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 : 唐詩 : 軍事 : 戲麯麯藝 : 歌麯音樂 : 中國 > 甘肅 >酒泉 >敦煌市 > 玉門關
顯示地圖
目錄
關名 Related name
  關名。 漢武帝 置。因 西域 輸入玉石時取道於此而得名。 漢 時為通往 西域 各地的門戶。故址在今 甘肅 敦煌 西北 小方盤城 。《漢書·西域傳上·鄯善》:“時 漢 軍正 任文 將兵屯 玉門關 ,為貳師後距,捕得生口,知狀以聞。” 唐 駱賓王 《在軍中贈先還知己》詩:“魂迷金闕路,望斷 玉門關 。” 明 汪廷訥 《種玉記·妃怨》:“離竜樓倏度 玉門關 ,悵鬍天遙隔 昭陽殿 。”
No. 2
玉门关
玉门关
玉门关
玉门关
  玉門關聯繫方式地址:敦煌市西北約90公裏的戈壁灘上。
  郵編:736200玉門關投訴電話酒泉市旅遊投訴電話:0937-2614224
  甘肅省旅遊投訴電話:0931—8411200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玉門關景區榮譽國傢重點保護單位玉門關門票價格30元玉門關節慶活動甘肅省內有漢、回、藏等多個民族,豐富的宗教傳統和民間文化,衍生出了許多獨特的宗教節日和民間節慶活動。
  甘肅最大的旅遊節慶活動,當屬甘南地區的拉卜楞寺大法會及浪山節。拉卜楞寺每年舉辦七次規模較大的宗教法會,其中以正月毛蘭姆法會和七月說法會最為著名。毛蘭姆法會內容豐富,場面壯觀,有寺僧考試、辯經、誦經、曬大佛、法舞、藏戲表演、祈禱活動等,其中尤以正月十三的“曬大佛”最引人註目;七月說法會主要內容有辯經、“樂拉勸”法會和法舞表演。當月正值甘南藏族僧衆的浪山節,當地各族群衆,歡聚一堂,民俗風情十分濃郁。
  此外還有:中國甘肅蘭州中國絲綢之路節;每年8月18—28日定期舉辦的蘭交會;每年4月份的桃花會;春節社火活動等。玉門關開放時間8:00——18:00玉門關最佳旅遊時間敦煌深處內陸,受高山阻隔,遠離潮濕的海洋氣流,屬極幹旱大陸性氣候,年均氣溫9.3oc,7月平均氣溫24.7oc,一月9.3oc。全年乾燥少雨,晝夜溫差極大,有“早穿皮襖午披紗,懷抱火爐吃西瓜”之說。這裏還有幹熱風和黑沙暴兩大自然災害,遊人應早作防備,不妨在你的背包裏加上太陽鏡和帽子、紗巾等物品。每年的5月至10月,是旅遊的最佳時間。玉門關交通圖玉門關特別提醒從敦煌去玉門關旅遊,衹有走戈壁灘上汽車踩出的便道。遊客租用越野車,需請當地嚮導帶路,以防迷路。玉門關美食敦煌當地人喜食羊、雞、牛肉,對面食製作尤其講究。敦煌黃面,細如竜須,長如金綫,香味溢口;敦煌手工鱢子面,切面講究,拌湯鮮美,百吃不厭;但最有名還要數敦煌釀皮子,其味辣涼,柔韌爽口,是不可不嘗的美味。在敦煌小吃一條街內你可以品嚐到風格不同的各種面食。
  敦煌飲食的另一特點是川味,尤其是在夜裏,街邊隨處可見麻辣燙的小攤。陽關東路的“沙州夜市”內有風味小吃區、農副産品區,是你品味敦煌特色的好去處。如果你需要一個相對清爽的就餐環境的話,可以到鳴山路飛天賓館附近,這裏有不少中西餐館,價格適中,飯菜可口。玉門關住宿敦煌市是甘肅省旅遊業發展最快的地區,每年有無數的中外遊客前往莫高窟,所以市內各類旅遊設施均十分齊全。全市現有賓館、飯店上百傢,除了各種星級賓館外,還有衆多的旅遊定點飯店,住宿條件非常不錯,清潔安全,而且價格便宜,一般衹需50元就可以住得很好。玉門關購物敦煌市內有名的購物場所有:飛天商場、天馬商場、供銷商場、沙洲市場、南關綜合市場、濟芳齋等。位於陽關東路的沙洲市場,既有風味獨特的當地小吃,又有敦煌特有的水晶石、眼鏡、水晶式首飾、玉石白駝、敦煌絲毯、塑像、壁畫復製品、夜光杯、蠟染衣服等,琳琅滿目,一應俱全,並且可以砍價。但你在購買時,要註意挑選,尤其是一些包裝精美的壁畫拓片,在外形上幾乎可以亂真(不過,最好不是真的,否則你就要涉嫌倒賣文物了)。玉門關交通有中巴車沿固定綫路在市內通行,全市有各型出租車320多輛,晝夜服務。市內有300多輛人力車,十分方便。在市區鳴山路上,有4個自行車出租點。如想租用旅遊車,豪華空調型,可與當地旅行社或星級賓館總臺聯繫;普通國産巴士,可與各汽車客運公司中心聯繫。玉門關玩法遊覽、攝影、
  
  玉門關,俗稱小方盤城,位於敦煌市西北約90公裏的戈壁灘上。相傳古代西域和闐等地的美玉經此輸入中原,因此得名。
  
  玉門關約建於西漢武帝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當時,漢王朝剛剛取得對匈奴作戰的重大勝利,於是在河西走廊‘列四郡,據兩關”,這就是名問古今的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等河西四郡和玉門關、陽關。自此,玉門關便和陽關一起,分別成為古代中原通往西域以至中亞、歐洲等地北、南兩路的重要關口。
  
  玉門關為玉門都尉屬下的玉門候官所領,敦煌設軍郡前,隸屬酒泉郡。東漢和帝時(公元:89年一l05年),關址曾一度東移至今玉門市玉門鎮,後又重遷舊址。南北朝時(公元420年一589年),玉門關遷至瓜州晉昌縣境(今安西縣鎖陽城附近),延續至唐,漢玉門就此廢棄。
  
  現存漢玉門關址,坐落在疏勒河下遊南岸旁的一處沙崗上。城垣完整,黃土版築,略呈方形。南北26.4米,東西24.5,殘高9.7米,基厚4.9米。西、北面各開一門,形如土洞。關址北面數十米,即是疏勒河下遊一大片由河流、鹼湖組成的沼澤地。岸邊蘆草叢生,湖中碧水漣漣,水鳥駝影,若隱若現。關址周圍,還有營壘、城郭遺址數處,尚待發掘.登上關城,則見戈壁浩瀚,天地茫茫,長城、烽燧宛若遊竜,在關西北的戈壁、沙磧間逶迤西去。
  
  玉門關附近的長城和烽燧,是我國漢長城中保存最好的一段。長城基厚3米,殘高2-3米,頂寬1米多,內粘土、砂礫夾蘆葦或紅柳築成。沿着長城,每隔5公裏左右,築有烽燧一座。
  
  多以黃土、石塊或土坯夾以紅柳、蘆葦築成,呈上窄底寬的方柱形。有的殘高10米左右,底寬7-8米,烽燧旁多有房醫、堡臺遺跡.烽隧附近還多遺留有蘆葦捆紮成束的點火用的‘燔苣'和用蘆葦、紅柳、鬍楊枝堆成的煨煙用的“積新”,這都是當年戍守軍士發出報警信號時所使用的工具。東距玉門關址5公裏的當𠔌燧,就是這一帶長城、烽燧的一個縮影。
  
  站在當𠔌燧旁,東可以望見巍然兀立的玉門關址。緊貼燧旁蜿蜒西去的漢長城,又把你的目光引嚮大漠煞氣深處,引嚮那遙遠神秘的羅布泊和樓蘭古城......
現在玉門關 Pass now
  關名。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於此而得名。漢時為通往西域各地的門戶。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陽關,玉門關,曾是漢代時期重要的軍事關隘和絲路交通要道。說起玉門關,大傢馬上會想到一首膾炙人口的唐詩,這就是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詩中那悲壯蒼涼的情緒,引發我們對這座古老關塞的嚮往。玉門關,俗稱小方盤城,位於敦煌市西北90公裏處。相傳西漢時西域和田的美玉,經此關口進入中原,因此而得名。汽車沿着215國道嚮西行駛,翻超阿爾金山,就可以到達青海省的柴達木,西部油田,新疆若羌和西藏拉薩。今天前往玉門關景區,可以欣賞到一望無際的戈壁風光,以及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形態逼真的天然睡佛以及戈壁中的沙生植物。這些景物與藍天、大漠、緑草構成了一逼遼闊壯美的神奇畫面。提起玉門關首先要講到張騫出使西域的一段歷史,絲綢之路開通後,東西方文化、貿易交流日漸繁榮,為確保絲綢之路安全與暢通。大約公元前121年---107年間,漢武帝下令修建了“兩關”,即:陽關、玉門關
  現在的漢玉門關遺跡,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聳立在東西走嚮戈壁灘狹長地帶中的砂石崗上,南邊有????鹼沼澤地,北邊不遠處是哈拉湖,再往北是長城,長城北是疏勒河故道。東西走嚮的長城蜿蜒逶迤,一望無際,每隔5裏或10,就築有一座方形烽火臺,在長城烽燧的周圍,還有明顯房屋遺跡。在東西長城之南,另有一支南北走嚮的長城,繞過玉門關西側,嚮南直達陽關,關城北坡東西走嚮車道直通西域。玉門關關城全用黃土夯築而成,面積約600多平方米。城垣東西長245米,南北寬264米,殘高97米城墻上寬均為37米,東西墻下寬4米,西北墻下寬49米,開西、北兩門。城頂四周有寬13米的走道,設有內外女墻。城內東南角有一條寬不足1米的馬道,靠東墻嚮南轉上可直達頂部。
漢代玉門關 Han Pass
汉代玉门关
汉代玉门关
汉代玉门关
  玉門關始置於漢武帝開通西域道路、設置河西四郡之時。元鼎或元封中(公元前116一前105年)修築酒泉至玉門間的長城,玉門關當隨之設立。據《漢書·地理志》,玉門關與另一重要關隘陽關,均位於敦煌郡竜勒縣境,皆為都尉治所,為重要的屯兵之地。當時中原與西域交通莫不取道兩關。
  對於漢玉門關的關址,歷來看法不盡一致。唐宋時期的一些古籍,如《括地志》、《元和郡縣圖志》等,均認為在唐壽昌縣(今敦煌市南湖鄉壽昌故城址)西北118裏。敦煌遺書《沙州圖經》、《沙州城土鏡》、《壽昌縣地境》等認為在唐壽昌縣北160裏。本世紀以來,依據敦煌西北80公裏許的小方盤城所出“玉門都尉”等漢簡,許多學者認為該城即漢玉門關。還有人認為最早的玉門關在敦煌之東,或即漢玉門縣(今玉門市赤金鎮)附近,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李廣利伐大宛後纔遷到敦煌西北。近年,甘肅省博物館、敦煌市博物館依據敦煌馬圈灣等地烽燧遺址所出漢簡以及當地地形、驛道相關位置等考證,玉門關應位於臨要燧東側,玉門候官燧(馬圈灣)西側,似在小方盤城西11公裏的馬圈灣遺址西南O.6公裏處,通往西域的古驛道從此高地中間穿過。但關城遺址尚未找到,或已毀壞無存。以上儘管看法不一,但均認為漢玉門關位於敦煌西北,終漢之世沒有改變。敦煌漢長城沿綫烽燧遺址所出大量的簡牘亦證明了這一點。
隋唐玉門關 Sui Pass
隋唐玉门关
  玉門關隋唐時,玉門關關址由敦煌西北遷至敦煌以東的瓜州晉昌縣境內。唐慧立彥棕撰《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玄奘法師西行求經,於貞觀三年(629年)九、十月間抵達瓜州晉昌城(今甘肅安西縣鎖陽城),在當地詢問西行路程,有人告知:從此北行五十餘裏有一葫蘆河,“下廣上狹,涸波甚急,深不可渡。上置玉門關,路必由之,即西境之襟喉也”。玄奘遂在瓜州找了一位鬍人嚮導,於半夜三更到達河邊,遙見玉門關。“乃斬木為橋,布草填沙,驅馬而過”。葫蘆河即今流經玉門布、安西縣等地的疏勒河。這裏標明瓜州晉昌城以北五十餘裏的葫蘆河上置有玉門關。《隋書·西突厥傳》、《元和郡縣圖志》亦記載玉門關在瓜州晉昌縣境。據此,學界普遍認為隋唐時期的玉門關位於鎖陽城北30公裏許(約合唐裏50餘裏),即安西縣城東50公裏處的疏勒河岸雙塔堡附近,已移至漢玉門關東約240公裏之處。這裏正處交通的樞紐地位,東通酒泉,西抵敦煌,南接瓜州(鎖陽城),西北與伊州(哈密)相鄰。且傍山帶河,形勢險要。其四周山頂、路口、河口要隘處今仍存古烽燧11座,如苜蓿烽、亂山子七烽等。關址於1958年修建雙塔水庫時被淹,每年鼕季枯水時可露出水面。關墻已坍,夯築,殘寬3.5—4米,殘高O._3—0.75米,南北160米,東西155米,開東、西二門,四周環以護城河。關墻內外散落大量素面灰陶片、碎磚塊、花崗岩石條、殘石磨等,均係隋唐時期遺物。
  唐邊塞詩人岑參曾作《玉門關蓋將軍歌》:“玉門關城迥且孤,黃沙萬裏白草枯。南鄰犬戎北接鬍,將軍到來備不虞。五千甲兵膽力粗,軍中無事但歡娛。……”形象地描繪了玉門關的衝要地位。守關甲兵多達五千,其規模之大可以想見。隋唐玉門關為何東徙瓜州?這與當時伊吾路,即由瓜州經玉門關徑趨西北直達伊州(今哈密)的道路之開通有關:此路之名始見於北周。《周書·高昌傳》:“自敦煌嚮其國多沙磧,道裏不可準記,唯以人畜骸骨及馬糞為驗。又有怪異。故商旅來往,多取伊吾路雲。”這條道路在敦煌唐人寫捲中又稱之為“第五道”。它的開通使瓜州與伊州直接連通起來,無須再繞行敦煌又往,縮短了驛程,玉門關自然亦隨之東徙瓜州。
五代宋初的玉門關 Five Dynasties and early Song Dynasty's Pass
  到五代宋初,玉門關址又有了新的變動。敦煌遺書《西天路竟》記:“靈州西行二十日至甘州,是汗王。又西行五日至肅州。又西行一日至玉門關。該文書為北宋乾德四年(公元966年)派遣行勤等人赴西域求法使團中一位僧人的行記。行勤等由肅州(今甘肅酒泉市)一日可抵玉門關。一日行程一般在百裏以內,表明此時玉門關已東移至今酒泉城西不出百裏的地方,當位於今嘉峪關市界內,已在安西縣雙塔堡東200公裏許。宋人曾公亮《武經總要》記,肅州“西至玉門關七十裏”:“肅州又九十裏渡玉門關”。一作70裏,一作90裏,雖不盡一致,但亦相去不遠,均為一天的路程,與《西天路竟》所記吻合。五代後晉高居誨《使於闐記》載,由肅州“渡金河,西百裏出天門關,又西百裏出玉門關,經吐蕃界”。金河即今流經酒泉城西的討賴河。考之史籍肅州附近從未設過天門關,所記天門關在肅州西百裏,百裏係取成數,其位置相當於上引史料中的玉門關,“天門”當為“玉門”之誤,因字形相近或字體漫漶緻誤。至於所記肅州西二百裏的玉門關,實為當時玉門縣,玉門軍的治所,而非玉門關。兩唐書《地理志》、《元和郡縣圖志》等典籍皆記載玉門軍在肅州西200裏許,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攻軍置縣。故高居誨之玉門關蓋玉門縣之誤。
  綜上可見,五代宋初的玉門關位於肅州城西70一100裏之處.已移至唐玉門關之東200公裏許。酒泉城西70--'100裏地方正是嘉峪關黑山的所在(位於明代嘉峪關城樓西北15),該山係走廊北山的一部分,山體平地拔起,橫亙於走廊平原之上,相對高度一般200—500米。山體南部有一條東西延伸的天然峽𠔌,長約10公裏,寬80一120米,南北兩側山岩壁立,陡不可上,形勢險峻,今名石關峽或水關峽。峽內有大道,可通車馬,成為古代由酒 泉西出的要日。峽中還有一股名為紅柳溝的泉水由西嚮東流去,泉水自南北兩山崖間滲出,匯為水流,遂為穿越石關峽的沿途行旅提供了良好的補給水源。古代在幹旱戈壁地區行進,沿途人畜水源補給為最重要的問題之一。由肅州西行一日恰、可得到紅柳溝泉水的補給,因而石關峽也就成為十分理想的必然通道。石關峽東端距酒泉75裏許,西.口距酒泉約95裏,這一裏數恰與以上記載中玉門關的位置相合。可以斷定,石關峽為五代宋初的玉門關無疑。關城遺址設於東口,已毀壞殆盡,今僅存一些殘跡。
  玉門關為何要東移石關峽?有其兩方面的重要原因:一是從當時河西走廊一帶的政治軍事形勢來看,石關峽的位置正當東面的甘州回鶻與西面的瓜沙歸義軍政權的分界處,自然成為東西交通的要口。二是與當時第五道的廢奔,以及沙州社會長期穩定,沙州及其以西道路的暢通密切相關。第五道雖由瓜州 可直達伊州,無須繞行沙州(敦煌),驛程較短,但要穿越八百裏的莫賀延磧,極乏水草,路況險惡。而如果由瓜州繞經沙州再至伊州(稍竿道),雖路程較第五道遠了近百裏,但沿途戈壁沙漠的規模較小,水草條件稍好,行走較易。於五代宋初的敦煌遺書等史籍中見,這一時期瓜、沙二州在曹氏歸義軍政權統治下,社會安定,穿越河西走廊的來往的行旅皆經由沙州而往,而未見有人取道第五道的,表明該道已棄之不甩,該道上設置的唐玉門關(雙塔堡)自然隨之廢棄,遂被置於今嘉峪關市石關峽的新的玉門關所取代。
  自北宋仁宗景有、三年(公元1036年)西夏占領整個河西走廊後,玉門關就從史籍上銷聲匿跡了。玉門關自西漢元鼎或元封中設置以來,伴隨着中西交通的發展,歷時1140餘年,關址也經歷了幾次大的變遷。玉門關在東西交通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
百科大全 百科 Daquan
  Yumen Guan
  玉門關
  Yumen Guan
  中國古代通往西域的主要門戶。因由西域輸入玉石取道於此而得名。漢武帝時始置關侯。玉門關和西南的陽關同為當時通往西域各地交通門戶,出玉門關為北道,出陽關為南道。對玉門關確切位置,長期有爭論。一般認為故址是今敦煌城西北71公裏的小方盤城,有北、西兩門,北門臨疏勒河不到百米。據《文物》1981年10期《敦煌馬圈灣烽燧遺址發掘》一文,稱西漢玉門關侯治所,當是馬圈灣,東漢遷玉門關都尉府至小方盤城。南北朝後,由於安西布隆吉經白墩子、星星峽至哈密(唐為伊州)一道日益重要,唐遂東遷玉門關址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宋以後,中國和西方的海上交通開闢,因而陸路交通漸衰,關遂廢記。在疏勒河南岸,東起布隆吉以東,經安西、敦煌、大方盤、小方盤、馬圈灣、西止馬迷兔附近,為保護東西交通而築的高約3米的漢長城和烽燧遺址,至今尚斷續可見。
  (馮繩武)
相關詞
旅遊地理敦煌
包含詞
唐玉門關玉門關故址
玉門關遺址玉門關大將
玉門關士兵出入玉門關
辛苦玉門關迢迢玉門關
望斷玉門關吹度玉門關
生入玉門關詠史詩玉門關
玉門關蓋將軍歌玉門關城迥且孤
何須生入玉門關不識玉門關外路
孤城遙望玉門關春光不度玉門關
雲中恆閉玉門關春風亂渡玉門關
春風不度玉門關玉門關雅丹魔鬼城
玉門關及長城烽燧遺址敦煌玉門關雅丹魔鬼城
詠史詩·玉門關和王七玉門關聽吹笛
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萬裏長城百年回望(從玉門關到老竜頭)
塞上聞笛(一作和王七度玉門關上吹笛)和王七玉門關聽吹笛(一作塞上聞笛)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甘肅酒泉銷售分公司玉門關加油站甘肅好客商貿有限責任公司玉門關便利店
甘肅玉門關酒業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塞上聞笛一作和王七度玉門關上吹笛
一作和王七度玉門關上吹笛和王七玉門關聽吹笛一作塞上聞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