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王母池投訴電話泰安市旅遊投訴電話:0538-8264469
山東省旅遊投訴電話:0531-8296342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位於環山路東首,竜山水庫南,古稱“瑤池”。三國魏曹植有“東過王母廬,俯觀五嶽間”的詩句,唐李白則有“朝飲王母池,暝投天門闕”的吟詠,足見建廟歷史之久遠。王母池分前後兩院,前院有王母泉,泉水清澈甘洌;後院為七真殿,殿內泥塑神情各異,栩栩如生。東為觀瀑亭,西有老君堂,內陳列有唐代的“鴛鴦碑”。門票:5元 |
|
位於環山路東首,古稱“群玉庵”,又名“瑤池”。三國魏曹植有“東過王母廬,俯觀五嶽間”的詩句,唐李白則有“朝飲王母池,暝投天門闕”的吟詠,足見建廟歷史之久遠。王母池臨溪而建,殿廡亭閣,參差坐落在三層臺基之上,紅墻黑瓦掩映於蒼鬆翠柏之中。 山門上嵌清道光年間徐宗幹題匾。門內為池,周環石欄,中架拱橋。池東立《泰山鑿泉記碑》,敘述馮玉祥於1932年在此鑿朝陽泉的經過。池西洞內有王母泉,泉水清澈甘冽。池北洞內有宋代立《重修王母殿碑》。 沿階而上至正殿,內祀明代銅鑄王母坐像。殿兩側為耳房,前有配殿。東殿匾書 “觀瀾亭”、“咽石山房”;西殿是藥王殿,原祀孫思邈,今為泰山文物展室。 後院臺基上有七真殿,又名呂祖殿。殿內原供明代彩塑呂洞賓、李鐵拐、何仙姑及呂祖弟子柳樹精、苗慶、焦成廣、濟霄堂等七真像,栩栩如生,素稱名塑。1946年,陳毅登泰山時指示撥款加護玻璃罩,1966年像毀,1986年重塑。殿東有蓬萊閣與殿相連。殿前有悅仙亭。 廟前原有飛鸞泉,1956年改建為噴水池。池南有朝陽泉,係馮玉祥為解泰城居民飲水之難而鑿。 廟東臨中溪絶澗,《山海經》稱“環水”。舊時跨澗為王母築梳洗樓,故俗稱梳洗河,今柱礎尚存。溪中有虯在灣。《水經註》稱:“古者帝王升封,鹹憩此水上。 ”灣南有八仙橋。橋南有“將軍石”、“源清流潔”、“水不在深”諸刻。明代李養正詩:“攜磕踏秋遍,瑤池景更幽。水澄清似玉,鬆老麯如虯。乍冷依山足,高眠枕石頭。忽聞青鳥唳,仿佛到昆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