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 : 中國 >安徽 > 王蕃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王蕃(228年—266年),字允元,三國時廬江(今安徽廬江西南)人。他博覽多聞,通曉天文、數學。先後任吳國尚書郎、散騎中常侍等職。曾根據渾天說和長期的天象觀察,精心製作渾天儀,以三分之長為一度,周長一丈零九寸六分,介於古渾儀和張衡製渾儀式之間,在“渾儀”上,周天為三六五又五八九分之一四五度。“渾儀”可以標明天球與日月星辰的運行,從而說明鼕至、夏至、春分、秋分等節氣,以及何時晝長夜短,何時晝短夜長,何時晝夜相當,由此製訂歷法。他撰有《渾天圖記》、《渾天象註》。王蕃認為:日距離其下臨之地為八萬裏,以此為股,以一萬五千裏為勾,應用已知的勾股求弦法,測出日距陽城(今河南登封)為八萬一千三百九十四裏三十步五尺三寸五分,再以陽城為中心,以陽城與日距離為半徑,算出周天長度。他還進行過數學研究,計算出圓周率為π=3.15,與劉徽的“徽率”(π=3.1416)、南朝祖衝之的“祖率”(π=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很相近,為中國天文學的數學作出了可貴的貢獻。39歲時,因佞臣妄言,被暴君吳主孫皓殺害。
  王蕃
  自號一瓢齋,明朝貴州思南府人。生活於明嘉靖至隆慶年間(公元1522-1570年),讀書不求仕進,安貧尚義。工於篆隸,擅作墨梅,為詩清逸。所交多名流,著有《一瓢齋集》。《黔詩紀略》錄其詩二首。《中國畫傢人名大辭典》誤作王審。
  三國中的王蕃
  王蕃字永元,廬江人也。博覽多聞,兼通術藝。始為尚書郎,去官。孫休即位,與
  賀邵、薛瑩、虞汜俱為散騎中常侍,皆加駙馬都尉。時論清之。遣使至蜀,蜀人稱焉,
  還為夏口監軍。
  孫皓初。復入為常侍,與萬彧同官。彧與皓有舊,俗士挾侵,謂蕃自輕。又中書丞
  陳聲,皓之嬖臣,數譖毀蕃。蕃體氣高亮,不能承顔順指;時或迕意,積以見責。
  甘露二年,丁忠使晉還,皓大會群臣,蕃沉醉頓伏。皓疑而不悅,舉蕃出外。頃之
  請還,酒亦不解。蕃性有威嚴,行止自若,皓大怒,呵左右於殿下斬之。衛將軍滕牧、
  徵西將軍留平請,不能得。
  丞相陸凱上疏曰:“常侍王蕃黃中通理,知天知物,處朝忠蹇,斯社稷之重鎮,大
  吳之竜逢也。昔事景皇,納言左右,景皇欽嘉,嘆為異倫。而陛下忿其苦辭,惡其直對,
  梟之殿堂,屍骸暴棄,邦內傷心,有識悲悼。”其痛蕃如此。蕃死時年三十九,皓徙蕃
  傢屬廣州。二弟著、延皆作佳器,郭馬起事,不為馬用,見害。
  王蕃
  [宋]字觀復。書雖未及工,無秋豪俗氣。蓋其人胸中塊磊不隨俗低昂,故能若是。《山𠔌集》
  王蕃
  [明]中國畫傢人名大辭典誤作王審。貴州思南人,自號瓢齋。工篆、隸,為詩清逸,善寫梅。《黔記》
三國科學家王蕃
  (228—266)三國時期天文學家、數學家。字永元,三國時廬江(今安徽廬江西南)人。他博覽多聞,通曉天文、數學。先後任吳國尚書郎、散騎中常侍等職。曾根據渾天說和長期的天象觀察,精心製作渾天儀,以三分之長為一度,周長一丈零九寸六分,介於古渾儀和張衡製渾儀式之間,在“渾儀”上,周天為三六五又五八九分之一四五度。“渾儀”可以標明天球與日月星辰的運行,從而說明鼕至、夏至、春分、秋分等節氣,以及何時晝長夜短,何時晝短夜長,何時晝夜相當,由此製訂歷法。他撰有《渾天圖記》、《渾天象註》。王蕃認為:日距離其下臨之地為八萬裏,以此為股,以一萬五千裏為勾,應用已知的勾股求弦法,測出日距陽城(今河南登封)為八萬一千三百九十四裏三十步五尺三寸五分,再以陽城為中心,以陽城與日距離為半徑,算出周天長度。他還進行過數學研究,計算出圓周率為π=3.15,與劉徽的“徽率”(π=3.1416)、南朝祖衝之的“祖率”(π=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很相近,為中國天文學的數學作出了可貴的貢獻。39歲時,因佞臣妄言,被暴君吳主孫皓殺害。
  《三國志·吳書·王樓賀韋華傳》裴鬆之註引《江表傳》
  王蕃字永元,廬江人也。博覽多聞,兼通術藝。始為尚書郎,去官。孫休即位,與賀邵、薛瑩、虞汜俱為散騎中常侍,皆加駙馬都尉。時論清之。遣使至蜀,蜀人稱焉,還為夏口監軍。
  孫皓初,復入為常侍,與萬彧同官。彧與皓有舊,俗士挾侵,謂蕃自輕。又中書丞陳聲,皓之嬖臣,數譖毀蕃。蕃體氣高亮,不能承顔順指,時或迕意,積以見責。
  甘露二年,丁忠使晉還,皓大會群臣,蕃瀋醉頓伏,皓疑而不悅,轝蕃出外。頃之請還,酒亦不解。蕃性有威嚴,行止自若,皓大怒,呵左右於殿下斬之。衛將軍滕牧、徵西將軍留平請,不能得。【江表傳曰:皓用巫史之言,謂建業宮不利,乃西巡武昌,仍有遷都之意,恐群臣不從,乃大請會,賜將吏。問蕃“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其義雲何”?蕃思惟未答,即於殿上斬蕃。出登來山,使親近將擲蕃首,作虎跳狼爭咋齧之,頭皆碎壞,欲以示威,使衆不敢犯也。此與本傳不同。吳錄曰:皓每於會,因酒酣,輒令侍臣嘲謔公卿,以為笑樂。萬彧既為左丞相,蕃嘲彧曰:“魚潛於淵,出水煦沫。何則?物有本性,不可橫處非分也。彧出自溪𠔌,羊質虎皮,虛受光赫之寵,跨越三九之位,犬馬猶能識養,將何以報厚施乎!”彧曰:“唐虞之朝無謬舉之才,造父之門無駑蹇之質,蕃上誣明選,下訕楨幹,何傷於日月,適多見其不知量耳。”臣鬆之按本傳云丁忠使晉還,皓為大會,於會中殺蕃,檢忠從北還在此年之春,彧時尚未為丞相,至秋乃為相耳。
  吳錄所言為乖互不同。】
  丞相陸凱上疏曰:“常侍王蕃黃中通理,知天知物,處朝忠蹇,斯社稷之重鎮,大吳之竜逢也。昔事景皇,納言左右,景皇欽嘉,嘆為異倫。而陛下忿其苦辭,惡其直對,梟之殿堂,屍骸暴棄,郡內傷心,有識悲悼。”其痛蕃如此。蕃死時年三十九,皓徙蕃傢屬廣州。二弟著、延皆作佳器,郭馬起事,不為馬用,
  見害。
宋代書法傢王蕃
  王蕃,字觀復(《眉山唐先生集》捲二七《送王觀復序》),一字子宣(《宋詩紀事補遺》捲三七),益都(今山東青州)人。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任廣西轉運副使(《宋會要輯稿》蕃夷四之四一)。宣和二年(1120年),任夔州路運判(同上書選舉二九之一四)。《山𠔌集》 稱其“書雖未及工,無秋豪俗氣。蓋其人胸中塊磊不隨俗低昂,故能若是。”
明代畫傢王蕃
  王蕃,自號一瓢齋,明朝貴州思南府人。生活於明嘉靖至隆慶年間(公元1522-1570年),讀書不求仕進,安貧尚義。工於篆隸,擅作墨梅,為詩清逸。所交多名流,著有《一瓢齋集》。《黔詩紀略》錄其詩二首。《中國畫傢人名大辭典》誤作王審。
主持人王蕃
  山東電視臺齊魯頻道主持人,主持《新聊齋》
  主持人王蕃 
  姓名:王 蕃
  性別:女
  生日:8月11日
  星座:獅子座
  性格:活潑開朗,熱情大方,誠實正直,擁有男孩子的性格 。
  畢業院校:浙江傳媒學院
  專業:播音主持專業
  喜歡的顔色:鮮豔、靚麗、跳躍的顔色,和黑色犯衝
  喜歡的水果:蘋果+蕃茄為最愛
  喜歡做的事:旅遊,看書,獨自走路,貧嘴,笑,傾聽
  喜歡的歌手:曾經——範曉萱、羽泉,現在——林俊傑、張韶涵
  喜歡的電影:《羅馬假日》、《雨中麯》
  喜歡的影星:奧黛莉·赫本
  蕃茄想說的話:
  偶爾傷感,時常沉思的時候就會下筆如有神,寫下好多好多文字,記錄自己的心情、感悟。但我的生命中百分之九十是在快樂着,樂觀着,因此從來不寫日記,這可能也是懶的表現。從小就喜歡聽大人說話,從不插嘴,但我堅信,從小養成的“好習慣”在我意識中無形地種下種子,讓我看起來像個孩子,但是心智絶對是成年人,所謂“小大人”嘛。做人要誠實,待人要誠懇,可這不代表赤裸裸,不會保護自己。註意,保護自己不是封閉自己,不是給自己戴上面具。或許,你的真誠,你的單純,是最大的聰明,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翻閱自己年輕的歷史,很薄,很淺,很輕,所以要經歷要嘗試要面對要挑戰。難免會遇到睏難挫折,難免到頭來沒有結出碩果,可是這些不能成為你躲避和捨棄的藉口,在理性地規避風險的前提下,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就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沒有捨就沒有得,沒有付出就沒有回報。沒有人能永遠快樂,但人的確可以讓自己——樂觀。還有很多想說的話,嗯,待我想想吧,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