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詩人: 宋祁 Song Qi
東城漸覺風光好,
縠皺波紋迎客棹。
緑楊煙外曉寒輕,
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
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
且嚮花間留晚照。 |
|
詩人: 馮延巳 Feng Yansi
雪雲乍變春雲簇,漸覺年華堪送目。北枝梅蕊犯寒開,南蒲波紋如酒緑。 芳菲次第還相續,不奈情多無處足。尊前百計得春歸,莫為傷春眉黛促。 |
|
詩人: 李煜 Li Yu
晚妝初了明肌雪, 春殿嬪娥魚貫列。 鳳簫吹斷水雲閑, 重按霓裳歌遍徹。 臨風誰更飄香屑, 醉拍闌幹情味切。 歸時休放燭花紅, 待踏馬蹄清夜月。 |
|
詩人: 歐陽修 Ouyang Xiu
西亭飲散清歌闋。 花外遲遲宮漏發。 塗金燭引紫騮嘶,柳麯西頭歸路別。 佳辰衹恐幽期闊。 密贈殷勤衣上結。 翠屏魂夢莫相尋,禁斷六街清夜月。 |
|
請鑒賞:
|
|
玉樓春 : 詞牌名。又名《玉樓春令》、《西湖麯》、《惜春容》、《歸朝歡令》、《春曉麯》。
詞譜謂五代後蜀顧夐詞起句有“月照玉樓春漏促”、“柳映玉樓春欲晚”句;歐陽炯起句有“日照玉樓花似錦”、“春早玉樓煙雨夜”句,因取以調名(或加字令)。亦稱《 木蘭花 》、《 春曉麯 》、《西湖麯》、《惜春容》、《歸朝歡令》、《呈纖手》、《歸風便》、《東鄰妙》、《夢鄉親》、《續漁歌》等。 雙調五十六字,前後闋格式相同,各三仄韻 ,一韻到底。 |
|
定格: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
|
《玉樓春》【宋】辛棄疾
風前欲勸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隨流落水邊花,且作飄零泥上絮。
鏡中已覺星星誤,人不負春春自負。夢回人遠許多愁,衹在梨花風雨處。
《玉樓春》【宋】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緑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嚮花間留晚照。 |
|
歐陽修
樽前擬把歸期說,未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麯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
|
歐陽修
別問不知君遠近,觸目凄涼多少悶。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故欹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燼。
【註釋】
魚沉:無書。傳說魚雁可以傳書,如今魚沉水底,捎信無望。燼:燈芯燒後剩下的灰燼。此指燈已燃盡熄滅。 |
|
李煜
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鳳簫吹斷水雲閑,重按霓裳歌遍徹。
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幹情味切。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 |
|
玉樓春(京市①.舞女)
吳文英
茸茸狸帽遮梅額②,金蟬羅翦鬍衫窄③。乘肩爭看小腰身④,倦態強隨閑鼓笛。
問稱傢住城東陌,欲買千金應不惜。歸來睏頓滯春眼,猶夢婆娑斜趁拍。
註釋
①.京市,指南宋都城臨安。周密《武臨舊事》捲二"元夕"條,"都城自舊歲鼕孟駕回,則已有乘肩小女,鼓吹舞綰者數十人,以供貴邸豪傢幕次之玩。而天街茶肆,漸已羅列燈球等出售,謂之燈市。自此以後,每夕皆然。上橋等處,邸最盛,舞者往來最多。每夕樓燈處上,則簫鼓已紛然自獻於下。酒邊一笑,所費書殊不多。往往至四鼓乃還。"這些小女舞隊,每逢佳節,遊人衆多,就穿街過市,到天街茶肆,蕭鼓齊鳴,為遊客演出。
②.梅妝,額妝。把梅花瓣的樣子畫在額上就是梅花妝。據《太平御覽·時序部》引《雜五行書》,“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於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幾時。經三日,先之乃落,宮女奇奇異,竟效之,今之梅花妝是也。”
③金蟬,金色的薄如蟬翼的羅衫。窄,窄小乘身。
④.乘,坐。指這些小女騎在大人肩上。
吳文英詞作鑒賞
此詞描寫了宋時杭州城的年小舞女。
上片寫舞女列隊過街的情況。首先從描寫舞女們的裝束打扮入手,再寫舞女們的神態舉止。下片寫小女們的舞技,但是不從正面寫起而是從側面烘托:一是年少的觀衆爭相問訊舞女們傢住何方;二是那些小女們舞技實在精妙,所以詞人觀賞回來以後在夢中仿佛仍見她們婆娑起舞。此詞精妙之處在於側面烘托和用夢幻來襯托真實,反映真實,取得意想不到的有力的美感效果。 |
|
錢惟演
城上風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緑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
情懷漸覺成衰晚,鸞鏡朱顔驚暗換,昔時多病厭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淺。
錢惟演 作者簡介:字希聖,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吳越忠懿(yì)王俶(chù)次子。隨父降宋,為右神武將軍。因博學能文辭,編修《册府元龜》。歷官知製誥、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工部尚書等。真宗朝歷任直秘閣、知製誥、翰林學士、樞密副使等職。
錢惟演詞作鑒賞
此為作者暮年遣懷之作。詞中以極其凄婉的筆觸,抒寫了作者的垂暮之感和政治失意的感傷。作品中的“芳草”、“淚眼”、“鸞鏡”、“朱顔”等意象無不充滿絶望後的濃重感傷色彩,反映出宋初纖麗詞風的藝術特色。
上片起首兩句,從城上和城下兩處着墨,聲形兼備、富於動感地描繪春景,勾勒出一幅城頭上鶯語陣陣、風光無限;城腳下煙波浩淼、春水拍岸的圖畫,使讀者隱然感覺到主人公的傷春愁緒,從而為下文的遣懷抒情作好了鋪墊。
上片結末兩句轉而抒情,言緑楊芳草年年生發,而詞人已是眼淚流盡,愁腸先斷,愁慘之氣溢於言表。從表現手法上講,用緑楊芳草來渲染淚眼愁腸,也就達到了情景相生的效果,情緻極為凄婉。此二句由景入情,詞意陡轉,波瀾突起。
過片兩句,從精神與形體兩方面感嘆老之已至,抒寫了詞人無可奈何的傷感情懷。從中可以窺見,一貶漢東,默默無聞,大勢已去,這對於曾經“官兼將相,階勳、品皆第一”的作者來說,打擊是多麽巨大。結拍兩句將藉酒澆愁這一司空見慣的題材賦予新意,敏銳而恰切地扣住詞人對“芳尊”態度的前後變化這一細節,形成強烈反差,由景入情,畫竜點睛,傳神地抒發出一個政治失意者的絶望心情。宋鬍仔《苕溪漁隱叢話》捲二雲:“侍兒小名錄雲:”錢恩公謫漢東日(指錢惟演晚年謫隨州),撰《玉樓春》詞曰:“城上風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緑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情懷漸變成衰晚,鸞鏡朱顔驚暗換。往年多病厭芳樽,今日芳樽惟恐淺。”每酒闌歌之,則泣下。後閣有白發姬,乃鄧王歌鬟驚鴻也。遽言:“先王將薨,預戒輓鐸中歌木蘭花引紼為送。今相公亦將亡乎。果薨於隨州。”可為此詞註腳。 |
|
晏殊
晏殊緑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天涯地角有窮時,衹有相思無盡處。
【作者簡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 撫州 臨川縣文港鄉(今南昌 進賢)人,北宋前期著名詞人。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遷太常寺奉禮郎、光祿寺丞、尚書戶部員外郎、太子捨人、翰林學士、左庶子,仁宗即位遷右諫議大夫兼侍讀學士加給事中,進禮部侍郎,拜樞密使、參知政事加尚書左丞,慶歷中拜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封臨淄公,謚號元獻,世稱晏元獻。
晏殊詞作鑒賞
此詞抒寫人生離別相思之苦,寄托了作者從有感於人生短促、聚散無常以及盛筵之後的落寞等心情生發出來的感慨。整首詞感情真摯,情調凄切,抒情析理,綽約多姿,有着迷人的藝術魅力。作者抒發人生感慨時成功地使用了誇張手法,更增添了詞的藝術感染力。
上片首句寫景,時間是緑柳依依的春天,地點古道長亭,這是旅客小休之所,也是兩人分別之處。
“年少”句敘述臨行之際,閨女空自淚眼相看,無語凝咽,而“年少”的他卻輕易地棄之而去。年少,是指思婦的“所歡”,也即“戀人”,據趙與時《賓退錄》記載,“晏叔原見蒲傳正曰:‘先君平日小詞雖多,未嘗作婦人語也。’傳正曰:‘緑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豈非婦人語乎?’叔原曰:”公謂年少為所歡乎,因公言,遂解得樂天詩兩句:欲留所歡待富貴,富貴不來所歡去。‘傳正筆而悟。餘按全篇雲雲,蓋真謂所歡者,與樂天’欲留年少待富貴,富貴不來年少去‘之句不同,叔原之言失之。“這是晏幾道為其父此詞”年少“語所作的無謂辯解。實際上,本詞寫思婦閨怨,用的的確是”婦人語“。
“樓頭”兩句,把思婦的思念之意生動地描繪出來,從相反方面說明“拋人去”者的薄情。白晝逝去,黑夜降臨,她轉輾反側,很久之後纔悠悠進入睡鄉,但很快就被五更鐘聲驚破了殘夢,使她重又陷入無邊的失望;窗外,飄灑着春雨,那些花瓣像是承受不住,帶着離愁紛紛落下。“殘夢”和“落花”這裏都是用來麯折地抒發懷人之情,語言工緻勻稱。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稱其“婉轉纏綿,深情一往,麗而有則,耐人尋味”。
下片用反語,先以無情與多情作對比,繼而以具體比喻從反面來說明。“無情”兩句,用反語以加強語意。先說無情則無煩惱,因此多情還不如無情,從而反托出“多情自古傷離別”的深衷:“一寸”指心,柳絲縷縷,拂水飄綿,最識離懷別苦。兩句意思是說,無情怎似多情之苦,那一寸芳心,化成了千絲萬縷,藴含着千愁萬恨。詞意來自李煜“一片芳心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蝶戀花》)。
末兩句含意深婉。天涯地角,是天地之盡頭,故云“有窮時”。然而,別離之後的相思之情,卻是無窮無盡的,正所謂“衹有相思無盡處”。這裏通過比較來體現出因“多情”而受到的精神折磨,感情真切而含蓄,對於那個薄幸年少,卻毫無埋怨之語。《蓼園詞選》贊曰:“末二句總見多情之苦耳。妙意思忠厚,無怨懟口角。”本詞寫閨怨,頗具婉轉流利之致,詞中不事藻飾,沒有典故,除首兩句為敘述,其餘幾句不論是用比喻,還是用反語,用誇張,都是通過白描手段反映思婦的心理活動,亦即難以言宣的相思之情,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
|
晏幾道
東風又作無情計,豔粉嬌紅吹滿地。碧樓簾影不遮愁,還似去年今日意。
誰知錯管春殘事,到處登臨曾費淚。此時金盞直須深,看盡落花能幾醉!
晏幾道詞作鑒賞
起首一句氣勢不凡,筆力沉重,着一“又”字,言東風無情,實則人有情,烘襯出內心的愁怨之深,此意直貫全篇。第二句的“豔粉嬌紅吹滿地”,正面描寫落花,“粉”是“豔”,“紅”是“嬌”,不僅描繪了花的色彩,而且寫出了花的豔麗嬌冶如人。着力寫花的美,也就更反襯出“吹滿地”的景象之慘,滿目繁華,轉瞬即逝,使人觸目驚心。“吹”字暗接“東風”,進一步寫東風的無情。上片歇拍兩句,上句詞意深厚,樓臺高遠,簾影層深,是怕見春殘花落觸動愁腸,雖然較之近觀增加了幾分隱約朦朧,但花飛花謝仍然依稀可見,“不遮愁”三字十分生動、傳神。
景既不能遮斷,愁自然油然而生。下句語淺而情深,紅稀緑暗的春殘景色“還似”去年一樣,“還似”二字,回應首句“又”字,申說花飛花謝的景象、春殘春去的愁情,不是今年纔有,而是年年如此,情意倍加深厚,語氣愈益沉痛。
過片表面上自責“錯管”,實際上寫有情,花落春去,人力無法輓回,惜春憐花,衹能是徒然多事而已。當初不能通曉此理,每逢登臨遊春都為花落淚,現看來,都屬多餘的感情浪費。表面上看似怨悔,實是感傷。結拍“兩句,化用崔敏童的”能嚮花前幾回醉,十千沽酒莫辭頻“(《宴城東莊》),轉寫今日此時,表面上自解自慰,說傷春惜花費淚無益,不如痛飲美酒,恣賞落花,語極曠達,實際上卻極為沉痛,較之惋惜更深一層。群花飛謝,還沒有委埋泥土、墜隨流水之前,”吹滿地“的”豔粉嬌紅“還可供人憐惜,然而這種景象轉瞬間即將消逝無蹤,又能夠看到幾次?更又能看得幾時!”臨軒一盞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緑陰“(韓偓《惜花》),”直須深“的連連呼喚中,藴藏着無計留春、悲情難抑的痛苦,但這種感情卻故以問語相詰,就顯得十分宛轉。此二句明朗顯豁,曳頓挫,有一唱三嘆之妙。 |
|
【宋】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榖皺波紋迎客棹。緑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嚮花間留晚照。
[註釋]
1.皺:即縐紗,比喻細細的水波紋。
2.棹:船槳,代指船。
3.浮生:人生短暫若泡沫浮生於水面。
4.肯愛:怎肯吝嗇。
5.晚照:晚日的餘輝。
[作者介紹]
宋祁(998-1061),安州安陸(今屬湖北)人。後遷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天聖二年(1024)與兄宋癢同舉進士,排名第一。章獻太後以為弟不可先兄,乃擢癢第一,而置祁第十,時號大、小宋,並稱“二宋”。歷官國子監直講、太常博士、尚書工部員外郎、知製誥、史館修饌、翰林學士承旨等。卒謚景文。曾與歐陽修同修《新唐書》。《全宋詞》錄其詞6首。
因其《玉樓春》詞有“紅杏枝頭春意鬧”的名句,人稱“紅杏尚書”。
詞的上片,作者寫道:東城外面的景色,越來越美。湖面上棉紗一樣的波浪,負載着遊船,承載着遊客的歡樂。緑楊翠柳,茂密如煙,春深了,衹有早上,尚餘輕寒。紅杏枝頭,蜂飛蝶舞,春意盎然。
下片作者感嘆道:人生的歡樂是多麽少啊!願拿千金換一笑。其實作者看得很透,錢財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帶不走,衹有健康的身體和愉快的心靈,才能伴人終生。所以作者註重當下的感受:他端起斟滿的酒杯,邀請夕陽,勸夕陽同幹一杯。希望金色的晚照,能夠在美麗的花叢中多停留一會兒!
這首詞最精彩之處,是第四句的“鬧”字。近代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評論說:“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一個字,即傳達出春日萬物爭喧的情景,這正是詞人的高明之處。不過,也有人反對這個“鬧”字。清代學者李漁曾寫道:“鬧字極俗,且聽不入耳,非但不可加於此句,並不當見之於詩詞。”當然,這不過是他一己之見。
對於春天,諸多詩傢學者,也都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觀照。宋代無名氏有詩寫道:“春日春風有時好,春日春風有時惡。不得春風花不開,花開又被風吹落。”該詩從兩個方面對春日春風進行了客觀的評價。我們知道,一年分四季,自然界不會永遠是春光明媚、風和日麗。人生也何嘗不是如此?人生的道路上也不會總是一馬平川,風平浪靜,不會總是月白風清,良辰美景,不會總是成功的歡樂、動人的微笑、甜蜜的絮語、悅耳的歌聲。所以,當您的人生中遇到“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舉步維艱的時候;當你的人生遇到“無邊落木蕭蕭下”“黑雲壓城城欲摧”,睏難重重的時候;當您的人生遇到“千裏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天寒地凍的時候,請您不要氣餒,不要退縮,不要一蹶不振,要相信當鼕天到來的時候,春天還會遠嗎?最後,給朋友們送上兩句話:一句是,花落自有花開日,蓄芳待來年;一句是,留得根蒂在,歲歲有春風。
[評析]
這首詞是歌詠春天的名篇。上片是一幅生機蓬勃、色澤鮮明的早春圖。開始寫春遊,地點在城東,開頭總括一句,後面三句是“風光好”的具體描述,但不是純客觀描述,它處處有人的感情:湖面微波蕩漾,似在迎着遊客的輕舟;緑樹含煙,春天清晨的微寒是“輕”的;紅杏枝頭飽含春意,竟然“鬧”起來了。的確,它既寫出了真景物,也寫出了真感情。“緑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這是一嚮為人所傳誦的名句。。其中緑楊即緑柳,緑柳如煙,狀其泛其淡緑之時那種若有若無的緑色,如頭上的紅杏,如火如荼,頗為耀眼。行筆至此,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機躍然紙上。“鬧”字寫出杏花爭鮮鬥豔之神,也表現出作者的欣喜之情,境界全出。全詞體物精微,筆觸細膩,生動別緻。的確,它既寫出了真景物,也寫出了真感情。“紅杏枝頭春意鬧”這是一嚮為人所傳誦的名句。
[賞析]
本詞歌詠春天,洋溢着珍惜青春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上片寫初春的風景。
起句“東城漸覺風光好”,以敘述的語氣緩緩寫來,表面上似不經意,但“好”字已壓抑不住對春天的贊美之情。以下三句就是“風光好”的具體發揮與形象寫照。
首先是“縠皺波紋迎客棹”,把人們的註意力引嚮盈盈春水,那一條條漾動着水的波紋,仿佛是在嚮客人招手錶示歡迎。然後又要人們隨着他去觀賞“緑楊”,“緑楊”句點出“客棹”來臨的時光與特色。“曉寒輕”寫的是春意,也是作者心頭的情意。“波紋”、“緑楊”都象徵着春天。但是,更能象徵春天的卻是春花,在此前提下,上片最後一句終於詠出了“紅杏枝頭春意鬧”這一絶唱。如果說這一句是畫面上的點睛之筆,還不如說是詞人心中綻開的感情花朵。“鬧”字不僅形容出紅杏的衆多和紛繁,而且,它把生機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點染出來了。“鬧”字不僅有色,而且似乎有聲,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着一‘鬧’字而境界全出。”下片再從詞人主觀情感上對春光美好做進一步的烘托。“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二句,是從功名利祿這兩個方面來襯托春天的可愛與可貴。詞人身居要職,官務纏身,很少有時間或機會從春天裏尋取人生的樂趣,故引以為“浮生”之“長恨”。於是,就有了寧棄“千金”而不願放過從春光中獲取短暫“一笑”的感慨。既然春天如此可貴可愛,詞人禁不住“為君持酒勸斜陽”,明確提出“且嚮花間留晚照”的強烈主觀要求。這要求是“無理”的,因此也是不可能的,卻能夠充分地表現出詞人對春天的珍視,對光陰的愛惜。 |
|
周邦彥
桃溪不作從容住 秋藕絶來無續處 當時相候赤欄橋 今日獨尋黃葉路
煙中列岫青無數 雁背夕陽紅欲暮 人如風後入江雲 情似雨後粘地絮 |
|
馬成
來時吳會猶殘暑。去日武林春已暮。欲知遺愛感人深,灑淚多於江上雨。
歡情未舉眉先聚。別酒多斟君莫訴。從今寧忍看西湖,擡眼盡成腸斷處。
玉樓春 宋·李清照
紅酥肯放瓊苞碎,探著南枝開遍未,不知藴藉幾多香,但
見包藏無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悶損闌幹愁不倚,要來小酌便來休,未
必明朝風不起。
玉樓春 閉門海上春事寂然午夢闌珊不禁成詠
莊棫
空庭人靜香篝冷。睡起無言妝懶整。鶯聲轉轉繞花旙。燕子雙雙穿藻井。
遊絲裊嚮鞦韆影。佳約雨雲無定準。夢中好事夢難尋。倦眼微挱徐自忖。 |
|
歌手:徐小明
(晚裝初了明肌雪
春殿嬪娥魚貫列
風蕭吹斷水雲間
重按霓裳歌遍徹)
晚裝初了明肌雪
春殿嬪娥魚貫列
風蕭吹斷水雲間
重按霓裳歌遍徹
臨風誰更飄香屑
醉拍欄桿情味切
歸時休放燭花紅
帶踏馬蹄清月夜
(臨風誰更飄香屑
醉拍欄桿情味切)
歸時休放燭花紅
黛踏馬蹄清月夜
歌手:陳珊妮
專輯:拜金小姐 2005
美麗彩虹浮生若夢雨後天晴轉眼成空
白雲層拱日出日落虛幻之間奼紫嫣紅
青春吶我要為你怒放地旋轉
啦啦啦風和日麗好年華
啦啦啦酒暖須盡歡
啦啦啦幾朝哀草卻移改
啦啦啦大雪又粉飛
今夕雲魂明朝雨魄歲月已逝光陰不朽
流水芳豔野火療原鼕去春來彈指人間
燕兒啊我要為你怒放地旋轉
啦啦啦翠夢金粉作喧天
啦啦啦掌中開浮圖
啦啦啦生如夏花亦蜉蝣
啦啦啦醒時的輪回
啦啦啦靡靡之音弄青燈
啦啦啦良辰竟似水
啦啦啦陽光普照今誰在
啦啦啦還似豔陽天 |
|
|
|
玉樓春曉 | 玉樓春令 | 玉樓春茶 | 即玉樓春 | 玉樓春夢 | 玉樓春·再和 | 玉樓春·春思 | 玉樓春紅梅 | 玉樓春大石 | 一名玉樓春 | 玉樓春集句 | 玉樓春印眉 | 玉樓春宮詞 | 玉樓春落花 | 玉樓春蠟梅 | 玉樓春聞笛 | 玉樓春春思 | 玉樓春秋思 | 玉樓春春半 | 玉樓春守歲 | 玉樓春牡丹 | 玉樓春再和 | 玉樓春海棠 | 玉樓春春恨 | 玉樓春·戲林推 | 玉樓春立春日 | 玉樓春擬宮詞 | 玉樓春後宴詞 | 玉樓春戲林推 | 玉樓春賦梨花 | 北冥之玉樓春 | 無相之玉樓春 | 荒毒之玉樓春 | 無極之玉樓春 | 玉女之玉樓春 | 降竜之玉樓春 | 凝脈之玉樓春 | 聖火之玉樓春 | 達摩之玉樓春 | 玉樓春木蘭花 | 玉樓春壽尊長 | 玉樓春·戲賦雲山 | 玉樓春·隱湖戲作 | 玉樓春·晚妝初了 | 玉樓春大石第三 | 玉樓春大石第二 | 玉樓春戲賦雲山 | 玉樓春隱湖戲作 | 木蘭花即玉樓春 | 玉樓春仙呂惆悵 | 玉樓春至盱眙作 | 玉樓春和李宜仲 | 玉樓春題小竿嶺 | 玉樓春王守生日 | 玉樓春京市舞女 | 玉樓春社前一日 | 玉樓春東山探梅 | 玉樓春乙酉九日 | 坐恐玉樓春欲盡 | 坐惜玉樓春欲盡 | 玉樓春·己卯歲元日 | 玉樓春·效白樂天體 | 玉樓春·用韻呈仲洽 | 宋人畫玉樓春思圖 | 玉樓春賦雙頭牡丹 | 玉樓春壽平江陳守 | 玉樓春五之三大樹 | 玉樓春定空寺賞梅 | 玉樓春己卯歲元日 | 玉樓春青墩僧捨作 | 玉樓春題上林後亭 | 玉樓春贈孫守公素 | 玉樓春為故人母壽 | 玉樓春和吳見山韻 | 玉樓春效白樂天體 | 玉樓春用韻呈仲洽 | 玉樓春丙子十月生 | 玉樓春為童四十壽 | 玉樓春贈別孟倉使 | 玉樓春許運幹生辰 | 玉樓春·紅梅 | 玉樓春·晚妝初了明肌雪 | 玉樓春·三三兩兩誰傢女 | 玉樓春·桃溪不作從容住 | 玉樓春·東風又作無情計 | 玉樓春·緑楊芳草長亭路 | 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 | 玉樓春·驚沙獵獵風成陣 | 玉樓春·城上風光鶯語亂 | 玉樓春·山行日日妨風雨 | 玉樓春·用韻答吳子似縣尉 | 玉樓春·京市舞女 | 玉樓春·洛陽正值芳菲節 | 玉樓春·年年躍馬長安市 | 玉樓春·西湖南北煙波闊 | 玉樓春·紅酥肯放瓊苞碎 | 玉樓春·戲呈林節推鄉兄 | 玉樓春·池塘水緑春微暖 | 玉樓春(木蘭花) | 玉樓春(蠟梅) | 玉樓春.東山探梅 | 玉樓春·宮詞 | 玉樓春·社前一日 | 玉樓春(春思) | 玉樓春(壽尊長) | 玉樓春(賦雙頭牡丹) | 玉樓春(壽平江陳守) | 玉樓春(落花) | 玉樓春·乙卯吳興寒食 | 玉樓春(集句) | 玉樓春(青墩僧捨作) | 木蘭花(即玉樓春) | 玉樓春(贈孫守公素) | 玉樓春(題上林後亭) | 玉樓春(印眉) | 玉樓春(乙酉九日) | 玉樓春(春恨) | 玉樓春(海棠) | 玉樓春(東山探梅) | 玉樓春(和吳見山韻) | 玉樓春(為故人母壽) | 玉樓春(後宴詞) | 玉樓春(守歲) | 玉樓春(春半) | 玉樓春(丙子十月生) | 玉樓春(贈別孟倉使) | 玉樓春(擬宮詞) | 玉樓春(題小竿嶺) | 玉樓春(秋思) | 玉樓春(聞笛) | 玉樓春(茶) | 玉樓春(大石·第二) | 玉樓春(大石·第三) | 玉樓春(牡丹) | 玉樓春(大石) | 玉樓春(仙呂惆悵) | 玉樓春(己卯歲元日) | 玉樓春(定空寺賞梅) | 玉樓春(立春日) | 玉樓春(至盱眙作) | 玉樓春(紅梅) | 玉樓春(用韻呈仲洽) | 玉樓春(社前一日) | 玉樓春(賦梨花) | 玉樓春(戲林推) | 玉樓春(王守生日) | 玉樓春(和李宜仲) | 玉樓春(許運幹生辰) | 玉樓春(為童四十壽) | 玉樓春(效白樂天體) | 玉樓春(再和) | 玉樓春(隱湖戲作) | 玉樓春(戲賦雲山) | 玉樓春海棠題寅齋挂軸 | 玉樓春東堂小酌賦秋月 | 玉樓春乙卯吳興寒食 | 玉樓春樽前擬把歸期說 | 玉樓春別後不知君遠近 | 玉樓春·別後不知君遠近 | 玉樓春/木蘭花·別後不知君遠近 | 木蘭花令(木蘭花、玉樓春、步蟾宮) | 玉樓春(贈李都監侍兒,是夕歌六麽) | 玉樓春(三月三日雨夜觴客) | 玉樓春(東堂小酌賦秋月) | 玉樓春(席上和衢守李師文) | 玉樓春(乙醜京口奉祠西歸,將至仙人磯) | 玉樓春(有自九江以石中作觀音像持送者,因以詞賦之) | 玉樓春(用韻答傅岩叟、葉仲洽、趙國興) | 玉樓春(用韻答吳子似縣尉) | 玉樓春(寄題文山鄭元英巢經樓) | 玉樓春(戊寅重陽,病中不飲,惟煎小雲團一杯,薦以菊花) | 玉樓春·樽前擬把歸期說 | 木蘭花(一名玉樓春、春曉麯、惜春容) | 玉樓春(五之三·大樹) | 玉樓春侯仲澤約飲蠃山靈泉寺,餘與鄧中甫候久,欲暮,歸,歸而侯至寺,相失 | 玉樓春(雪中無酒,清坐寒冷,承觀使大尉與賓客酬唱謹和) | 玉樓春(雪中擁爐聞琵琶作) | 玉樓春(次中秋閏月表舅晁仲如韻) | 玉樓春(鼕日上江西漕魯大卿) | 玉樓春(丁卯四月一十三日書考會作) | 玉樓春(海棠題寅齋挂軸) | 玉樓春(宛丘行□□□□之園見梅對雪) | 玉樓春(文縝、倪巨濟、王元衷、蘇叔黨宴張子實傢。侍人賀全真妙絶一時) | 玉樓春(和令升正月五日會客) | 玉樓春(同官載酒為叔母壽次韻為謝時自潼過遂) | 玉樓春(度宗愍忌長春宮齊醮) | 玉樓春(泛北湖次唐教授韻) | 玉樓春贈李都監侍兒是夕歌六麽 | 玉樓春三月三日雨夜觴客 | 玉樓春席上和衢守李師文 | 玉樓春侯仲澤約飲蠃山靈泉寺 | 玉樓春侯仲澤約飲蠃山靈泉寺餘與鄧中甫候久欲暮歸歸而侯至寺相失 | 玉樓春宛丘行之園見梅對雪 | 玉樓春用韻答傅岩叟葉仲洽趙國興 | 玉樓春用韻答吳子似縣尉 | 玉樓春寄題文山鄭元英巢經樓 | 玉樓春有自九江以石中作觀音像持送者因以詞賦之 | 玉樓春乙醜京口奉祠西歸將至仙人磯 | 玉樓春文縝倪巨濟王元衷蘇叔黨宴張子實傢侍人賀全真妙絶一時 | 木蘭花一名玉樓春春曉麯惜春容 | | | 更多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