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瑞氏普爾塔竜
目錄
No. 1
  據美國國傢地理報道,最近,阿根廷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曾經生活在地球上的巨型恐竜的脖子、背和尾部骨頭化石,這種恐竜被認為是地球上最大型的恐竜之一,它的胸腔能裝下一頭大象,堪稱“恐竜之王”。
  這種恐竜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它的背椎骨。據阿根廷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費爾南多·諾瓦斯介紹稱,這頭恐竜的巨大椎骨有1.06米高、1.68米寬。它可能屬於泰坦巨竜的一種,靠四足行走,是有着長長的脖子和尾巴的蜥腳類恐竜。從對其椎骨的分析以及與其他較小泰坦巨竜的比較,古生物學家認為,這種恐竜身長在35到40米左右,體重達80到110噸。它的胸腔直徑達5米,與一整頭現代大象的尺寸相當。
  諾瓦斯帶領的這個研究小組是在阿根廷的聖塔剋魯茲省發現這些7000萬年前的骨頭化石的,該省位於阿根廷南部巴塔哥尼亞區。他把這種恐竜命名為瑞氏普爾塔竜,以表達他對發現並準備這些化石標本的帕布魯*普爾塔和聖地亞哥*瑞宜的敬意。
  諾瓦斯稱:“瑞氏普爾塔竜是迄今發現的最大型的恐竜之一。”他表示,衹有一種泰坦巨竜在大小上可以與之相提並論,那就是著名的阿根廷竜。阿根廷竜是在巴塔哥尼亞區的西北訓發現的一種生活在9000萬年前的恐竜。
  美國聖保羅明尼蘇達自然博物館館長及古生物研究分部的負責人說:“這個新發現的恐竜確實巨大。”在新聞記者完對於背部椎骨描述的資料後,她拿出捲尺在桌子上拉開以便瞭解到底有多長。她說:“這是一個巨大的蜥腳類恐竜中體型最大的,但根據我們所掌握的資料來看,我們覺得它可能是迄今所知的最大型的蜥腳類恐竜之一,堪稱‘恐竜之王’。”
No. 2
  據美國國傢地理報道,最近,阿根廷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曾經生活在地球上的巨型恐竜的脖子、背和尾部骨頭化石,這種恐竜被認為是地球上最大型的恐竜之一,它的胸腔能裝下一頭大象,堪稱“恐竜之王”。
  這種恐竜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它的背椎骨。據阿根廷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費爾南多·諾瓦斯介紹稱,這頭恐竜的巨大椎骨有1.06米高、1.68米寬。它可能屬於泰坦巨竜的一種,靠四足行走,是有着長長的脖子和尾巴的蜥腳類恐竜。從對其椎骨的分析以及與其他較小泰坦巨竜的比較,古生物學家認為,這種恐竜身長在35到40米左右,體重達80到110噸。它的胸腔直徑達5米,與一整頭現代大象的尺寸相當。
  諾瓦斯帶領的這個研究小組是在阿根廷的聖塔剋魯茲省發現這些7000萬年前的骨頭化石的,該省位於阿根廷南部巴塔哥尼亞區。他把這種恐竜命名為瑞氏普爾塔竜,以表達他對發現並準備這些化石標本的帕布魯*普爾塔和聖地亞哥*瑞宜的敬意。
  諾瓦斯稱:“瑞氏普爾塔竜是迄今發現的最大型的恐竜之一。”他表示,衹有一種泰坦巨竜在大小上可以與之相提並論,那就是著名的阿根廷竜。阿根廷竜是在巴塔哥尼亞區的西北訓發現的一種生活在9000萬年前的恐竜。
  美國聖保羅明尼蘇達自然博物館館長及古生物研究分部的負責人說:“這個新發現的恐竜確實巨大。”在新聞記者完對於背部椎骨描述的資料後,她拿出捲尺在桌子上拉開以便瞭解到底有多長。她說:“這是一個巨大的蜥腳類恐竜中體型最大的,但根據我們所掌握的資料來看,我們覺得它可能是迄今所知的最大型的蜥腳類恐竜之一,堪稱‘恐竜之王’。”
  "普爾塔竜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大型恐竜之一,"諾瓦斯-阿根廷自然科學組織CONICET的一位研 究員,在一次網絡采訪中這樣說道。諾瓦斯說衹有另一個巨竜類能在大小上與之比較:阿根廷竜(Argentinosaurus Huinculensis),這是在巴塔哥尼亞的西北部發現的一種生活在九千萬年前的恐竜。其最近的有記錄的化石是2001年發掘的一個頸部和兩個尾部的椎骨化石。諾瓦斯和他的同事Leonardo Salgado,Jorge Calvo,以及Federico Agnolin在當時的一期刊物中對這種恐竜進行了描述,即 Revista del Museo Argentino de Ciencias Naturales "Bernardino Rivadavia."
  碩大的骨頭
  "這個新發現的恐竜確實巨大,"剋利斯蒂娜.柯裏.羅傑斯說道,她是保羅街的自然博物館的館長及古生物研究分部的負責人。在閱讀完對於背部椎骨描述的資料後,她拿出捲尺在桌子上拉開以便瞭解到底有多長。"這是一個巨大的蜥腳類恐竜,"她說。"我不敢確定它就是蜥腳類恐竜中體型最大的,但由我們的資料 我們覺得它可能是迄今所知的最大型的蜥腳類恐竜之一[根據頸部椎骨大小]。"柯裏.羅傑斯對巨竜類比較有研究,她說:"根據古生物學者發現的不全的化石去推算出恐竜的大小
  總是不容易的。" 她接着說道,其它的巨竜,包括阿根廷竜,也是由不全的化石推算出來的。"當比較椎骨時,你就要會推斷,推斷出方方面面"她說"而這是科學的一部分。必須學會從化石跳躍到形體描述。"
  存活許久的品種
  普爾塔竜的存在使巨竜的存在周期得到延伸,諾瓦斯這麽說。"根據資料,這種恐竜的全盛期是在一億到九千萬年前,並且在白堊紀末期仍有小型巨竜存活,"他繼續說道。白堊紀包含從一億四千四百萬年前到六千五百萬年前的這段時間。"通過這次普爾塔竜的發現,我們知道生活於巴塔哥尼亞南部的巨型巨竜一直存活到白堊紀末期 ."
  明尼蘇達自然博物館的柯裏.羅傑斯說,這次發現為蜥腳類恐竜是令人驚訝的不斷變化,成功的群體的觀點又加上了砝碼。"這是在各個大陸上生活的不論大小的恐竜,"她說。"在恐竜時代它們一直在變化,創新,直道這個時代的消亡。"
  群居的恐竜
  據諾瓦斯介紹,七千萬年前在安第斯山脈形成之前,巴塔哥尼亞南部會周期性被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 水淹沒。在發現普爾塔竜的化石床(如Pari Aike構成)發現的巨大的圓木化石,表明這個區域在當時是被森林覆蓋的。在當時的其它區域還有其它的恐竜,小巨竜,一種為命名的食肉竜,以及鳥臀目恐竜-聖地小頭竜 ("在巴塔哥尼亞發現恐竜-名為小頭竜"[2004.4.5]文中有介紹)。"有意思的是,巨型巨竜的骨頭化石在Pari Aike床很多,可以想象它們在當時的這裏是很繁榮的, "諾瓦斯說道。"所以普爾塔竜成群遷移也不是沒有可能的,這種行為也可以為其它蜥腳類恐竜做出推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