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玉皇廟聯繫方式地址:運城市東南13公裏處。
郵編:044000玉皇廟投訴電話運城旅遊投訴電話:0359-2085615
山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351-7325012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玉皇廟景區榮譽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玉皇廟節慶活動運城也和山西的其他地方一樣,有着豐富的節慶活動,永濟市的“正月十五”非常的熱鬧,每個鎮區代表團都要表演節目,有首陽的背冰最為著名,表演者光這身子在正月十五背着冰塊遊街,其場面可謂精彩,每年都有三天,從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還有關公文化節等等。玉皇廟最佳旅遊時間最佳旅遊時間:5月——10月玉皇廟美食運城風味小吃著名的有聞喜煮餅、燒麥、豆沙糕、老勁子麻花、稷山麻花、解州羊肉泡饃、晉南醪糟、“三倒手”硬面饃等等。玉皇廟住宿運城市住宿比較方便,自助旅行的遊客可下榻於紅旗西路的張傢北巷兩側,這一帶小旅館與網吧較多。其它情況請看運城賓館飯店
玉皇廟購物運城土特産十分豐富,最著名的有北相羊肉鬍卜,距今有一百多年歷史,久負盛名,製作方法是:把烙熟的白麵薄餅切成絲條,加鮮羊肉湯煮成,再加香油、蔥花、紅辣椒面等調料。味道清爽,油而不膩,滋補身體,為當地群衆性的名吃佳品。運城市北相鎮人做的最好,故名。
聞喜煮餅是聞喜縣生産的著名糕點類食品,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煮餅外裹一層芝麻,滾圓狀。將芝麻團掰開,便露出外深內淺的慄色皮層和絳白兩色分明的餅餡,可拉出幾釐米長的細絲。營養豐富,酥沙不皮,甜而不膩,久不變質,越嚼越香。
芮城麻片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産於黃河北岸的芮城縣。是用芝麻、小米湯、熟面粉、大豆油、檸檬酸、廣東榴花白糖等十餘種原料和質軟甘甜的芮城井水精製而成。片薄如紙,晶瑩透光,其味蜜甜,入口酥脆,食後有餘香。經盛夏而不粘連,存放久而不變味。長久食用,有舒肝健脾、消除疲勞、振奮精神、補充營養、促進新陳代謝之功效,老幼鹹宜。在市場上享有聲譽。
芮城醬萊,製作考究,花樣30多種。醬筍、醬苴蘭、醬包瓜、豆瓣醬被評為省優質食品。其特點是香甜酥脆,色澤金紅,透明發光,色、香、味俱佳。
運城池????,因運城曾古名潞村,又名“潞????”;又因????運使曾駐解州,也叫“解????”;還因????呈顆粒狀,人們也稱“顆????”。池????顆粒大,色潔白,質地純淨,含芒硝和鎂元素較多,不但可供人食用,且是化學工業、輕工業和製藥工業的重要原料。用池????腌製的醬菜,色正味美,久存不腐。
稷山板棗,主要産區在稷山縣陶村、姚村、南陽、辛莊、吳村等地,是當地的傳統特産,早已聞名國內外,板棗呈長圓形,體大肥碩,紅光閃閃,肉厚核小,質地細密,含糖分多,幹製後含糖率達74%。板棗味道甘美,富有彈性,久儲不幹。板棗還有不易裂縫腐爛、大棗核小、小棗無核等特點。目前,已開辦工廠加工成金絲蜜棗,大量出口外銷。
運城席張白水蜜杏,主要産於席張五馬、李傢墳一帶,迄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這種杏個大形圓,淡黃透白,略綴紅色,皮薄肉厚,質細汁多,含纖維少,味甜醇香,並含有果酸、果糖、蛋白質、鈣、磷、鎂、鐵、抗壞血酸等。
蒲州青柿,古蒲州一帶産的柿子,以果皮薄、肉細漿多、味甜無籽和最容易脫澀的特點而誘人。品種頗多,有豬頭柿、珠柿、木柿、板柿和青柿等,其中青柿更屬上品。用青柿加工成的柿餅,無核、綿軟、香甜、餅霜厚。把青柿餅掰開,能拉出一尺多長的油絲。把這種柿餅放在碗裏,用濃茶一衝,便可溶化為湯汁。青柿餅個頭特別大,經過加工,可以在柿餅上面雕成各種圖案。所以,在明清兩代,是地方官嚮皇宮進貢之品。
平陸百合,地處中條山下的平陸縣,盛産百合。由於質量好,營養價值高,有“中條參”的美稱。它是由野生百合移植培育來的。個頭大,肉厚,後味不苦,瓣內無柴。最大的重三兩以上,一般的也在二兩左右。鮮嫩時,鱗莖如一朵白蓮。收穫後的鮮百合,放置起來幹而不爛,埋入濕土可終年保持鮮嫩。含有大量蛋白質、脂肪、澱粉、維生素,並含有少量鈣、磷、鐵等。藥用價值高,具有補中益氣,溫肺止咳,安神、清心之功效。白花鮮百合,成為當地治療支氣管炎,失眠癥的佳品。平陸罐頭廠已製成百合罐頭,頗受顧客歡迎。
晉南泡泡糕,晉南的侯馬、臨汾、芮城等地,有一種獨特的風味食品,當地人稱之為“泡泡糕”,即泡泡油炸糕。泡泡糕,是在油炸過的糕表面起了許多鼓起來的泡泡,人們便按它的外觀起名為泡泡糕。泡泡糕用料簡單,用白麵、豬油、糖、陳皮、香料等做原料,做起來工藝較為復雜。要經過燙面、製餡、油炸等幾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嚴格的程序。油糕從油鍋撈上來後,看上去好像一朵含苞待放牡丹花,泡似銀絮、白中微黃,吃起來香甜、酥、脆。侯馬市一位老師傅屈志明,他製作的“太後御膳泡泡糕”,晶瑩透亮,酥脆香甜。這種原來專供清代末年慈禧太後享用的食品,是用人參、黨參、黃芪等十餘種名貴中藥泡汁和面,以白糖、玫瑰、櫻桃、核桃仁等為餡,油煎而成,不但香甜可口,而且有滋陰補腎延年益壽的功效。
晉南無鹼饃,山西南部的老百姓把饅頭叫饃,把無鹼饅頭叫做“無鹼饃”。山西南部地區的老百姓製作發酵後的蒸饃時有不在面裏放鹼的傳統做法。這種做法已延傳了數千年,發酵後的面雖然不放鹼,但蒸出來卻甜香可口,個頭大,吃着比放過鹼的味道還要好。在白麵發酵時,首先要掌握發酵的程度。把發酵的“叫子”,即含有酵母菌的面團和到新面中去,在夏天也衹要發酵三到四個鐘頭,面已經充分膨脹時,即停止發酵。把生面加入到發酵的面中,最大量的生面也須控製在發酵過的面的三分之一內。把這三分之一以內的面摻到發酵過的面中,連續揉搓,反復加工,使生面與發酵面完全和勻後,稍稍停放幾十分鐘到個把鐘頭可做成饃的形狀上籠蒸製,蒸出來的饃即是無鐵饃。把饃製作成各種各樣的動物形狀,那就是著名的“晉南面塑”了。
新絳雲雕、蠃鈿,是一種雕漆工藝品,是山西民間家庭擺設品,舊稱剔犀。這種産品在元代至明代時曾盛極一時。製作雲雕産品,在做好的胎型上,以不同的顔色漆層層堆起,然後剔刻出圖案花紋,不同的顔色的漆層就從刀口暴露出來,花紋最常見的是雲紋,統稱之為“雲雕”。新絳雲雕、蠃鈿産品,綫紋圓潤、漆光瑩亮照人,趣味古樸醇厚,而且設計製作出了許多造型優美、圖案新穎、品種齊全、生動別緻的雲雕、蠃鈿産品,為傳統工藝品生産的發展增添了異彩。玉皇廟玩法參觀、遊玩、旅遊、
玉皇廟位於運城市區東北13公裏處,居高臨下,氣勢軒昂,是古代澤州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道教廟宇。其間的300多尊道教諸神泥塑自成體係,藝術地展現了我國道教諸神係統。尤其是二十八宿泥塑,在全國現已發現的古代塑像遺物中尚屬孤品,反映了中西雕塑藝術合流的軌跡,是一座奇特神妙的道教藝術寶庫,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審美價值。在道教諸神中,由於“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俗稱玉皇大帝)位置最為尊貴,故本道觀稱作玉皇廟,是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廟創建於北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廟分三進,頭道山門、二道山門、諸神享亭、玉皇殿建築在一條中軸綫上。平面佈局為長方形,南北長110米,東西寬32米,計有殿宇樓亭110間,占地面積3520平方米,是一所規模宏偉的古建築群。山門造型為單檐懸山頂,琉璃裝飾,與鐘鼓樓頂上琉璃孔雀蘭構件相互增輝,十分鮮豔。享亭單檐歇山頂,鬥拱出現竜頭象鼻,有側角升起。
諸神殿居於中院正中,木構樓閣,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古雅樸實,塑有成湯像。東西配殿有東嶽、三王塑像。東西兩側分別為藥王殿、五道殿、高謀祠,內塑藥王、五道將軍、文王夫婦。南殿,西為地藏菩薩殿,內塑十殿閻君;東為六瘟殿,內塑六瘟神像。後院大殿為玉皇殿,單檐歇山頂,面寬三間,進深六椽,板門直欞窗。窗臺下墊角為水磨石,浮雕花鳥。檐柱柱礎為覆盆蓮花,柱為圓木,上有捲剎,側角升起,鬥拱為真昂四鋪作。
整個建築結構嚴謹,形製美觀,雕刻精細,顯示了宋代廟宇建築的獨有風格和澤州先民的藝術才華。正殿內塑有玉皇大帝、普天星君。左右偏殿分別為三垣、四聖塑像。東西廊房為九曜星、六太尉和十二辰、二十八宿塑像。在這個雕塑群中,從天皇、地皇、人皇到神、鬼、人;從風伯、雨師、種桑、養蠶到文貞、武道、中王、馬祖;從高謀奶奶求子保嬰到華陀、扁鵲勸善送瘟。舉凡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在神仙世界中有所反映。道教世界中的諸神生靈都以泥塑的形式藝術地展現於世人面前。 |
|
山東省商河縣玉皇廟鎮
概況
沿革 1934年,商河縣劃分為9區6鎮73鄉,玉皇廟屬第五區,區公所在玉皇廟。第五區下轄1鎮9鄉, “1鎮”即玉皇廟鎮。1945年11月,中共商河縣委决定,建立玉皇廟區委,駐地玉皇廟。1958年3月,縣調整行政區劃,建立玉皇廟鄉。1960年1月,改為玉皇廟公社。1984年3月,由玉皇廟公社改為玉皇廟鎮至今。
地理位置 玉皇廟鎮位於商河縣西南部,距省城濟南60公裏。東與楊莊鋪鄉相鄰,北與賈慶鎮相連,西與臨邑縣的孫安、孟寺鄉交界,南與濟陽縣唐廟鄉接壤。
自然狀況 玉皇廟鎮位於黃河衝積平原,黃河水係下遊,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東西最大距離12公裏, 南北最大距離14公裏,總面積10006公頃,其中耕地面積5000公頃。境內主要河流有土馬河、商中河、商西河,境內流長50公裏,流域面積40平方公裏。適合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地瓜、棉花、花生、大豆、瓜果、蔬菜等。
全鎮轄58個行政村和1個商業街居委會,總人口3.9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6.28‰。全鎮少數民族有回族、 苗族、 朝鮮族等,少數民族人口為78人,占全鎮人口總數的0.2‰。全鎮有張、王、李、楊、魏、孫、陳等46個姓氏,其中張姓最多。
主要經濟狀況 建國初, 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1.1萬元, 1978年為58.7萬元,2000年為7.8億元, 第一、二、三産業占農村經濟總收入之比為27∶55∶18。2000年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500萬元。 1995年以來, 該鎮抓住全國範圍內的産業調整以及市“千人下派”的機遇,堅持“工業立鎮、農業強鎮、三産活鎮”的指導思想,“抓引進、促發展”,初步形成了三大産業交叉延伸、互為條件、協調發展的局面,先後引進企業項目20多個,出現了一批像力諾集團、大明公司等産值過億元、利稅千萬元以上的骨幹工業企業以及像皇港緑色果業有限責任公司、皇都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等魯港、魯臺合作的農業種養加工竜頭企業,工業主導地位已經確立。農業産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小城鎮功能日趨完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
強鎮由來 玉皇廟鎮農村經濟總收入名列全市鄉鎮第十一名,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一定影響。 獲得的榮譽稱號主要有:“首屆中國鄉鎮投資環境300佳”、山東省雙文明建設“明星鄉鎮”、山東省安全文明鎮、山東省平原緑化達標單位、山東省小城鎮建設“新型鄉鎮”、山東省“中心鎮”、連續五年被中共濟南市委、市政府和中共商河縣委、縣政府命名為“兩個文明建設先進單位”,是濟南市八個農業現代化建設試點鄉鎮之一。
大事記
1932年秋,為破除迷信,發展教育,段傢村村民將關口寺改為學校,報請縣上批準為“商河縣第八高級小學”,牛立峰任校長。
1934年,商河縣劃分為九個區,玉皇廟屬第五區,區公所在玉皇廟。
1940年12月26日,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一部,攻擊商河城南李傢河溝據點,激戰到次日中午,斃敵偽100餘人,繳獲戰利品一宗。
1945年11月,中共商河縣委决定,建立玉皇廟區委,駐地玉皇廟,馬漢民任書記,儲建華任副書記。
1972年6月, 大嶺農場所屬的玉皇廟、西瓦、南辛等三個小隊移交給勝利油田,改建為油田農場,修築瀝青路專綫和工人及傢屬居民點,促進了當地各項事業的發展。
1980年7月6日下午,玉皇廟公社風雹驟至,1000公頃莊稼受害。
1981年9月,貫徹落實聯産承包責任製,將土地全部承包到戶。
1986年,全鎮林果種植面積發展到7000畝,成為濟南市林果大鎮。
1991年,全市第一次城鄉一體化工作會議召開,全鎮第一個機械化工業企業煅熱廠開業。
1992年,被中共山東省委、省政府命名為“雙文明建設明星鄉鎮”。
1993年2月,全鎮微波程控電話大樓投入使用。
5月1日,鎮政府完成了第三次駐地搬遷,搬遷至具有現代化辦公條件的辦公大樓。
1993年12月,濟南市千人下派工作隊一行29人來鎮調研工作。
1994年,被中共濟南市委、市政府確定為“百新鎮”。2000年被省政府確定為省“中心鎮”。
1995年3月17日,中共濟南市委書記孫淑義來鎮視察黃淮海平原農業綜合開發區。
7月, 第一所民營學校--平皇武校挂牌開學。全鎮第一條鎮村路--聯盟路建成通車。
8月,為推進全鎮畜牧業發展,舉辦了第一屆賽牛大會。
11月29日,鎮工業開發區成立,第一傢私營企業三威公司破土動工。
是月,被國傢科委、體改委、農業部、民政部和農民日報社等聯合授予中國鄉鎮投資環境300佳稱號。
1997年5月,被濟南市命名為普及九年製義務教育“達標鄉鎮”。
7月,鎮人大推選産生了第一個減輕農民負擔領導小組。
9月,教學大樓、衛生院門診大樓落成。
1998年3月,通過考試選拔,招收了37名農村青年組建了第一支“110”機動巡邏大隊,實行全天候24小時巡邏。
5月, 全鎮58個村均挂起了免餐牌,嚴禁村級設立招待費,此舉得到了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中央廣播電臺、人民日報、人民權利報等多傢媒體的關註。
11月,第一個商業街居委會成立。
是年,成為全縣第一個財政收入過500萬元的鄉鎮,並宣佈實現財政自足。
1999年3月17日,濟南市市長謝玉堂在視察鎮三威公司、鍛造中心等鎮骨幹企業,題詞“工業立鄉、大有希望”。
10月, 投資640萬元實施的“暢通工程”--玉皇大道竣工通車。實現了“道平、燈亮、街緑、花香”。
12月31日,中共濟南市委、市政府確定玉皇廟鎮跨入全市一類鄉鎮行列。
是年,全鎮第一傢魯港合資企業皇港緑色果業有限公司成立。
2000年1月1日,商河縣六大班子全體領導來鎮祝賀“財政收入在黃河以北兩縣率先過1000萬元”和全縣第一個進入市經濟一類鄉鎮,中共商河縣委書記宋玉國贈送賀匾“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臺階”。
10月, 投資500萬元的“命脈工程”--35千伏變電站投入使用,在全縣首次實現了濟、德雙網、雙回路供電,為全鎮經濟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是年底,全鎮實現工商稅收2684萬元,財政收入突破1500萬元,經濟建設實現了超常規、大跨度、跳躍式、全方位的發展,躍居全市116個鄉鎮前十強。
2001年5月12日,全國日用玻璃協會年會及力諾新産品發佈會召開。
6月, 國傢醫藥局“甲基料玻璃醫藥安瓿生産”現場觀摩會在該鎮召開,國傢醫藥局醫藥包裝司司長馮同平、省醫藥局局長李華及300名商界人士參加了會議。
經濟發展
第一産業 建國初期全鎮糧食平均畝産50公斤, 總産375萬公斤。1978年平均畝産達到70.5公斤,總産728.88公斤。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全鎮實行家庭聯産承包責任製,調動了農民生産的積極性。 1986年以來,實行種植結構調整,發展優質果園1.3萬畝,稱濟南市“萬畝優質果園” ,享譽省內外,年産富士、玫瑰紅等果品11040噸,出口到俄羅斯、韓國、香港、臺灣等國傢和地區。
玉皇廟鎮重視植樹造林,是山東省的平原緑化先進單位,每年植樹都在10萬株以上。按照“梁、路、林、村統一規劃,網、帶、點、片合理佈局,風沙、旱澇綜合治理” 的林業發展方案,目前,已建立起了以毛白楊為主的速生防護林3萬畝,林木存有量500萬株,農業林網緑化面積達2萬畝,既緑化了環境,又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
該鎮享有濟南市黃河以北“養牛第一鎮” 的美譽。全鎮大牲畜存欄量達2萬頭,羊2萬衹,年收入占農民人均收入的40%。
2000年底,全鎮實現農業總産值2.0992億元,其中種植業總産值1.06億元,林果業總産值2000萬元,畜牧業總産值3397萬元。農作物播種面積8272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254公頃,經濟作物2985公頃。
第二産業 建國前,僅有少量零星的私營手工業。建國初,手工業作坊大部分停辦。1958年開始發展社隊工業,先後建立了酒廠、面粉廠等小型企業。1978年第二産業從業人員僅500人, 産值衹有15萬元。到1995年,鎮上的企業衹有兩傢磚瓦廠和一傢與汽配廠合作的鍛造分廠。1995年,濟南市“千人下派”帶來了思想上的大解放,從而推動了經濟的大發展,確立了“工業立鎮、引進發展”的總體發展思路,以玻璃産業為竜頭,以鍛造、化工、建材為骨幹協調發展的工業格局。2000年全鎮第二産業從業人員超過7000人, 實現産值7.8億元,利稅2600萬元。鎮財政收入由1995年的64萬元增加到2000年的1500萬元,增長了22倍,從全市經濟三類鄉鎮一躍成為一類鄉鎮。連續5年被中共濟南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兩個文明建設先進單位”。
第三産業 建國前, 境內僅有玉皇廟一處集市, 商業、飲食業、服務業較少。195 3年, 對私營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1956年私營商業大多數納入合作化軌道。1978年後,個體私營商業、飲食業和服務業開始繁榮,全鎮第三産業從業人員138人,年創産值3萬元。 近年來,鎮政府出臺優惠政策、優化發展環境,至2000年底,發展到擁有玉皇廟、 魏集、段傢、大張、安東和鎮中心商貿中心等6處集貿市場。目前商業區已發展各類商業網點418傢,工業園區已有9傢外資企業或合資企業落戶,年吸收各類中級職稱以上人才300人以上,轄區擁有賓館8處,幼兒園3處,醫院5處,影劇院及體育館各1處。第三産業從業人員達到7300人,年創産值7000萬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 民國以前,境內私塾教育為主,普通老百姓讀書識字的很少。1912年後,限製私塾,發展新教育,1932年秋,商河縣第八高小(段傢關口寺高小)在段傢村建成,使周圍村的青少年有了受教育的機會。1945年中共商河縣委决定在玉皇廟創辦完全小學,境內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43%。建國後,教育事業空前發展。1958年,商河縣第三中學在玉皇廟建成;1984年,玉皇廟鎮一中建校招生;1986年,玉皇廟鎮第二中學在李庵建成;1991年成立了成人教育中心,培育了農村各類人才1359人。1986年,全鎮學校實現了校捨、課桌凳、操場、院墻、大門、厠所六配套,達到了省級標準。 1997年,全鎮籌集資金200萬元,在鎮一中修建了綜合教學大樓,順利地實現了全鎮中學的合併。 同年5月, 被濟南市命名為普及九年製義務教育“達標鄉鎮” 。2000年, 全鎮有中學1所,在校生1359人,小學41所,在校生3846人。學生入學率、鞏固率均達到省級標準,先後為國傢輸送大中專生1148名。
2000年,全鎮共有科技人員120人,自1990年以來,共取得各類科技成果8項。濟南力諾玻璃製品有限公司研製生産的太陽能集熱高硼硅玻璃管通過了ISO9000質量體係認證,該公司研製生産的醫用玻璃管全部達到國傢規定的乙級料標準,並已完成甲級料的研製,投産後,産品質量將與國際接軌,達到國際標準,填補該項目的國內空白。
玉皇廟歷史悠久,當地人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其中鼓子秧歌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種。 1993年2月,鎮政府舉辦了有14支代表隊參加的第一屆鼓子秧歌匯演。2000年,在濟南市第二屆青少年運動會上,玉皇廟鎮少年鼓子秧歌隊代表商河縣參加了開幕式表演。鎮政府還通過建文化站、廣播站、檔案室等手段,豐富群衆的文化生活,提高群衆的整體素質。1997~2000年連續四年被中共濟南市委、市政府和中共商河縣委、縣政府命名為“兩個文明建設先進單位”。
全鎮學校體育活動異常活躍,體育競賽形成制度。2000年,鎮中學在商河縣舉辦的中學生運動會上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各村群衆體育活動蔚然成風,1997年,在商河縣舉辦的全民運動會上,玉皇廟代表隊獲第一名。玉西村民辦學校--玉皇武校,是全縣第一所民辦學校。建校以來,在全國及省市重大比賽中均取得優異成績,為社會培養了大批優秀的武術人才。 為此, 中央電視臺於2000年5月錄製播放了專題片《武瑰花開黃土地》。該校的綜合體育館建築面積達1700平方米,為舉辦體育比賽及各界群衆進行體育活動提供了良好場所。
人民生活 建國前,廣大群衆過着半饑半飽的生活,年人均糧食衹有70公斤,人均收入不足30元。 建國後, 隨着農村經濟的發展,人民群衆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5 7年人均糧食280公斤,經濟收入30元。70年代,農村以玉米、地瓜為主食。1981年,實行聯産承包責任製後,人民生活更是有了飛躍的發展,雞、魚、肉、蛋成了群衆的傢常便飯。穿着逐步嚮高檔發展。現在已有90%以上的農戶住進了磚石結構的房屋。 全鎮人均住房面積達40平方米。電話裝機總量4000餘部,移動電話800餘部,閉路電視普及率75%。80年代普及自行車,90年代摩托車、機動三輪車、各種汽車已逐步成為人們的代步工具。2000年計有機動車輛8000餘輛,全鎮已基本實現了“水、電、氣、路、話、視”六通。隨着農業生産機械化、電氣化的發展,農民的勞動強度大大降低,越來越多的農村剩餘勞動力投入工業和第三産業。1988年,鎮敬老院建成,有2 0多名無兒無女的老人在此安度晚年。2000年,全鎮共完成産值7.8億元,其中農業産值2.1億元,利稅210萬元,實現工商稅收2684萬元,財政收入1500萬元。經濟的迅猛發展,保障了全鎮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
鎮村建設 隨着經濟的發展, 鎮政府加強了鎮村的建設。1995年7月,全鎮第一條鎮村路--聯盟路建成通車。1998年,全鎮第一個商業街居民委員會成立。1999年10月, 投資640萬元實施的“暢通工程”--玉皇大道竣工通車,實現了“道平、燈亮、街緑、花香”的要求。為提高小城鎮的功能,還實施了“中心帶動,軸綫開發”工程,以“玉皇大道” 為軸綫,3000米經濟長廊同步開發,當年底,200多套商業樓交付使用,加上已初具規模的商業街,3000米經濟長廊的框架已經搭成。1997
年,被中共山東省委、省政府評為山東省小城鎮建設“新型鄉鎮”。
組織建設
中共地方組織建設 1939年初,在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幹校學習的劉剛平被派往本地發展黨員,由孫安鄉李吉祥為首,鞋裏塢村張士周、安竜亭、張建華、安立信等組成鞋裏塢村黨支部,成為玉皇廟鎮第一個黨支部。1945年11月,中共商河縣委决定建立玉皇廟區委, 駐地玉皇廟,黨員近百名。截至1949年底,共有黨員300人,建黨支部35個。 1976年底,中共黨員總數達到500人。1995年玉皇廟鎮黨校被評為濟南市先進基層黨校。近幾年來,調整充實了58個村的黨支部,2000年底,鎮黨員人數發展到1381人。
基層政權建設 1939年10月, 五區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957年1月成立玉皇廟鄉政府。 1960年1月成立玉皇廟人民公社,行政機構稱玉皇廟公社人民委員會,實行政社合一, 1961年9月改稱公社管理委員會,1968年5月建立公社革命委員會。1984年3月改為玉皇廟鎮政府至今。
中共領導下的群衆組織抗日戰爭時期,建立五區民衆抗日總動員委員會。工人團體有玉皇廟抗日救國會,建國後改稱玉皇廟工人聯合會,簡稱工會。農民團體在土地革命時期有玉皇廟農民協會,抗戰時期稱玉皇廟農民抗日救國會,簡稱農會,1964年成立玉皇廟貧下中農協會,簡稱貧協。婦女團體在抗戰時期有玉皇廟婦女抗日救國會,簡稱婦救會,建國後改稱玉皇廟民主婦女聯合會,1958年改稱玉皇廟婦女聯合會。青年團體在抗戰時期稱玉皇廟青年抗日救國會,簡稱青救會。1957年改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為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玉皇廟委員會。 1952年成立於玉皇廟工商聯合會,1993年成立玉皇廟鎮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 1994年成立玉皇廟鎮個體勞動者協會,近年又成立玉皇廟鎮計劃生育協會。
現任鎮黨委書記:楊丙洲
現任鎮長:張軍
人物簡介
張九敘(?~?) 字禹功,號桐岡。明弘治年間徐德順村人,即今張大人村人。自幼聰敏好學。弘治五年(1492年),參加鄉試,並考中舉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考中進士,欽點翰林院庶吉士。歷任戶刑科左右給事、吏科都給事、太僕寺少卿、左常寺提督、南京左僉都御史、兵部左侍郎加少司馬,追贈正奉大夫。
王大興(1851~1903) 字輔清,號剋南,王天幣村人。清同治十年(1873年),考中武舉,候選總兵。
揚四(1918~1971) 瓦屋頭村人,機智善辯,不懼官吏,曾巧用智慧,打通本村村民去臨邑縣經商的通道。在一次治水過程中,因不滿酷吏田三禿子的層層盤剝,率領河工造反,將商河城圍困,想扳倒田三禿子。當時他的一句名言“官官相護,不如百姓心齊”,在當地老百姓中廣泛流傳。
孫元勝 1926年出生, 於寨村人, 後因母親病故,住在外婆傢,改名李法德。194 0年參軍,曾就讀於渤海軍事學校,曾任農二師政委、軍長等職。現居新疆。
宋其臣 1932年出生於宋傢村,中共黨員,一級警督。1947年10月被招入魏集公安局, 後又轉入臨邑縣公安局、德州地區公安局。1948年9月24日,濟南解放後調入濟南市公安局,歷任便衣警察,戶籍科科長。1985年任濟南市公安局副局長,1990年任濟南市公安局局長,1998年退休,兼職濟南市公安局顧問。
李登傑 1939年出生於埃子李村,中共黨員。山東省實驗中學高中畢業後,分配到濟南鋼鐵廠宣傳科任幹事,後任科長。1988年升任濟南市鋼鐵廠黨委副書記。
朱清蘭 1943年出生,埃子李村人,中共黨員,紡織工人出身。大學畢業後,歷任青島紡織廠團支書,中共青島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青島市勞動局局長,中共青島市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1999年任青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由桂芳 1943年出生, 高中畢業後任教於夏傢村小學。1984年4月,被《人民日報》等七傢報紙評為全國優秀班主任。
張慶山 1948年出生,玉西村人。1969年入伍,1971年入黨,所在部隊參加過珍寶島戰鬥。1975年退伍後,任玉西村黨支部書記。1993年,創辦全縣第一所民營學校--玉皇武校。1994年被濟南市教委評為“社會力量辦學先進工作者”。
宋學春 1954年出生,宋傢村人。1975年商河縣第三中學高中畢業,1976年入黨,1980年上海外國語學院德法係畢業後,被分配到北京日報社任記者,後自學攻讀研究生,取得碩士學位,畢業後分配到人民日報社駐濟南記者站,任副站長等職,1988年調入人民日報社駐青島記者站任站長至今。
交通:玉皇廟位於晉城市區東北13公裏的澤州縣俯城村北山崗上。從長治到晉城的長途汽車路過玉皇廟,搭乘該車回晉城3元。 |
|
1.山東省肥城市玉皇廟
玉皇廟位於山東省肥城市汶陽鎮新劉東史村。碑文記載:此廟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二月二十二日動工重修。廟內前為天王殿,後為大殿。天王殿供奉四大天王。大殿面寬五間,進深三間,硬山單脊頂,黃緑硫璃瓦,磚石結構,四角單飛檐。殿前曾有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一匾額,上書“萬神朝禮”。殿內原供觀音菩薩一尊、玉皇大帝一尊、佛相一尊、聖人一尊。整個建築莊重肅穆,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山東省慶雲縣玉皇廟
玉皇廟位於山東省慶雲縣縣城北4公裏,齊傢村北一裏許的季札長之墓之上。在明代,因此處常有馬驢車受驚、人失迷之事出現。為此,修一玉皇廟,立為每年農歷正月初九日有廟會。1929年,此廟被國民黨扒掉,現今此處是新建占地300餘畝海島金山寺的所在地。 |
|
Yuhuang Miao玉皇廟Taoist Jade Emperor Temple 中國古代道觀建築。在山西省晉城市東北 12 公裏府城村北岡上。始建於宋熙寧九年(1076),金泰和七年(1207)重修,貞(1213~1217)兵亂遭到較大破壞,元至元二年至十八年(1265~1281)重修擴建,至元三十一年(1294)塑完各殿神像,明清兩代又幾次補葺。廟為前後三進院落,總面積5000平方米。中軸綫上自前至後有山門、儀門、成湯殿、獻亭、昊天玉帝殿,兩廂有鐘鼓二樓、垛殿、配殿、監齋殿、廊廡、偏殿、廂房、客堂等宋至明清建築100餘間。廟內有宋、元、明彩塑300多尊,還保留金、元、明部分琉璃藝術構件,是中國現存較為完整的道教建築群,具有一定的史藝價值。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成湯殿宋創建,金泰和七年(1207)重修,元明曾補修。殿內奉成湯及其侍者。殿面寬三間深六椽,懸山頂。前檐設板門和直欞窗。檐下鬥四鋪作單下昂。梁架為四椽對乳用三柱。殿內金代神龕為樓閣式,是金代小木作中的優秀作品。 玉帝殿宋熙寧九年(1076)建。三開間六架椽,四椽對乳用三柱,前廊,歇山頂。鬥簡練,四鋪作單下昂。殿脊獅子、後坡垂獸和脊側二十八宿小像是金泰和七年 (1207)遺作(見圖 []),兩支鴟吻為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燒造。殿內玉帝像等30多尊,皆高 2米左右,為宋代原作,後人雖敷彩裝鑾,但仍不失宋塑特徵。 垛殿及兩廡內的塑像皆元代作品,有的已被明清重妝,失去原有風格。而西配殿內二十八星宿坐像,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造,高1.8~2米,塑功精湛。 廟內中院兩廂明代彩塑、宋代以來碑石20餘通、山門上明成化二年(1466)藍色琉璃吻獸脊飾等,亦具有一定的歷史藝術價值。 1952年成立玉皇廟文物保管所,負責保護管理1984年國傢撥款進行了全面性保養維修。 柴澤俊 |
|
玉皇廟村 玉皇廟鎮 玉皇廟鄉 玉皇廟街道 玉皇廟社區, 玉皇廟居委會 |
|
|
|
玉皇廟村 | 玉皇廟站 | 玉皇廟鎮 | 玉皇廟鄉 | 後玉皇廟 | 前玉皇廟 | 南莊玉皇廟 | 石掌玉皇廟 | 洪洞玉皇廟 | 上莊玉皇廟 | 府城玉皇廟 | 玉皇廟街道 | 泰山玉皇廟 | 小寺玉皇廟 | 天宮玉皇廟 | 東玉皇廟村 | 南玉皇廟村 | 西玉皇廟村 | 北玉皇廟村 | 玉皇廟後村 | 前玉皇廟村 | 玉皇廟東村 | 後玉皇廟村 | 玉皇廟社區 | 玉皇廟中村 | 玉皇廟西村 | 玉皇廟豆腐皮 | 南王莊玉皇廟 | 玉皇廟山戎墓 | 玉皇廟居委會 | 玉皇廟山戎墓遺址 | 玉皇廟村委委員會 | 東河沿大街玉皇廟鬍同 | 通許縣棉麻公司玉皇廟棉花加工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