶植物。常生於南方丘陵山地或山𠔌灌木叢中。
園林用途:
瓜馥木花香,花期長。在園林可中栽植於墻籬邊,任其攀緣,頗有野趣。果肉味甜,可食。根可供藥用。
繁殖培育:
繁殖以扦插為主,播種亦可。 |
|
瓜馥木
(江西《草藥手册》)
【異名】鑽山風、鐵牛鑽石、香藤。
【來源】為番荔枝科植物瓜馥木的根。
【植物形態】瓜馥木
藤狀灌木。長約8米,幼枝被黃色柔毛。葉互生,革質,長圓形至倒卵狀橢圓形,長6~13釐米,寬2.5~4.5釐米,先端短尖或鈍圓,基部楔形,上面無毛,下面中脈上枝疏毛,側脈明顯;葉柄長約1釐米。被黃色毛。花1~3朵集成密傘花序;萼片3,卵圓形,有毛;花瓣6,外轉花瓣披針形、卵四狀矩圓形,內輪較小,寬三角形;雄蕊多數,藥隔稍偏斜;心皮被長絹毛,分離,花柱彎麯,無毛,柱頭2裂。果球形,漿果狀,徑約1.5釐米,密被黃棕色絨毛,果柄長約3釐米。種子圓形。花期4~6月。果期11月。
生於山𠔌、路旁、溪邊,潮濕的疏林中。分佈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湖南、江西、雲南等地。
【功用主治】治坐骨神經痛,關節炎。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鮮品1~2兩。
【選方】①治關節炎:鮮香藤根二兩,鮮楓荷梨二兩,鮮五加皮一兩,鮮千斤拔一兩,鮮百兩金一兩,鮮雙鈎藤根二兩,豬腳一隻,燉服。
②治腰痛:鮮香藤根二兩,鮮南蛇藤一兩,鮮虎刺一兩,鮮馬蘭一兩,鮮七層樓五錢,鮮牛膝五錢。煎水,放雞蛋煮服。
③治跌打老傷:鮮香藤根二兩,鮮江西玉桂菊花二兩,鮮柘藤根一兩。水煎服,白糖作引。 |
|
瓜馥木屬 | 毛瓜馥木 | 凹葉瓜馥木 | 白葉瓜馥木 | 頭序瓜馥木 | 多花瓜馥木 | 長柄瓜馥木 | 上思瓜馥木 | 小萼瓜馥木 | 大葉瓜馥木 | 香港瓜馥木 | 貴州瓜馥木 | 木瓣瓜馥木 | 多苞瓜馥木 | 天堂瓜馥木 | 東方瓜馥木 | 多脈瓜馥木 | 尖葉瓜馥木 | 獨山瓜馥木 | 闊葉瓜馥木 | 廣西瓜馥木 | 壩治瓜馥木 | 金果瓜馥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