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用語 : 成語 > 現身說法
目錄
現身說法 Their own experiences
拼音: xiàn shēn shuō fǎ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賓語;指以親身經歷來說明某種道理

解釋: 佛教用語。指佛力廣大,能現出種種人相,嚮人說法。現指以親身經歷和體驗為例來說明某種道理。

資料來源: 《愣嚴經》捲六我與彼前,皆現其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捲一亦於十方界中現身說法。”

例子: 袁伯珍這一席話,可謂~。★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十六回

謎語: 幕前暢敘離別情

No. 2
  用親身經歷遭遇為例證,嚮別人進行勸導或宣傳現身說法很能教育人。
xiàn shēn shuō fǎ xiàn shēn shuō fǎ
  佛教指佛現出各種身形嚮人講說佛法。現比喻以自己親身經歷說明道理,勸導別人
No. 4
  亦於十方界中現身說法。——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No. 5
  原謂佛、菩薩顯示種種化身宣說佛法。《楞嚴經》捲六:“我於彼前,皆現其身,而為説法,令其成就。”《景德傳燈錄·釋迦牟尼佛》:“亦於十方界中現身説法。”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捲八:“﹝ 徐靈胎 ﹞度麯贈我雲:‘端的是菩薩重來,現身説法,度盡凡夫。’”
No. 6
  比喻用自己的經歷為例證,對人進行講解或勸導。《兒女英雄傳》第五回:“如今現身説法,就拿我講,兩個指頭就輕輕兒的給你提進來了。” 茅盾 《<清明前後>序》:“這算是開場白。以後。就讓登場的人物自己來現身說法。”
No. 7
  【拼音】:xiàn shēn shuō fǎ
  【解釋】:佛教用語。指佛力廣大,能現出種種人相,嚮人說法。現指以親身經歷和體驗為例來說明某種道理。
  【出處】:《愣嚴經》捲六:“我與彼前,皆現其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捲一:“亦於十方界中現身說法。”
  【示例】:袁伯珍這一席話,可謂~。 ◎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十六回
  【近義詞】:言傳身教
  【反義詞】:空談快意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賓語;指以親身經歷來說明某種道理
  ①原謂佛、菩薩顯示種種化身宣說佛法。《楞嚴經》捲六:“ 我於彼前,皆現其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②比喻用自己的經歷為例證,對人進行講解或勸導。
成語詞典
  成語名稱 現身說法 漢語拼音 xiàn shēn shuō fǎ 成語釋義 佛教用語。指佛力廣大,能現出種種人相,嚮人說法。現指以親身經歷和體驗為例來說明某種道理。 成語出處 《愣嚴經》捲六:“我與彼前,皆現其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捲一:“亦於十方界中現身說法。” 使用例句 袁伯珍這一席話,可謂現身說法
  ★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十六回
佛教百科
  【現身說法】  佛菩薩均有法身、報身和化身。化身是法身的妙用,能夠自在變現,度化衆生。化身能夠根據衆生的機緣,隨時隨地應現於世,所謂“千百億化身”。佛菩薩出於大悲心,不住於涅槃寂靜中,出生入死,方便宣教,普渡衆生,稱為“現身說法”。釋迦佛昔在兜率天為菩薩時,“於十方界,現身說法”(見《五燈會元》捲一)。觀世音菩薩自稱:“我與彼(衆生)前,皆現其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楞嚴經》捲六)所現之身,包括人、天、竜、鬼乃至禽、鳥,花、樹;所說之法,多至“八萬四千法門”。後來,人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行為去勸說別人,也叫做“現身說法”。例如《桃花扇·聽稗》:“敬亭纔出阮傢,不肯別投主人,故此現身說法。”茅盾《清明前後》:“這算是開場白。以後,就讓登場的人物自己來現身說法。”(李明權)
佛教百科
  【現身說法】 (術語)謂神力廣大。能現種種身。嚮種種人說法也。楞嚴經曰:“我於彼前,皆現其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今謂藉己身為譬喻,以寓訓戒者。亦用此語。
佛教百科
  【現身說法】  1、佛菩薩神通廣大,能現種種之身嚮人說法。
    2、藉己身做例子來勸人。
英文解釋
  1. :  warn people by taking oneself as an example
  2. n.:  use one's own experience as an object lesson,  advise sb. or explain sth. by using one’ s own experience as an example,  advise sb. or explain sth. by using one's own experience as an example
近義詞
以身作則, 言傳身教
相關詞
宣傳禁毒志願者
包含詞
托爾斯泰現身說法林紓譯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