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王信天翁
目錄
動物學概述
  中文正名:王信天翁
  拉丁學名:diomedeaepomophora
  分類地位:動物界fauna→脊索動物門chordata→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鳥綱aves→今鳥亞綱neornithes→突胸總目carinatae→鸌形目procellariiformes→信天翁科diomedeidae→信天翁屬diomedea→王信天翁diomedeaepomophora
詳細介紹
  壽命最長的環志海鳥王信天翁,60餘年。
  王信天翁,是一種大型海鳥,體型大的身長可達1米以上,翼幅展2.5米以上。信天翁的飛行能力極強,除了産卵以外,它們極少在陸地停留。科學家很早就發現,信天翁在交配季節後會有18個月的休息,可是在這一年半的“休假”中,這些全球活動的鳥兒會在哪裏活動?這個問題鳥類學家們至今還在探究。
  最近一項新研究發現,信天翁的“婚後”生活大部分都在飛行,這種酷愛飛行的信天翁繞地球飛行了一圈,有些甚至兩圈。但是,也有一些比較“戀傢”的信天翁選擇停留在它們的繁殖場附近的大西洋南部區域。
  信天翁能一邊飛翔一邊睡覺。它們滑翔飛行時很少振翅,左右腦能交替休息。雛鳥從親鳥口中得到已消化了的脂肪以及半消化了的食物,經過5個月的精心撫育,雛鳥長出了堅實的羽毛,便能出窩在風浪中過獨立的生活。此後,雄性信天翁便離開雛鳥開始環球旅行。而慢慢成長起來的信天翁迎來的則是更長時間的孤單旅行。直至過了9歲或10歲,它們纔獨身生活,整天自由在海上展翅遨遊,纔懶洋洋地找尋自己的伴侶。
飛翔冠軍
  信天翁是鳥類中傑出的滑翔冠軍。信天翁的雙翼狹長,便於在氣流中逆風飄舉和順風滑翔。信天翁滑翔的時候,巧妙地利用氣流的變化。如果上升氣流較弱,它會俯衝嚮下,加快飛行的速度。如果高度下降,它又會迎風爬升。每當海面上狂風怒吼,巨浪滔天的時候,信天翁卻飛的安逸自在。近海的低空氣流由於受到海岸的阻隔,通常比高空的氣流緩慢,信天翁會在兩層氣流間做蠃旋形的飄舉和滑翔,可以幾個小時不用扇動翅膀。有時,它們在低空隨着氣流的上下,身體左傾右斜,宛如滑翔機,身影矯健。它們在飛翔中衹要把腿伸開或者閉合腳蹼,就可以象舵一樣自如地改變飛行方向。可以說,它們隨便兜一個圈子,就是2000-3000米,在短短的一個小時裏,能橫掃113千米的海面。
追蹤信天翁的旅行生活
  這是一項由英國科學家展開的研究,他們在信天翁的身上安裝了特殊儀器以記錄它們的蹤跡。這項研究第一次揭示了信天翁在兩次繁殖期之間的遷移路綫。這給天然資源保護論者提供了他們需要的新信息,有助於他們采取措施阻止這種鳥兒的迅速滅亡。
  信天翁是世界上受到最大威脅的鳥類傢族。世界保護協會指出,目前有19-21個信天翁種類受到全球性威脅,如果不及時采取緊急措施,這些海鳥將永遠消失。
  信天翁常常成為商業捕魚艦隊在海面上撒下的延伸數公裏的鉺鈎的犧牲品,捕魚者為了引誘金槍魚、旗魚和其它魚類,會在多鈎長綫上布下魚餌,而這些魚餌對信天翁也有同樣的誘惑性。因此,信天翁經常無意中被魚鈎鈎住溺水而死。在2001年,據資源保護者統計,全世界每年大約有30萬衹海鳥死於捕魚者的多鈎長綫,而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信天翁。
  它們會遊泳,但不潛水。在海面上需要靠兩翅的急劇拍打才能起飛,在陸地上則根本無法起飛,常常要爬到懸崖邊或者高坡上,再嚮下跳,才能飛起來。
  英國劍橋生物科學領域的權威約翰-剋瑞斯爾是領導這項研究的主要科學家,他也是海鳥保護的積極倡導者。他的保護計劃主要是針對捕漁業,給他們提供防止誤捕的信息和幫助,他說:“這個計劃並不是禁止或者取締捕魚,衹是努力促使它更規範一些。”
  英國皇傢鳥類保護協會的海洋政策製定人艾恩-德魯表示:“海上信天翁的正確分佈信息是實施有效保護計劃的關鍵因素。這個研究給我們提供了有關這些鳥兒的最危險活動區域的信息,有助於我們采取有效措施對它們危急的生活環境實行保護。”
  因為有些信天翁選擇在某個固定地點繁殖,所以它們的交配和小信天翁的繁殖地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護,但是,有些種類每兩年纔花幾個月的時間繁殖,其它時間都停留在海上。而直到現在,環保專傢對這些非育種鳥的覓食地點還缺乏瞭解。
  信天翁能長時間地停留在空中,有時甚至幾個小時不扇動一下翅膀,任憑風來吹送。它最得意於令人膽戰心驚的海洋風暴,這時,信天翁便能駕禦長風進行博擊。
  剋瑞斯爾和他的同事對22衹非繁殖期的信天翁進行了18個月的跟蹤。研究人員設計出一種新型的輕量級錄音設備,並將之縛在老信天翁的腿上。這個設備可以維持三年,並記錄下它所接收到的所有信息。它可以測定當地每天黎明和日落的時間,根據這些數據,研究人員就可以推斷出鳥所在的160公裏的範圍。
  對這些老年信天翁的跟蹤結果表明,這些鳥兒的活動類型可分為三種:有些海鳥停留在大西洋南部區域的繁殖場附近,有些會遷移到印度洋上的一個特殊區域,另外還有些在46天左右的時間裏至少繞世界飛行一周。
  為了保護這種長期旅行的鳥類
  要切實保護信天翁這種長期在海面上旅行的鳥類,就要求在南緯30度以內的整個海洋的多鈎長綫捕魚行動有所緩解。這些資料還表明,雌性信天翁更喜歡在繁殖地附近停留,而雄信天翁則會選擇至少繞地球飛行一周,産生這種差別的動機將是下一項研究的內容。
  信天翁的數量在過去20年已經從10萬衹減少到5萬衹,希望通過對這些老信天翁的追蹤可以確定它們整年的棲息地,並給捕魚艦隊提供信息,減少誤捕的可能性。現在可行的一個方法是在捕魚船上係上彩色紙帶,以防止這些魚進入危險區域,或者在多鈎長綫上係上彩帶,使信天翁難以靠近。另外一個方法是,加重綫的重量,使多鈎長綫上的誘餌快速沉沒,同時還可以繼續發揮作用。研究表明,如果捕漁業采取正確的捕捉方法可以降低海鳥75-95%的死亡率。
  生物學家表示,最好的措施是禁止捕魚艦隊在危險棲息地的捕魚活動,但鳥類學家表示這衹會導致盜魚賊在這個地區活動的增加,從而導致更多海鳥被殺。另有專傢認為僅僅在一年中的某個時間某些重要的危急棲息地實行這個措施還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