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環毛蚓
目錄
No. 1
  學名
  pheretima tschiliensis
  命名人
  michaelsen
  別名
  地竜、麯蟮
  形態描述
  體長230-245毫米,體寬7-12毫米。背孔自第12節與第13節間開始。背面呈紫紅色或紫灰色。環帶占3節,位於第14-16節,無剛毛。體上具環生的剛毛。雄性生殖孔在皮褶之底中間突起上,該突起前後各有一較小的乳突,皮褶成馬蹄形,形成一淺囊,剛毛圈前有一大乳頭突。受精囊孔3對,位於第6-9節的各節間。受精囊係一盲管,內端1/3部分屈麯,下部2/3為管狀。
  生態資料
  蚯蚓穴居於潮濕多腐植質的泥土中,以菜園、耕地、溝渠邊數量最多。體色因環境不同而異,具有保護色的功能,一般為棕、紫、紅、緑等色。蚯蚓雌雄同體。每年8-10月間進行繁殖,互相交配以交換精子。受精卵在蚓繭內發育成小蚯蚓而出繭生活。蚯蚓的再生能力很強。
  地理分佈 本種分佈甚廣,華北及長江流域各省皆有。
  飼養、養殖 挖一土坑。施入雞糞或畜糞,或埋入一些小動物屍體。澆水使土壤經常保持濕潤。坑內引入一些從附近采來的蚯蚓。坑的土表覆蓋樹枝或其他遮蔭物,以避免陽光直射,減少土壤內水分的蒸發。然後根據坑內蚯蚓繁殖的情況,定時挖取蚯蚓。
  化學成分
  含地竜素(lumbritin)、地竜解熱素(lumbrofebrin,為酪氨酸的衍生物)、地竜毒素(terrestro-lumbrolysim)、黃嘌呤(xanthine)、膽礆、膽甾醇、脂肪酸類、類脂化合物、核酸衍生物、多種氨基酸、維生素類及無機????等。
  藥理作用
  經試驗證明有解熱、鎮靜、平喘、降壓、抗組織胺及抗驚厥作用。對多種動物的降壓作用緩慢而持久。此外,能使離體蛙心的心跳增強,使離體動物小腸緊張降低。並有利尿、溶血及抗結核桿菌作用等。
  藥材 地竜為環毛蚓的乾燥全體或去內臟的乾燥全體。春、秋捕捉,捕捉後洗去粘液,放在熱小灰(秫稭燒盡後的草木灰)裏,拌後,曬幹。也可取出剖開,去內臟和泥雜,曬幹。
  北方各地生産的地竜,一般不去內臟,因此商品呈圓柱形,外皮灰褐色或土灰色,常扭麯,體上環節明顯,折斷後體中一段有泥土,肉薄,有腥氣,味微鹹。
  應用 有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活血通經、平喘、定驚,降壓的功能。主治熱結、尿閉、慢性腎炎、高熱煩躁、抽搐、疹毒內攻、經閉、半身不遂、咳嗽喘急、小兒急慢驚風、癲、狂、癇、口眼歪斜、高血壓、痹癥等。外用治燙火傷及瘡毒等癥。用量10-20剋。外用適量。
  備註 參環毛蚓pheretima asiatica michaelsen含有海波黃嘌呤(hypoxanthine),據報導為平喘的有效成分。
  資料來源 《中國藥用動物志》,第3頁。
近義詞
蚯蟨, 蚯蚓, 地竜, 麯蟮, 蠖蚓, 竪蠶, 丘螾, 蝽端, 附蚓, 寒蟪, 寒蚓, 蜿螾, 引無, 麯螾, 地竜子, 朐躵, 土螾, 蟲蟮
包含詞
參環毛蚓環毛蚓屬秉前環毛蚓威廉環毛蚓
河北環毛蚓通俗環毛蚓直隸環毛蚓保寧環毛蚓
湖北環毛蚓秉氏環毛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