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 河南 > 安陽 >林州市 > 王相岩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王相岩投訴電話安陽旅遊投訴電話:0372-3688002
  河南省旅遊投訴電話:0371—6550677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王相岩,又名老道岩,寶泉岩。位於林州市石板岩鄉南2公裏處。這裏山巒起伏,奇峰異立,林深𠔌幽,濤聲隱隱,真是奇妙無窮,美不勝收。
  王相岩東有朱雀峰、北有青竜峰、南有白虎峰、西有金龜望日峰,這些大自然的奇妙傑作,正與人們常說的“前朱雀,後玄武、左青竜、右白虎”即為風水寶地相吻合。古代殷商王高宗武丁和奴隸出身的宰相傅說幼時在此生活居住;東漢名士夏馥曾在此隱居;明代河北肥鄉道士趙得秀曾在此修身;清代兵部督捕右侍郎許三禮曾在此避暑。
  這裏為什麽叫王相岩?在3300多年前,殷商王武丁和奴隸出身的宰相傅說,曾在這裏居住過,王者相者住過的地方叫王相岩,住過的小村叫王相村。
  傅說是商朝第二個奴隸出身的宰相,他和商湯時期的伊尹被稱為歷史上的奴隸雙壁,他們都是業績輝焊商朝第22個國王武丁,在位59年。他少年時,被父親小乙送往殷都西部的林慮山,和平民奴隸一起生活:武丁生活於下層,學會了耕作的勞動本領養成了簡樸的生活習慣,並和奴隸傅說交上了朋友,傅說覺得武丁雖是商王的兒子,卻沒有貴族的高傲,能和貧民平等相處,很贊賞武丁。武丁和傅說在一塊生活期間,感到傅說很有雄纔大略,可惜是個奴隸,無人能重用他。
  武丁為起用傅說,苦思冥想,謀劃出了一條妙計,即利用人們的迷信心裏,演了一幕威震文武百官的啞劇。
  一天,武丁對大臣們說:“我當了國王,希望有一個大纔大德的人幫助我治理國傢,請大傢舉薦。大臣議論紛紛,挨個把王公貴族的名字數了一遍,武丁總是搖頭嘆息。驀然間竟暈了過去,經一陣搶救,纔慢慢醒來,卻一言不發。就這樣,武丁在宮裏整整昏睡三年不語。一天,甘盤正在召集大臣們議事,武丁突然大笑起來,大臣們頓時驚呆了,武丁說:“我們商朝有希望了!我夢見先王,他給我推薦了一位大聖人,名叫傅說,說這人定能輔佐我治理好國傢。大臣們信以為真,立即遵照武丁指的方向找去。最後在林慮山找到了傅說。傅說被接到殷都王宮。武丁見到當年的好朋友傅說,喜出望外,連連點頭。於是趕快讓傅說換了朝服,拜為宰相,並讓大臣們尊稱傅說為“夢父”。傅說竭盡文韜武略之才,利用三年功夫,輔佐武丁把朝政治理的秩序井然,使商王朝達到了空前的發展。人們把他住過的懸崖岩洞稱為“王相岩”,並在這裏建了傅說雕像,絶壁崖頭的千年古橡樹,被稱為王相樹;他經常砍柴的山嶺被稱為王相嶺;他經常來往活動的山溝,稱為王相溝,溝口叫王相口他用過的水井叫王相並;王相樹對面嶄頭有傅說占卜坐的石椅,稱為王相椅。
No. 2
  王相岩是太行大峽𠔌中主要景區之一。它坐落在大峽𠔌石板岩鄉。王相岩因何得名呢?相傳在33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前11世紀,商王武丁和奴隸出身的宰相傅說,都曾在這裏居住過,王者相者居住過的地方,因此這個地方就被稱為王相岩
  傳說商朝第22個國王武丁,少年時被父親小乙送往商都西部的林濾山和平民奴隸在一起生活。武丁生活在下層社會,學會了耕作和勞動本領,養成了簡樸的生活習慣 ,很快就和奴隸傅說交上了朋友。傅說覺得武丁雖是商王的兒子,卻沒有貴族的高傲,能和平民平等相處,很贊賞武丁,而武丁覺得傅說很有雄纔大略,可惜是個奴隸,無人能重用他。
  武丁繼承王位後,很想用傅說,但傅說是個奴隸,無法說服群臣。於是苦思冥想,謀劃出了一條妙計,利用人們的迷信心理,演出了一幕威震文武百官的啞劇。一天武丁對大臣們說:"我當了國王,希望有一個大纔大德的人幫助我治理國傢,請大傢舉薦。"大臣們議論紛紛,挨個把王公貴族的名字數了個遍,武丁總是搖頭嘆息,驀然間競暈了過去。經過一陣搶救,纔慢慢醒來,卻一言不發。就這樣,武丁在宮裏整整昏睡了三年。三年後,一天大臣們正在議事,武丁突然大笑起來,大傢都驚呆了。武丁說我們朝有希望了,我夢見先王,他給我推薦了一位大聖人,名叫傅說,說這個定能輔佐我治理好國傢。大臣們信以為真,立即按武丁指的方向去找,最後在林濾山找到了傅說,並把他接到商都王宮。
  武丁見到傅說,喜出望外,連連點頭。於是趕快讓傅說換了朝服,拜為宰相,並讓大臣們尊稱為"夢父"。傅說就任宰相後,竭盡文韜武略之才能,利用三年功夫,輔佐武丁把朝政治理的井然有序,使商王朝達到了空前發展。歷史上稱之為"武丁中興"。
  人們為了紀念他們,把他們居住過的崖洞稱為王相岩,並在這裏建立了傅說的塑像。絶壁崖頭上的千年石橡樹,稱為王相樹。
  在這裏,不僅殷商奴隸宰相傅說居住過,而且東漢名士夏馥,明代道士趙得秀,清代兵部督撫右侍郎許三禮等,都在這裏居住過。為什麽古代這些名人雅士都會看中這裏呢?因為這裏的山水太美了。
  站在王相口嚮東望去,首先映入眼簾的這一美麗俊秀的山峰叫朱雀峰,前上方那大紅巨石是朱雀冠,在陽光的照射下閃爍着耀眼的紅光,恰似孔雀開屏。轉過身再往後望去,左邊山峰猶如一條青竜翹頭極目,騰空欲飛;右邊好像猛虎昂首怒吼。地理學家稱此地為"左青竜,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是難得的風水寶地。同時,這裏飛瀑高懸,森林覆蓋,環境優雅,令人陶醉。因此,吸引了歷代衆多達官貴人來此遊覽隱居。現在我們走過的這個橋叫蕩魂橋。蕩魂橋為一鐵索懸橋,古樸新穎,建築險要,設計別緻。橋長50米,寬2米,高8米,輔有666根鬆椽作為橋板。過橋時晃晃蕩蕩,顫顫悠悠,在橋上觀望遠山近水,別有情趣。特別是汛季,王相岩瀑布之水從山澗傾瀉而來,衝擊着河底參差聳立的山石,濺起三四米高的浪花,流水聲震耳欲聾。
  這個地方就叫虎咀,當地群衆不畏艱險,終日腰係繩索,打釺鑿眼,插鐵為基。雖然建有扶手護欄,但懸崖峭壁的懸空棧道仍不禁會使您心驚肉跳,渾身哆嗦,如落深淵。
  在這裏我要提醒大傢,凡患有心髒病、高血壓、恐高癥的朋友,請你們留步,改走山路,以保證安全;
  擡頭望去,看那飛瀑自崖巔飛落直下,這便是避暑勝地"仰天池"。飛瀑懸流25l米,古人在仰天池東側的巨石上刻有鬥大的"仰止"二字,道出了此處風景的絶勝獨奇,又好像提醒遊人仰首止步,靜觀此岩奇景。崖上寶泉從峰頂深峽而下,盛夏飛雨浙浙,沁人肌骨,三九寒鼕,冰山玉柱,直刺青天,巍巍壯觀。
  現在我們來到了夏醒洞。相傳,東漢桓帝劉志在位時,國政腐敗,朝中名士夏馥、李唐和陳番為興盛漢業,密謀除姦,後因泄密而失敗,反被姦臣誣陷。李、陳被殺,並下令殺夏馥全家。夏馥脫掉大褂,自剪須發外逃,隱姓埋名,避居到林濾山,藏在這一洞中,為冶鐵之傢燒炭謀生。後人不知道夏馥的姓名和官職,衹知道他是朝中官宦。直到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河南肥鄉道士趙得秀雲遊天下,從峨嵋山尋覓到此,卜居王相岩,建造廟宇樓閣,煉丹修身,並凌空造天橋,從土中挖出一陶器,上有夏馥及同隱者五人姓名,纔知道隱居在此地的是朝中名士夏馥。
  岩前玉皇閣廟基下,為古懸石九拱橋。橋寬50米,為擴廟基和免除行人涉𠔌而修。在100多米深的斷壑深澗上凌空架起,石如鬥牛,建築宏偉。入橋下洞,觀深澗,驚魂落魄;看拱頂,凌空架石,驚嘆不已,稱頌古人匠心獨運。
  玉皇閣倚山就勢建成,五脊六獸,精巧玲瓏,金黃色琉璃瓦封頂。閣中塑玉皇大帝,神態各異的各路神仙排列兩旁,香煙裊裊,鐘碧聲聲。
  我們擡頭往上看,高山懸崖上有一瓊樓,這便是"書齋樓"。這是趙得秀讀書化齋的地方。有人會問,在那麽高高的懸崖上,建築材料是如何指上去的呢?傳說,老道士趙得秀有個法寶,就是趕山鞭,神通廣大,能把巨石從遠處高山深𠔌像趕羊一樣,一群群地趕到建築場地,供應造橋涵、修樓閣使用。
  從王相岩往北走,經過臥雲回壁,俯首懸崖棧道,可到老道墓塔洞,又名仙人洞。洞高4米,東西長32米,南北進深約25米,洞後呈弧形。洞內兩墓為青石構築。東南的一座,高1.5米,南北邊長2.5米,東西寬2.15米,頂呈穹窿狀。墓門南嚮,長方形,上嵌一墓碑,碑文書:"明萬歷二十五年明故得秀長徒李守林一位之靈"。西邊墓用磚砌築,呈塔形,其座為金剛寶座式,南北長3.4米,東西3.2米,上承鼓形塔身。南面置一小龕,塔身高0.9米。塔前立碑:"五世·明故師父趙得秀一位霞靈,明萬歷十七年正月十九日立"。
  仙人洞內有一鐘乳石,形如龜狀。相傳古時候這裏住一個靈龜。傅說曾卜封問龜,知曉天下事。傅說歸天後,靈龜變成一塊巨石。
包含詞
太行大峽𠔌王相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