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 > 珠頸斑鳩
  名稱:珠頸斑鳩
  學名:streptopelia chinensis
  英文名:spotted-necked dove
  別名:亦稱“中斑”、“珠頸鴿”
  分類:屬鴿形目、鳩鴿科、斑鳩屬。
  主要分佈於我國東部各省,雲南各地。為臺灣省及沿海各省的常見留鳥和籠養鳥。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 (scopoli, 1786)
  生境:平原、山麓的疏林地帶。
  捕食:用嘴在地面啄取食物。
  食物:農作物種子和雜草種子、樟樹籽的內核,少量昆蟲和初生蠃螄。
  體型:全長32釐米。體重125~180剋。雌雄同色,體羽大都為灰褐色。最顯著的特點是頸部有一黑色羽帶並有白色斑點。尾羽黑色,中央一對黑色,外緣有明顯的白斑。羽毛容易脫落,嘴暗褐色,比較柔軟,腳紫紅色。
  習性:常見留鳥。喜在村落及農田附近活動。5-7月繁殖。用小樹枝在樹杈上搭建極為簡單的平臺巢。每窩産卵2~3枚。幼鳥孵出後,親鳥嗉囊能將食物消化成食糜並分泌一些特殊成分形成“鴿乳”,用於喂養幼鳥。珠頸斑鳩有多種叫聲,常為反復的“咕咕-、咕咕-”,連續而低沉。在久雨初晴時和久晴欲雨時鳴叫特別頻繁。喜歡生活在開闊地及稀疏的樹林中,房前屋後有它們較多的蹤影,常飛到地上、旱田或小溪邊覓食,生性膽小,人若靠近,則常轉身以背相嚮。除晨昏覓食外,平時都棲息在跨空電綫、樹林中。晚上一般成對或單衹棲息在桂花樹、樟樹等常緑或有較多橫嚮幹枝的樹枝上。繁殖、飼養管理與其它鳩鴿科鳥類相同。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傢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傢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