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詩人: 戴復古 Dai Fugu
憶昨遊桂林,岩洞甲天下。 奇奇怪怪生,妙不可模寫。 玉華東西岩,具體而微者。 神功巧穿鑿,石壁生孔罅。 玲瓏透風月,宜鼕復宜夏。 中有補陀仙,坐斷此瀟灑。 空山茅葦區,無地可稅駕。 舉目忽此逢,心駭見希詫。 題詩愧不能,行人亦無暇。 |
|
玉華洞投訴電話三明市旅遊投訴電話:0598-82664168225868
福建省旅遊投訴電話:0591-87535640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在將樂縣城東南5公裏的天階山下,因洞內岩石光潔如玉,華光四射而得名,是我省最大的石灰岩溶洞。第二批省級風景名勝區。全洞總長約6公裏,有兩條通道,由藏禾洞、雷公洞、果子洞、黃泥洞、溪源洞、白雲洞等6個支洞和石泉、井泉、靈泉等3條寬1至3米,深不及膝的小陰河組成。洞內小徑盤麯,有“瓊樓玉宇”、“渴竜飲水”、“朝天曙色”、“蓬萊疊翠”、“雄鷹獨立”、“風飄淚燭”等180多景,均為石灰岩溶蝕而成,其中尤以“仙人田”、“煉丹爐”、“荔枝柱”、“蒼竜出海”、“童子拜觀音”等形象最為逼真。進口為“一扇風”,風聲不止,出口是“五更天”,可以使人體驗到由昏暗轉為光亮的景色。1987年以來不斷整修,遇斜坡砌石階,過溪流架橋梁,主要觀景處平緩寬敞,並裝有彩燈襯景照明。玉華洞於漢初被人發現後,遊蹤不斷。宋代楊時、李綱等曾遊此洞。明徐霞客遊後有此洞“弘含奇瑰,炫巧爭奇,遍布幽奧”的贊語。洞進出口處岩壁上保留不少宋以來的摩崖石刻。明萬歷年間(1573~1619年),廖九峰為玉華洞修志7捲,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邑人廖雲友重修《玉華洞志》。離洞1公裏多的村莊裏,有一口直徑1米的圓井,小陰河的水由此涌出,水珠呈梅花狀,紛紛揚揚,故名“梅花井”。有水泥公路直達洞口,洞口安放着徐霞客銅像,還建有擂茶館、動物世界標本館、荷花池等遊覽設施。 |
|
位於將樂縣城南7公裏的天階山下,為國傢重點風景名勝區,全洞總長10公裏,主洞長5裏。因洞內岩石光潔如玉,光華四射而得名,是福建省最長最大的石灰岩溶洞,被譽為“閩山第一洞”,列“中國四大名洞之一”。
它形成於二億七千萬年前,由海底沉積的石灰熔岩經過三次地殼運動的擡升和億萬年流水的衝刷、溶蝕、切割而成,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觀,如今正處於發育生長期,是一處勝景天成、如夢如覺、自然幻化的人間仙境。
玉華洞內有兩條通道,分藏禾、雷公。果子、黃泥、溪源、白雲六個支洞,共169個景點。洞內有石泉、井泉、靈泉三股泉水,清澈甘冽,潺潺有聲,有達摩面壁,仙人田、地下竜宮、瑤池五女、碩果纍纍,五更天等一百六十多景,前後洞口及洞內的岩壁上,保存着許多宋代以來的摩崖石刻,宋代著名理學家楊時,民族英雄李綱曾遊此洞,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稱贊"此洞炫巧爭奇,遍布幽奧,透露處層層有削玉裁雲之態"。
幽深的玉華洞是實施洞穴療法的"天然醫院",洞內溫度長年保持18℃,涼風習習,空氣清新,其前洞空氣在洞內受冷下流往前洞噴出,前洞口的風力強達4級,構成聞名的"一扇風",令人心曠神怡,洞內充滿豐富的遊離子,泉水飽含豐富的微量元素,其環境對於氣管炎、關節炎疾病有良好的療效。 |
|
玉華洞為石灰岩溶洞。位於盂縣仙人鄉東北部,小石盆村北1公裏,天橋路的東南坡。該洞門額上刻有前盂縣知事王昌1919年所書“玉華洞”三個大字。總長500米內有三個大洞。第一洞的穹頂像一個蒙古包,遊人至此可略事休息,故名休息廳。第二洞內的鐘乳石像𠔌穗,像麥浪,故名之為五穀廳。第三洞名為天地宮;入口處有一長約丈餘的深澗,其上橫一石,名為天橋;洞頂懸挂衆多狀如火炬的鐘乳石,宛如宮燈;左側有一石井,深兩丈,名為天池;右側有一石柱,輕輕擊打便可發出悅耳的聲響,名為天地柱。玉華洞的規模和價值在華北地區罕見。 |
|
|
|
|