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球蟒
  原産於非洲的熱帶森林。因為它在受到驚嚇時會將身體蜷縮成球狀,因而得名“球蟒”。據說這種蛇在古埃及是飼養在皇宮內用來捕捉老鼠的,所以又稱國王蟒,宮廷蟒。球蟒脾氣溫和、花紋美麗、體型適中,使它成為極受歡迎的寵物蛇種。 球蟒在蟒蛇科中屬於較小體形者,一般成體約1米以上,最大約達2.2米左右。體形特點為短、粗。性情溫順、膽小。頭和頸的區分明顯,吻部扁平而圓鈍,具唇窩。鼻孔至頭後部過眼條紋及吻部呈黃色。背部黑色,分佈無規則黃色圈紋或斑塊。肛門兩側的距狀後肢痕跡(雄性特別明顯)等特徵與其它蛇類相同。
  球蟒因為獨特的體型和美麗的花紋而具有較高的觀賞、展覽價值。對其的馴養應註意以下幾點:
  溫度:球蟒對溫度的要求較高,喜暖怕冷。25-30度為其最佳溫度。在此溫度範圍內球蟒攝食、生長正常。當溫度低於24度時,攝食減少,少動。當溫度低於15度時停止攝食,並較易患病。10度以下就有死亡的可能
  誘食:野生狀態下的球蟒主要以小型哺乳動物(嚙齒類)和鳥類為食,人工馴養試驗中我們發現投喂大小白鼠、兔子等活餌較為適合。對於剛剛引進的球蟒,應以小白鼠誘食。球蟒是一種具有獨特“神經質反應”的蛇,具體表現在對外界各種刺激十分敏感。如果初次誘食操作不當,極易造成厭食拒食甚至死亡。所以初次投喂的小白鼠應選取中、小體型,無污染無特殊異味的個體。投飼之前先將小白鼠喂飽,防止反噬球蟒。投飼過程中要隨時留意觀察,防止蟒體遭白鼠咬傷。投飼試探時間為30分鐘,到時間球蟒仍未開始攝食應立即將食餌取出,一星期後再投喂。在整個投飼期間是嚴禁吸煙、閃光燈拍照等外界刺激發生的。球蟒捕食時一般能直接、準確的咬住小白鼠頭部,再迅速用身體進行纏繞,等小白鼠完全死亡後慢慢吞食。如果在捕食時未準確的咬住小白鼠的頭部就進行纏繞,蟒體就會被白鼠咬傷。此時應果斷用吸管嚮白鼠口、鼻部滴水加速其死亡。在其捕食過程中如果要移動位置,可用長鑷夾起白鼠尾巴移動。嚴禁直接用手或工具觸動攝食過程中的蟒體。誘食是成功馴養球蟒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最容易誘發球蟒獨特“神經質反應”,造成馴養失敗的過程。如果初次誘食成功,就進入正常飼養階段。在以後的飼養中應註意:投餌時要連續投放餌料,投餌量足。在攝食行為結束後2小時要給水,給水器大小以可以容納整個蟒體為宜,便於球蟒及時飲水和浸泡以緩解食餌在體內的壓迫、負重感。在投喂的活餌體內定期添加維生素和鈣粉。
  病害防治:球蟒易發生的病害主要有體表傷,口腔炎和肺炎。
  對於攝食和蛻皮時産生的體表傷,我們采用醫用酒精消毒,雲南白藥或金黴素眼膏塗拭,直至愈合。對於體表寄生蟲叮咬和真菌感染引起的體表膿皰,由於蟒類皮膚的獨特性,應果斷切口、颳皮引膿。用藥方法同上。並用萬分之二高錳酸鉀溶液浸泡,衝洗。
  口腔炎一般由餌料不潔,活餌皮毛中粘夾硬物和攻擊飼養人員時被咬者急速抽手等情況造成。病蛇吻部潮濕,流涎水,口部腫脹、發紅、有白色渣狀凝塊與分泌物。除對以上情況嚴格防範外,如口腔炎已發生應立即給藥治療。用萬分之一高錳酸鉀溶液清洗創口,用棉簽、醫用長鑷取出壞死、脫落的皮組織和凝結的分泌物,查看口腔中有無遺留的脫落牙齒,以防再次破傷。以四環素類藥填喂,輔以西瓜霜噴劑。
  肺炎往往由飼養環境空氣混濁、溺水、溫度驟變誘發。病體離群常擡頭做呼吸睏難狀。發生肺炎應將病蟒移至恆溫、可見陽光、通風的環境中。輕微的填喂復方新諾明、先鋒黴素,嚴重的肌註慶大黴素。
  腸炎和消化道驅蟲。發生腸炎時,用生理????水代替普通水給飼,填喂土黴素或癩特靈,加長給光時間,消毒飼養場所。正常情況下每半年使用腸蟲清驅蟲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